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解手記——移風易俗
今天做了一場節(jié)目,挺有意思的。是關于喪事活動糾紛。 沖突的兩方:一方是“原著民”,也就是杭州九堡的一個村。另一方是買了綠城開發(fā)樓盤的新杭州人。 九堡村從2008年開始拆遷,村民變?yōu)槌鞘芯用?。但他們的習俗肯定還是保留的,也就是老人去世是要吹吹打打風光大葬的,特別是現(xiàn)在拆遷戶手里還有了一點錢。 綠城這些買了高價房的新杭州人肯定不樂意了,一方面他們和原著民沒血緣和組織上的關聯(lián),吹吹打打對村民來說,可能是熱鬧的儀式,但對這些城市新移民來說,那就是純的噪音。另一方面,白事館就在小區(qū)旁邊,感覺不大吉利。 這種糾紛隨著城市化的快速發(fā)展,變得越來越多。我今天把它歸納為兩個層面的沖突。 第一個層面是觀念的沖突,買了高價商品房的城市新移民,一般來說屬于現(xiàn)代化程度比較高的,他們不大能接受村民這種風俗,對于喪事活動,他們不大能從傳統(tǒng)儀禮的角度來認同,更多的把它視為“迷信”。而這種不被認同的愚昧還發(fā)出難以忍受的噪音,那肯定是不能接受了。 對于這個層面的沖突,我覺得倒是好解決,經(jīng)濟學對這類沖突有很系統(tǒng)的理論研究,比如外部性原理以及科斯定律。通過給“清凈”進行權屬分配,給外部性賦予成本,這事情就解決了。 我給的方案是,白事館應該由屬地村長(社區(qū)主任)做第一責任人,白事活動超過合理限度,產(chǎn)生噪音擾民,首先應該問責村長。(我說到這里,看旁邊社區(qū)主任打了一個哆嗦) 第二個層面的沖突,是利益的沖突。也就是,有一些新移民,雖然受過高等教育,雖然在指控村民喪事擾民的時候,認為村民是在搞封建迷信,但其實內(nèi)心是覺得隔壁的白事館不吉利。也就是說,這些城市新移民和村民,在觀念上并沒有沖突,都覺得世間有神神鬼鬼的東西。 那么他們的沖突就不是觀念的沖突,而是利益的沖突,希望神神鬼鬼不要對自己產(chǎn)生負面影響。 這種沖突就比較難解決了。因為這種利益是很難量化的,也就是“不吉利”這種外部性,成本到底有多大?這個很難定價。身體好壞都會影響定價,比如突然得了一場疾病,那對不吉利的外部性成本就會夸大很多。 對于這種沖突,只有從兩個方面突破,第一種,以毒攻毒。新移民找大師“厭勝”白事館,白事館村民找大師破陣,雙方玄空斗法。等兩邊做法到卷不動為止,就是坐下談判的時候。 第二種,那就是移風易俗。沖突兩方其實觀念是一致的,那么把雙方的觀念變更掉,矛盾就化解了。 現(xiàn)場有個嘉賓就一直在聲嘶力竭的喊“移風易俗,移風易俗?!钡^的移風易俗,其實就是我們當年的火葬改革。也就是用權力通過強制的方式,禁止民間傳統(tǒng)。 我忍不住隱晦的點了他一下,我說,移風易俗這個詞,其實是很古老的一個詞匯,荀子就說過
:“樂者,圣人之所樂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風易俗,故先王導之以禮樂而民和睦。”
。儒家所謂的移風易俗,其實是指通過教化,讓老百姓懂得道理,慢慢接受文明的儀禮。我們這種通過暴力剝奪老百姓的習俗,這絕不是移風易俗,這是秦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