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風(fēng)】電腦科普#1-CPU是什么

本文章共8726字,仔細閱讀需約半個小時
(本專欄所有內(nèi)容版權(quán)歸Bilibili:大漠之風(fēng)Mo_Feng_所有,未經(jīng)授權(quán),禁止轉(zhuǎn)載)
(本人知識有限,有任何錯誤歡迎在評論區(qū)內(nèi)指出)
?

1.0 寫在前面
?
最近,有小朋友問我,說電腦的CPU到底是什么,今天我們就來做一期專欄來講一次下CPU,在這期專欄中,不帶*的部分是最基礎(chǔ)的部分,如果想更深入地了解CPU的小伙伴們可以著重學(xué)習(xí)一下帶*的部分,那就開始吧!來吃狗!

1.1 CPU是什么
?
如果你會用百度,在百度上搜索CPU,你就會得到這樣的一大串解釋
“中央處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作為計算機系統(tǒng)的運算和控制核心,是信息處理、程序運行的最終執(zhí)行單元。CPU 自產(chǎn)生以來,在邏輯結(jié)構(gòu)、運行效率以及功能外延上取得了巨大發(fā)展。(百度百科)”
你們可能會說:“我能搜到的知識,用你講個**啊”“爺**看不懂,跟爺說你*呢”
?
CPU,簡單地來說就是電腦中用于計算的一個元器件,他就好比我們?nèi)烁鷦e人交流時,大腦的作用。其實電腦的運作就好像我們跟計算機對話,我們輸入一些信息,計算機通過處理,得出一些結(jié)果,最后通過嘴巴(屏幕)說(顯示)出來。

1.2 現(xiàn)在市場上的CPU都有什么
現(xiàn)在,市場上的消費級和服務(wù)器CPU主要由兩家公司生產(chǎn),AMD和Intel
1.2.1 Intel——“牙膏廠”(因性能從酷睿六代開始就擠牙膏而得名)
?
“英特爾是美國一家以研制CPU處理器為主的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個人計算機零件和CPU制造商,它成立于1968年,具有51年產(chǎn)品創(chuàng)新和市場領(lǐng)導(dǎo)的歷史。(百度百科)”?

英特爾現(xiàn)在擁有的處理器系列有:
賽揚(Celeron):桌面級最低端的處理器,適用于文字辦公
奔騰(Pentium):桌面級低性能處理器,適用于文字辦公、小游戲
酷睿(Core):桌面級高性能處理器系列,分為i3 i5 i7 i9和core m(極低功耗,極低性能),9、10代全系列可以玩大型游戲
I3:1-7代 2C/4T???? 8-9代4C/4T???? 10代4C/8T
I5:1-7代 4C/4T???? 8-9代6C/6T???? 10代6C/12T
I7:1-7代 4C/8T???? 8代6C/12T????? 9代8C/8T?????? 10代8C/16T
I9:9代8C/16T????? 10代10C/20T
凌動(Atom):移動端上網(wǎng)本處理器,性能羸弱,已大部分被酷睿U/H結(jié)尾CPU取代
安騰(Itanium):曾經(jīng)的最強服務(wù)器處理器,現(xiàn)已被至強取代
至強(Xeon):現(xiàn)役intel服務(wù)器處理器系列,流入民用市場的基本為國內(nèi)外服務(wù)器過保淘汰下來的CPU,多核性能極強,單核比酷睿系列稍弱
?
1.2.2 AMD——“農(nóng)企”(因am3+、FM等平臺的“推土機”“打樁機”而得此戲稱)??
領(lǐng)軍人蘇姿豐被稱為:“蘇媽”
?
“美國AMD半導(dǎo)體公司專門為計算機、通信和消費電子行業(yè)設(shè)計和制造各種創(chuàng)新的微處理器(CPU、GPU、APU、主板芯片組、電視卡芯片等),以及提供閃存和低功率處理器解決方案,公司成立于1969年。AMD致力為技術(shù)用戶——從企業(yè)、政府機構(gòu)到個人消費者——提供基于標準的、以客戶為中心的解決方案。(百度百科)”

?AMD現(xiàn)在擁有的處理器系列有:
羿龍2:性能較弱,適用于文字辦公、小游戲等
速龍2:性能較弱,適用于文字辦公、小游戲等
FX:高端型號性能湊合,適用于主流游戲
APU:性能較弱,適用于文字辦公、小游戲等
Ryzen:AMD全新產(chǎn)品系列,覆蓋了所有等級的CPU系列
R3:4C/4T
R5:4C/8T-6C/12T
R7:8C/16T
R9:12C/24T-16C/32T
Athlon:使用zen系列架構(gòu),與intel的賽揚和奔騰搶占入門辦公影音的市場
Threadripper(線程撕裂者):8C/16T-64C/128T
Epyc(霄龍):非驍龍,為amd全新服務(wù)器產(chǎn)品系列

1.3 如何查看我的CPU的參數(shù)?這些參數(shù)都是什么意思?
?
使用小軟件 CPU-Z,打開即可查看參數(shù)





1.3.1規(guī)格
?
規(guī)格就是處理器的名稱,顯示了你的CPU的生產(chǎn)商和CPU的型號,可以用這個名稱在intel或AMD官網(wǎng)查詢更詳細的CPU信息

1.3.2 工藝
?
工藝顯示了處理器制造時使用的制程,現(xiàn)最新用于CPU的制成為臺積電的7nm,制程數(shù)字越大,表示這個CPU使用的制造工藝越落后。使用落后的制程會導(dǎo)致CPU的發(fā)熱量大,且性能在相同的核心和頻率下弱于使用最新的制成的CPU。

1.3.3 TDP
TDP即為CPU在非睿頻滿載情況下的熱設(shè)計功耗,這項參數(shù)決定了你要為你的CPU配置什么等級的散熱器,但是最新的九代和十代酷睿CPU的TDP很多為虛標,因為基礎(chǔ)頻率過低,導(dǎo)致處理器長期處于睿頻狀態(tài)下,AMD因為使用了最新的7nm工藝,在這方面虛標的情況較少
散熱器個人建議方案:(在不虛標前提下)
硅脂U:65W以下隨便 95W以下可用玄冰400或t400i等級散熱 95W以上建議高端風(fēng)冷或者直接上水冷,如果還是壓不住,開蓋換液金
軟釬焊U就當作硅脂U處理
硬釬焊U:65W以下隨便壓 95W以下可用紅海mini等級散熱 125w以下可用玄冰400等級散熱 125W以上 建議高端風(fēng)冷或者直接上水冷
(注:最新intel和AMD CPU建議上高一等的散熱器,保證性能發(fā)揮)
?

*1.3.4 CPU的頂蓋與CPU核心之間的填充物形式
?CPU的頂蓋和核心(硅芯片)之間有一定的空間,需要使用導(dǎo)熱材料進行填充,才能更好地導(dǎo)出CPU核心的熱量,用圖示來說就是這樣的

*1.3.4.1 硅脂填充
導(dǎo)熱效能最差,intel在九代以前的CPU均采用了硅脂填充方式,導(dǎo)致超頻后溫度表現(xiàn)不理想(核心熱量無法很好地導(dǎo)出到散熱器讓它散掉),如果實在壓不住,需要把頂蓋打開,并更換液金來加強CPU的核心與頂蓋之間的導(dǎo)熱效率。
直接用開蓋工具開蓋或者裁紙刀刮開頂蓋和基板之間的膠(小心里面的電容)就可以取下頂蓋
開蓋后的樣子見下面的速龍64 X2開蓋圖片

*1.3.4.2 軟釬焊
?
導(dǎo)熱性能僅強于硅脂,intel在九代和十代CPU上采用的工藝,但是仍然遜于液金填充,如果實在壓不住,需要把頂蓋打開,并更換液金來加強CPU的核心與頂蓋之間的導(dǎo)熱效率。
?

*1.3.4.3 液金
?
超頻玩家自己升級填充物的材料,導(dǎo)熱性能僅次于硬釬焊
?

*1.3.4.4 硬釬焊
?
用焊錫把CPU核心和頂蓋焊接在一起導(dǎo)熱性能最強,無需開蓋,強行開蓋之后會整個損壞CPU(就像下面的奔騰D開蓋之后一樣)(核心黏在頂蓋上,核心從基板上被強行扯下)
(可用熱風(fēng)槍加熱頂蓋至焊接熔點,安全取下頂蓋)

*1.3.5 核心電壓
?
核心電壓是指主板給予CPU的供電電壓,CPU的實際功耗和這個核心電壓息息相關(guān),因為初中物理教過。P=UI,不知道是誰規(guī)定的,CPU要運行在更高的頻率,就要吃掉更多的電,我們無法控制CPU供電電流,所以只能在超頻時拉高電壓,使CPU工作在更高的頻率下。通過這里,我們就可以看到CPU實時的實際電壓是多少。

*1.3.6 步進、修訂
?
步進、修訂簡單來說就是廠家在生產(chǎn)CPU時,會生產(chǎn)出些用于測試的工程樣品,廠家就會在CPU上寫上不同的步進和修訂的編號,用于區(qū)分這是第幾次的測試樣品。有些正式版的CPU在發(fā)售之后,因為修復(fù)bug或其他等原因,會更新步進的編號,例如9100f這顆cpu想要在為7/8代CPU設(shè)計的主板上,就需要特定步進的CPU,再加上特定帶有微碼bios,這就顯現(xiàn)出了CPU步進的重要性。

1.3.7 指令集
?
指令集可以為CPU帶來在某些方面的極大性能提升,這決定了我們今天可以流暢地看視頻等,這里介紹幾個非常有用的指令集

?1.3.7.1 AVX指令集
?
AVX指令集分3個版本,為AVX、AVX2、AVX512,即為AVX128、AVX256、AVX512,每一代新的avx指令集都可以帶來極大的性能提升(avx2就夠日常和游戲使用了,avx512在工程或者超算方面才能帶來極大性能提升)

1.3.7.2 SSE/sSSE指令集
?
SSE/sSSE指令集可以極大的提升CPU在多媒體方面和其他方面的性能,如果缺少某些較新的指令集(sse4.2等),可能會導(dǎo)致某些新游戲無法啟動

?1.3.7.3 MMX指令集
?
MMX指令集在奔騰MMX CPU上第一次出現(xiàn),提升了CPU的多媒體影音性能,這個指令集主流的CPU都有,寫出來的原因主要是這是一個特別有名以及有用的指令集

?*1.3.7.4 VT-x指令集
?
VT-x指令集可以提升CPU的虛擬機性能,一般玩家用不上
?

1.3.8 核心與線程
?
核心數(shù)是影響CPU多核性能的很大的因素,可以理解成把多個單核的CPU集成在一起,獲得多倍的性能,多倍的快樂,雙核心的CPU首次出現(xiàn)在intel的“膠水雙核”——奔騰D上,
英特爾把兩個奔騰四的核心封裝在了一個基板上,讓兩個die(理解成核心或者IO封裝成的那種芯片就可以了)從北橋進行數(shù)據(jù)溝通,導(dǎo)致效率極低,性能不好,發(fā)熱也大。

幾個月后,AMD的Athlon 64 X2,真雙核出現(xiàn)了,比英特爾的膠水雙核效率高了很多

到了今天,地表最強的X86處理器THREADRIPPER 3990x已經(jīng)做到了64核心128線程

(這不是膠水64核,中間那個是IO(輸入輸出)的控制芯片,周圍的8個芯片是8個8核16線程的CPU芯片,由中間的io核心控制,相比起奔騰D的北橋控制強得多)

1.3.8.1 單核性能和多核性能

1.3.8.1.1 單核性能
?單核性能是程序只使用一個CPU核心的情況下的性能表現(xiàn),因為很多游戲只是單核優(yōu)化(對CPU單個核心的占用比較高,這樣,游戲的幀數(shù)就會受到單核性能的限制),這樣就導(dǎo)致了對CPU的單核性能的需求較高

1.3.8.1.2 如何測試CPU的單核性能?
?
可以使用的軟件:SuperΠ、Cinebench R15/20 Advanced CPU Test、CPU-Z自帶測試等

多核性能是程序占用CPU全部核心的情況下的性能表現(xiàn),因為很多程序(如渲染、視頻剪輯、3D建模等)是多核優(yōu)化(對整個CPU都能吃滿),所以在這些程序中對CPU的多核性能的需求較高

1.3.8.1.4 如何測試CPU的多核性能?
?
可以使用的軟件:wPrime(八核優(yōu)化)、Cinebench R15/20、CPU-Z自帶測試、Vray Benchmark、Blander Benchmark等

1.3.8.2 超線程
?
超線程是一種提高CPU性能的技術(shù),首次出現(xiàn)在奔騰4 HT上,如果你見到一顆CPU的線程數(shù)是核心數(shù)的2倍、4倍,甚至8倍,那么這顆CPU就一定使用了超線程技術(shù)。
?
這么形容吧,一顆CPU的核心,就好比你在寫作業(yè),沒有超線程的CPU就像是你在用一只手壓著書,另一只手拿著筆寫作業(yè),而有超線程的CPU就像是你兩只手都火力全開地在寫作業(yè)。雖然理論上你用兩只手寫作業(yè)是你用一只手寫作業(yè)效率的兩倍,但是實際上,你用兩只手同時寫作業(yè)是不可能達到一只手寫的兩倍效率的。CPU也是一樣,超線程開了之后只會提供理論上45%的性能提升,個人實測下來還要低一些,在35%左右。
?
其實在CPU的制造過程中,CPU核心制造出來的時候,默認就有超線程,沒有超線程的CPU都是廠家在生產(chǎn)過程中屏蔽掉的,而不是加上去的。對于超線程,我們不必過度追求,只要性能夠用,超線程有沒有啥的都無所謂(數(shù)框框黨除外)


1.3.9 時鐘(頻率)
?
1000Mhz=1Ghz
?
CPU的核心頻率是影響CPU性能的很大的因素,在CPU-Z中,顯示的頻率分為幾個部分——總線速度(外頻)(以前有FSB)、倍頻、核心速度(主頻)
?
在這個方面,大家只需要知道一個公式:主頻=外頻x倍頻,這樣就足夠了解CPU了。而CPU也分了很多種頻率,如基礎(chǔ)頻率、單核睿頻、全核睿頻、PBO(AMD處理器的自動超頻)、AVX/AVX2/AVX-512睿頻
(九代以前的I3和全系列奔騰賽揚均不支持任何睿頻加速技術(shù))
?
*南北橋時期,CPU的外頻僅和內(nèi)存頻率綁定,所以超北橋頻率來提高外頻,放低內(nèi)存倍頻,一樣可以做到超頻的效果,這對于很多鎖倍頻的CPU來說是唯一的超頻方法。但是當北橋集成進CPU之后,超頻總線頻率(南橋)會使顯卡、硬盤、USB等設(shè)備都跟著漲頻率,極容易爆炸

1.3.9.1 基礎(chǔ)頻率
?
基礎(chǔ)頻率就是這顆CPU最原始的頻率,在這個睿頻橫行的時代,這個頻率已經(jīng)沒什么參考意義了

1.3.9.2 全核睿頻
?
全核睿頻就是CPU在全部核心都處于較高負載的情況下,CPU會根據(jù)自己的核心溫度,來拔高頻率(在全核睿頻頻率的限度下),這就告訴了我們,在CPU滿載的時候,溫度越低,CPU的睿頻潛力就越強,所以對于CPU的散熱器選擇,不應(yīng)過于吝嗇,也不應(yīng)過于豪華。

1.3.9.3 單核/雙核睿頻
?
單核睿頻就是CPU在僅有一個/兩個核心處于較高負載的情況下,CPU會自動降低其他核心的頻率,甚至關(guān)閉一些核心,來拔高單獨一個/兩個核心的頻率。但是這種睿頻的要求非常之高,要除了這一/兩個核心之外其他所有的核心沒有任何一點負載的情況下才能實現(xiàn),而windows后臺難免有那么幾個進程在那里搗亂,所以這種睿頻很少出現(xiàn)或者無法像全核睿頻那樣持久。

*1.3.9.4 AVX/AVX2/AVX-512睿頻
?
AVX/AVX2/AVX-512睿頻就是處理器在調(diào)用AVX指令集的時候的睿頻,因為大量使用AVX指令集是對CPU的最極限的負載,所以CPU制造廠商都會設(shè)置一些睿頻,甚至在使用AVX指令集時降頻。這顆I3 4130擁有AVX、AVX2指令集,但是不支持任何睿頻加速技術(shù),所以我用aida64單烤FPU(大量使用AVX指令集,模擬極端負載)時,頻率可以保持住3.4Ghz。而這顆FX8100擁有AVX指令集,我把它超到了主頻3.2Ghz,單核睿頻4Ghz,但是超頻無法超AVX睿頻,所以我在用aida64單烤FPU時,雖然只有四十度,但是頻率僅有可憐的2.6Ghz。所以這一方面的睿頻是最迷的,也不需要過分在意AVX指令集睿頻

1.3.9.5 超頻(Overclock,OC)
?
估計各位經(jīng)常聽到別人說:“買了顆R5 3600,超成性能更強的R5 3600X”,你可能就會想,這樣免費的性能提升,我能不能享受呢?
?
首先,對于AMD CPU使用者來說,先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F(xiàn)X、Ryzen全系列不鎖倍頻,進入BIOS,調(diào)高CPU電壓,再輸入倍頻,就可以獲得免費的性能提升!Intel的CPU,帶K/X/KS/KF后綴的CPU都是可以超倍頻的!而對于羿龍II等老平臺,可以上網(wǎng)去搜索超外頻的教程,這里就不多贅述了
?
這里舉個我自己的例子,我的CPU是FX8100,總線速度是200Mhz,默認的倍頻是14.5,乘起來就是2.9Ghz,我把全核心的倍頻調(diào)到15.5,CPU就被我超頻到了3.1GHz,如果我把全核心的倍頻調(diào)到16.5,單核睿頻的倍頻調(diào)到20,最后我就得到了一顆全核3.3Ghz,單核4Ghz的FX8100。超頻的計算方法,就是這么簡單(現(xiàn)在的主流平臺一般的總線頻率是100Mhz,所以把倍頻除個10就可以馬上把主頻換算成GHz啦)
超頻到底超多少合適?你可以反復(fù)地試驗不同的電壓和主頻的搭配,個人建議如果想要穩(wěn)定用的話,電壓不要超過1.35v,頻率也不要調(diào)到能開機的最高頻率,稍微降低一點,保證不會縮肛(一段時間后體質(zhì)退步,無法在這個頻率和電壓上開機)

*1.3.10 CPU各級緩存
?
在CPU-Z中,可以顯示當前CPU的各級緩存大小。一級緩存用于存重要的數(shù)據(jù)和指令,二、三級緩存用于存數(shù)據(jù)。就好比你做作業(yè),一級緩存中的數(shù)據(jù)就是你腦子里的知識和手里的筆,二級緩存中的數(shù)據(jù)就是你身旁堆著的書,三級緩存中的數(shù)據(jù)就是你書包里的書,內(nèi)存中的數(shù)據(jù)就是在書柜里的書,硬盤中的數(shù)據(jù)就是在圖書館里的書。當你寫作業(yè),一級緩存中的數(shù)據(jù)不夠用(腦子里忘了知識點),就要跑去找二級緩存要數(shù)據(jù)(翻身旁書堆里的書),二級緩存也沒有,就要去找三級緩存要(翻書包找書),三級緩存里也沒有,就只能去內(nèi)存里親自找數(shù)據(jù)了(書柜里找書),內(nèi)存里也沒有,那就只能親自跑去硬盤里找數(shù)據(jù)了(去圖書館查書),在這個比喻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隨著找數(shù)據(jù)的難度越來越高,尋找數(shù)據(jù)所需要的時間和延遲也就越來越高。所以廠商才會讓CPU擁有這么多級緩存,減少CPU親自去硬盤里找數(shù)據(jù)這么痛苦的情況出現(xiàn)的頻次。

漠風(fēng)Q&A:

Q1:除了CPU-Z,我在英特爾和AMD官網(wǎng)上還能查到很多其他的參數(shù),這些都代表什么意思呢?
A:重要的參數(shù)解讀如下:
Intel篇:

垂直市場:適用的平臺類型,Desktop:桌面級家用 Workstation:工作站 Sever:服務(wù)器
光刻:制造工藝,即制程

(圖片來自Intel數(shù)據(jù)庫)
處理器基本頻率:基礎(chǔ)頻率
最大睿頻頻率:單核睿頻頻率
全核睿頻無法從中知道

(圖片來自Intel數(shù)據(jù)庫)
PCIE修訂版:PCIE通道的版本(1.0、2.0、3.0、4.0)
PCIE通道數(shù)量的最大值:CPU直連PCIe通道數(shù),后面會有提及它的用處

AMD篇:

(圖片來自AMD數(shù)據(jù)庫)
CMOS:工藝,即制程
封裝:處理器使用的接口
不鎖頻:能否超頻
基準時鐘頻率:基礎(chǔ)頻率
最大加速時鐘頻率:單核睿頻
全核睿頻無法從中知道
PCIe版本:PCIe通道版本(1.0/2.0/3.0/4.0)

Q2:大神,我買了個U,你說超多少合適啊
?
A:超10G,人類感謝你

Q3:打游戲選什么CPU
?
A:英特爾家酷睿系列一直可以的,I9 X900K這個級別頂天花板了,再往上游戲性能倒退,AMD的銳龍系列也一直可以的,R9 3950X這個級別頂天花板了,再往上游戲性能倒退,渲染性能極強。

Q4:大神,那些某寶上號稱總主頻4、50G的那些CPU,比你這些3、4、5G的CPU可強不少呢,還忽悠我在這買酷睿呢,瞧誰⑧起。
?
A:你去買下試下,這些CPU都是國外或者國內(nèi)服務(wù)器淘汰下來的CPU,核心多,線程多,但是主頻低,單核性能羸弱。你要是拿這些CPU玩游戲,我保證你爽翻天,吃雞別人一樣的錢,一樣的特效,一樣的分辨率,你四五十幀,我可以配到上百幀,瞧誰⑧起。
(某寶坑人商家,至強CPU,主頻2.3G,八核十六線程,乘十六,總主頻36.8G,人類感謝你)

Q5:大神,tb上那些es,qs啥的CPU都是些什么?該不該買?
A:這些處理器的來源都是廠商測試的副產(chǎn)品,具體如下
ES:Engineering Sample,工程樣板,是Intel/AMD制造出的免費提供給廠商進行測試,生產(chǎn)配套軟硬件的CPU,這些CPU分不同的步進和修訂,也含有各種各樣奇奇怪怪的BUG,廠商使用完后被黑色產(chǎn)業(yè)鏈收購運至國內(nèi)售賣,不建議小白購買,老玩家買來也只是玩一玩,并不會把它真的當作自己的主力CPU用。
QS:Quanlity Sample,質(zhì)量樣板?(直譯),是正式版發(fā)售前的最后一次測試版本,如果沒有大的BUG,那么這就會作為正式版來進行售賣。一般由Intel/AMD收取一定費用向廠家售賣的,所以一般的QS都是要比ES貴一點,并且比ES穩(wěn)許多,基本接近正式版的質(zhì)量(但基本沒有保修),小白拿來當主力CPU也沒有什么問題(臉黑到焦了的非酋除外)(本質(zhì)上也是ES的一種)
如何區(qū)分QS和ES和正式版? 可使用CPU-Z軟件查看規(guī)格和名字
ES CPU圖例:


ES CPU參數(shù)特點:
規(guī)格顯示不全(俗稱不顯),一般為 Genuie Intel CPU 0000 @頻率
名字處顯示Core i3/i5/i7?(CPU-Z只識別出了是酷睿系列CPU)
規(guī)格后有(ES)字樣,也有可能沒有
CPU圖標為intel標志(基本通殺的判斷方法)
QS CPU圖例:


QS CPU參數(shù)特點:
在規(guī)格中可以正確顯示CPU型號(俗稱正顯),但后面加了(ES)(通殺方法)
名字中可以正確顯示CPU型號
CPU系列圖標可以正常顯示
小白建議從QS起步,ES的話大佬可以玩一玩,但不要當主力CPU使用
注意區(qū)分幾個tb商家的坑爹混淆偷換概念說法
ES 不顯(√)
ES 正顯(X)(ES CPU本來就不顯示型號,前后矛盾)
QS 不顯(X)(QS CPU本來就顯示型號,前后矛盾)
QS 正顯(√)
更多有深度的內(nèi)容可以看以下的貼吧老哥的解讀







AMD的ES和QS CPU比較繁雜,難以辨別,不建議碰

Q6:大神,盒裝和散片的CPU選哪個呢?
A:盒裝是AMD和Intel官方公開售賣的CPU,帶有一個盒子、一個CPU和一個附贈的散熱器,一張信仰貼紙
? ? ? 散片是整機廠商(oem)為了買多有折扣以獲得更低的價格而買多了的CPU,沒有盒子,只有一個小盒子裝著的CPU
由于散片不是官方售賣的,所以質(zhì)保只有一年,而盒裝有三年質(zhì)保(9900ks盒裝例外,只有一年)
由于CPU是電腦里最不容易壞的部件,所以購買建議如下:
如果購買Intel CPU的話,強烈建議購買散片,因為盒裝的散熱器就是個垃圾,根本壓不住,還不如不要來省點錢
如果購買AMD的CPU的話,強烈建議購買盒裝,因為AMD盒裝自帶的散熱器基本能壓住(3600x除外),如果你想要多幾年質(zhì)保,或者不差那點錢,3600x也可以選擇盒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