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鐘》觀后感——暫定我的年度最佳


《一秒鐘》這部電影,起初我猶豫應不應該去看。其實我期待這部電影非常久了,時不時就聽到“這片子過審難”的聲音,我還以為一定是反映諷刺上世紀一些革命錯誤道路的電影。結(jié)果這上映了吧,就傻了,一來是刪減過了,評分我看并不高才7.5還不到。你說一個被卡審核的片子,刪刪減減過了審,那損失的不也是導演的表達嗎?多遺憾吶?二來呢,這看簡介,借用張藝謀導演的話,它是一部關于電影的電影,這也絲毫看不出有多少政治諷刺???我再低頭看看錢包,便躊躇起來。這時我隨意翻看著微博上關于一秒鐘的一些討論,無意間我跳轉(zhuǎn)去B站看了《一秒鐘》的幕后紀錄片——那時我突然意識到,這也和其他千萬部電影一樣,背后有數(shù)不清的人付出了數(shù)不清的努力。你看張藝謀導演在一天內(nèi)連續(xù)工作20小時,同時推進9個不同的項目,馬不停蹄,真的很離譜。更重要的是,看他們一把年紀了討論起膠片電影時代時,情緒之亢奮,眼神令人動容,臨討論完了大呼工作順利,嘴角掛著收不住的笑,在思想火花碰撞間興奮地跳起腳。這個狀態(tài)真的和年輕人沒什么區(qū)別,就是一群人志同道合一起參與創(chuàng)作的狀態(tài),真的令人神往。我就覺得這部片得看,他們一定對得起這張票。
?
實際在影院開播時,開幕就是個沙塵暴,特別昏暗的一個景,張譯一個人一言不發(fā)地在那兒走。很快的,沒給你太多渲染,就切下一個機位下一個時刻,繼續(xù)走,風沙聲繼續(xù)呼呼。接著又切,更黑了,深夜了,沙塵暴停了,悄無聲息地走。再轉(zhuǎn)下一幕,就已經(jīng)是大白天烈日下,張譯在小鎮(zhèn)上了。就沙漠里趕路那三個開幕鏡頭,直接就鎮(zhèn)住我,太會拍了,不僅交代了趕一夜路的焦急,而且就很大膽,選個昏天黑地的沙塵暴,馬上就帶你走入那種情緒,場景的切換既是連續(xù)的,又有明顯的斷層感,他在控制我的節(jié)奏,讓我跟著電影走,感覺非常好。這種對攝影、色彩和節(jié)奏的把控貫穿全篇,不得不說張藝謀的電影,畫面就是享受。
?
關于劇情的前中期展開我沒太多想說的,因為故事其實很清晰很簡單,就是老子要看電影,天都別想攔我,這膠片說什么都得給我播。延續(xù)了開頭的感覺,節(jié)奏把控很優(yōu)秀,毫無尿點,我是甚至感覺眼睛都不敢眨一下,因為雖然故事是連貫的也許你能猜到下一秒會發(fā)生什么,但是演員的表情、動作,還有場景這些畫面隨時都在發(fā)生豐富的變化,信息量可以說是飽滿得恰到好處——你能看到多少,就取多少的。這些都讓我絲毫舍不得錯過。
?
那就說一下演員。張譯和范偉,真的很強,范偉在這部電影里突然就給了我一種,喜歡他的感覺,讓人覺得不單純是入戲了,而且就演活了。張譯的話主要有三段戲我印象挺深的:一是喊一句你爸吃你碗面不過分吧,到被指著鼻子“乖乖就范”的那段;二是摘下帽子半真半假威脅耍橫的一段;三是看到女兒大眼珠子啪啪往下掉那段。他們真的演什么是什么,不僅可以把自己變成角色,還可以把故事里角色本身的身份變化給演出來,那種感覺是很有意思。然后重點說一下那個小女孩兒,叫什么來著……劉浩存?據(jù)說張藝謀導演很喜歡她。我覺得她角色可以,其實整體都很流暢,沒有明顯哪里拉胯,哪怕是哭戲那邊,也沒什么做作的。唯一就是她的聲音實在太干凈了,相比于其他人的發(fā)聲感覺來說,有一種跳脫感,不屬于那個廠部的跳脫感。相比之下反而是劉弟弟的感情很真摯,毫無違和感。
?
這部電影最高潮的部分其實是結(jié)尾,或者說壓軸的那段戲,原版本的結(jié)尾。因為原本拍的就是一個小家的故事,前面鋪墊了那么多,我的心已經(jīng)完全跟著張譯走了,說什么都要看到女兒的一秒鐘鏡頭。就這樣被押回勞改所時,還被人揪出來,那真的是拼了命要把膠片保護住。劉閨女也急忙趕來幫忙,追著拿起包著膠片的白紙,她雖然不理解這個東西有什么價值,但是覺得這就是那個重要的物品,開心招手請張譯放心。張譯也半蒙在鼓里,他既沒辦法,也不明白,只能是安慰夾雜著忐忑,感覺東西似乎是收好了,惦記著惦記著直到淡了??晌ㄓ?,唯有觀眾把這一切都看在眼里了,看到一切都被毀了,什么都沒把握住。當時我就繃不住了,這實在是有些殘酷,一想起來淚水就要止不住了,片子放完后我腦子里不小心過到這個片段,就哭,就哭,這么三四次,直到我可以不去回憶那段。那種委屈和傷心來自于中國人骨子里的家庭觀念,這電影真的有煽動集體的情緒,讓千萬觀眾懷揣同樣的心情,心系故事里的角色,和角色背后代表的現(xiàn)實縮影。
?
和很多人一樣,我也覺得兩年后的一段戲多余了,據(jù)說是為了過審補拍的。但我還是很佩服張藝謀,哪怕是補拍,卻像是雞尾酒一樣層次分明,酒雖然是同一杯酒,但是可以清晰地看到兩個結(jié)尾的層次感,它們各有各的好,互相不拖累。兩年后別說劉弟弟,連劉閨女都出息了,白白凈凈地在看考取名單。這膠片找不到還去大漠里劃拉呢踢呢,幾腳過后他倆都不計較了,笑得有些無奈,有些釋然。
?
最后想聊一下《一秒鐘》的內(nèi)核,這雖然是為了寄托張藝謀導演對電影情懷的一部電影,但它仍然是一部水平非常在線的電影,而不是極為個人化的難懂的藝術(shù)片。它很追求大眾記憶、大眾審美,同時又在攝影、色彩、服裝、布景上做得很考究,像是拿高級技藝做土東西,做得又很漂亮,有些小別致的。我最喜歡的就是它雅俗共賞的部分,第一層是把故事說明白了;第二層是把情緒傳達出去了,把觀眾的回憶勾起來了;第三層是能不由自主地引發(fā)觀眾對那個時代背景和導演情懷的一些思考。
譬如電影里三個主要角色:張譯、老范和劉閨女。這就是很隨機的三個人,因為電影膠片牽扯在一起了,但他們都有自己的苦衷,可見那個年代下的小人物的生活窘境。俗話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jīng),他們這是經(jīng)書沒見著呢,還在九九八十一難的取經(jīng)路上。
還有沙漠背景,這電影膠片,因為“風沙”,弄臟了。雖然可以用蒸餾水搶救一下,但畫面始終是花了??赡軐а輿]這個意思,但這不由得就讓人這么想起,是不是挺有意思的?
以及最后女兒的膠片那段,就覺得是象征了膠片電影時代被些不懂得電影價值的人主動地看低了其價值,拋棄了,埋在時代的沙漠中了。而過了兩年再去找,就已經(jīng)真的屬于時代的過去的,只能選擇釋然。淘汰是一種必然,人不能總活在回憶里,而是要再次出發(fā)的,所以就笑笑,拍出來做一些最后的紀念。
?
總之,非常喜歡,《一秒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