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風格建筑 · 凈土道場 | 南通禹稷寺

南通市通州區(qū)禹稷寺,位于通州三余鎮(zhèn)區(qū),再往東不過十余公里即為黃海,是通東地區(qū)的民初文化遺產。 1912年,清末狀元、實業(yè)家張騫先生在“金陵蕩”(現三余地區(qū))建立公司圍墾興農,,為鎮(zhèn)水興農1920年開始籌劃建廟,1925年建成。以“禹王治水,后稷種地”之說取廟名為‘禹稷廟’,是年秋天,請又真和尚住持當家,改神廟為“禹稷蓮社”。

?1992年6月,原通州市人民政府將在特殊歷史時期將被改為工廠的部分廟產歸還,復建禹稷寺廟。 由于當時條件所限,禹稷寺大小20余間殿房擁擠在不足4畝的窄小空間,且地處居民區(qū)內。

2006年相關單位又批準在三余鎮(zhèn)西北,中國近代教育家、佛教賢達江易園先生故居“耕讀處”移地擴建禹稷寺,同時保留“江易園耕讀處”為文物保護單位。禮請覺正長老的弟子光平法師為禹稷寺住持,此是三余鎮(zhèn)創(chuàng)建歷史文化名鎮(zhèn)、造福通州民眾的的傳世之作。

新禹稷寺按叢林式寺院格局設計,有九龍壁和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三進式庭院,興建鐘樓、鼓樓、觀音殿、地藏殿等主體建筑,配套建造大圣殿、伽藍殿、祖師堂、安養(yǎng)堂、念佛堂、齋堂、客堂、寮房、廂房以及展示佛教特色文化的樓臺、亭閣、長廊等設施,配合保留“江易園耕讀處”,建設放生池、耕讀園等文化特色項目。建筑特色為明清風格,秉承漢傳大乘佛教,建設凈土道場,供佛門四眾弟子修持禮佛。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