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性病害種類多,識別更需加強!

文?| 小雨農(nóng)智
圖?|?小雨農(nóng)智
一提到作物細菌性病害,大部分人的反應是發(fā)臭、腐爛、流膿,其實細菌性病害有很多種表現(xiàn)癥狀。
侵害植物的細菌大多數(shù)是桿狀菌,具有一到數(shù)根鞭毛,可通過氣孔和傷口侵入,先將寄主細胞或組織殺死,再從死亡的細胞或組織中吸取養(yǎng)分以進一步擴展。細菌通過雨水及作物傷口傳播,高溫高濕條件下發(fā)病嚴重,細菌通過作物病殘體、種子、土壤過冬。

五種常見病原細菌
1.歐文氏菌屬:寄生于植物并引起腐敗病,病原菌胡蘿卜軟腐果膠桿菌(簡稱胡蘿卜桿菌)是酷似大腸桿菌的一種細菌,它能產(chǎn)生果膠分解酶,水解植物細胞之間的果膠,從而導致細胞分離,植物組織腐爛發(fā)臭,這種病害通稱為細菌性軟腐病。
2.假單孢菌屬:番茄細菌性斑點病(丁香假單胞菌)主要危害葉片,但也可危害莖桿、葉柄、花序梗、花梗、花萼和果實,即植株地上部的所有組織器官。還能引起黃瓜細菌性角斑病、黃瓜細菌性緣葉枯病等。

3.黃單孢菌屬:黑腐病(野油菜黃單胞菌野油菜致病變種)是一種世界范圍內(nèi)普遍發(fā)生的細菌性病害。主要危害白菜、甘藍、花椰菜等十字花科作物。
4.勞爾氏菌屬:青枯病(青枯雷爾氏菌)是茄果類蔬菜的一種毀滅性病害,作為土壤傳播的細菌,通過根部侵入植物木質(zhì)部導管,并迅速在整個木質(zhì)部中定殖,導致木質(zhì)部導管阻塞和功能障礙,最終導致植物枯萎和死亡。
5.棒狀桿菌屬:番茄潰瘍?。軋?zhí)安棒狀桿菌番茄潰瘍病致病型)主要通過種子帶菌實現(xiàn)遠距離傳播,引起葉片壞死、莖稈開裂、潰瘍、植株整株枯死等。目前針對該菌還沒有快速有效的防治辦法。

細菌性病害發(fā)病癥狀
1.斑點型:多由假單胞桿菌侵染引起的病害,多數(shù)呈斑點狀。通常發(fā)生在葉片和嫩枝上,細菌侵染植物的薄壁細胞,引起局部急性壞死。細菌病斑初為水漬狀,在擴大到一定程度時,中部組織壞死呈褐色至黑色,周圍常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半透明的褪色圈,稱為暈環(huán)。如黃瓜細菌性角斑病。

2.葉枯型:多由黃單胞桿菌侵染植物引起,病菌從氣孔或傷口侵入,植物受侵染后,最終導致葉片枯萎。如水稻白葉枯病、黃瓜細菌性葉枯病等。

3.青枯型:一般由青枯雷爾氏菌從根部侵入植物體內(nèi),堵塞維管束,使莖部水分運輸受阻而導致葉片出現(xiàn)枯萎,呈現(xiàn)“青枯”的癥狀。如番茄青枯病、馬鈴薯青枯病等。

4.潰瘍型:一般由密執(zhí)安棒狀桿菌侵染植物所致,后期病斑木栓化,邊緣隆起,中心凹陷呈潰瘍狀。如柑橘潰瘍病、菜用大豆細菌性斑疹病、番茄細菌性斑疹病等。

5.腐爛型:多由歐文氏桿菌侵染植物引起,細菌從傷口侵入在細胞間繁殖,并分泌果膠酶破壞細胞壁形成腐爛,伴隨臭味。如十字花科細菌性軟腐病、茄科和葫蘆科作物細菌性軟腐病以及水稻基腐病等。

6.畸形:由癌腫野單胞桿菌引起,細菌從傷口侵入薄壁細胞產(chǎn)生吲哚乙酸,刺激寄主組織增生,形成腫瘤或須根叢生如桃樹根瘤病,假單胞桿菌也可以造成腫瘤,如菊花根癌病等。

防治重點
1.合適的溫濕度:加大風口、延長通風時間,夏季可以選擇覆蓋遮陽網(wǎng)或噴灑降溫劑,創(chuàng)造不利于細菌生存的環(huán)境。
2.提高抗病能力:合理澆水施肥,著重養(yǎng)護作物根系,適當沖施生根養(yǎng)根的產(chǎn)品,提高整體植株的抗病能力。
3.減少植株傷口:日常管理時注意避免產(chǎn)生較大傷口,陰雨天氣及澆水后盡量減少農(nóng)事操作。

4.有針對性用藥:一方面確保整棚用藥,杜絕哪里有病哪里用藥的誤區(qū);另一方面要有針對性的用藥,做到一擊必中,避免用錯農(nóng)藥費時費錢。
5.噴藥注意天氣:一般選擇晴天上午用藥,最好是藥劑在葉片上有一定的附著時間,棚面積比較大時可以選擇彌霧機進行噴藥。遇到連續(xù)陰雨天氣時可以選擇煙熏劑或微粉劑,提高防治效率。
小雨農(nóng)智溫馨提示:整枝打杈要講究技巧,盡量減小傷口,并將植株上留下的葉柄、果柄留得長一些,給病害侵染莖稈留出時間。對于瓜類等莖稈含水量較大的作物,在吊蔓時,要順勢吊起,不可強扭,避免莖稈開裂產(chǎn)生較大傷口。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