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EU里蝙蝠俠為什么殺人但為什么小丑還活著
在DCEU里,蝙蝠俠會殺人是一個爭議頗多的點,但事實是,在扎克·施耐德以前很多年,已經(jīng)有多位導演或者漫畫創(chuàng)作者故事中的蝙蝠俠有明確或者無意的殺人行為了。 由于電影宇宙啟動和推進的十分倉促,導致本蝙的背景補充不足且破碎,這加劇了他被噴的程度,且蝙蝠俠殺人但小丑怎么還活著也成了一個用以抨擊蝙蝠俠設定的點。 我個人結論:小丑活著是合理的。下面我就來詳細分析我的這一論點。 一.背景
犯罪巷的故事發(fā)生于1981年,mos上映時間是2013年,bvs的故事發(fā)生在大都會事件后18個月。 如果按照一般漫畫的8歲喪親設定,那么大都會事件時布魯斯·韋恩大概是42左右,已經(jīng)打擊犯罪20年(也可能是18-9年,約數(shù)20年),且此時他已經(jīng)退隱,努力的融入正常人的生活。他關心朋友,愛員工(給傷殘員工華萊士每個月巨額補貼),愛著身邊的人。 二.蝙蝠俠的心態(tài)變化
他成為蝙蝠俠,本來就是為了讓更多的人免于重復他童年時候的悲慘遭遇,可是二十年來他又保護得了什么呢?罪犯像野草,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有的好人被哥譚的環(huán)境腐蝕,背叛,爾虞我詐,他甚至連自己身邊的人都保護不了。 注意這位市民的臺詞(“new”,“is hunting”),能得出,蝙蝠俠是在近期經(jīng)歷了一些事情才變得這么殘暴且偏執(zhí),如果蝙蝠俠像殘酷騎士或者閃電老太爺那樣出道就如此,他應該用一些別的詞(例如“他脾氣不好”,“他一直都不好惹”),而不是什么“他很生氣”。 而且在院線版《自殺小隊》中(發(fā)生在大都會事件之前),蝙蝠俠救了落水的哈利奎恩,并且也只是把這幫人抓進去關了起來,并沒有做出什么出格的行為。 下面是阿福的臺詞,作為蝙蝠俠的老師兼父親一樣的角色,有時候甚至可以說他比蝙蝠俠本人更了解蝙蝠俠的內心。
“作風變了”,(神從天而降,無辜的人死去)“讓好人變得殘暴”。 這句話可以得出,在阿福的眼里,以前的蝙蝠俠并非如此,有沒有不殺原則暫且不論(我傾向于是認為還是有的),但絕對沒有bvs里那么偏執(zhí),殘暴。 打擊罪犯二十年,內心遭遇了無數(shù)創(chuàng)傷,在超人面前,在一片廢墟的大都會里,你永遠都只是那個犯罪巷里的小男孩,你什么都保護不了,什么都挽救不了,無力且無助。
你保護不了父母,保護不了迪克,保護不了自己的員工。我越看衣服上這句話,越覺得其含義和隱射頗多。 這就是阿福說的,因為“狂熱,無力”,所以“變得殘暴”。 三.小丑為什么沒死 這個問題到這里其實就迎刃而解了,DCEU的老爺不是一直都打破不殺原則,也不是一直都是這個心態(tài)瀕臨崩潰,偏執(zhí)和憤怒的狀態(tài)。所以他在前面的故事中,即使抓到了小丑,也不會傾向于弄死他,抓進阿卡姆就完事了。 而在大都會事件后,蝙蝠俠開始打破自己一貫的行事風格和原則,但是超人的威脅太大了,大到無意間都能弄死無數(shù)的人。老爺集中了大量精力和財力物力開始研究超人,研究可以殺死他和讓他上鉤中自己圈套的方法。 與之相比,小丑只是個凡人,當下的威脅遠遠不如超人這個敵我不明立場不明的神,那么在那段時間蝙蝠俠并不會把特別多的精力傾注在小丑身上。 而小丑也不是一個傻子,那段時間蝙蝠俠到底發(fā)生了什么變化他即使不能完全發(fā)現(xiàn),也能猜出個八九不離十,所以只要他那段時間收斂一點,不要親自搞事情或者讓手下人搞事情,那么恐怕蝙蝠俠一時半會兒還真的不想拿他怎么樣,也沒有多余的精力去拿他怎么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