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文化 | 宋朝重要歷史事件(二)(內含山科MTI真題)
中國歷史文化 | 宋朝重要歷史事件(二)(內含山科MTI真題)
原創(chuàng) 初歆百科 初心百科?

宋朝
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
重要歷史事件(二)??
慶歷新政
慶歷新政是公元1043年由北宋參知政事范仲淹等人所領導的一場時長一年又四個月的改革。
慶歷年間,官僚隊伍龐大,行政效率低下,人民生活困苦,遼和西夏威脅著北方和西北邊疆,社會危機日益嚴重。公元1043年9月,參知政事范仲淹向宋仁宗上呈《答手詔條陳十事疏》,提請改革,之后,諫官歐陽修等人也紛紛上疏言事。仁宗于是采納了他們大部分意見,開始施行新政。主要改革措施有嚴密科舉取士、嚴明官吏升降、重視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輕徭薄賦、厲行法治、落實朝廷的惠政和信義等。主要目的在于限制冗官,提高效率,并藉以達到節(jié)省錢財?shù)母母镏鲝?。然而,由于新政觸犯了貴族官僚的利益,因而遭到他們的阻撓。次年,范仲淹、歐陽修等人相繼被排斥出朝廷,各項改革也被廢止,新政徹底失敗。
慶歷新政的失敗,使得社會矛盾更為激化,更是形成了所謂的朋黨之爭,影響了后來的王安石變法。
王安石變法
王安石變法,又稱熙寧變法、熙豐變法,是宋神宗時期由王安石發(fā)動的一場旨在改變北宋建國以來積貧積弱局面的社會改革。
北宋中后期,官員冗余,兵士冗雜,財政開支入不敷出,名目繁多的苛捐雜稅給民眾造成了沉重的負擔,同時,外敵的侵擾也為北宋政權帶來巨大的生存壓力。至宋神宗即位,宋朝嚴重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進一步發(fā)展。公元1069年(熙寧元年),為富國強兵,時任參知政事王安石在得到神宗的認可后,開始實施其改主張。改革的主要內容包括有:在農(nóng)業(yè)上實施青苗法、方田均稅法等;軍事上實行裁兵,采用將兵法等;人才選拔上則改革科舉制度、整頓太學、惟才用人。然而,由于變法觸犯了保守派的利益,最終失敗。
王安石變法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但不少法令違背客觀經(jīng)濟規(guī)律,導致國富民貧,引起了擾民、損民的后果。
海上之盟
海上之盟是北宋與金(女真)簽訂的一份共同聯(lián)合力量夾攻遼國的軍事合作盟約。由于雙方地理上受遼國阻隔而無法在陸上接觸,需要海上經(jīng)渤海往來而得名。
北宋末年,長期受遼國統(tǒng)治的金崛起,向遼展開了猛攻。同時,北宋統(tǒng)治集團也意欲從遼國手中收復失去已達二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于是在公元1118年,北宋派遣使者從海路赴金,與其商議聯(lián)合滅遼的事宜。至公元1120年,雙方商定:滅遼后,宋原給遼之歲幣轉納于金,金則同意將燕云十六州歸于宋朝。
海上之盟簽訂后,宋金合力滅遼。但宋兩次出兵,均為遼軍所敗,且遼國滅亡以后,宋金邊境正式接壤,加上宋朝國力衰弱,雙方仍然因為燕云十六州的歸屬等問題發(fā)生沖突,為“靖康之恥”埋下了伏筆。
相關真題

更多百科知識相關內容請關注【初心百科】微博~
文章來源 | 初心百科
整理搬運|初心阿卓
百科咨詢|初心C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