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錢正在成為年輕人的新風潮,存錢原因也更遙遠、更模糊,如何看待這一現(xiàn)象?
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全年,人民幣存款增加了26.26萬億元,同比多增了6.59萬億元,存錢正在成為新的風潮。許多打工人在降低消費、記賬、縮減開支,甚至開始搞副業(yè),只為了每個月底賬戶里的數字能多增加一些。
與以往不同的是,這一代年輕人存錢的原因更為遙遠、模糊,環(huán)境和時代的變化以蝴蝶效應的方式作用于他們。無論如何,存錢的后面永遠跟著“然后呢”的疑問,包括存多少錢、為什么存錢以及存錢之后要做什么,這些是屬于每個人自己的人生課題。
當一個人開始存錢時,通常會經歷三個步驟。
首先是設定目標。人們通常會選擇一個對自己有些難度,但又有可能達成的數字和時間,以確保存錢的可實現(xiàn)性。例如,22歲的女孩劉樂游計劃在一年內存下5萬元,她每月的薪資大約在7000元左右。在武漢,2021屆畢業(yè)生趙新葉設定了一年存10萬元的目標,他的平均月薪大約是8000元。有些人會越過自己的能力范圍,比如在內蒙古當公務員的王蕊,每月收入只有3000元,但也想在2022年存下10萬元。
無論目標如何,都會直接導致第二步——縮減開支的發(fā)生。每個月的工資發(fā)下來后,劉樂游會將收入分成兩份,一份用于儲蓄,另一份則用于生活費。在安徽生活的她會盡量將生活費控制在每月2000元以內,將消費欲望壓制下去。趙新葉也是一樣,在經歷了三年的疫情消費降級之后,他放棄了曾經鐘愛的幾百甚至上千元的喬丹籃球鞋,改為購買價值一兩百元的無品牌鞋子。年輕人們采用了各種降低開支的方法,從退出外賣軟件到購買低價的視頻網站會員,從用積分兌換話費和購買臨期食品到減少社交活動和免費看書。他們的理論包括反消費主義、極簡主義和理財教育等,這些理念在過去被認為是富人的行為,但現(xiàn)在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所接受。
當然,縮減開支只是節(jié)省開支的一部分,更為重要的是增加收入。許多年輕人開始選擇副業(yè),嘗試從網絡兼職、投資股票和房地產等方式來增加收入。在北京一家IT公司上班的劉冰月每天下班后都會抽出時間來接單寫技術文章,每月收入在1000元左右。在廣州的小李通過購買房產來獲取租金收入,每月可以獲得2000元左右的租金。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存款的數字逐漸增長。然而,存款只是一種手段,而不是一個終點。存錢的目的是為了使自己更富有,更穩(wěn)定,更獨立,也讓自己可以有更多的選擇??赡苁锹眯?、買房、創(chuàng)業(yè)、追求夢想等等。對于劉樂游、趙新葉和王蕊來說,這個“然后呢”的答案可能各不相同,但他們都在不斷追求著自己的夢想。
在這個不斷變化的時代,存錢的方式和原因也在不斷變化。年輕人們正在逐漸發(fā)現(xiàn),通過適當的儲蓄和投資,他們可以更好地掌控自己的財務,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和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