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第一部》值得買票觀看嗎?
一、值不值得買票去電影院看?
因為我看的是7月15日的點映,所以在正式公映之前,我肯定是屬于看過的那一少部分人。
?
看完電影后,我覺得對于還沒看過的觀眾來說:自己的決定才是最重要的,想看就去看,不想看就不去。
?
至于觀影后,如何評價這部電影更要由自己做判斷,不要被任何人、任何媒體影響。而且在7月20日正式公映之前的這段日子里,一定會有大量的消息爆出來。除了劇透肯定還會有各種輿論消息影響觀眾的判斷。
?
不管爭議有多大,我一直傾向于給讀者基于我主觀意識的確切答案。但是,這一部電影的情況太特殊了。不是我不能,也不是想抖機靈去逃避這個問題,而是因為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封神演義》這部文學作品對中華民族的重要意義。就好像《長津湖》代表的抗美援朝精神最近幾年才被發(fā)掘一樣。
?
如果說《流浪地球》是中國科幻電影的里程碑,是中國文化走向未來的起點。那么《封神演義》就是華夏文明回首過去、有文字記錄以來追溯歷史所能觸碰的遠端之一。一部跨越了2500多年的神話故事,到現(xiàn)在依舊在傳播,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這就是中華文明寶貴的精神財富,是每一個中國人靈魂深處的文化之根。
?
如果每一部電影,都需要先看影評,讓別人告訴你該不該看,然后再去做出行動,我覺得過于理性可能就沒什么樂趣了。
?
現(xiàn)在這部電影即將上映,結(jié)果無非3種:非常好、非常差和不好不壞。如果這篇文章有幸被您看到,假設您是持觀望態(tài)度的觀眾,那么我將選擇權交給您,無論做出什么決定,您都是以獨立人格參與到這次社會文化行為中,無論結(jié)果如何,您都已經(jīng)身在其中了。況且,封神三部曲,每一部都是獨立的故事,看不看第一部也不會影響后邊的兩部。
?
另外,看到這就不要再往下看了,這是我對您的第一次警告!因為后邊的內(nèi)容可能會對您是否選擇觀影產(chǎn)生影響。
除非是7月20公映之后,對票價的問題感興趣,看看下邊的票價部分也無妨。?

二、票價
因為看的是7月15日的提前點映,所以票價這部分只針對點映場次。不知道20號公映后,票價會有什么調(diào)整。
?
以北京為例,票價基本都在60塊錢以上。除去私人影院和VIP廳。目前,我見過最貴的票是182元。貓眼的平均票價是62.9元。但如果影廳是非普通廳,是IMAX、中國巨幕、杜比廳、高幀率廳之類的高質(zhì)量影廳,結(jié)合2個半小時的時長和影片質(zhì)量,票價到90左右,我都能接受。
?
現(xiàn)在的電影院真是越來越缺德了,影院里不同區(qū)域還被分為特惠區(qū)、普通區(qū)、優(yōu)選區(qū)、精選觀影區(qū),分區(qū)加價。還有那種安排在最中間的情侶座,一次必須選2個座位,對單人觀眾極不友好!
?
盡管票價較高,但是這么多年的宣傳和期待,又恰逢周六、周日,基本上點映場次都坐滿了。有可能是點映把想看的、肯定會看的人都提前招來了。
?
看到這就不要再往下看了,這是我對您的第二次警告!
假如您控制不住自己,偏要往下看?;蛘吖骋恢?、半個月后,心里癢癢的難受,就想讓我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那就往下看。我也不管劇透不劇透了,都是你自找的!
?
?
三、如何評價這部電影?(含大量劇透)
我打算從2個方面談:
(1)看官方在宣傳時強調(diào)了什么,結(jié)合觀影體驗來評價;
(2)以普通觀眾視角談談觀影后的第一印象;?

先看官方在宣傳中是怎么夸自己的。我看了所有的公共媒體宣發(fā)素材,著重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宣傳:?
1.《質(zhì)子》
出演質(zhì)子的年輕演員是從全球1萬5千份演員資料里選出來的。為此,劇組創(chuàng)建“封神演義訓練營”,從0開始培養(yǎng)這些演員,用了2年時間,做高強度封閉訓練。
從2018年1月開始:體能專項訓練8個月;馬術半年;專業(yè)課24周;還請來了李景亮等專業(yè)格斗運動員進行指導,希望激發(fā)出殷商時期尚武、彪悍的戰(zhàn)士英姿。
?
這些出演質(zhì)子的年輕演員不是什么流量明星,這一點很好。訓練的效果在跳“質(zhì)子戰(zhàn)舞”的時候確實有體現(xiàn)。動作戲算不上頂級,但是能感覺到訓練有素。所以對于官方的宣傳我是認可的。
?
但是這部《封神》是大制作,是要扛起中國科幻史詩大旗的。如果要求再嚴苛一點,如果讓我雞蛋里挑骨頭。我感覺這些出演質(zhì)子的年輕演員,不夠“野蠻”。2500年前的殷商王朝其實還是個原始蠻荒的奴隸社會,雖說是養(yǎng)尊處優(yōu)的貴族戰(zhàn)士,可還是應該有一些獸性。這可能是21世紀文明社會的人,永遠體悟不到的感覺。
?
2.《百工造物》
在宣傳片和預告片中,用了大量篇幅來講述劇組對服裝、建筑、化妝、搭景等道具的精益求精,如何耗時耗力。力圖在影片中,高度還原歷史、帶給觀眾真實感,并兼顧原創(chuàng)性和想象空間。
?
導演烏爾善也在不停地重復“真實感”這個詞。他首先要求道具在制作的時候要高標準嚴要求,可以和文物媲美,放在博物館可以亂真。其次是服裝造型,7成來自于道教水陸畫,3成來自于殷商的真實歷史。最后是兵器,找了鑄劍的傳承人,一開始做了真劍,后來發(fā)現(xiàn)太重,而且做不到文物一樣精致,只好用3D打印做出來。
?
除了物質(zhì)上要保證真實,導演烏爾善還特別提到“文化邏輯”也是保證真實的重要因素。例如商朝以白為尊,所以主體顏色是白色;西岐以農(nóng)耕為主配了黃色。還有手工刺繡的服裝、定制的玉石、按照古墓挖掘復原的馬車。
?
觀影后,對于“真實感”我是這么認為的。
首先,殷商時期的歷史太過久遠了,考古發(fā)掘出的資料遠遠不夠我們還原殷商時期的風貌。而且,觀眾看了太多唐宋元明清的歷史劇,對古裝、古物的刻板印象,大多局限在這些時期。
?
就算是還原,觀眾的接受程度也會導致觀影時受影響。就比如戰(zhàn)士的鎧甲?,F(xiàn)存的傳世甲胄實物,時間上限是宋元時期,再往前的盔甲就得靠出土文物和文獻記載了,或者依靠“文化邏輯”去推理、去想象。我不相信影片中的玉石就那么大塊的鑲嵌在盔甲上,在那個冶煉青銅都要舉國之力的時代,那么多光鮮亮麗的金屬盔甲,都會讓我出戲。也許畫面很好看,反射出的光澤很亮,但我不相信真實的商朝是這樣的,我也就覺得不真實。
?


整部影片所有道具的“真實感”也就在這真真假假間,被每個人心中不同的“文化邏輯”破壞了。
?
另外,影片中大量的室內(nèi)裝潢、石柱,雕刻、彩繪,都給人一種很強烈的道具感。是那種看上去很真的假。雖然仿古程度很高,但一看就是商業(yè)片的道具。這種感覺就像你看一段逼真的三維動畫,材質(zhì)和燈光渲染的再好,你也能看出來是假的。
?
所以在這個章節(jié),劇組很努力,但表現(xiàn)是失敗的。有觀眾對古物缺乏感知的原因,也有劇組無法完美還原,只能靠想象和有限參考的原因。
?
3.《中國美學體系》
官方在介紹這個部分的時候說了這么幾件事:
(1)導演有三個美學體系:人間、妖界和仙界。希望讓大家一看就知道,這就是中國的面貌。但是我覺得影片中昆侖仙界和妖界賽博化明顯,而且只是局部展示,沒有全景展現(xiàn),看的憋屈。人間顯得很亂,每一場戲都是場景化、碎片化的。
?
(2)導演帶著概念設計藝術家、編劇和視效總監(jiān),去了陜西、山西、河南這幾個省重要的博物館。 然后,采風籌備用了2年時間,走了120多個場景,單體建筑100多個。走訪了20多個省,40多座博物館和歷史遺跡,翻閱了上千本文獻和圖書。大概就是這意思。
?
我一看真下了不少功夫,后來發(fā)現(xiàn),說了這么多,就沒去大學里請專攻商周歷史的教授學者聊聊?影片結(jié)束的時候,只顧著聽歌字幕也沒仔細看,如果演職人員名單里有文化顧問,麻煩在評論區(qū)寫一下。
?
(3)咨詢了古代氣候?qū)W的專家,繪制了商朝氣候與環(huán)境材質(zhì)分布圖。在此基礎上,為了拍出上古時期的神秘感,把林芝的墨脫原始森林在1萬米攝影棚重現(xiàn)。翻模拓印真實的樹木樣子,把局部苔蘚拿回來培養(yǎng)。營造拙樸感,原始感。
?
原始森林的那幾場戲,布景方面能感覺到劇組所言非虛。因為我自己做三維的時候也會擺擺樹、擺擺石頭,自己瞎擺和參照真實環(huán)境去擺,呈現(xiàn)出的感覺肯定是不一樣的。就算是美術專業(yè)的人,不按照自然規(guī)律去布景,可能也只是擺的好看,絕對擺不出大自然的神韻。
?
4.《音樂歌舞》
我發(fā)現(xiàn)一個特別有意思的事:導演烏爾善是蒙古族、音樂總監(jiān)蒙柯卓蘭也是蒙古族、在鹿臺跳舞的妲己飾演者娜然雖然國籍是俄羅斯,但也是蒙古和俄羅斯混血。
也就是說在歌舞方面,導演是有很大野心的,我也非常相信蒙古同胞在歌舞上的天賦。從結(jié)果上看,也是比較滿意的。
?
總體來說,影片中的音樂也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不論是烘托氣氛,渲染人物感情都比較到位,并不突兀。對于電影音樂來說,最好的褒獎可能就是讓人意識不到音樂的存在感,一切都恰到好處,不搶戲,幫助觀眾更專心地看下去。
?
例如姬發(fā)歸鄉(xiāng)時,笛子的運用就特別好,悠揚、古樸、有東方味,細膩中包含著少年英雄的情懷。還有鹿臺歌舞和祭祀時,中國樂器的展現(xiàn)都很充分。鼓、塤、笙、篪,還有用古箏模仿筑的音色,都表現(xiàn)得比較恰當。
?
如果用更嚴格的要求去評判,我還是有些不滿意的。導演的野心是制作東方史詩神話,所以在音樂上是不是應該更純粹一些,完全用中國樂器演奏?在大場面的戰(zhàn)爭和動作戲的時候,還是免不了要借助西方樂器,采用西方交響樂和重管樂來帶節(jié)奏,會讓我覺得這很不東方,更像是漫威那種商業(yè)片的做法。
?
5.《馬術》
烏爾善作為蒙古族導演,除了在歌舞方面有更高的追求,在馬術上的嚴苛也并不讓人意外。影片中大量的騎乘鏡頭都是實拍,不是演員騎在假馬上再用特效合成。
?
劇組表示有2場馬術戲是非常難的:一場是4、5個質(zhì)子騎著被蒙著眼睛的馬,在高速狀態(tài)下同時跳過著火的木欄;另一場是姬發(fā)逃離朝歌的時候:先從高處跳到馬上,然后在雙手脫韁的狀態(tài)下,接過后方同伴扔過來的弓,再回身射箭。?

這兩場戲,從最后呈現(xiàn)的結(jié)果來看,還好吧。如果不知道這個點,也就看過去了。
第一場蒙眼跳火欄桿的戲,其實最后跳的挺低的,可能給觀眾的刺激不會那么強。而且鏡頭是慢放的,恐怕觀眾也不會想到這個鏡頭的難度居然這么高。
第二場單人的馬術戲,鏡頭切的太快,我憋著勁想好好欣賞,結(jié)果轉(zhuǎn)瞬間就結(jié)束了。按理說這種鏡頭應該是一鏡到底,不應該切鏡頭,否則誰知道這一連串動作是拼接的還是一氣呵成的?我只看到了他跳到馬上,然后給了一個很短的接弓的特寫,然后反切到遠景回身射箭。
?
這就造成了一個很尷尬的事,費心拍的高難度鏡頭,沒有很好地展示出來。但是開頭打冀州的幾個縱馬沖鋒的鏡頭,幾個原地勒馬的慢動作鏡頭會讓觀眾感覺到價值。會騎馬的演員在馬上呈現(xiàn)出來的感覺確實不一樣,劇組的努力值得肯定。但是讓觀眾能感受到多少,這也是問題。
?
關于馬術,最后姬發(fā)縱馬回鄉(xiāng)的時候,那幾個寫意鏡頭真的太美了。尤其是對著鏡頭從草原上下來,背后是剛初升的太陽,這個鏡頭很短但是真的太好了。我們的國家地大物博,我們完全有能力在自己的國土上拍攝我們自己的故事。感謝劇組和導演的堅持吧,放棄了在新西蘭取景,堅持在國內(nèi)尋找。
?
6.《視效團隊》
由中國、美國和新西蘭三方的團隊,共同負責電影的特效。?


我最想吐槽的是雷震子的翅膀還有技能。翅膀是典型的西方龍的翅膀,我不知道是溝通的問題,還是經(jīng)費和制作周期的問題。假如把翅膀換成布滿羽毛的鳥翅膀,那制作經(jīng)費、制作難度和時間,可能要翻倍。
?
面對飛來的箭矢,雷震子用綠色的閃電,像開玩笑一樣劈落到河里。特效拙劣的想扣腳,電影院里看到這一段的時候都懵了,空氣中彌散著尷尬的情緒。
?
7.《電影工業(yè)》
據(jù)官方消息,《封神》劇組在不查重、不去重的情況下,登記過的,累計演職人員是8000出頭。最開始100多人,高峰期2300多人,衣食住行都要安排。而且規(guī)模大了之后,會有各種意想不到的情況,包括吃飯、住宿、交通和安全。
?
這種情況《流浪地球》的導演郭帆也曾經(jīng)說過,電影的工業(yè)化所涉及到的拍攝、技術和制作方面其實并不是最大的挑戰(zhàn)。而是參與人數(shù)多了、部門多了、工種多了,怎么去協(xié)調(diào)管理,就變得很困難。下午4點了,還有演員沒吃上中午飯,后勤不停地發(fā)飯,都發(fā)不完......
?
中國電影發(fā)展到現(xiàn)在,確實不得不面對這個問題。
而我們費盡心思要搞影視工業(yè)化,無非是為了保證電影質(zhì)量。
?
?
--------------------------分割線----------------------------------------------
?
?
說完了官方宣傳的東西,再說說我觀影后的第一印象。
(1)開篇的戰(zhàn)爭戲真不錯,估計能把觀眾鎮(zhèn)住,體驗到品質(zhì)感。
但是緊接著城樓垮塌的特效,有些拖后腿。
?
(2)在現(xiàn)有審核制度下,導演盡了最大的努力,表現(xiàn)了《封神》應該有的尺度。
比如說,一支箭射在人臉上,表現(xiàn)戰(zhàn)爭的殘酷,肯定是不能直接血淋淋地呈現(xiàn),于是用火焰做了恰到好處的遮擋。
?
還有酒池里的妲己,胸部那一團濃霧,都知道底下是什么,但就是蓋住了。
還有狐貍精吃宮女,也是一樣。
還有王叔比干挖心,那個心做的很模糊。
?
(3)編劇
《封神演義》是很成熟的故事了,但是編劇把它改的有點不像話。大框架沒問題,但是其中的很多改編極不合理,甚至荒誕反智。
?
郭德綱有句話說的好:很多流傳下來的書本段子,經(jīng)過長時間的錘煉,無數(shù)老先生的打磨,已經(jīng)很完善了。但還有人要再創(chuàng)新,你一個人的智慧和經(jīng)驗,能比之前的所有人加起來還厲害嗎?
?
(4)“天下大亂,道士下山”的崇高理念和責任擔當應該直接點出來,再露骨一點。
?
(5)雷震子&哪吒;姬昌&比干
雷震子本來是正常人,后來才變成怪物,電影里直接設定成降雷而生,實在是接受不了,看樣子還不會說話。至于大家詬病的綠巨人,其實只是那一個視頻片段像,剩下的鏡頭里紅頭發(fā)綠臉的怪獸形象還是有點原著意思的。反倒是哪吒的演員,之前看海報,心里驚呼這就是哪吒本人。但是動起來之后,反而覺得不像了,神韻差點。
?
姬昌最應該表現(xiàn)得是卜卦斷吉兇的能力,但是只有拿草棍比劃幾下的鏡頭,是不是審核制度不許宣揚“封建迷信”?可是周朝享國祚780年,屬中國封建王朝之最,誰敢說沒有周易之功?我認為周易八卦是文化瑰寶??!
?
至于比干挖心之后,居然就直接掛了,沒問出那句經(jīng)典的:“人無心可活嗎?”
?
(6)夏雨扮演的申公豹,形象沒問題。就是那2次說出:“道友,請留步!”一次說的太急了,剪輯切鏡頭也切的太快,破壞了節(jié)奏。另一次,說的沒那味,感情不到位。而且申公豹服裝上的飾品有點假,看著出戲。
?
(7)場景轉(zhuǎn)換的割裂感太強。從冀州雪山到昆侖仙界到商都,再到宮殿里、露臺、宗祠,再到密林高山懸崖河流,每一個場景都還不錯,但是沒什么關聯(lián)性,就好像這些場景不屬于同一個世界。地理鏡頭缺乏遠景介紹,讓觀眾了解《封神》世界的地理情況。
?
比如最后姬發(fā)逃出來,一會進原始樹林,一會就背靠黃河了。如果能有一個大鏡頭,告訴觀眾出了朝歌城前邊是密林,旁邊是壺口瀑布,硬轉(zhuǎn)場的不適感會減少。
?
(8)開頭女媧是人首蛇身,這一點表現(xiàn)得很好。感興趣可以去了解伏羲女媧的交尾圖。
?
(9)殷郊和姬發(fā)強行CP兄弟情,這個就離譜。
?
(10)出演質(zhì)子的演員們由于臉生,所以過了好一會才適應,才分出哪幾個是主要的質(zhì)子。
?
(11)姜子牙、哪吒、楊戩這三人組,就突然出現(xiàn)了,一點交代沒有就憑空出現(xiàn)了。還有楊戩后期一言不合就水遁的尷尬。
?
(12)祭天臺的事也不說了,至于自焚不自焚也不提了,要留到第二部?
?
(13)伯邑考的戲份真是來也匆匆,死也匆匆,化成肉餅被吃也是轉(zhuǎn)瞬之間。
?
(14)姬昌被紂王逼著吃兒子肉的戲,感覺沒有演到位。經(jīng)典臺詞沒說:“圣人不食子肉,可見你不是圣人”。而且姬昌其實知道是兒子的肉,只是假裝不知吃掉了。說到底這還是編劇的鍋。
?
(15)有一些精彩的戲份,剪輯人員切的太快了。不知是節(jié)奏沒掌握好,還是素材有問題沒辦法只能快剪?
?
(16)鹿臺上,伯邑考、紂王和妲己一塊奏樂起舞,我是一點都不擔心伯邑考會對妲己有想法。因為這個演員好像在《小丈夫》里邊演了一個對熟女感興趣的小伙子。
?
(17)李雪健老師飾演的姬昌臉上被刺字,上一次被刺字還是98版《水滸》里飾演宋江。
?
(18)彩蛋有2段:主要演員的字幕滾動完畢后有一段。第一首片尾曲結(jié)束后,會有第二段。然后又是一首歌,全片結(jié)束。再次表揚音樂總監(jiān)。
?
?
四、結(jié)論
1.對于我自己來說:假如我是看完電影后穿越回7月15號,那我肯定會退掉電影票。但是,假如我沒看過,我肯定會去看。
?
2.如果非要一個明確的觀影答案:48%推薦看,49%不推薦看。至于剩下的3%,取決于你對這部電影有什么期待。
?
如果看過烏爾善之前的《刀劍笑》《尋龍訣》,認可他作為商業(yè)片導演的能力,只想體驗光影特效和音樂舞蹈的樂趣,那就可以去看。假如是奔著欣賞一部里程碑意義堪比《流浪地球》的中國古代史詩神話,可以把錢省下來,等著看第二部。
?
3.我非常贊同烏爾善導演所說的:一個民族到了一定的階段,都要對自己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有一個追溯、提煉和重新表達。
?
以李雪健老師為代表的老戲骨,給了觀眾信心。大投資、大制作,劇組不用流量明星、踏實做事的客觀努力,也都提高了觀眾對影片的預期。
?
但努力的過程是為了結(jié)果,從結(jié)果上看:這部電影沒有達到它所追求的那種高度。但是作為上古神話巨制的先驅(qū),作為第一個敢于嘗試去做這件事的劇組,《封神三部曲》還是值得肯定的。
?
如果一開始就低調(diào)一些,只當作一部商業(yè)片,也許更容易讓觀眾釋懷。
?
?
五、命運多舛
通過整理官方發(fā)布的資料,我發(fā)現(xiàn)這部《封神》真的命運多舛。
?
按照官方所說:
2014年,開始第一次劇本策劃會。
2016年,建組籌備。采風、道具、服裝等應該也是同時啟動的。
2017年9月開始全球招募演員。
2018年1月,開始正式訓練演員。為期2年。
2018年12月14日,發(fā)布《百工造物》,此時開機100天。倒推第一天開機是在2018年8月底。演員為其8個月的體能訓練剛結(jié)束。
2019年8月27日,發(fā)布《開機一周年紀念特輯》。那么此時,拍攝任務應該都完成了。就等后期制作了。
2019年12月20日,發(fā)布首款預告片,并公布2020年上映。要是這么算,封神第一部的后期制作效率還挺快的??赡芾渍鹱泳褪菫榱诵识鵂奚舻摹?/p>
?
?
遭遇疫情,沒有任何消息公布,公映推遲。
直到2023年6月6日發(fā)布《定檔預告》。
?
?
2023年7月15日,《封神:第一部》點映。
2023年7月20日,《封神:第一部》正式公映。
2024年,《封神:第二部》上映。
2025年,《封神:第三部》上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