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連杰:心中無劍訪談實錄
主持人:觀天下風云,與永圖論道。大家好!這里是貴州衛(wèi)視高端對話節(jié)目《論道》,我是李崑。 ????首先歡迎我們《論道》節(jié)目的嘉賓主持,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龍永圖先生,龍先生您好!我們今天請到的這位嘉賓有著一張完美的人生簡歷,那現(xiàn)在我們是不是用掌聲歡迎一下我們今天的嘉賓,咱們中國著名的影星李連杰先生。 李連杰:謝謝。非常高興能夠參加這樣一個節(jié)目,《論道》,可能很多道理,不光是武功的那個武道,還有人生的道理。 第一環(huán)節(jié) 主持人:我想可能有很多人跟我一樣,就是認識您,或者是說第一次知道您應該是通過這個《少林寺》這部電影。 李連杰:對。 主持人:龍先生肯定也是看過的,我不知道你是不是他的,當時就是他的影迷了。 ?????龍永圖:當時的話,確實看了這部電影,而且的話,因為我和國際上交往比較多,后來這個《少林寺》基本上成了中國的一個代名詞,我們那時候當時在紐約常駐的時候,在街上碰到這個外國人,知道我們中國人的,他就這樣子,他就是作為他們了解中國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一個載體。 主持人:很多朋友是不是都看過《少林寺》? 觀眾:是。作為影迷,當時有這么一部電影給你帶來什么樣的一種感受,應該說是比較新鮮的吧? 提問:其實我是第一次見到李連杰先生這么近,我一直覺得李連杰先生非常非常的高大。 主持人:現(xiàn)在不高大嗎? 提問:看那個電影的時候,然后真的是…中南海保鏢,因為我記憶非常深,因為我是70年代的,所以印象特別深,還有特別喜歡那里面的歌曲,到現(xiàn)在記憶非常深。 主持人:還有沒有哪些朋友給我們來分享一下。 提問:李連杰先生你好,今天看到你非常激動,然后主持人問了就是說看那個《少林寺》,當時那時候也小,就是在我們圈子里邊形成了一個風,就是所有人都想去那個少林寺去學武。就是后面有一個同學的時候,我們上小學的時候,他就是早晨的時候,背著一個包袱,然后我們都在班里頭,他就說,我要走了,我說去哪兒?他說,我要去少林寺,我去學武術。 主持人:真的出家了? 提問:沒有,但是他沒有走出兩步去就被老師給拽住了。 李連杰:真的那個年代,我一直就蠻內疚的,真的害了不少人,以為說去少林寺學的武功就可以拍電影,又可以怎么揚名,或者是創(chuàng)造一個自己的生活的保證。 主持人:你當時拍這個電影的時候,當時有沒有想到一下就成名了? 李連杰:有那個機會。 龍永圖:應該說你是少年得志,那個時候才多大年紀?? 李連杰:不是,我其實再少年得志更小。(掌聲) 李連杰:其實小時候有很多經(jīng)歷, 李連杰:在北京的西城區(qū),那么父親呢,我兩歲的時候因公去世了,去世以后呢,家里就靠國家補助,就是說每個孩子政府補助十塊錢,到18歲,所以就靠母親的41塊和政府的補助來過日子,就是從小家里環(huán)境很差,就是很想幫媽媽減少負擔,就是這么一個心念,我要減少負擔,我要爭氣。所以我在剛一開始練武術,八歲,11歲有工齡,有工齡了開始,那時候就已經(jīng)有,70年代不用上山下鄉(xiāng)了,正式工作了,有工作證了,那就有五塊錢工貼。 龍永圖:你在哪兒工作? 李連杰:北京武術隊。 龍永圖:北京武術隊。 李連杰:那么就有五塊錢工資了,到我13歲的時候已經(jīng)是63塊,到我16歲的時候88塊,高級工程師和教授級,大學畢業(yè)…80:12,70年代大學畢業(yè)。 龍永圖:我們才46。 李連杰:在我16歲的時候,因為已經(jīng)拿到了這個88,為什么?因為參加全國比賽,誰拿一塊金牌就獎一級工資。就拿一塊金牌獎一級工資,我一口氣拿了五塊。比我教練還高了。 龍永圖:你第一次出國是隨著一個代表團出訪,因為那個時候出國是很不容易的。 李連杰:對。 龍永圖:哪一年? 李連杰:1974年。 龍永圖:74年。 李連杰: 11歲去美國那一次,那么11歲是正式就是代表國家。不是說,就是我這個社會責任是怎么培養(yǎng)的呢?小時候9歲去比賽了,完了北京市委領導就來了,你這次出去,你們孩子都要出去了,代表北京市800萬人民,你們做錯什么,800萬人民丟臉就是因為你們,所以從小這些。 主持人:那孩子不會嚇著。 李連杰:不是,你從小就背著800萬人民…83:05,我出去,第一個就是別丟人,真的。那到了11歲,出國了,那之前有這個半年的訓練,就是培訓外交禮儀、言談話語,這一出去好了,十億中國人民,又背上了,11歲背了11億,所以一舉一動出去,你的行為確實是,因為您搞外交您一定知道,因為你做什么,大家回頭看你,他不會直接說李連杰你做這事,他一定會說中國孩子怎么這樣,他就很反射的,外國朋友你怎么這樣,就是大家很直接的就把你聯(lián)想到你這個國家整個代表了,所以那個時候就一舉一動從小就很謹慎。 主持人:是不是在這個11歲,您11歲的時候,尼克松總統(tǒng)當時邀請您去做保鏢? 李連杰:對,我們去到美國,就傳出那段笑話,有兩段笑話在美國。第一段笑話真的是,在美國沒事調皮搗蛋,這是美國人最喜歡聽的笑話,我就是,當時說你到美國代表中國人民,你不要亂說話,哪兒都是竊聽器,哪兒都是你說什么就得罪很多人,你鉆在屋里說人家聽到了,這個小時候就去了,去了美國墨西哥兩月,你知道時間長了,我就是一個挺調皮的人,真的假的,你大人說這些,真的有?我就有一天沒事,就走到團長的屋里一看,說有水果,什么東西都有,我覺得挺好玩兒,我就回到我的房間里,對著那個鏡子,我都學過,大約那個竊聽器在鏡子后面,在電話機的旁邊,在花廳里頭,你知道就那幾個固定的位置,我就對著說,我要吃雪糕,我要香蕉,我要這個,就是玩兒嘛,就對著那幾個東西,固定的位置在喊,喊完了以后,真的,我就沒當回事,大人教嗎,就喊,喊完了就走了。第二天表演完了十點多,一推門,一進去全都在桌子上,嚇壞了。全都擺在桌子上了,原來是真的,這竊聽器,好在我沒亂講話,沒破壞兩國人民友誼,我只是說了點要水果,就是這個東西。 那么后來當然也到了美國,后來在白宮,在那個玫瑰園給表演,所以表演完了以后呢,這個尼克松就說了這一段話,就說,小朋友功夫這么好,長大給我做保鏢。當時你這個直覺已經(jīng)經(jīng)過了一個長期的訓練,第一個反應就是,我不給你一個人做保鏢,我要保護就保護十億中國人民。 主持人:從小就有。 李連杰:完了以后,因為這個是。 龍永圖:那個話,當時去了翻譯? 李連杰:對,翻了。 龍永圖:翻過來了。 李連杰:這個回答不像11歲的孩子,所以一回答翻出去的時候,當時尼克松總統(tǒng)就愣了,就是怎么回事。 龍永圖:不知所措,很尷尬。 李連杰:因為他們也是說,你功夫不錯,長大了做我保鏢,就是很隨意的,突然那回答的是很正統(tǒng)的,我要保護十億中國人民,不會保護一個人。所以當時…86:51基辛格先生在旁邊就看見這個狀況的時候就說,你很有意思,長大做外交家差不多,就給打了個圓場。 完了這一點就被報道出來了,因此還回來通報表揚呢,說你回答的好。也就把我那個違反組織紀律性,要水果的事就沒有抖出來。 所以那個時候就有很多的童年的經(jīng)歷,我也去過非洲11個國家,伊拉克我也去過,伊拉克敘利亞那些中東的地區(qū),亞洲大部分,緬甸、菲律賓都去過,歐洲也去過很多國家。所以在我成長期里頭,11歲到16歲去過40多個國家,就是對人生的改變和思維方法的改變也挺大,也就可以說是從11歲開始奠定了人生的思考。 龍永圖:后來你成為第一批下海的打天下的。 李連杰:也是機緣,也并不是我想下的,其實正好是什么呢?我11歲去的美國,回來在香港表演,那個時候呢李小龍先生是73年過世的,所以香港就沒有我們這樣的一些巨星,所以看到我11歲的時候,有個經(jīng)理就說他們就說你功夫這么好,你長大要不要拍電影。 主持人:那時候就簽約了。 李連杰:我說好,就好。其實我們當時就新華社招待我們看了第一部,我生命中的第一部武打電影,是什么?李小龍先生是《精武門》,大家看完了,關著門就說,這個武功很厲害,所以問起我拍電影,我當然說可以,這個電影公司的老板就從11歲到中國來看我,12歲看,13歲看,因為以前出國就一定要經(jīng)香港,他每年見著我就說,你快點長大,快點長大,我記得,真的,在我15年的時候,他寫了一本動作版的,就是武術版的三毛流浪記,他說你還沒長大,我就寫個《三毛流浪記》會打的。 主持人:為你量身定做的。 李連杰:對,完了后來電影公司就,不是,我們單位不放我,不讓去拍,后來一直到了我16歲,把我從北京借出去拍了電影,《少林寺》。 龍永圖:看來他們還確實有眼光,因為功夫的話,它畢竟是不像電影和媒體這樣有很大的影響力,所以通過你會演電影,就把中國功夫一下子推到全世界。所以的話,就說明這個《少林寺》,其實中國像《少林寺》這樣的視頻很多的,就是因為通過李連杰先生的這樣一部電影的話,確實把中國的武功也好,中國的形象也好,整個就傳到了全世界,就說明一部電影,就是一種功夫,它對于國家的形象,對于國家的這個理想,它會產(chǎn)生多大的這樣一個作用, 李連杰:后來中央電影局制片廠還專門拍了我一個,你們可能大家也了解了,武星李連杰,一個短的20分鐘的紀錄片。 主持人:黑白的那個。 李連杰:對,不,是彩色的。就把我從小,正好記錄的我從小亞飛打乒乓球,每一次的表演,紀錄一個成長,20分鐘的這個片,后來這個紀錄片便成了每一個使館必備的電影,國慶節(jié)、新年、招待友人就是必看的,《少林寺》完了以后,就是介紹這孩子怎么成長的這么一個,真的變成一個外交的必備的一個片段。 龍永圖:我們在國外使館,我們確實知道。 主持人:您看過? 龍永圖:就是像李連杰這些,對于整個我們國際上對外交往起了很大的作用,因為當時我們整個對外交往的話應該處在一種比較困難的這樣一種局面,而且當時我們對外交往的這些方式的話也比較呆版,比較僵硬,所以當時我們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少林寺》,就是李連杰,就是功夫。 你不要看它小小的功夫,一個小小的電影,因為當時我們其實沒有別的道,我們印出來的一些片段材料人家不看,我們拍出來一些所謂很正統(tǒng)的片子人家不看,所以的話,在這種情況下的話,才有這樣的一些片子出來,對中國的對外文化交往,甚至是外交交往的話創(chuàng)造一個非常好的一個渠道,在這方面你還立了功的。 李連杰:在那個年代里其實是覺得非常自豪的,能夠每一次代表十億的中國人,來為國家做一些貢獻,我覺得那種責任感,自豪感、責任感非常榮耀,非常好。 主持人:除了這責任感和自豪感以外,有沒有就是比較驕傲,覺得這種,就是有點沖昏頭腦了? 李連杰:不可能,那個年代沒那么,因為那個年代,就是說越是…99:51,越紅越專,你是整個學校的標兵,你不能夠驕傲,你要驕傲的話,很簡單,懲罰就下次你出國沒你機會了,你太流氣你就沒有機會了,你必須是成績越好的人越是謙虛謹慎,真的,應該你一定要謙虛謹慎了以后,才有機會就是說叫德智體全面發(fā)展,對不對,又紅又專又好,好苗子好位子,樣樣都好。 主持人:內心也會是這樣子嗎? 李連杰:因為你已經(jīng),你從9歲面對這種世界,你已經(jīng)習慣了你的就是謙虛謹慎,夾著尾巴做人,說話謹慎小心,因為你已經(jīng)習慣了。 龍永圖:所以這也是為什么,李連杰先生現(xiàn)在那么重視慈善事業(yè),搞慈善事業(yè),一個是很有愛心,應該說是內心的修煉。 李連杰:責任,一種責任。 龍永圖:從他八九歲起就開始這樣,而且的話是在非常特殊的環(huán)境下修練成的,這個事是非常重要的,現(xiàn)在我們的孩子應該說這種壓力這種環(huán)境不夠,所以我就覺得怎么樣在這方面給孩子一點壓力,讓他能夠,不僅僅是能夠做好功課,而且對于內心的那種承受力,那種約束力,那種自制力,都能夠有一個非常大的這樣一種修煉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李連杰先生他們能夠成功和當年那樣一種修煉是非常分不開的,確實是這樣,不是那么偶然的一件事情。 第二環(huán)節(jié) 龍永圖:我就是了解一下,到這個香港,后來又到好萊塢拍電影,我一直在想,就是從你整個參與國際化的這樣一個建議,這樣一個進程當中,你覺得有些什么東西你覺得可以給我們中國的企業(yè),或者說對我們中國的這個文化,參與國際合作,參與國際競爭,有些什么樣的經(jīng)驗? 李連杰:我覺得,也不是經(jīng)驗,我就把我的經(jīng)歷感受分享一下。就是說其實我在亞洲已經(jīng)做的不錯了,也可以說做的算一線的演員了,那么為什么要去美國?去美國要做一個重新向每一個新學生一樣的,需要去,就是幾個演員要去競爭考試,要去選擇,被選擇,被挑選, 主持人:試鏡。 李連杰:試鏡,試鏡才能做那個演員。其實那個反差是非常大的,就等于再一個高峰掉進一個低谷。 但我一直就是說,我從來不埋怨對手,電影公司為什么這么對我?我反過來要去想電影公司在想什么?電影公司你們在想什么?你們怎么可以控制全球的電影?為什么中國人做電影是這樣?你們是為賺全球的人的錢。所以在思考的是這個,所以我就咬牙去拍戲。在這個結構里,我就去了解它的整個結構,所以我就發(fā)現(xiàn)了,我們中國人拍電影叫商業(yè)電影,美國電影是工業(yè)的。 龍永圖:產(chǎn)業(yè)化。 李連杰:一個產(chǎn)業(yè),它最大的不同,我們就是說什么賺錢拍什么,《黃飛鴻》賺錢,趕緊拍吧,《黃飛鴻》,你也《黃飛鴻》,《黃飛鴻笑傳》、《黃飛鴻哭傳》,就是弄了二十部《黃飛鴻》,死了沒人拍了。 江湖片,又完了,找一個編劇,你寫寫,你寫寫,開了,一邊拍一邊寫。 就是完全沒有做市場調查,市場運作,準確的宣傳,就是它把它變成一個產(chǎn)業(yè),我這個東西定位是什么,宣出來哪一個人群去看,哪一個人群去買這個電影,買看這個電影,他研究的非常細。所以在這個七年里頭,在美國就是大約五年的時間,我就最學會了它的整個工業(yè)流程,它的產(chǎn)業(yè)結構是怎么做的。 有時候我們就是,這個講笑話,有的演員說,求個導演,我在旁邊就笑一下,你求那個導演,他決定用你,也拍不了,因為他后邊還有一個監(jiān)制呢,你跟那監(jiān)制又弄完了,后面后頭還有一個董事長,董事長以后呢,你發(fā)現(xiàn)那董事長也是請來打工的。 雖然華納,或者…116:20的老板,但是他也是請來受薪的董事長,他做不好也炒魷魚,原來后面他董事會才厲害呢,我們就想辦法摸這個董事會在想什么,后來董事會你想通以后,不對,原來后邊董事會還有一個更大的上市公司在控制著電影這個行業(yè)。 所以這個游戲規(guī)則想搞清楚了,你就是怎么樣去破解,你怎么樣把一個題材銷售到這個渠道里,破解這個游戲。 其實中國電影產(chǎn)業(yè)要變成工業(yè),就是已經(jīng)有些有志之士,在從商業(yè)模式走向工業(yè)了。你必須把它的戲院結構和產(chǎn)業(yè)結構拉通,建立起有效的技術學院,比如說化妝師的學院,燈光師劇本編劇,這樣的話,將來就不是你要看著市場,跟著商品走。 是你要主動影響消費者,影響市場,改變這個產(chǎn)業(yè)模式,培育一個市場,這個才是真正中國電影工業(yè)的。 所以現(xiàn)在我們票房可能是能夠去到大約二億多吧,如果我們的市場到15億人民幣的時候,好萊塢人每個演員都學中文進中國了。 因為這個市場,就像所有的商品、銀行和保險業(yè),美國所有的產(chǎn)業(yè)進入中國是一模一樣的,因為這個市場,這個錢是所有老板都喜歡的數(shù)據(jù)。 龍永圖:在這個好萊塢市場里面走的那么遠的,你現(xiàn)在突然退出這個好萊塢市場,會不會覺得很可惜? 李連杰:也沒有,其實我已經(jīng)想,已經(jīng)想停一停,要思考一下生命是什么。 海嘯是一個關口,這也是可能是人生的一個轉變,所以開始思考的問題。海嘯完了以后呢,我看到當時我們那個酒店200多人,海水淹到這里了,那么我的小女兒被一夜沖走了最后的時候,被人家給救出來,救起來了,救起來以后呢,我覺得當時再有十公分吧,可能生命就結束了。 那在這之后我就在想,就是說其實你看救助的人,200多人在那里救助,互相就幫忙,不同皮膚顏色不同政治結構的,不同宗教結構,不同文化結構,大家在那集體,誰都不問,就是先幫孩子,后幫婦女,完了男人在最后包扎傷口,你看到那個畫面,你就覺得是,其實人類是一家人,就是說生活在地球上。 龍永圖:在馬爾代夫的一個渡假村的地方? 李連杰:對,那就是人類像一家人似的,那我就當那天晚上就說,那我如果活下來,我怎么樣把我上半生全球的人對我的關心愛護,給了我一點點的榮耀,或者說是無形資產(chǎn)吧,怎么樣把這三個字有效的回饋給社會。 這是我后半生的責任,而且這是我生命的開始。所以就怎么樣去定位,每一次災難都是一種重復,但是從來沒有連接一種體系,那我就覺得說,不行,這個我要做一種體系,可持續(xù)的,在人們很理性的時候就有所準備去對抗災難,那這樣的話我要做一個跨宗教,跨政治,跨皮膚顏色,跨文化的基金,那就是一,不是二,因為有二就一定有矛盾,那么有一才能沒有矛盾,那就建立壹基金。 龍永圖:他的一個觀點就是在整個一個災難到來的時候,不管對于一個弱勢的群體,或者說對于保護環(huán)境這樣一件事情,你的態(tài)度是正確的。 李連杰:因為我覺得那個時候,似乎我們人類都在追求最主要的一個基本點,就是說幸??鞓罚椅覀兒芟M_到,那么怎么樣達到幸??鞓纺??就是要好的教育,好的學歷,好的,將來好的工作,好的大公司,好的,為什么呢?因為我們沒有安全感,要有一個安全感,有一個社會保證,那我發(fā)現(xiàn)這個保證是在物質上會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在精神上并不完全,就是內心里的感覺并不完全,所以我就開始研究這些心理的問題,就是心理的結構,從我們老祖宗的歷史當中去學習東西因為我拍了28年了,可能到了一定的年齡,你身體也機能了,大自然下,你一定是打不動了,摔不動了,你是有一個期限。 但是怎么樣把好好的運用我前四十年積累的這種人脈關系,我怎么樣要好好的把人類給李連杰三個字這種愛護,這種尊重,把它變成市場一個價值,推動起公益事業(yè)來。 龍永圖:所以壹基金在某種意義上比電影更重要? 李連杰:重要,我一直說電影已經(jīng)演變成我的業(yè)余愛好,我的興趣,我的愛好,但不是我的生命,我現(xiàn)在的生命的重心是要帶著呼吸,還能夠有呼吸的情況下,好好的去推動起這個平臺,如果三年五年,或者八年走向一個平臺,那個時候就沒白做一回人,我覺得,或者是對得起這塊土地了。 從老一輩革命家,老一輩,一代一代人對我的關懷,從武術界的前輩,幾百個老師對我的教育,電影界,社會各界,全人類給我的,我就等于有一個回報,給這個社會留下點東西,那我就覺得這是我目前最重要的工作。 第三環(huán)節(jié) 主持人:可能很多人都知道,就是李先生拍過很多電影,那么其中有一部被稱為是你自己,你自己說是你的人生自傳的一部,叫《霍元甲》,那為什么你會認為《霍元甲》是你人生自傳的這么一部電影? 李連杰:我覺得比較像我的人生的經(jīng)歷吧,比如說少年得志,有一些自我內心的這種掙扎,以前是拍電影一塊錢一天,兩塊錢一天,三塊錢一天,突然之間一部《少林寺》結束以后,人家給你一張三百萬的支票,在1982年,那你面對周圍左右的朋友教授都是80多塊錢,三百萬的概念,真的是一個,對當年的中國社會是一個天文數(shù)字。 但是突然你說國家,你是國家的人,你不能拿這個錢,那你會覺得一半也好啊,你不能一點都不給,對不對?你很多掙扎,我被國家從小栽培所付出的這個心血,我一直念念不忘,但是又覺得它合理分配嘛,多勞多得,已經(jīng)開始提出多勞多得了,是不是咱們要一人一半,是不是咱們分點,弄個合理接受一下。 但是當時的體制還是不行,所以那個時候其實蠻掙扎的,就是說因為你還是對待物質,信號找歸家庭,照顧父母,兄弟姐妹,或者你其實覺得這個對物質的要求,那個年代,年輕的時候是要求很痛苦的? 龍永圖:其實我也有這種經(jīng)歷,因為那個時候,70年代,80年代,我曾經(jīng)在聯(lián)合國工作過,當時聯(lián)合國每個月給我?guī)浊涝?,很多的,但是的話,分到我手上就三四十美元,然后我心里也很不平衡的,因為我每天到?lián)合國上班的時候,看到我的秘書每天都是,今天到意大利餐館,明天到法國餐館,我每天中午只能到這個聯(lián)合國的職員餐廳里面吃飯,心里很不平衡的,所以我很理解李連杰先生。 李連杰:你想我當時拍的電影,我站在中間上去,要打,旁邊站著一幫香港的武師,每個人都1500塊……,我是三塊錢一天,因為他們是因為我拍電影的,因為我拍了電影,他們才有機會來這做武師的,他們在說,回去買樓了,10個月拍完一部電影,40幾萬,就可以首期買樓什么。 你拿這個,我在干嗎,你會在想說,完了旁邊你一看,睡在地上的和坐在后邊聊天的人也是三塊,就是你會有很多……,對不對?? 龍永圖:其實這些就是有道理。 李連杰:有道理。 主持人:那怎么走出這個掙扎呢? 李連杰:其實最近我在臺灣的一些大學EMBA的演講,也就是說你覺得學武術最大的好處是什么。 就是因為學武術就很早懂得了陰和陽,就是相對的,那你會后來因為發(fā)現(xiàn)這個事件所有的理論,在地球這個結構里都是陰陽的,就是沒有一個百分之百的白和百分之百的黑。 老祖宗的一個智慧就是,白里頭有一點點黑,黑里頭有一點點白,你知道,它就是一個結構。 只是所以當我們經(jīng)常出國的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制度不一樣,文化不一樣,不是說中華民族偉大,你美國民族就不偉大了,是說我們文化不一樣,我們是這面,你是那面,你不理解我這個,我也不理解你那個,但是你那里有一部分人理解我,我也有一部分人理解你。 我覺得這個智慧是相對的智慧,對我人生一路走下來是非常有幫助的,因為你可能用這個相對的智慧去理解。 為什么老師是這種心態(tài),學生是這種,為什么女人是這么想,男人是那么想,老板這么想,打工的這么想。當你到了老板你又這么想了,上一代人跟下一代人的想法,中國人和美國人的想法,臺灣人和大陸人的想法,我都很理解,因為只要你換位思考。 龍永圖:其實我覺得換位思考,應該說今天來講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也突然想起了,我在和美國人談判的時候最后的階段,98年、99年的時候,我經(jīng)常想到的四個字就是換位思考,我當時有時候經(jīng)常一個人坐到我辦公室的時候,好像在拍一個節(jié)目一樣的,就是說如果我是美國談判代表,我會怎么想,然后我為什么要,我就要換位一下,美國人為什么會提出這樣一些要求,他是出于什么樣的一些考慮,這個考慮對我們中國是好的還是壞的,后面是不是又有特殊的一種陰謀,然后又回到我是中國談判代表。 所以這種經(jīng)常的換位思考,對我們的這個理解和其他人打交道,包括和其他國家的人打交道非常重要,這也就是今天我們提的雙贏的問題,你雙贏實際上就是要換位思考,你就要經(jīng)??紤]到別人的利益,如果我們整個人生當中,或者國際交往當中老是考慮自己的利益,而不考慮對方的利益,只考慮自己的觀點不考慮對方的觀點,那么很難形成一個共識。人與人之間,所有的社會群體之間都換位思考,我覺得這個國家就有希望了,真是就可以形成一種和諧社會了。 李連杰:對。 第四環(huán)節(jié) 主持人: 您對武術精神是做了一個總結,您認為武術是有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心中有劍,手中有劍,那么第二個層次是心中有劍,手中無劍,為什么會這么說呢? 李連杰:那其實霍元甲我想講述一個就是說,到了武術最后,就是真正的敵人就是自己,就不是二了,就是一了,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那所以,我英雄的時候提出了這個概念,就是說武術有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人劍合一,就是心中有劍,手中有劍,你把技能,就是把你商業(yè),商場上,所有的那種,可能技術達到頂峰的時候,就是你分不出劍是你的胳膊,還是你心中你的技能,技術熟練到分不開了。 那第二個武術的階段就是說,手中無劍,心中有劍,就是我手上不拿兵器跟你打,我用語言,比如說我用政治、外交,(英文),怎么樣的方法制止你,或者我因為太強大,你根本不敢打我。就是我有幾種方法,就是等于是我自強不息是什么,我不需要打贏你,我站在這你根本不敢打我。 龍永圖:實際上我們就講的軟實力的。 李連杰:軟實力的。 龍永圖:就是一個國家的軟實力。 李連杰:那么其實再往上做就是最難做的了,就是手中無劍,心中也無劍。 主持人:心中也無劍。 李連杰:沒有,? 龍永圖:那就到了天下大同。 李連杰:大同的,就是我就第一個講的,如果我是一個巨人,67億都是我的一個,就是巨人當中的某一個細胞。 所以你腿痛的時候,我揉揉腿,我會不會說,腿,你受災了,我來幫你,抗震救災,不會的。因為腿是我的,我就需要幫,我家里有事我?guī)图依锶?,這有事我就幫助這,所以我整個都是一個體,我就不會有一個,我是幫者,他是被幫者。所以我跟臺灣的一些朋友分享,我說你們千萬不要去說,我是這個,你是救助對象,我來救你了,我來幫你了,我說這個你可能造成感情的傷害,不如倒過來說,家里有事情,所以我過這來,做這一個,是我家里的兄弟姐妹,咱們怎么一起共同走過災區(qū),共同走過災難,所以你也來跟我們一起。 是一而不是二。你比如說我其實講的再白一點,有很多企業(yè)通過救災想樹立企業(yè)形象,有些宗教組織想通過救災去傳道,就是布施,或者是宣揚自己的那個主體。 我說你一定要知道四川人的生活習慣是什么,每一個村莊城鎮(zhèn)他們想什么,你不要把你的社會價值觀強加給他,一個北京市的居民,和一個上海市居民,廣東的居民,把我們的社會價值觀,和我們對生活的標準態(tài)度加給那個縣城里的百姓,說你應當這樣的…,那我就怕造成第二次傷害,就是必須是一的心態(tài),可能才能夠共同戰(zhàn)勝困難,我一直不想把它變成二,這是我在學習和思考,包括我做慈善的態(tài)度, 主持人:龍先生那您覺得這個,剛剛李先生說的這個劍,他是指的是什么呢? 龍永圖:劍的話就是強加于人的一種能力,要么是通過你的財力,通過你的經(jīng)濟能力,通過一種武力,要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別人。但是無劍就是一種相互之間的融合,不是強加,而是相互之間的理解,相互之間的愛,把大家聯(lián)系在一起,這種是最偉大的,但是最可持續(xù)的,長期的這樣一種影響力。那么所以我們現(xiàn)在在講軟實力,如果將來軟實力主要是反應在你對于其它國家的影響,但是這種影響不是通過你的拳頭,不是通過你的武器,不是通過你的航空母艦來使顯得,而是通過你承擔整個過繼的責任,通過你的國家形象,通過你對全世界所承擔的那樣一種義務來實現(xiàn)。 主持人:李先生您同意龍先生他對劍的解釋嗎? 李連杰:完全就是這個意思。其實因為我比較不受約束,現(xiàn)在我比較不受任何格局的約束,所以我可以去,我一直在推動的其實就是換位思考,因為這是我們人類基本的游戲規(guī)則。 所以一直我說壹基金,就在我們國家的整個社會發(fā)展的過程里頭困難,我真的可以講三小時,但是我說,整天跟我們的團隊說,不要埋怨,因為就是因為有這么多困難,才需要壹基金在這個時代里,怎么樣去克服戰(zhàn)勝這些困難,找出一些經(jīng)驗來跟大家分享,如果大家都埋怨,這就不可能做成什么事,因為埋怨如果可以改變社會的話,我說我們坐在這一起埋怨,因為一埋怨完了就可以改變了,其實不可能。所以我說我們只需要做,不需要埋怨。 龍永圖:所以我是非常希望能夠壹基金在這個方面能夠帶一個好的頭,能夠做一個好的實驗,這樣對中國的公益慈善事業(yè),能夠以一個更加健康的,按照國際規(guī)范把它做出來。 李連杰:謝謝。 主持人:其實剛才談了不管是慈善也好,還是李連杰先生這個電影還有他的人生,我想可能在場的很多朋友都會有一些問題,想跟兩位嘉賓進行這個交流和分享,那么現(xiàn)在我們就把最后一點時間留給大家,大家有什么問題的話現(xiàn)在可以舉手,來示意我一下。 提問:李連杰先生好,在沒有見到您之前,您在我們心目中的形象都是高高在上的,但是通過我們今天跟您的這個近距離接觸之后,我想用三個詞來形容您,就是可親、可敬、可愛,還有就是我覺得您太帥,太智慧了。 主持人:沒有問題。 提問:反而我學到了很多。 主持人:謝謝。好,沒問題。 提問:龍部長您好,李連杰先生您好,你們兩個都是在中國的國際很有影響力的人物,但是作為中國的武術是我們中國的傳統(tǒng),我就在想作為我們的中國文化,應該怎么樣子能像新加坡那種,讓我們的青少年每個人都去學,在學校開課,或者是說每一年給他們上一些這樣的課程,怎么樣去保存我們的這個中國文化,這個我想請教一下李連杰先生。 李連杰:這個在我年輕的時候,就跟一批教授,武術的教授去辯論過,那大家就是說,要怎么樣挖掘整理保護中國的文化遺產(chǎn),保護武術遺產(chǎn)。 那我說倒過來思維,人類的歷史改變,一定是跟著人的需要而改變的,如果人不需要它,它就會自然被歷史所淘汰。你看我過去三年練鐵砂掌,為了什么?因為我出來以后就可以養(yǎng)家糊口行走江湖,但是今天這些絕門的武功,隨著人類的發(fā)展已經(jīng)不需要了,現(xiàn)在全球的年輕人在想什么,你如何把這個概念放到他認同的生活價值里頭,跟他互動,才能有這個市場,才能把武術適合21世紀,全球年輕人共同去學的一個知識。 如果我們整天抱著這是老祖宗的文化,一定要傳播給全世界,你就等于是變相的把你的一種認同價值觀強加給全世界,行不通,奧運為什么值得我們贊揚,是它的精神,自我超越,了解自己,挑戰(zhàn)自己,超越自己,這是奧運的精神,我不可能劉翔這么快,我不可能姚明這么高,但是不要怕,每一個年輕人記住自己生命,自己做自己奧運的冠軍,這個民族軟實力就強了,這個民族就了不起,這個才是我們需要的。 主持人:李連杰把武術、電影、慈善比作自己人生中的3部電影。他并沒有息影,他在繼續(xù)著自己人生的第三部電影——慈善,也在繼續(xù)著自己的人生。其實在這部電影當中,我們每個人都是觀眾,也是其中的演員。 好,我們的節(jié)目到這里就結束了,謝謝龍永圖先生,謝謝李連杰先生,謝謝觀眾朋友們! 觀天下風云,與永圖論道。我們下周同一時間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