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鉻細胞瘤|CT合集【1】

CT是PPGL腫瘤定位的首選影像學檢查
CT為無創(chuàng)性檢查,對胸、腹和盆腔組織有很好的空間分辨率。
PPGL瘤體在CT片上顯示為密度不均勻的圓形或類圓形軟組織影,腫瘤內常有壞死、出血或鈣化,瘤體可被造影劑增強;轉移性PPGL瘤體較大、密度不均、外形不規(guī)則、可有周圍組織浸潤或遠處非嗜鉻組織轉移;如瘤體較小可有假陰性。三維(冠、矢狀位)重建及血管顯像(CTA)可清楚顯示腫瘤形態(tài)、供血及與周圍組織的關系。增強CT診斷PPGL的靈敏度為85%~98%,特異度為70%。

本篇分享5位來自病友群的小伙伴術前的增強CT影像。
(以下內容非影像學專業(yè)醫(yī)生分析,如有錯誤麻煩私信提醒修改)

1、患者:女,年齡28歲。
高血壓、糖尿病2年。因頭痛、嘔吐入院,高壓220,低壓119,全腹B超發(fā)現左側腎上腺占位。
腎上腺增強CT示:左腎上腺占位,形態(tài)尚規(guī)則,邊界清晰,增強掃描呈輕中度強化,大小約54.7*41.9*50.9mm,胰尾部受壓,右側腎上腺未見明顯異常。副脾可見。
于2021年手術切除,病理診斷:嗜鉻細胞瘤。


2、患者:女,年齡26歲。
因腰痛2個月門診檢查發(fā)現占位。
腎上腺增強CT示:左側腎上腺區(qū)可見團狀軟組織密度影,正常腎上腺結構消失,較大層面大小約3.5*4.5cm,增強掃描明顯動脈期不均勻強化,靜脈期強化稍減退,內可見多發(fā)血管走形。病灶緊貼胰腺。右側腎上腺位置、大小、形態(tài)正常。
于2021年手術切除,病理診斷:嗜鉻細胞瘤。

3、患者:女,年齡32歲。
因高血壓1年入院,發(fā)現占位。
腎上腺增強CT示:左腎上腺區(qū)見一直徑約4cm腫塊影,界清,形態(tài)規(guī)則,邊緣光整,動脈期顯著不均勻強化,靜脈期仍強化。
于2021年手術切除,病理診斷:嗜鉻細胞瘤。


4、患者:男,年齡27歲。
因高血壓半年入院,檢查發(fā)現占位。
腎上腺薄層CTA增強示:右側腎上腺見大小約45*38*46mm類圓形混合低密度影,增強后不均勻強化,邊緣可疑包膜樣強化,強化后內見血管影、無強化區(qū)。左側腎上腺形態(tài)大小正常,未檢異常密度影。
于2022年手術切除,病理診斷:嗜鉻細胞瘤。


5、患者:女,年齡31歲。
因胃痛門診檢查發(fā)現占位。
腎上腺增強CT示:右側腎上腺見大小約39*32mm類圓形腫塊影,邊界清,密度不均,平均CT值約45HU,增強不均勻明顯強化,靜脈期仍持續(xù)強化。左側腎上腺大小、形態(tài)及密度未見異常,強化均勻。脾略大。
于2020年手術切除,病理診斷:嗜鉻細胞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