国产精品天干天干,亚洲毛片在线,日韩gay小鲜肉啪啪18禁,女同Gay自慰喷水

歡迎光臨散文網 會員登陸 & 注冊

期望與警惕:深度思考Vision Pro對AR/VR的發(fā)展影響

2023-07-17 20:59 作者:映維網劉衛(wèi)華  | 我要投稿

查看引用/信息源請點擊:映維網Nweon

相信市場力量,有市場才能驅動發(fā)展!

映維網Nweon?2023年07月13日)從蘋果發(fā)布Vision?Pro到現在過去一個多月了,通過陸陸續(xù)續(xù)了解到的方方面面信息,各路行業(yè)朋友的評價,你現在是否能更客觀冷靜地看待蘋果Vision Pro這款產品,以及這款產品對AR/VR行業(yè)的影響呢。也許仍然會有眾多朋友還在熱血或鄙夷中。

圖片

1. 把自己放在正確的認知位置去評價Vision Pro

如果你是映維網會員,你可能多次聽過我的反復強調“持續(xù)的爆料肯定并非空穴來風,但也一定要站在自己多年從業(yè)的認知經驗角度去思考辨別信息?!弊晕?014年入行以來,一直有蘋果的AR/VR頭顯傳聞,直到2019年的爆料逐漸詳實起來。2019年起,我開始反復在行業(yè)中強調蘋果AR/VR項目,2021年初我還錄了分享視頻。但我的反復強調以及客觀討論分析,反而遭兩邊批評,蘋果粉批我低估了蘋果,行業(yè)悲觀者批我對蘋果碰瓷妄想。

回顧一直以來我對蘋果AR/VR項目的預期,我個人認為總體都是對的,唯一主要錯誤是我以為蘋果也會明確瞄準VR游戲市場。我大體相信了彭博社、The Information、郭明錤等主要渠道的爆料,他們除了時間推遲問題,現在回頭看大部分都是對的,但我也同時反復強調否定了其中的一些內容,比如:單眼8K分辨率,200~300克重量等。

如今蘋果Vision Pro已經揭開了面紗,我們更應該以務實客觀的態(tài)度去看待。作為一個過去幾年曾屢屢分享探討蘋果在做AR/VR頭顯,且一直被兩頭批評的從業(yè)者,甚至每次我都還強調如果2023年還沒發(fā)布,那么后續(xù)幾年都不會再發(fā)布,強調蘋果的AR/VR頭顯也避免不了Oculus?Quest的產品形態(tài),強調蘋果AR/VR頭顯相對于Quest無非就是芯片更強、算法更好、傳感器更多、顯示分辨率更高、系統(tǒng)細節(jié)處理更好,強調即使蘋果AR/VR頭顯面市但扛推動市場發(fā)展大旗的還是Meta Quest等等觀點,我認為我有這個非常合理的態(tài)度來提出這個觀點——我們從業(yè)者應以多年從業(yè)認知的角度來客觀看待蘋果Vision Pro頭顯。

我為什么要說的是我們從業(yè)者,而不是普羅大眾呢。說實話,我看到朋友圈有非常多的多年XR從業(yè)者在分享一些“新人”對蘋果Vision Pro的點評感想,說他們是“新人”是指他們可能以前并沒有怎么深入接觸過體驗過AR/VR,以至于他們分享的“奇點”、“亮點”等都是AR/VR行業(yè)最基礎東西。比如“那個東西居然身臨其境般地出現在我們面前”,還有朋友給我發(fā)來了一些明顯、大V人物等對這種“臨場感”的驚嘆。AR/VR行業(yè)發(fā)展至今,如果Vision Pro讓從業(yè)者嘖嘖稱贊的還是“臨場感”沉浸式效果,這種我在2014年第一次戴上Oculus Rift?DK1時深受震撼的感覺,那我會認為Vision Pro真的是“一無是處”。當然,對于沒怎么深入感受過AR/VR的人來說,我認為這些點評感想都是非常好的反饋。

圖片

回到我們AR/VR從業(yè)者,我認為我們要相信自己的多年從業(yè)認知,AR/VR行業(yè)并不是因為今天有一個大V、有一個大明星的青睞點贊就開始爆發(fā)發(fā)展。論知名人物,從2015年到2019年,就有斯皮爾伯格、斯科特、瑟金斯、熱維斯、喬恩·費儒、奧尼爾、尼爾·斯蒂芬森等國際不同行業(yè)明星人物連連稱贊AR/VR,甚至還投入到AR/VR行業(yè)中。論震撼時刻,從2013年到2020年,Oculus?Rift、HTC Vive、PSVR、HoloLens、Magic Leap等等行業(yè)有多少次被體驗者測評中大聲吶喊“我看到了未來”。明星人物高喊一聲“我看到了未來”,行業(yè)就會爆發(fā)嗎,行業(yè)發(fā)展就可以離開資金投入嗎。但論真金白銀投資,有Meta、微軟、索尼、Valve、HTC、谷歌、三星、蘋果、字節(jié)跳動、騰訊、阿里等等科技巨頭的豪情入局,但又有多少能持續(xù)到如今。

在2021年我回答粉絲的提問“萬一蘋果最后也沒有在2023年發(fā)布AR/VR頭顯呢”中,我就說過,無論蘋果是否進場,AR/VR行業(yè)依然會按照市場的發(fā)展繼續(xù)發(fā)展,在現有的產品形態(tài)和技術組合下,即使蘋果發(fā)布了AR/VR產品,行業(yè)也不會一夜大爆發(fā),即使蘋果不發(fā)布AR/VR產品,行業(yè)依然會在Meta Quest的主導下繼續(xù)向前發(fā)展,我們的行業(yè)的下一次發(fā)展躍點并不是蘋果是否入局,而是行業(yè)什么時候在現有產品形態(tài)和技術組合上有了新突破。今天,我們見到了蘋果Vision Pro,也許會有人提出不同的意見,認為接下來將有蘋果來帶領主導AR/VR行業(yè)的發(fā)展,甚至一直在支持驅動AR/VR行業(yè)發(fā)展的扎克伯格,為AR/VR行業(yè)發(fā)展做出了非常非常重大貢獻的扎克伯格,也在一夜之間成為了眾人嘲笑鄙視的對象。

微軟、谷歌、三星入局的時候,我們腦袋一熱“我看到了未來,明年就要爆發(fā)”,騰訊、字節(jié)、阿里入局的時候,我們腦袋一熱“我看到了未來,明年就要爆發(fā)”,蘋果入局正式發(fā)布了Vision Pro,我們繼續(xù)“我看到了未來,明年就要爆發(fā)”。

作為AR/VR從業(yè)者,我們認為我們也需要稍微相信一些自己的經驗認知,站在消費者的角度、市場的角度、技術發(fā)展的角度等客觀看待AR/VR行業(yè)的發(fā)展,而不是事事都是看大廠、看名人,沒主見地臆想未來。我長篇廢話這么多,也只是希望從業(yè)者不要對AR/VR的發(fā)展產生比較離譜的預期,希望投資人不要對你們的AR/VR創(chuàng)企失去自信或提出過高要求,希望我們從過去AR/VR的緩慢發(fā)展和一次次“元年”炒作中吸取經驗。

2. Vision Pro已經做對了什么,還沒做對什么

如果從當下的技術組合來看,對我來說除了控制器和3D全息交互的缺失遺憾,我認為Vision Pro幾乎全做對了。在我這篇文章中,我認為我沒必要對此展開過多討論,相信大部分讀到此文章的朋友都或多或少看過一些總結報道。

圖片

我至少從2019年開始就一直有在文章、各種活動,以及我私下去游說資本、大公司投資AR/VR的分享中,重點提過“未來AR/VR設備會有越來越多的傳感器攝像頭,未來通用計算和感知計算會做分離,會有專門的芯片來處理感知計算”。如果你是我的老讀者、或活動聽眾、曾經被我游說過,你也應該聽我這樣講過很多次,而10多個傳感器攝像頭和R1芯片也是這次Vision Pro的最大亮點。

但蘋果這次在感知計算上表現是AR/VR產品中的首創(chuàng)突破嗎?雖然市場上對此大為推崇,而且也是無可厚非的革命性,但我并不認為它是什么令行業(yè)激動的意外驚喜,因為這是我們AR/VR行業(yè)向前發(fā)展必然路線。微軟早在2019年發(fā)布的HoloLens 2上就有了HPU芯片,高通也在2022年發(fā)布了AR2芯片,這些都是類似于蘋果R1的感知計算芯片。

至于那么多的攝像頭傳感器,我認為對于科技大廠更加不是難點,而是廠商如何去平衡產品水平和產品成本的問題,如果你跟蘋果一樣不在乎成本,而且也有更高性能的芯片解決方案,你也可以上15個傳感器攝像頭。比如,同樣定價3500美元且早于Vision Pro 五年面市的HoloLens 2,也有9個傳感器攝像頭處理環(huán)境、定位追蹤、手勢交互、眼動追蹤等感知計算。哦對,五年前有多少人在盛贊、感嘆HoloLens 2的科技先進性,如今的Vision Pro跟HoloLens 2比又有多少進步呢?我希望思考這個問題能更好地讓我們去評估、預期接下來的AR/VR行業(yè)發(fā)展,是緩,是穩(wěn),還是爆。

那么在消費市場產品的Quest上能做嗎?在2019年的時候,VR行業(yè)從業(yè)者問時任Oculus CTO卡馬克,為什么不出一個眼動追蹤、面部追蹤等什么都有的高端VR頭顯呢??R克當時的回答是,行業(yè)想要的高端功能都可以做到VR頭顯上,但是成本大,做出來了市場也消費不起。傳奇程序員大神卡馬克是什么人物,在AR/VR行業(yè)幾乎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甚至對自己公司Meta/Oculus都能言辭犀利地批評,卡馬克這些年也幾乎是大部分AR/VR從業(yè)者的信仰。你可以罵扎克伯格,不相信扎克伯格,但喬布斯有時都請不動的傳奇大神卡馬克值得你相信。

圖片

另外,蘋果Vision Pro在顯示分辨率、虛實融合、AR/VR無縫切換、3D拍照、全息通話、反向透視、眼動追蹤、手勢交互等方面也是非常優(yōu)秀。這些中,3D拍照可以算是蘋果在AR/VR硬件產品上的技術應用首創(chuàng),而其他都在行業(yè)早有應用或研究探索。比如微軟早有研究的全息通話,而且難度和水平比蘋果Vision Pro高了很多,做到實時的全身3D掃描重建和通信通信,微軟把它叫做Holoportation,2016年就開始研究,如今已經應用在遠程醫(yī)療領域。再比如Meta早在2019年就有研究探索的反向透視功能,當然Meta目前公開出來的效果要比Vision Pro差很多。最后眼動追蹤和手勢交互,是AR/VR行業(yè)再熟悉不過的技術組合,但Vision Pro提出的眼動追蹤+手勢交互相結合的解決方案確實給行業(yè)帶來了交互方式的創(chuàng)新,而且其他廠商也能借鑒學習并在自己產品上實現。

蘋果在技術組合上不計成本的做法,讓行業(yè)看到了一款非常高端的AR/VR產品,滿足了不少極客愛好者的科技欲望,比如Oculus創(chuàng)始人帕爾默就大贊Vision Pro非常優(yōu)秀,說Vision Pro做到了人人想要,而且還順帶吐槽批評了自己的被Meta收購的Oculus公司/團隊。帕爾默說,VR要做到普及,就要先做到人都想要,這就是蘋果在采取的策略。從技術組合和技術在產品的表現上,我認為帕爾默說的“蘋果Vision Pro做到了人人想要”是對的,但在產品的形狀參數等非技術表現上,蘋果Vision Pro還完全沒做到人人都想要。

在過去那么多年中,我一直在提AR/VR產品要走向普及就需要滿足“簡易、價值、實惠”三要素,即設備要用起來簡易方便,設備能給用戶提供有價值的內容(比如金錢收益、休閑娛樂、運動健康…),設備產品定價實惠人人都買得起。從價值上,可以說蘋果Vision Pro通過技術做到了人人都想要,但是從簡易使用和定價實惠上,Vision Pro還任重道遠。

3500美元是人人都消費得起的產品嗎,那怕放在發(fā)達國家,這個價位也是很多人消費不起的產品。我們甚至可以不對比便宜的產品陣營,來直接對比蘋果自己的消費電子產品:手機iPhone定價范圍800美元~1200美元,筆記本MacBook定價范圍1000美元~2000美元,家用臺式機Mac Mini定價范圍600美元~1300美元,一體機iMac定價范圍1300美元~1700美元,辦公臺式機Mac Studio定價范圍2000美元~4000美元,專業(yè)工業(yè)臺式機Mac Pro定價范圍7000美元+。當然你可能會說,蘋果不是已經在開發(fā)更便宜的Vision嗎,這是好事,但短期幾年能再便宜到哪里去呢,即使便宜一半也還有近2000美元的定價呢,蘋果會在Vision Pro上大刀閹割嗎,如果弄個大閹割版出來,多少人的高大上幻想又要破滅了呢。當然,還是有很多人消費得起,我也知道有非常多的朋友都決定要購買了,甚至買幾套送人送朋友,但全部加起來到底有多少,2024年我們會看到答案。

圖片

近500克一斤重還掛個線纜的頭戴產品是人人都想要的產品嗎?而且還只能兩三個小時續(xù)航呢!在過去多年我反駁了很多爆料蘋果Vision Pro能做到100克、200克的信息,我也屢屢強調當前行業(yè)發(fā)展情況下即使是蘋果的VR/MR頭顯也逃離不了Quest的產品形態(tài)——尺寸大、設備笨重、外形丑!很多人曾經問過我AR/VR什么時候能再次跳躍發(fā)展,甚至爆發(fā)普及,我都是告訴他們如果不是特別關注行業(yè)那只需要關注產品的形狀參數即可,什么時候看到我們的產品不再是當前的“又大又重又丑”,那么我們就可以躍入到AR/VR的下一個發(fā)展階段。我相信,當前AR/VR一體機的形狀參數對大部分消費者來說都是不可逾越的阻礙——開玩流程麻煩不方便、續(xù)航時間短、佩戴外觀丑、佩戴不舒服(稍微時間久點)

3. Vision Pro的廣闊應用場景定位

在蘋果Vision Pro發(fā)布當天,我寫了一個簡評,我說蘋果Vision Pro需要非常勇氣和魄力,怎么說是勇氣和魄力呢。

新入行的朋友特別喜歡調查、挖掘、探索AR/VR能應用于哪些市場,我經常被來咨詢的科技行業(yè)大佬們反問“肯定還有一些未被挖掘出來的領域”。我認為這是非常對的思考模式,能夠調動我們去積極探索嘗試無限可能。但是,AR/VR行業(yè)已經是一個被微軟、Meta、谷歌、索尼、三星等一個又一個大公司,以及全球每年進進出出一批又一批創(chuàng)業(yè)者,連續(xù)摸爬滾打了10多年的行業(yè),你覺得有還有哪些行業(yè)是沒有被人去開墾過呢?過去我經??偨Y了非常多的經驗教訓,比如國內外一波又一波在VR視頻、影視直播上的嘗試,關停倒閉的創(chuàng)業(yè)項目也不計其數,即使你是好萊塢大導演大明星也是如此,再比如谷歌一個又一個VR項目的失敗,再比如三星一個又一個VR項目的失敗。

如今,如果你沒有強大的基礎實力,你要做AR最好的商業(yè)模式就是ToB,你要做VR最好的商業(yè)模式就是ToB搞項目+ToC搞游戲,這是對我們過去十多年的總結。然而,蘋果直接將Vision Pro定位到了未來AR/VR普及成熟后的消費產品市場,類似于直接定位到了當下的手機、電腦的市場,但AR/VR普及成熟還要多少年我們并沒有明確的時間線,因為還有太多技術、材料等問題需要開墾突破。

如果不好理解我上面的說法,那你可以假想一下,在80年代就將電腦定位成為如今的家用辦公電腦市場,在90年代就將手機定位成為如今的智能手機市場。如果你覺得我的比喻有點過度,畢竟當下又有很多人吶喊這是AR/VR的“iPhone”時刻,那我們看看前蘋果VR項目員工 Bertrand Nepveu 的觀點。 Bertrand Nepveu創(chuàng)辦的AR/VR頭顯公司Vrvana在2017年被蘋果收購,隨后一直在蘋果AR/VR項目工作到2021年。Bertrand Nepveu說,當蘋果進軍VR的時候,這將會是一個Macintosh時刻。注意,Macintosh是蘋果在1984年開發(fā)的PC電腦。

圖片

如今的蘋果并不是80年代的蘋果,已經擁有了非常雄厚的技術實力和經濟實力,未來開發(fā)產品真的可以不計成本地投入,即使是Vision Pro的研發(fā)也可以追溯到近10年前。根據報道,蘋果在2013年耗資3.45億美元收購了PrimeSense,隨后2014年就招募了人員開始進行虛擬現實原型機的測試,因此盛贊十年磨一劍也不過為。誰懂呀,這么多年投入研發(fā),結果產品上市了還是堅持直接定位到我們憧憬的AR/VR普及成熟后的未來市場。這種在技術組合和市場定位上都相當超前的產品,我認為真的需要相當大的勇氣和魄力——無收入純砸錢十年算什么,起碼還可以繼續(xù)砸錢個五年以上,慢慢將市場培養(yǎng)起來。

當然,我并不是說蘋果Vision Pro不能用于ToB或者ToC玩VR游戲,蘋果的眼動追蹤+手勢交互方式完全可以勝任AR/VR ToB應用場景,也完全可以勝任輕度交互類休閑VR游戲,甚至蘋果也完全有能力再研發(fā)個控制器給到VR游戲開發(fā)者去擴展強交互類VR游戲市場。但這里的重點并不是蘋果能不能做,而是蘋果想不想做,誰讓人家那么牛那么豪情那么任性呢。其實,在蘋果已經邀請的AR/VR開發(fā)者中,即有ToB開發(fā)者,也有休閑VR游戲開發(fā)者。

蘋果Vision Pro的市場定位能堅持多久,未來會不會改,我不清楚,我還需要繼續(xù)關注蘋果的動作措施。無論是否有變化,我認為都有理由,如果繼續(xù)堅定這個市場定位和產品定價,那我們當前看到的在蘋果眼中就是他們產品最基礎必須要的,他們將有足夠的人力、財力和時間來等待市場進一步成熟(成本降低)。如果有變化,那么蘋果可能開始更加重視Vision Pro的營收能力,嘗試多拓展點ToB市場或ToC VR游戲市場。

可能會有人不同意我的觀點,包括現在有一個比較主流的觀點是“蘋果先打好基礎,應用場景交給開發(fā)者去發(fā)揮創(chuàng)意”。我覺得這個觀點非常對,但這個打磨好基礎,開發(fā)者全面發(fā)散壯大開來要多久,一年、兩年、三年、還是五年?再說,Vision Pro現在的基礎還不夠好嗎,都那么驚艷眾人,那么超前了。這個問題最后又回到我們前面說的幾個問題:產品定價、產品形狀參數,以及十多年在各個領域摸索。

在這里,我希望今天盛贊蘋果Vision Pro并積極看好市場的朋友,如果Vision Pro產品上市一年后只有20萬、30萬、乃至50萬、100萬的銷量,請你們不要又開始批判蘋果Vision Pro這不行那不行,批判AR/VR行業(yè)又要涼涼。我還是同樣的觀點,即使蘋果不發(fā)布AR/VR頭顯產品,AR/VR行業(yè)依然會穩(wěn)步發(fā)展下去,這是不可逆轉的趨勢。

4. 扎克伯格成為Vision Pro發(fā)布會的最大“受害人”

一夜之間,扎克伯格就被眾多人拿著Vision Pro大肆嘲諷鄙視。

為了避免人說我不客觀,我希望先說明下,我也是一個重度蘋果用戶,iPod、iPhone、iPad、Apple Watch、Mac、AirPods等都買過,這些年給自己、家人一共買過的iPhone就有10多部,我在2014年讀完了600多頁全英文版的《喬布斯傳》。另外,雖然我曾經也像眾多程序員一樣有點敬仰扎克伯格,但如今甚至還有點討厭扎克伯格(我FB賬號莫名其妙被封了一個,新賬號也長期登陸不上,這些年在中國問題以及Meta、蘋果之間的打嘴炮問題上,我也認為扎克伯格有點投機主義)。

圖片

扎克伯格點評Vision Pro,其中有段大概說在Vision Pro上并沒有看Meta沒做過的技術探索。說實話,Meta 的AR/VR研究部門(最新名字應該叫 Reality Labs Research)真的做了非常多的AR/VR技術研究,而且也非常樂于公開分享給行業(yè),也包括類似蘋果反向透視EyeSight和擬人角色化身Persona。發(fā)布會當天,Twitter很多網友拿此前扎克伯格的卡通形象Avatar跟蘋果的擬人化身Persona對比嘲笑扎克伯格,事實上Meta的擬人角色化身項目Codec Avatar從2015年就開始了研究,在2022年也已經做到了只需一臺帶RGBD攝像頭的智能手機就可以創(chuàng)建類似Persona的水準了。

對于Meta等行業(yè)眾多AR/VR廠商來說,產品策略并不是堆砌技術,而是在選定的平衡方案下(比如成本、尺寸等因素)努力去實現盡可能好的效果。舉個VST算法例子,我曾在初代PC VR頭顯上看VST效果,2019年之前我從未指望過什么,真的不忍直視。如果你想要看看這種效果,你現在可以拿起玻璃杯透過它去看,就是這樣。直到Quest 1,讓我看到了很驚訝的進步,再到如今我們看到VST效果越來越好,而蘋果的VST效果已經被人評價堪稱天花板了。對于產品研發(fā)來說,如果平衡選擇之下是一個攝像頭,那就是研究一個攝像頭的最優(yōu)效果,兩個攝像頭那就研究兩個的最優(yōu)效果。平衡考量會影響產品的技術組合投入,而這些投入就會影響在限定組合條件下的技術研發(fā)路徑。再說Meta在控制器定位追蹤上的探索,我沒想到Quest 3控制器沒有自追蹤也還能取消LED圓環(huán),而且還能穩(wěn)定發(fā)揮(如果你不能很好理解這句話,你可以閱讀下我曾經給PICO技術總監(jiān)Fred做的定位追蹤技術性采訪)。這些都是在限定技術組合條件的技術進步。

拋開情感影響,哪怕我有時候調侃扎克伯格是扎男,我依然認為AR/VR行業(yè)我們需要感謝扎克伯格,過去十年扎克伯格真金白銀砸錢帶動行業(yè)發(fā)展,讓行業(yè)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能持續(xù)發(fā)展起來。跟Meta有點糾紛仇怨的Oculus創(chuàng)始人也一直在承認扎克伯格對AR/VR的貢獻,競品友商索尼大法好的PlayStation負責人吉田修平也坦誠感謝扎克伯格帶領下的Meta Quest幫助VR行業(yè)走出困境。如果沒有Meta,或者大廠都像蘋果一樣嚴格保密地研發(fā)10年,那么過去十年這個市場還會存在嗎,請問你們的項目能發(fā)展起來嗎,請問你們能融到資金嗎,請問你們的項目能堅持到現在嗎,請問供應鏈成本能降下來嗎。前段時間《北京日報》罵扎克伯格吃中國的飯還要砸中國的鍋,我希望未來扎克伯格能改變下立場態(tài)度并將Quest帶進中國內地市場,我也希望我們從業(yè)者也可以客觀看待,尤其是做VR的從業(yè)者,谷歌帶著VR市場做起來了嗎,微軟WMR帶著VR市場做起來了嗎,三星帶著VR市場做起來了嗎,索尼帶著VR市場做起來了嗎。

5. 廠商可以從Vision Pro學習借鑒什么

對于VR廠商來說,我認為你們真應該為蘋果Vision Pro感到高興,就如扎克伯格所說那樣對未來競爭更加樂觀。

針對那些非常重視參考蘋果公司的市場來說,蘋果通過發(fā)布Vision Pro正式公開入局了AR/VR頭戴市場(不是說以前的ARKit),作為全球科技領頭羊之一肯定了AR/VR行業(yè)的必然性和未來發(fā)展?jié)摿?,讓眾多還在質疑AR/VR未來的投資者和潛在從業(yè)者敲定答案。蘋果Vision Pro通過Video-See-Through技術方案進一步肯定了現有VR廠商的技術發(fā)展路徑,而不是目前市場上百家爭鳴的AR解決方案。

VR廠商以前都只稱自己是做VR/MR的,但現在蘋果硬生生把這類產品叫做AR,我們還能怎么辦呢,那也跟著叫唄。順便講個我之前說的段子,每年很多人都在辯論什么是AR/VR/MR/XR,我也參與過,但現實情況是蘋果都是叫AR,微軟都是叫MR,高通都是叫XR,Meta都是叫Metaverse,中國政府都是叫VR。

蘋果Vision Pro定價高、定位場景不同,這使得Vision Pro根本不可能去跟當下的VR廠商產生真正意義上的競爭關系。Quest、PSVR、PICO、YVR、HTC等VR團隊都應該為此感到高興,蘋果即幫忙宣傳了市場,帶動了投資,還不跟你搶飯碗。

雖然傳言蘋果未來還將會發(fā)布普通眼鏡式的AR眼鏡產品,采用的技術組合可能跟現在某些AR廠商類似。但當下的AR廠商也要警惕潛在投資人的一些疑問——為什么你的AR方案跟蘋果Vision Pro的AR方案不同呀,未來你們有沒有計劃做類似Vision Pro技術組合的AR產品,你是相信蘋果的AR方案還是相信你們自己的AR方案呀?希望你們面對這個問題的時候能輕松應對,希望你自己也不要被AR/VR/MR/XR等術語被不同人的叫法給繞暈了。

圖片

回到真正學習借鑒上,更多地是針對當前的VR廠商:

  • 可以立即借鑒的是,向蘋果看齊,跟投資人說你們的技術組合路線跟蘋果一樣,你們也是AR產品。

  • 可以馬上借鑒并列入開發(fā)任務的是,系統(tǒng)UI交互設計、虛實融合環(huán)境優(yōu)化、AR/VR切換優(yōu)化。

  • 可以借鑒并列入下一代產品的是,增加傳感器攝像頭,采用兩個朝下攝像頭捕捉手勢交互,開發(fā)眼動追蹤+手勢的交互方式,嘗試標配單眼3K雙眼6K顯示分辨率

  • 可以借鑒并作為長期戰(zhàn)略的是,感知計算芯片(或者你只能等高通及其他方案商)

當然,作為創(chuàng)業(yè)公司,或者有營收目標的公司,有很多你不應去學習蘋果,否則可能就是“找死”。蘋果可以傲嬌,只在乎愿景中的美好產品標準,而不在乎當下市場,是因為蘋果有資金砸有時間耗,但你有嗎?所以切記不要立馬就想對標蘋果,像要搞“軍備競賽”似的,比如下一代產品就上單眼4K雙眼8K。

蘋果3500美元定價還能賣幾十萬甚至上百萬臺,但你3500美元定價很可能就只能賣給你自己了。Magic Leap和HoloLens就是鮮活的例子,同樣是3000美元左右的價位(Magic Leap還便宜大幾百美元,具體我懶得去查了),Magic Leap年銷量被爆料只有數千臺,而HoloLens 2確是數十萬臺。我相信,游戲、運動依然是VR廠商短期應該堅定不移的戰(zhàn)略。

6. 相信市場

我們曾寄了一絲希望在谷歌(Cardboard、Daydream),曾寄了一絲希望在PSVR,曾寄了一絲希望在WMR,曾寄了一絲希望在BAT……過去十年AR/VR行業(yè)有過很多很多很多驚艷時刻,很多很多很多驚艷時刻讓一批又一批人感慨看到了未來,但最終都是市場來決定。哪怕是在科技互聯網獨霸一方的Meta、微軟或者幾年前剛收購PICO的字節(jié)跳動,經過一陣陣努力嘗試下來,也都在敬畏市場的發(fā)展選擇!再哪怕是已經上市6年的ARKIT,如今的成績又如何呢?

雖然蘋果Vision Pro驚艷了大眾,也驚艷了我,但說實話也有點失望。作為一個從2019年就開始分享呼吁關注蘋果VR頭顯項目,還被AR/VR行業(yè)悲觀者和蘋果粉絲雙打批評的人,我的總體評價是Vision Pro是一款超前的先進的AR/VR設備。對于Vision Pro的定價和應用場景定位,我相信蘋果有自己的策略,相信蘋果Vision也會在蘋果的愿景策略中,逐漸發(fā)展起來,變得越來越好越來越豐富,蘋果十年磨一劍的勇氣和魄力,我們外人無需庸人自擾。但我們也要面對自己的現實問題(雖然這些現實問題在蘋果眼中可能并不是問題),去相信市場的力量,有市場才能驅動發(fā)展!

注明:洞見系列都屬于映維網創(chuàng)始人劉衛(wèi)華獨立思考創(chuàng)作的行業(yè)評論性文章或采訪文章】

---
原文鏈接:https://news.nweon.com/110241



期望與警惕:深度思考Vision Pro對AR/VR的發(fā)展影響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龙门县| 永城市| 若羌县| 江达县| 海安县| 紫阳县| 太湖县| 仁寿县| 凭祥市| 万州区| 桐梓县| 石渠县| 连平县| 沙洋县| 凌云县| 太湖县| 嵩明县| 三台县| 确山县| 铜陵市| 手游| 克山县| 峨山| 潮安县| 政和县| 阳高县| 泸西县| 武城县| 东光县| 林周县| 常熟市| 马龙县| 新密市| 中西区| 中牟县| 东莞市| 汉中市| 宁波市| 玉林市| 陵水| 内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