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三萬里觀后感
上周末,忙里偷閑去看了下《長安三萬里》。觀影感受而言,整體劇情連貫流程,近3小時下來,并未覺得冗長乏味,算得上是不失所望吧。
之所以選擇這部電影,還是上上周同事說起準(zhǔn)備帶兒子去看,才勾起興趣的。久不觀影了,這次直接認(rèn)準(zhǔn),根本沒關(guān)注同檔期有啥其他影片。對于本片,也只知道是動畫片,有李白。
看電影前一天,網(wǎng)上搜了下,直接被一篇批評的文章吸引了。文章列了兩大罪狀,一是魔改歷史,二是丑化人物。
魔改歷史方面,雖然我學(xué)的歷史,但才疏學(xué)淺,確實不熟悉。真實的歷史是:哥舒翰投降了安祿山,并非片中英勇就義;李白和高適是在杜甫的引薦下才相識,并非年輕時相識;李白先救了郭子儀,郭子儀后來又救了李白,完全沒高適啥事。我想哪怕和我一樣學(xué)歷史的,除非對那段歷史特別感興趣、有研究,或者研究生階段專門研究唐史的,估計都指正不出來吧。但動畫片確實進行了魔改,確有不當(dāng)之處。
丑化人物方面,就我而言,本片人物塑造并不是瞇瞇眼或者所謂的高級臉,也不是教科書上的唐氏兒或者舞獅少年那種感官不適的長相,確實略有牽強。
接下來談?wù)勎铱赐耆?,最大的幾處感受吧?/p>
首先,這是部典型的中式喜劇電影。哪怕開局便是邊塞告急、時局動蕩、將軍遲暮,過程中也展現(xiàn)了安史之亂后的滿目瘡痍,最終也必然是主人公戰(zhàn)勝強敵,迎來圓滿結(jié)局。
其次,本片展示了開元到天寶年間的滄桑巨變。唐玄宗開啟了開元盛世,片中的長安、揚州、江夏等地,無不歌舞升平、流光溢彩。后期卻荒于朝政,引發(fā)安史之亂,自食惡果。天下間滿目瘡痍,特別是劇中反復(fù)出現(xiàn)的黃鶴樓,樓毀人空。
最后一點,有感于當(dāng)年的入仕無門。大詩人們?nèi)胧瞬灰?,王維是得了公主舉薦、李白是聞名天下后得到皇帝賞識,高適是靠著祖上余蔭不惑之年才得了官身。但他們要么是氏族出生,要么是巨賈之子,相較之下,平民百姓更是艱難。別說什么科舉。首先不是每個平民百姓能讀得起書的。其次劇中出現(xiàn)的第一次科舉取了不足二十的進士,難于登天。劇中的李白、高適年輕時一直謀求的舉薦途徑,必然是被門閥世家所壟斷,普通人根本沒有指望。
閑話就不多說了,總體而言,長安三萬里不失為一部值回票價的電影,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