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受35次家暴才報警?這個謠言是如何制造的?

最近國內的媒體與某些無法描述的組織,幾乎無時無刻都在制造與炒作家暴相關的謠言。這些媒體還非常懂運營,特別強調“她們”,這制造焦慮的水平我是自愧不如。
我之前有文章揭示過,媒體從上世紀就開始就在制造家暴謠言,把家暴相關的社會共識,硬是變成了“女性才是主要受害者”。
為了這個謠言還花錢買了通稿。。。。。。。這到底誰在出錢????

“35次才報警”這個說法,各大媒體對于來源,都是用“據婦聯(lián)統(tǒng)計”搪塞過去。


那么婦聯(lián)真的有統(tǒng)計嗎???

通過在婦聯(lián)官網搜索,只有在15年7月份轉載了婦女報的說法,壓根沒有任何統(tǒng)計數(shù)據。

這簡直就是把所有的讀者當猴子耍。
那么婦女報說“據統(tǒng)計”,那么這個統(tǒng)計存在嗎??

起碼在知網上,只有16年及以后存在相關說法,來源也都是用“據婦聯(lián)統(tǒng)計”之類的搪塞過去,毫無參考價值。
而且早在2001年徐安琪的《婚姻暴力的概念和現(xiàn)狀》中,就提到了媒體在家暴問題造謠的最常用手段,二十多年過去了這手段一點都沒變啊。
中國婚姻暴力的現(xiàn)狀和趨勢究竟如何,婦女工作者和不同的學者作出不同的描述,因為這些調查統(tǒng)計往往來自不同目的、對象和方法的研究成果,而其中相當一部分調查報告不交代樣本來源、調查方法,甚至習慣于以“有關方面調查”、“權威部門統(tǒng)計”或“據社會學家的調查”之類的含混出處來搪塞,以至常常讓人如墮煙霧甚至產生誤導作用。
上野千鶴子把男性的性欲比喻成“巴甫洛夫與狗”,認為男性只要看見特定內容就能激發(fā)性欲的狗。然而上野千鶴子她這種狹隘的本質主義斷言,讓她無法看見背后巴甫洛夫。
那么我借用一下這種比喻,這種貼合“女性是受害者”的謠言,某些群體類似條件反射一樣,無比堅信,那背后的巴甫洛夫是什么呢?可別告訴我是父權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