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人生新干線

這是一本雜志。和《大軟》、《電攻》、《漫友》、《足俱》一樣,是新世紀伊始那幾年,我每期都買的雜志。那個年代網(wǎng)絡資訊尤其是亞文化網(wǎng)絡資訊遠不如紙媒多,更不用提稍微有點見地或深度的文章,自然要放在雜志上賣出來。所以別說那會兒我很長一段時間沒有電腦,就算有電腦,買雜志這事也不會落下。
直到后來實在是沒錢買雜志了。
這本《少年人生新干線》在當年也絕不便宜,10元一本,還是半月刊,對學生來說壓力挺大的。不過鑒于它提供的資訊比較全面,題材絕大部分都是日漫,同時還會刊載一些最新的漫畫作品,每月兩次咬咬牙也就買了。起初我也只覺得這是一本可以一看的雜志,逐漸地我又從它的選文和刊載漫畫上看出編輯隊伍還是有不錯審美力和切實的市場調(diào)研,這些都和我買的其它雜志一樣。不一樣的是,某天我偶然發(fā)現(xiàn),這本雜志的出版方是位于貴陽中華北路289號的貴州人民出版社,我當即驚訝萬分——我在中華北路238號的教室中看著雜志,而它的編輯部距我不過一個路口的距離。
所以這大概是我最感親切的一部雜志了。
感到親切歸感到親切,每到大掃除或搬家的時候,它也會暴露出一切紙媒最大的缺點:占地方。于是三番五次下來,我也只留下了手上這本。其中有正在連載的可愛的《柴王》,也有我最喜歡的短篇之一《閃亮的未來》——直到今天,這篇在網(wǎng)上找不到的短篇仍能帶給我相當?shù)挠|動和啟示。雖說時不時會進行清理而丟掉舊雜志,但如果《新干線》繼續(xù)發(fā)行,我想大概在這本2003年10月號之后好幾年間,我依然會每月兩次買下去。
很遺憾,《新干線》并沒有迎來閃亮的未來,而是成為了我版權意識的啟蒙者。2006年,由于被講談社以侵害版權為由提起訴訟,新干線被迫??D鞘俏业谝淮我姷皆谶@片版權形同虛設的土地上,因侵害版權而消失的刊物。我當然不會說講談社或維權行為有什么不對;只不過在哪怕今天,老實走版權還是等于死路一條的這片土地,《新干線》的消失依然顯得尤為諷刺。
《新干線》消失了,十年之后許許多多的紙媒也消失了。但總有些東西不會消失。
那些年,雜志、或者說閑書也是學生社交的重要手段。一兩本書傳遍半個班再正常不過,互相之間聊起來,也能聽出誰和自己志同道合。走在放學路上,和同學討論這個月動漫雜志上的一些漫畫和文章,互相提到有趣的情節(jié)而歡笑,在我看來是一種無可替代的純粹快樂。憎惡著故事中的反派,憧憬著畫面中的善與美,期待著下一期出版,懷念著回味無窮的經(jīng)典,再將這些感受與朋友在每一個日常中分享,這幾乎是那個慢節(jié)奏時代的特權。在有限的紙媒上搜集雕琢過的文字,從文字中回到對作品本身的再認知和解讀,最后將自己的看法與同好之人互通有無,享受文藝帶來的深層魅力——不是說現(xiàn)在不能這么做,只是現(xiàn)在幾乎不會這么做了。盡管如此,我想即使是現(xiàn)在,就算只是淺薄的交流,勢必也是能讓人感到愉悅,增進彼此友誼的。自不必說,從前那些慢節(jié)奏的快樂帶來的回憶與友誼,也不會被人忘卻。
《少年人生新干線》。曾經(jīng)和我一起看這書的少年早已走在人生正軌,坐上前往閃亮未來的新干線。和當初談論動漫時的歡笑一樣,這也是一件頂讓人開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