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小學階段的《注意力發(fā)展規(guī)律》+《注意力培養(yǎng)攻略》,請注意查收!
來童童爸媽咨詢:
?
兒子5歲半目前讀幼兒園。
?
老師和我們說過幾次孩子注意力不太好,不太坐的住。
?
自從老師說了之后,我們也開始留心觀察孩子平時的情況,有時候又怕是大人太主觀了,很矛盾。
?
想問問有沒有判斷的方法,或者是現(xiàn)在可以孩子做什么練習來提升注意力嗎?
?
我們想的是,做做練習對孩子總是沒有壞處的。
?
?

?
?
?
從發(fā)展心理學的角度看,隨著年齡增長,孩子注意力會越來越好,理論上講,我們不必太焦慮。
?
不過想要孩子擁有更好的注意力,我們還是需要進一步了解孩子注意力發(fā)展過程,才能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給予正確的幫助,有效提升學習專注力,擁有更強的學習力。
?
?
一.學齡初期的注意力發(fā)展
?
孩子到了6歲左右,大腦發(fā)育會出現(xiàn)一個顯著變化,就是神經髓鞘化。
?
髓鞘化的進程比較緩慢,可以持續(xù)到20歲左右,甚至更長。它讓神經系統(tǒng)處理信息的速度更快、更有效。
?
具體說來有兩個顯著特點:
?
1.大腦處理信息的容量增加
也就是大腦能同時處理的信息更多了,可以多任務切換。
不過,剛上小學的孩子,處理信息的容量還很有限,一次給他們的指令最好不要超過3個,而且指令要簡單、清楚,盡可能地多重復指令。
?
?
2.大腦處理信息的速度加快
可以明顯地看到孩子的反應速度變快,機靈許多。
比如:教4歲的孩子做算術題,他可能顯得很遲鈍,轉不過彎,但是6歲的孩子就會理解得快很多。
所以說五六歲之前,孩子容易一會兒做這個一會兒被那個吸引,我們是可以理解的,家長也不必過于憂慮,提前“判定孩子注意力不好”。
?

?
但是當孩子開始進入學齡期,大腦注意力還是可以做到一定程度的集中,這時候如果孩子的表現(xiàn)遠落后于同齡人,就應該引起重視了。
?
在孩子學習過程中,我們要給孩子更多的理解和接納,同時也要注意合理的方法,不要拔苗助長。
?
?
?
一次目標不能定太多
?
比如:陪孩子寫作業(yè)時,不能一次要求太多。又要字跡工整,又要寫得快,正確率要高。
?
這些要求孩子是顧不上的,不是他們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而是能力還夠不著。
?
一次只要求一兩項,慢慢來,才符合孩子的水平。
?
?
?
執(zhí)行注意力的培養(yǎng)
?
執(zhí)行注意力就是根據目標分配注意力,包括對錯誤的覺察及糾錯,對整個任務的檢測,面對新環(huán)境/困境的調整等等。
?
比如:剛上小學的孩子經常會把相近的字弄混,“藍”認作“籃”,“已”和“己”分不清等等,這樣的孩子就是讀寫有困難、執(zhí)行注意力沒那么好。
?
這種情況可以帶孩子做一些讀寫訓練,或者采用更加生動有趣的方式教孩子認字,效果會更好一些,千萬不要非常痛苦的逼孩子學,很容易造成孩子對學習的抵觸心理。
?
?
?
培養(yǎng)自主感、勝任感
?
在之前的文章我們就提到過,孩子注意力和動機之間的關系,面對喜歡的事我們可以專注很久,乏味的事就經常走神。
?
孩子也是一樣,比如看起電視就很專注,可學習卻堅持不到10分鐘,這就是缺乏動力。
?
首先要讓孩子有自主權,做事情有自我意志和自由選擇。如果孩子所有的活動都在大人的安排下,控制下,孩子很難不厭倦。
?
對于作業(yè),只要時間允許,可以讓孩子自行安排,作業(yè)完成后,孩子要有一定的自由支配時間。另外,勝任感,很多時候,一件事看上去困難、乏味,可是做好了我們就會喜歡,因為有了勝任感,成就感。
?

?
?
?
?
二.小學階段的注意力發(fā)展
?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自控力增強,持續(xù)注意的時間會越來越長,同時注意力會變得更有選擇性,更具靈活性,也更有目的性。
?
二年級后,孩子懂得選擇注意與任務相關的信息、線索,注意力更聚焦。
?
比如記單詞,三年級的孩子會想些辦法,有策略,但一年級的還不太會。
?
一些孩子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還能說出自己的學習什么時候做得好,什么時候做得不好,遇到困難,會主動想辦法解決,學習主動而有目的。
?
這種“向內看”的能力能幫助讓他們更好的調整學習策略,注意力策略。在發(fā)展心理學里,這叫認知自我調控。
?
?
引導孩子多“向內看”
?
孩子上學后,我們不要只是單純地說“你做這個的時候,注意這點就行了”,因為孩子還注意不到,或者有時他明白了,但做不到自我控制。
?
策略的運用,還需要很長時間,需要大人反復提醒,自己反復練習。
?
平時我們可以引導孩子多“向內看”,例如:指定糾錯本,反復練習。
?
孩子考試沒考好,與其生氣指責,不如仔細詢問孩子當時的想法,檢查當時思維的漏洞,再通過多次練習的方式,直到弄懂為止。
?
這樣做,一方面孩子的接受能力會高很多,另一方面還能有效提升孩子的學習能力,查漏補缺。
?

?
?
?
多任務結合提升注意力
?
總的來說,互動型、主動構建型任務比消極型任務更能讓人保持注意力。
?
比如,好的老師上課會很生動,課程安排很豐富。
?
他可能會先用一個故事引入課程,然后提出問題和學生互動,然后再讓孩子分組討論結果。
?
一節(jié)課下來,大部分學生都能積極完成多項任務,減少走神。
?
學習時有對話,孩子能自由表達自己,或者主動參與構建一個活動,結合自己的實踐解決一個問題,要比只是被動地看、聽更能集中注意力。
?
我們輔導孩子學習時也可以用上這個辦法,把學習變得多樣化。
?
比如背課文可以和孩子一起讀、背,增加互動,還可以畫思維導圖來背,設計成角色扮演游戲來背,等等。
?

?
?
對于童童家長的咨詢,小編非常贊同一句話,我們不該隨便質疑孩子的行為表現(xiàn),但是學習一些科學知識,給到孩子一些合適的幫助,能夠讓他們更好的成長,有利無害,那何樂而不為呢?
?
?

?
廣州天使兒童醫(yī)院
健康一個孩子,幸福一個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