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問題全部有解
這篇文章的啟發(fā)來自于一本書叫《有解:高效解決問題的關鍵七步》,單聽名字就讓人感覺有希望的書。
告訴我們所有的事情都是有解的,不是無望的,無助的,無力的。我最喜歡這種有方法,有技巧,有步驟的,給人帶來希望的作品。

這些讓我更有力的在這個世界上活著,增加了我對這個世界的愛。這本書的目標是高效解決問題,同時保護好你的情緒和人際關系。
他給問題下了一個定義,問題就是目標與現(xiàn)狀之間的差值。比如我現(xiàn)在的問題是我窮,去餐館吃飯,沒有辦法不看價格隨便點;想去旅行不能說去就去,因為沒錢。
那么我的目標是什么?我的目標就是可以自由的花錢,滿足自己心中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的愿望。
好像我的心智和年齡還生活在嬰幼兒階段,想要什么必須即可滿足,晚一會就是天塌了,就像嬰兒看到餅干碎了,就以為世界崩潰了。
那我的現(xiàn)狀是什么呢?每天搬磚,苦逼的上班族,我這個月不搬磚,下個月就沒飯吃。有貸款,有欠債,沒有積蓄。
日常消費都會掐著指頭算一下,經(jīng)常捉襟見肘。感覺上目標好像天堂,現(xiàn)狀就像地獄,天壤之別的差距,想想讓人覺得有點害怕。
自己的生活是從一窮二白奮斗到一地雞毛,從一無所有奮斗到負債累累。我都不知道假如生命重來一次,躺平擺爛是不是比現(xiàn)在更好一些?
不知道,有可能會,有可能不會。那我下次看到躺平擺爛的人,是不是可以投以崇敬的目光,因為他在過著,我想過的另一種、收益更好的人生。

這種現(xiàn)狀與目標的差距,有沒有讓我如魚梗在后,如芒刺在背?我是不是真的為此而痛苦,進而決定做點什么?
答案是有些痛苦,但又沒魚梗在喉,芒刺在背痛苦。那我可以選擇把自己的痛苦調(diào)整到那個高度,這樣痛苦就迫使我去行動,去做出一些改變。
這種現(xiàn)狀,我就需要給自己更多的時間和空間。給自己樹立重大單一的目標,而不是散亂的幾十個目標。
專注才能讓我有更長足的發(fā)展。注意力用在一點上,我都不一定能有好生活,更何況散亂在很多點上,那就更沒希望了。
書中說:我們在生活中沒有毫無價值的問題,每個問題背后都對應著你的目標,你的需求和你改善現(xiàn)狀的愿望,而解決問題就是通往目標的必由之路。
所以我們應該關注問題背后的價值,把握每個問題背后的機會。這給了我一種全新的角度去看待問題,一個問題背后藏著你的目標,你的現(xiàn)狀,你的愿望。
那如果從問題去拆解他的目標、現(xiàn)狀和愿望,就有一條清晰、可達成的路徑。每一個問題的背后都藏著機會。

書中認為,對于問題,首先要處理情緒。也就是對于我窮這件事,我要先處理的是我的情緒。
因為情緒決定語言,語言決定信念。第一點就是轉(zhuǎn)變消極灰色的語言,變成積極正向的語言,比如我窮這件事,可以改成我怎么才能有錢?
我可以在視頻號上賣東西,寫文章,傳播自己的影響力,形成聲譽,帶來口碑,促成銷售。這是一個增強回路,只要我不斷的做,大概率會帶來好收成。
還可能出現(xiàn)一個誤區(qū),就是用觀點代替事實。人可能下意識地對問題或他人做出不謹慎的高度概括。
比如這個房間好小,這個人不聰明。? 那回歸到我的問題上,好多事情,好多辛苦都白辛苦,都沒賺到錢。
我覺得這個事情不能賺到錢,事成好難啊。麥肯錫有個MECE原則,意思是我們需要把問題拆分,相互獨立,完全窮盡。
我覺得做咨詢還沒賺到錢,這視頻號也是,只有努力沒有收獲,寫文章也是。我擔心會不會一直這樣下去,所有的辛苦都白費,這樣一直窮下去,越來越窮。

把這些問題拆分,就拿視頻號來說,我做了多長時間?有兩個月。5月底6月初開始的,然后到現(xiàn)在7月中旬,做了一個多月。
漲了將近100個粉絲,最開始做那一段時間播放量最高,現(xiàn)在播放量少了。那要不要繼續(xù)做?還是要的,因為我心里期待這是一個正向黑天鵝事件。
這件事情我最多投入點時間精力,做一些簡單的搬運。但可以有自己的影響力,樹立自己的品牌,有人算過粉絲超過1000人就可以自給自足。
雖然受到打擊現(xiàn)狀不順利,但我對此好像還是挺有希望的。尤其是看到朋友圈里,這些支持的聲音。
接下來是給自己制造一些成功的體驗,會成為解決問題的源動力。但我現(xiàn)在窮,咨詢賣的不好。
有可能是知道我做咨詢的人很少,愿意找我做咨詢的人也很少,那我是不是增加對自己的銷售,就有可能改變現(xiàn)狀呢?
答案是肯定的,如果能賣出去一些,那會肉眼可見的有收益。如果這些收益能長期持續(xù),那就太棒了。
那我以后就要增加跟人的接觸,增加對自己的銷售和介紹,希望大家有需要的可以找我。

這本書,這些語言在幫我跳出問題,成為問題的管理者。下次可以提醒自己,遇到問題不要慌,想想問題到底是,到底來自于哪里?
我有哪些情緒是對現(xiàn)狀不滿?因為沒滿足預期,沒達成目標,那目標是什么?現(xiàn)狀是什么?中間的差距在哪里?那從這個角度重新審視的問題又是什么?
謝謝你的欣賞,歡迎留言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