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虎甲の超詳細物種介紹和飼養(yǎng)雜談

大王虎甲,即昆蟲綱Insecta---鞘翅目Coleoptera---肉食亞目 Adephaga---步甲總科 Caraboidea---步甲科Carabidae---虎甲亞科Cicindelinae---巨顎虎甲族Manticorini---大王虎甲屬Manticora之下所有種類的統(tǒng)稱, 大王虎甲屬目前已知16種,不同種之間的體積,顏色,外骨骼質感,身體比例等等雖各有差別,但總體風格都基本一樣,超大比例的不對稱大顎,發(fā)達的頭部與咬力,堅硬且基本無縫的外骨骼,完全愈合的心形鞘翅,修長的六足帶來的高機動性,碩大的身軀以及積極的掠食性都是其有別于其他步甲科成員的經(jīng)典特征


作為步甲科中體型最大的類群之一,大王虎甲中最大的種Manticora latipennis 可達到7厘米的體長,第二大的Manticora imperator 可達到6.4厘米。本想寫一下不同種之間的區(qū)分特征的,但除了imperator這種鞘翅較光滑,小突起很少,兩邊凹陷明顯,凸起線明顯的種容易區(qū)分外,其他的種相同特征重復度還是蠻高的,容易混淆,所以本文就不進行深入分類了

其他的種雖不及前兩者,但極限也基本在5-6厘米左右,毫無疑問是虎甲亞科中最大的屬,相比同亞科第二大的夜虎甲Amblycheila,大王虎甲要大上數(shù)倍不止。在步甲科中雖有亥伯龍,達氏王,各種大型蟻步甲和螻步甲等其他巨怪,王虎與它們相比也毫不遜色,不管是體積還是捕食能力都屬于步甲科中的第一梯隊
與其他虎甲一樣,王虎也屬于能高速移動的游走型捕食者,喜歡在日落時從躲避中爬出并在周邊四處游走覓食,雖然視力欠佳,但它能靠敏銳的觸須口須和外骨骼(觸覺嗅覺味覺)來感知周邊的獵物并瞬間發(fā)動攻擊。和其他步甲一樣,王虎并不像螳螂螽斯獵蝽等肉食昆蟲善于用足來抱住/控制獵物,而是純靠大顎去捕殺獵物,六足對于絕大多數(shù)步甲而言就像是車的輪胎一樣純用于移動。當然高效實用的頭部+大顎完全足以處理各類比它小的動物,尖利的顎尖和顎齒配合發(fā)達的咬肌可以輕松碾碎獵物的外骨骼并切斷里面的軟組織。

在我飼養(yǎng)王虎的三年多時間中,9成以上的飼料都是櫻桃蟑螂,杜比亞蟑螂和蟋蟀,有時也會喂一些有難度的獵物(白斑獵蝽,蟻步甲,巨螻步甲,綠步甲,白條花金龜,雨林蝎苗,胡蜂,金斑虎甲,避日蛛等)這些或堅硬或有著十足反抗力的獵物全部都被王虎的大顎成功撕碎,過去有人認為王虎只擅長捕食較軟的獵物,然而王虎對其他堅硬的鞘翅目昆蟲有著極強的捕食性并具有強大的咬合力,修長的顎尖甚至能如同穿甲錐一般刺穿其他甲蟲的外殼,此外王虎的耐力也很不錯,過去曾一口咬住4.2厘米大公巨螻的腰部,之后花了20多分鐘逐步瓦解獵物的防御并成功將其腰斬

順帶一提鞘翅目的經(jīng)典優(yōu)勢之一便是板甲一般的堅硬外骨骼,除非獵物有毒針毒牙會刺縫造成威脅,否則絕大多數(shù)獵物根本攻不破虎甲的堅實穩(wěn)固的防御。飼料上其實應該多喂不同種類的動物,畢竟在野外的獵物種類可比人工提供的要豐富的多,豐富的食物也可以保證營養(yǎng)的多樣性

王虎主要分布在非洲南部的半沙漠地區(qū),但那里并非想象中那種滴水不進的沙漠,相反當?shù)氐闹参锓N類和降水量還算充足,土壤也不全是沙子而是偏向于較干燥的沙土。當然對于耐旱能力較強和移動快速的王虎而言,跑到那種更干旱的地區(qū)也不奇怪。我給的飼養(yǎng)環(huán)境中三年多來一直是半干燥半濕潤的椰土或甲蟲木屑作為墊材(厚度5厘米)幾塊大樹皮作為躲避,以及提供一兩個水盆,我經(jīng)??吹酵趸⒅苯宇^扎進水盆里喝水并能喝個一分鐘,說明這根本不是什么沙漠品種,相反如果不給水源還會有干死的風險。王虎雖為虎甲,但相比其他小型虎甲,它的新陳代謝和活動量較低,如果一頓吃的很飽,那它甚至可以在接下來的一個月不吃任何東西。王虎成蟲也有挖洞的習性,當然在有現(xiàn)成躲避的前提下一般也懶得挖,但如果開挖也能挖出十幾厘米甚至更深的深度

值得一提的是以前有個觀點是說虎甲大顎往土里咬那個習性是為了嚼取土中的水分,是一種攝入水分的習性,其實這說的不完全準確,這也是一種清潔口器的習性,因為當進食完之后口器周邊不免會有食物殘渣和獵物體液,這時王虎會一頭扎進土里咬土,這其實算是一種通過口器和土摩擦的方式摩擦掉口器上的殘渣,咬完之后還會用前足仔細擦拭,這套習性會反復進行直到口器被擦的锃亮為止。因為據(jù)我觀察王虎每次進食完之后無一例外會去用力咬土然后用腿擦身體,所以這種習性算是用餐后的例行公事。說到擦拭身體,王虎的前足自然是用來擦拭頭部,而中足和后足則比想象中的靈活,能直接擦到背面的鞘翅,一擦就能擦幾分鐘甚至更長時間。王虎甚至會全身仰著做劃水/仰泳的動作,目的是讓身體背部和土充分摩擦,再翻過身來用中足和后足擦拭身體的各個部位。這種操作可讓那些腿短的靈活性不強的鞘翅目同胞酸了一把233

溫濕度上,夏季維持在25-30,冬季盡量保證在20度以上,濕度則保證在60以上。王虎有明顯的冬眠習性,在12月,1月,2月這三個月中,王虎的行動明顯變得很遲緩,絕大多數(shù)時間都在樹皮下或自己挖的洞里蟄伏。新陳代謝變得非常低,平均每個月才會進一次食甚至兩個月才吃一點。在過去的四個冬天基本每次都是這么冬眠過來的

交配:公蟲感知到母蟲后會飛速撲上去并用大顎鎖住母蟲的前胸進行交配,公母會交配8-12小時,不過這不是最夸張的,埃及六星能交配48小時(抱在一起整整2天)諷刺的是王虎的交配雖特容易,當繁殖卻非常難,我試了數(shù)次還是失敗了,國內(nèi)外雖有些成功繁殖出幼蟲的例子,但能成功養(yǎng)到成蟲的卻只見過一日本玩家成功過,其他大都死在了幼蟲期或蛹期。這個屬繁殖上還是充滿了謎團,希望日后能購進更多活體好好把需要提供的要素都給研究透







王虎幼蟲有著和其他虎甲的幼蟲一樣的外形和習性,大可以看成是其他幼蟲放大版,幼蟲會挖出很深的條形洞穴并在其中度過整個幼蟲期,平日作為伏擊型獵手守在洞口,頭部和前胸部的背甲如同井蓋一樣嚴絲合縫的堵在洞口,一旦感知到獵物經(jīng)過就會飛速的伸出身體咬住獵物并拖進洞口慢慢享用,這方面的習性大可以參考博比特蟲和鐮足螳螂蝦。




大型步甲成員普遍有著較長的壽命,而王虎自然也是其中的大壽星,論文說成蟲能有3年壽命,而我的這只野采個體已經(jīng)養(yǎng)了3年4個月,現(xiàn)在還能吃能喝,并且在當初在賣家那已經(jīng)和兩個母蟲交配過,足以說明當時就已經(jīng)出蟄并進入了性成熟時期,所以我推測成蟲期最長能有約4年的壽命,成蟲壽命能達到4年在昆蟲界毫無疑問算是壽星中的壽星了
喲西,很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