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這個地方,臘月24日祭灶,北方小年不小
出品?|?樓事兒? ??選文?|?樓市豫報
◆內(nèi)容為分享交流或建議,有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本平臺與第三方無關。
2022新春就這樣來了。
與2021、2020年境況差不多,疫情依然是一個阻擋成千上萬的人們回家的一個現(xiàn)實。
擱在往年,這應該是一年一度的春運人口大遷徙的時期,也是天南地北、成千上萬的家庭親朋好友相聚的時刻。
而今,太多的人們就地過年。
今日臘月23,北方小年。小年,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也稱“交年”,又稱“灶神節(jié)”、“祭灶節(jié)”。祭灶是在晚上進行,所以也稱“小年夜”、“小年晚”。
民間祭灶,源于古人拜火習俗。如《釋名》中說:“灶。造也,創(chuàng)食物也。”灶神的職責就是執(zhí)掌灶火,管理飲食,后來擴大為考察人間善惡,以降福禍。灶神信仰是民間百姓對“衣食有余”夢想追求的反映。
據(jù)我國晉代名人周處所作的地方風物志《風土記》記載:“臘月二十四日夜,祀灶,謂灶神翌日上天,白一歲事,故先一日祀之?!彼未冻纱笏鞯摹都涝钤姟罚骸肮艂髋D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送君醉飽登天門,杓長杓短勿復云,乞取利市歸來分?!?br>
宋代以來,祭祀灶神逐漸成為過小年的主要活動內(nèi)容沿襲至今。
由于各地風俗不同,小年的具體日期也不盡相同。北方地區(qū)多在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南方地區(qū)則錯后一天,在臘月二十四迎來“小年”。?有學者通過查閱《中國地方志民俗資料匯編》等史料,發(fā)現(xiàn)中國北方二十四和二十三日祭灶過小年的比率不相上下,至于中國南方,大多數(shù)方志中記載的祭灶時間是“二十三或二十四”字樣。
不管二十三還是二十日祭灶,其目的(祈求灶神保佑家人平安)、形式(供奉糖果、掃宅)、祭灶地點(廚房)大同小異。

△圖片說明 |?公開圖片

△圖片說明 |?公開圖片

1
在外的人們過好年
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隨著沿海及北上廣深城市發(fā)展,很多全國各地的人們開始了外出打工。我國人口遷移逐漸多起來。
而今,最早或較早的一波人有不少都已經(jīng)成為了新城市人,落戶安家當初懷揣夢想為之打拼的城市,成為了那個城市的一份子。還有不少的人們把資金、經(jīng)驗、技術、業(yè)務和客戶資源帶回老家,發(fā)家致富,造福當?shù)兀蔀楫數(shù)匕l(fā)展主力軍。
這些,都成為了好多人的回憶和現(xiàn)實美好畫面。
根據(jù)往年公開資料,春節(jié)前全國人口遷入城市最多的分別是,周口、阜陽、上饒、贛州、茂名、商丘、黃岡、信陽等等。
毫無疑問,河南多城市成全國人口流動大市。
2022,我們在這里過年,
回家過年,家,對于很多人來說,就是自己成長的地方,就是父母家人的地方,就是自己的童年、少年的地方。
為了學業(yè)、工作、生活、愛情、機會,那個叫故鄉(xiāng)的地方就要放手,伴隨著時光和諸多的記憶的逝去。
故鄉(xiāng),家鄉(xiāng),有太多的割舍不掉的東西,日益年邁的父母,越來越見面少的發(fā)小,多年不見的親朋好友......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作為一個在外工作、安居還是漂泊的人,只要老家有父母,有親朋好友,無論多難,很多人都選擇回家過年。
2022,你懂的。有太多的人們不能回家過年。
但,那份情、思念和牽掛,不改。
現(xiàn)在,隨著外出人們越來越多的在工作的城市安家,平時也很少回老家了,甚至過年的時候也不一定回老家了。

2020,2021,2022......更多的河南人在外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