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幾乎被所有人忽略的“狗鎮(zhèn)少女”,聊《讀水滸 : 人性的十三種刻度》

【1】整個梁山唯一的美娘子
水滸傳108將,只有3個女子,分別是母大蟲·顧大嫂、母夜叉·孫二娘和一丈青·扈三娘。即使不了解前兩位要么廝混于黑白兩道,要么專賣人肉饅頭這種殺人勾當,只從母大蟲或母夜叉的綽號看,便能猜測到她們多半是惡婦悍嫂。
而這一丈青,指的是兼帶挖耳杓的細長首飾,一頭尖細,一頭較粗,頂端作小杓。或許是強調(diào)一個玲瓏小巧,與眾不同。
尤記得小時候收集的小浣熊水滸卡,這【一丈青·扈三娘】該是最好看得卡面之一,嬌與媚,麗與颯結(jié)合得那是一個恰到好處。

而這扈三娘,出身也不簡單,這是扈家莊的千金大小姐,文武雙全。這樣的奇女子,在《水滸傳》中出場的時候,施耐庵給她寫的詩是這樣的——
霧鬢云鬟嬌女將,鳳頭鞋寶鐙斜踏。黃金堅甲襯紅紗,獅蠻帶柳腰端跨。霜刀把雄兵亂砍,玉纖手將猛將生拿。天然美貌海棠花,一丈青當先出馬。
扈三娘的高光時刻似乎就是在生擒王英,連勝歐鵬和馬麟,甚至冷不丁要一刀捅死宋江之時,然而,接下來她遇上的是林沖,然后就被捉了。
之后,祝家莊被梁山的人打了下來,整個扈家莊被李逵燒光殺光——“扈太公一門老幼,盡數(shù)殺了,不留一個”。
唯二活下來的是扈三娘與她的親哥,扈成。不過,這位扈成最后下落不明。無論如何,扈三娘真落得個家破人亡,舉目無親的下場。

扈三娘接下來的人生軌跡就令人唏噓了,扈三娘被宋江安排著嫁給了自己的手下敗將——“矮挫色”王英,哦,對了,這貨還喜歡吃人心,也不知道這王英是人還是獸。
小家碧玉下嫁給地痞流氓,這真是孬種王英的“福氣”。
之后的故事里,扈三娘踏踏實實地為梁山奉獻著自己的光與熱,另兩位好漢彭玘與郝思文都曾被她擒住,連遼國的天壽公主都是她的手下敗將。扈三娘的魅力與戰(zhàn)力,遠超不少“豪杰”之上。
然而,她的結(jié)局呢,是在征方臘的時候被人用暗器打死了。攻打睦州的時候,鄭彪把王英一槍戳死,而扈三娘為了給王英報仇,緊追鄭彪,估計是扈三娘情緒過于激動,于是就被暗器打死了。

【2】“狗鎮(zhèn)少女”程小姐
整部《水滸傳》人物眾多,作為這種“宏大敘事”的傳奇,除了一些自帶光環(huán)的主角,有些小角色只能是很容易被人忽略掉的“道具角色”。
《讀水滸 : 人性的十三種刻度》中,就提到一個比扈三娘更慘的角色——東平府太守程萬里的女兒,由于我們不曉得姑娘的名,我們只好將其稱為程小姐。
據(jù)說這程小姐長得很美,而且,應(yīng)該還是太守絕對的掌上明珠,一直都舍不得嫁出去。古代也好,今天也罷,官員子女的婚姻之事多與政治相關(guān),如果程小姐一直未訂親,只能說明程萬里過于寵溺了。
如果以東平府太守這個職位看,程萬里的官不算小——因為如果以宋時看,雖然沒有【太守】這個官名,但大概是相當于地方行政長官兼軍事長官。
注意,東平府可不小。

程萬里有個下屬,叫董平,綽號“雙槍將",原是東平府兵馬都監(jiān)。他曾屢次找人上門提親,程太守當然是不會答應(yīng)——下屬提親,這算是高攀,換了誰會接受。
這董平估計是懷恨在心,在自己被宋江擒獲后,馬上投降,接著把屠刀揮向曾經(jīng)的老上司——他帶了一眾梁山人馬,沖進城內(nèi),“殺了程太守一家人口,奪了這女兒”。
與扈三娘一樣,沒有選擇的程小姐就這樣上了梁山。
接下來,關(guān)于程小姐的故事,在《水滸傳》這本書中就到此為止了。而董平在征方臘時戰(zhàn)死,程小姐想必是成了寡婦。
押沙龍在《讀水滸 : 人性的十三種刻度》里,把扈三娘與程小姐歸為”狗鎮(zhèn)少女“這個概念里——這個詞源自電影《狗鎮(zhèn)》。
仔細想想,這些故事中的妙齡女子,恐怕是只能通過性來換取自己的生存可能,然而,現(xiàn)實比戲劇更殘酷。

【3】105個男人與3個女人的故事嗎?
我小時候讀”四大名著“,是覺得好玩兒:你看孫猴子是如此折騰,最后修成正果;諸葛亮事必躬親,最后”出師未捷身先死“;賈府的故事,端出的是青年男女的愛恨交織;至于水滸,看一眾好漢”匡扶正義“,替天行道,又是怎樣一個過癮!
然而,長大了之后再讀”四大名著“,可能更感興趣的是對人物的描述——例如各種詩詞,而不是故事。
《三國演義》過于虛幻,正史中的三國遠比演義更令人心潮澎湃,而且,蜀漢更真實的另一面也讓人覺得”歷史哦,原來如此“或”歷史哦,不過如此“——殊不知“國不置史,注記無官”?
至于《水滸傳》,看起來是105個男人與3個女人的故事,可細細算,真正立起來的形象不過幾十位,其余的都是給主菜做陪襯的配菜。同時,整本書實際上(可能)不過是一位鉆營者用其他人的鮮血染紅自己的帽子的大悲劇。

整本《水滸傳》,我都沒讀出好漢們有多少“替天行道”的“義事”來。雖說有些人是因為宋廷腐朽不堪,民不聊生才被迫“殺人越貨”,但各種攻城掠地,老百姓們的生活就沒影響嗎?又有多少無辜的老百姓死于混戰(zhàn)中?
梁山好漢們做的事,都是“正義”的嗎?或者說,他們可能就不是小說中定義明確的【正派】。這對于讀者而言,并不是一件好事——因為如果故事中有明確的【善】和清晰的【惡】,雙方的各種沖突都很好理解。
縱觀全書,108人第一個跳脫的是公孫勝,這位近乎魔法師一般的道士很早就被自己的師父告誡,要遠離是非,征討方臘前就歸隱山嶺。而那些在被招安后就已經(jīng)有極好歸宿的都是“匠人”,如安道全、金大堅、皇甫端、蕭讓、樂和等。
至于李俊、童威、童猛、李應(yīng)、柴進、戴宗、朱仝等人,在小說中可能并不算一線人物,倒得了各自的善終。

頗有諷刺的是,一心求榮的宋江,最后落得了【求死】。
嚴格來說,宋江作為地方押司,本就是個黑白兩道通吃的地頭蛇,指望這種人物能如何“匡扶正義”,純屬扯淡。
宋江我個人是不怎么喜歡的。同時,整本書開頭的一個重要角色,也可以簡單聊聊——林沖。
有些人可能會喜歡林沖這個角色,但我個人不太感冒。尤其我還看過梁家輝主演的《英雄本色》后,感覺林沖這個形象挺孬的——這部電影中,梁家輝飾演林沖,王祖賢飾演林沖的嬌妻。
押沙龍在《讀水滸 : 人性的十三種刻度》分析林沖這個形象時,將其歸位在“中產(chǎn)階級”——
他有點小道德,但是也不怎么堅持;有點小追求,但也不怎么當真。
他能愛一個人,但愛得并不徹底;他也能對朋友好,但好得也很有限度。
他最關(guān)心的事情,就是輕輕松松地過安穩(wěn)日子。
只要日子安穩(wěn),其他事情能糊弄過去就糊弄過去。
在這個世界上,其實大部分人都是這樣。林沖跟別人不一樣的地方,就是武功高。
如果撇開這一點,他非常像我們這些普通人。

以我個人之見,普通人其實與“中產(chǎn)階級”還差了點,核心在于,“中產(chǎn)階級”的一大特點是“保守”,覺得現(xiàn)狀還不錯,也沒什么動力去改變——除非像林沖這樣,被逼到絕境才會跳起來。
然而,“中產(chǎn)階級”的生存彈性很低,為了保有自己的“階級光彩”,背上沉重的房貸、車貸還有各種消費虛榮,讓自己根本不具備抵御風險的能力。經(jīng)濟蕭條下,企業(yè)淘汰冗員,目光就很容易集中在這些年紀有點大、能力不如年輕一代的“暮色一層”。
如果你認同林沖是“中產(chǎn)階級”,似乎林沖的結(jié)局就暗示了“中產(chǎn)階級”的結(jié)局。
征討完方臘,作為36天罡星中存活下來的大將,他未死于戰(zhàn)場已是萬幸,考慮到他原來就是正兒八經(jīng)的官員,回東京后應(yīng)該是能被封個地方官,從此衣食無憂,享受以前的快樂生活。
然而,林沖卻是中途得了風癱——這風癱理解為中風吧。最后是病逝在杭州六和寺。
太委屈了。

【4】寫在后面
像上述關(guān)于對《水滸傳》的體會,我能絮絮叨叨聊很多,但隨著年紀漸長,越發(fā)覺得這些像極了“為賦新詞強說愁”。
我個人很難對《讀水滸:人性的十三種刻度》給出一個明確的【好】或【劣】的評價,因為在閱讀此書之前的若干年的學(xué)生時代,類似什么“xx品水滸”、“xx讀金庸”、“xx聊三國”已經(jīng)看了不少。
讀者對任何一本書的品讀,或者是像《水滸傳》這樣名著的“解讀”,像極了我們當年為了考試不得不應(yīng)付各種閱讀理解,只不過,學(xué)??荚嚨拈喿x理解有個標準答案,社會考試的閱讀理解有答案,這種答案聊勝于無。
我們所做的是,幾乎都是把過去的故事套上今天的意義。不同時代的人都可以解讀出不同的內(nèi)容,只要能邏輯自洽就成。至于是不是作者的原意,完全不重要。

《讀水滸:人性的十三種刻度》的作者押沙龍認為,施耐庵在創(chuàng)作時“會本能地讓人物這么說話,這么行事,讓他們有自己的性格,自己的行為邏輯,至于為什么要這么寫,他可能并沒有仔細推敲過”。
而且,他還認為——
小說寫作教程會告訴作家應(yīng)該這么寫、那么寫,好像每一段話都應(yīng)該有明確的意圖,每一段情節(jié)都應(yīng)該起到具體的作用。實際上,頂級作家不可能如此寫作。如果每寫一段話,都明確知道自己這么寫的目的,那他最多是個二流作家。
我們解讀的東西,往往是作者無意識的直覺產(chǎn)物。有時候,冰山理論不僅對讀者成立,對作者也是成立的。解讀者的任務(wù),并不是還原作者的想法,而是盡可能地揭示這座冰山。
我對上述論調(diào)并不贊同,一流的小說家“可能并沒有仔細推敲過”,不是因為他未考慮過每一段話都應(yīng)該有明確的意圖,而是在數(shù)年的寫作鍛煉中,他的創(chuàng)作已經(jīng)是基于一種習慣(本能)——就像不少生意人極端懂得察言觀色,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是因為在大量實踐和試錯中,他已經(jīng)有了一套處理模式。
而在這一套處理模式形成之前,他會各種揣摩、復(fù)盤、迭代。
同時,“說書人”所做的,其實就是把自己經(jīng)歷的故事,總結(jié)出的道理,借用一個耳熟能詳?shù)母拍睿字ぴ僬f一遍。
畢竟,人性的七七八八,其實也就那么回事。想說點不一樣的,除非換個物種作為標的。

關(guān)于對《水滸傳》的理解,我會放在后續(xù)對影視劇《水滸傳》的一篇長評中。
如果你最近手頭沒什么書看,想找一些讀起來不是那么沉重的書,這本《讀水滸:人性的十三種刻度》還是很值得一看的——目前有些讀書app有正式版可以免費讀,就不必花錢買了,大概三兩個小時就能讀完。
至于內(nèi)容探討的角度與深度,是不是讓你認同,只能說“一千個莎士比亞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吧!”

如果覺得內(nèi)容比較有趣,你還可以通過這些傳送門邂逅更多誘惑喲:? ???
【1】尚書堂——關(guān)于書的品鑒報告
https://www.bilibili.com/read/readlist/rl357273
【2】閑扯兒——陪你聊聊番劇和手游的那些事兒
https://www.bilibili.com/read/readlist/rl97797
【3】崩壞3圣痕故事——游戲里也有歷史與文藝
https://www.bilibili.com/read/readlist/rl66580
【4】崩壞3圣痕故事(視頻版)
https://space.bilibili.com/357648464/channel/detail?cid=64330
【5】為你讀詩(視頻)——每晚一首,祝你今夜好好眠
https://space.bilibili.com/357648464/channel/detail?cid=167208
【6】各種花式閑扯兒——總有一款能討你歡心的吧~
https://space.bilibili.com/357648464/channel/detail?cid=76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