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看見世界的產(chǎn)品上市
我們是在用大腦在看,而不是眼睛。1
現(xiàn)象
BrainPort 是幫助盲人們用舌頭在大腦中看世界的產(chǎn)品。
wiki。
新的 BrainPort Vision Pro2 是第二代口腔電子助視器,可提供電觸覺刺激,幫助極度失明的患者進行定向、移動和物體識別,作為其他輔助方法(如白手杖或導盲犬)的輔助設備。

概述
BrainPort 是一項腦機界面技術,通過位于舌頭上方的電極陣列將感官信息發(fā)送到人的大腦,在使用者的腦中呈現(xiàn)多邊形和像素形式的圖像。這款產(chǎn)品非常小巧方便,外形就像一副太陽鏡連了一根棒棒糖——眼鏡上裝載了微型攝像機拍攝圖像,塑料“棒棒糖”是含在嘴里的舌片,將圖像信息轉換成舌頭可感覺到的電刺激。

時間
最初由Paul Bach-y-Rita開發(fā),旨在幫助中風患者改善平衡感。
1998年,Bach-y-Rita創(chuàng)立了Wicab。
2015年6月18日,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FDA)批準。
2018年1月25日,海銀資本成為BrainPort的提供商Wicab的第一個國內機構投資者,并把Wicab引入中國3。同月,Wicab公司向中國的藥監(jiān)局進行了申報。
2020年10月22日,知乎表示該產(chǎn)品“快來到大家身邊了”。
2023年6月,目前沒有找到產(chǎn)品在國內上市的明確信息。
成本
國外售價1萬美金,國內有望售價在1萬人民幣。
原因
如何看到
Paul Bach-y-Rita教授提出感官替代(sensory substitution)理論:將一種感官的知覺形式轉換成另一種感官形式的刺激。
人看到東西是因為大腦得到了視覺電信號,眼睛是將光信號轉換為電信號的器官。盲人眼睛的功能受損,那么在體外完成光電轉換,再找個新的接入口替代掉眼睛,重新激活視覺神經(jīng)中樞,即可彌補眼睛的功能。這就是 Paul Bach-y-Rita教授提出的感官替代的思想。
實驗表明,電信號不斷刺激舌頭表面神經(jīng)并將這種刺激傳到大腦,大腦再將這些刺激轉化為圖像。盲人僅需要大約10小時的適應和訓練就可以辨別裝置傳遞的圖像信息,識別出物體的大小和形狀,甚至形成立體的感知—在不到一天的時間里,從沒睜開眼的人就能真真正正看到這個世界了。

為什么能看到
Paul Bach-y-Rita教授研究的神經(jīng)可塑性理論:神經(jīng)系統(tǒng)擁有為不斷適應外界環(huán)境的變化而改變自身結構的能力;大腦內部的突觸、神經(jīng)元之間的連接可以由于學習和經(jīng)驗的影響建立新的連接。
人的大腦可以建立新的連接,這是我們學習新東西、控制肢體等的方法。神經(jīng)可塑性理論可以幫助義體開發(fā)、支持無障礙設計。
洞察
智能時代的人機交互,從解決無障礙問題上取得成果。無障礙設計更多考慮特殊人群的需求、人在特殊情況下的需求。我們當下基本解決了普通場景的需求,那對特殊場景的考慮就尤為重要。智能時代是當前計算機可以更好的理解人的意圖,于是特殊場景的問題可能可以找到新的解決方法。
產(chǎn)品設計、技術研究需要注意第一性原理。感官替代這個理論和第一性原理類似。既然看到是因為大腦可以處理電信號,那模擬電信號,應該也可以讓人看到。這種思路給設計、研究很多啟發(fā)??梢钥吹剑杏秒娦盘柦鉀Q虛擬現(xiàn)實暈動癥的,有用電信號做人工耳蝸解決聽力受損的,有用觸覺替代聽覺的。
汽車駕駛操控的設計可以增加輸入輸出的感官維度。比如,可以增加電刺激信號,以把車感知的環(huán)境信息傳遞給駕駛者,也可以采集駕駛者對車的控制信號。在本文案例中,舌片作為新的技術方法,可以增加車給人輸出信號的維度。
1?https://zhuanlan.zhihu.com/p/267670843 ?
2?https://www.wicab.com/brainport-vision-pro ?
3?http://www.iprdaily.cn/news_19479.html ?
wiki?https://zh.wikipedia.org/wiki/Brain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