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劉迎秋老師聊程派典故與逸聞(下)
上篇里說了,九十年代初我去北京劉老師家學(xué)戲時,高鐵和手機(jī)訂票這些事物都還沒出現(xiàn),因此我每次去都得算計好回來的時間和車次,否則就要耽誤行程。有一次劉老師開玩笑和我說,你每次這來去匆匆的樣子,真像過去演員的“趕場”啊,于是給我講了一則姜妙香先生“趕場”的趣事。 某次新艷秋和金少山合演【霸王別姬】,因為新和金很少合作此戲,因此吸引了不少演員觀摩,連溥黃詠霓女士(即四大坤伶之首席雪艷琴)都前來觀看。而張君秋和姜妙香也正合演【玉堂春】于另一劇場,演出時間比新、金的【霸王別姬】要早一些。于是,姜先生唱完王金龍,立即乘車到新艷秋和金少山演出【別姬】的戲園子,扮上虞子期給二人配戲——無縫對接完成王金龍和虞子期身份的轉(zhuǎn)換??梢娕f時梨園演員也蠻辛苦的。 有一次又聊到【女兒心】這個劇目,我說程先生這個戲沒在北方演出過,太遺憾了。劉老師說,大約在民國三十年前后彼時李世芳組織了自己的班社,袁世海等人的加入讓他們心氣都很高,營業(yè)也好,就陸續(xù)推出了不少戲,比如【昆侖劍俠傳】【金瓶女】等,還趕排了和【女兒心】同一故事的【百花公主】。這個戲,李世芳是下了大本錢的,做了不少新奇精致的行頭、道具,他對程先生說過,光置辦這些彩頭,就花費了三千元吶,這在當(dāng)時可不是小數(shù)目。因此,程先生怕對他營業(yè)有影響,才不在北方演這個戲的。
名丑曹二庚先生 還有一次電視里播放一場京劇,其中有演員現(xiàn)場抓哏,劉老師聽后直搖頭,說,程先生當(dāng)年最反感喧賓奪主的抓哏,會破壞演員極力營造的氣氛的。他總說,小花臉在臺上一定要“規(guī)矩”,不能用太俗的“滑稽感”逗樂觀眾。程先生說,蕭長華、曹二庚這些老演員,現(xiàn)場抓哏就非常有分寸,不但不破壞氣氛,還能讓觀眾會心一笑。有一次蕭老在配演【烏盆記】時,有句臺詞應(yīng)是“把這鞋子送到灶王廟供起來”(我說的是大概意思,因為時間久遠(yuǎn),且對【烏盆記】這個戲我不熟悉,劉老師講述程先生說的這句臺詞我記不太準(zhǔn)確了),而蕭老臨時抓哏,改成“把這鞋子送到故宮博物院吧”——當(dāng)時坐在臺下的正好有故宮博物院的專家,大家聽罷會心一笑,都暗贊蕭老的機(jī)智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