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秋天,讓感官與北地相擁
? ? ? ?你會如何形容秋天?一片金黃,一絲涼意,一樹風(fēng)聲,還是―抹甜香?我們感受到的所有片段,共同構(gòu)成了北地最美的秋天。

景致



? ? ? ?秋總不吝嗇潑彩。所謂“黃葉似蝶舞,紅楓山欲燃”,短短幾個晝夜之間,北地校園里的樹便染上了別樣的色彩。風(fēng)一來,落葉翩翩,在半空中悠悠揚揚地跳個華爾茲,調(diào)皮地落在路過的同學(xué)的發(fā)梢。


? ? ? ?人們總抱怨秋的蕭瑟,但秋天的北地校園卻仍然充滿生機。或許是紅黃相間的秋葉不輸春光,或許是陽光明亮得剛好,掃去了寒冷的陰霾,又或許因為有那些可愛的人們——追逐著朝陽奔跑的人們不懼秋寒;備戰(zhàn)考研的人們腳步匆匆;執(zhí)勤者呼出一口冷氣,開始著新的一天的工作……

味道

? ? ? ?兩千年前,司馬遷寫下“王者以民人為天,而民人以食為天”。如果說對于食物的需求是生理的要求,那么對于味的追求則是傳承在我們的文明之中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鍋鏟碰撞,油水相煎,最后變成了一道道送到北地人手中的菜肴。酸甜苦辣辛香咸淡,各樣的味道跳躍在舌尖。一口糖醋里脊驅(qū)趕學(xué)習(xí)工作的疲憊,一碗溫?zé)岬呐殴菧?qū)散秋天的寒冷。




? ? ? ?在這個秋天,能真真切切感受到“味”的,除了我們的舌頭,還有我們的心。

觸感

? ? ? ?在言語誕生以前,觸覺是我們與世間溝通的橋梁。盡管如今我們擁有了更多溝通的可能與方式,觸覺仍然為我們持續(xù)不斷地傳遞著外界的信息。甚至對于北地人而言,觸覺帶給我們的反饋能夠跨越時空:被氧化粗糙的,質(zhì)地疏松的,被流水沖洗得光滑的……通過與巖石土壤的接觸,我們得以知曉壹方天地的故事,完善幾億年前世界的模樣。


? ? ? ?墊腳去摘一片葉,俯身去捧一杯茶。在這里我們感受著秋風(fēng)帶著涼意的撫摸,也感受著四周氤氳的暖意。

聲音




? ? ? ?北地的秋來得悄無聲息,從什么時候才恍然已是秋天的,也記不太清。風(fēng)吹過校園路旁樹葉的搖曳聲和襲過寥寥落葉的沙沙作響,偶爾有貓咪溫柔地低呼和鳥兒的清鳴。



? ? ? ?寒冷永遠阻擋不了北地人對生活的熱愛。新生運動會上觀眾席同學(xué)群情激昂的吶喊,籃球場中隊員們慶祝每一次進球的歡呼,主馬路上后勤員工清掃落葉的簌簌聲響......也許秋天正是伴隨著這些聲音來到北地。

嗅覺



? ? ? ?秋天的味道在記憶中是花的香,瓜果的甜,雨后的清新。而在北地,秋天的味道是公主樓下花壇里的月季,還有林蔭小路旁的銀杏。


? ? ? ?北地的月季,有著清淡的香,靠得近了才會覺得撲鼻。雖與它燦爛的紅不符,但漸入人心。

? ? ? ?或許北地西門的烤地瓜和糖炒栗子,也可以代表秋天。秋風(fēng)習(xí)習(xí),左手捧著一個熱烘烘的烤地瓜,右手拎著剛出鍋的糖炒栗子,圍繞著的是地瓜的香甜和栗子專屬的焦香。

在浸滿涼意的秋天里
種種的小確幸讓我們共鳴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我們以心,感受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