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會實踐
暑期社會實踐|生命的長篇小說 ——南京審計大學“心想事澄”小隊開展關于“生命教育”線下調查訪談 石家珺篇 史鐵生在《我與地壇》中寫:“生命在以美的形式證明其價值的時候,幸福是享受,痛苦也是享受”。身處在應試教育體系中不斷成長的學生對學習、生活與環(huán)境大多都充滿了無奈,麻木、痛苦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們對生命的理解變得淺薄。加之后疫情時代,生活的變化速度令人瞠目,人們難以適應環(huán)境的變化帶來的嚴重后果就是身心健康受到威脅,中小學學子無法感受到所謂“生命美的形式”。針對這種重要的生命教育現(xiàn)狀,南京審計大學“心想事澄”小隊隊員王珉于7月20日開展線下訪談,邀請強埠實驗學校石老師談論關于學校開展生命教育課程的現(xiàn)狀。 圍繞學校及老師如何認識“生命”與“生命教育”的話題,石老師表示:生命是彌足珍貴的存在,是一切活動的基石。近年來學生遇害及自殺事件屢見不鮮,學校中所有的工作者都明確認識到生命的脆弱。為了保護學生,所有在職人員都受到了關于生命安全的教育。有了正確的認識,學校也將據(jù)此展開合適的活動,力求做到讓所有學生認識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熱愛生命,也讓家長放心。 談及學校如何開展“生命教育”的學習,石老師表示學校已積極開展生命教育課程與講座,向學生們分享書籍、傳記,由點及面談論生命與死亡,希望能夠啟發(fā)孩子們對于“生命”二字的理解,正確面對生與死之間的關系。并且在日常工作中,老師們也會積極觀察學生的狀態(tài),力求做到及時的心理輔導,讓每個學生都能健康成長。 通過本次調研,小隊成員了解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具體開展生命教育。由學習到生活,生命教育存在的方式千變萬化:校內課程、社會實踐、書籍影片……教育工作者應積極探索生命教育路徑,正確引導學生珍視生命,不再讓社會的悲劇發(fā)生。 生命的劇本是空白的,所有的內容都由我們后天寫上去。它會是叢林,會是荒原,會是在炙熱陽光下竭盡全力的奔跑,也會是在大雨滂沱下靜靜的佇立。生命教育的意義就在于讓學生們了解這些瞬間都是生活的常態(tài),不去懼怕不去緊張,而是將這些瞬間融合在一起,把空白的生命劇本填成一部美好的長篇小說。 文字|王珉 圖片來源|王珉 部分來源網(wǎng)絡 單位|心理健康
協(xié)會 指導老師|華詩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