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1金融碩士每日一題(第32題):利率互換相關(guān)計算

其實看不懂互換。主要是不清楚互換目的與互換具體過程?;Q本質(zhì)是多個遠期合約的組合。
簡單的看,遠期合約的雙方之所以有相互簽訂遠期合約的動力,主要是一方認為未來的利率可能會上漲,為了避免利率上漲導(dǎo)致自己擁有的負債需要支付更多的利息成本,所以他才想要固定利率鎖定風(fēng)險。而另一方則認為未來利率可能下跌,不想浪費利率下跌所帶給他負債支付利息成本的下降,所以他才想要浮動利率。正是雙方對未來利率不同的觀點才促進雙方走在一起簽訂互換協(xié)議。
清楚這一目的后,我們再看互換的全過程。A公司之所以想借入浮動利率負債,是因為A認為未來利率會下跌。B同理,B認為未來利率會上升,所以才想借入固定利率負債。
但是人比人比死人,A公司在市場上的信譽全面碾壓B公司,無論從借固定利率還是浮動利率都要比B公司要低。但沒辦法,生活總是要繼續(xù)過。怎么過?聰明的A和B他們兩個想到了比較優(yōu)勢這一神器。他們雙方進行合作,他們能夠通過比較優(yōu)勢使得雙方都能以一個更低的利率借到自己想要的利率種類。
通過比較可以得到,A在借固定利率時要比B少1.2%,A在借浮動利率時要比B少0.7%,所以可以知道A在借固定利率方面的優(yōu)勢更大,而B在借浮動利率方面的劣勢更小。這就是兩優(yōu)相權(quán)取其重,兩劣相權(quán)取其輕,這就是比較優(yōu)勢。
當(dāng)確定合作雙方借貸利率種類后,就可以進一步討論互換過程。我們需要先知道互換的一個事實,那就是互換雙方是沒有本金來往的,最終只要利息差額的來往,就是利息的多退少補的過程,借此來改變自己的負債現(xiàn)金流狀態(tài),這樣說可能有點抽象,下面進行具體分析。
(注意分清楚貸款和利息的概念,貸款是欠的錢,利息是欠錢的成本)
要想發(fā)揮比較優(yōu)勢,A只能向市場借10%固定利率貸款,B只能向市場借L+1%浮動利率貸款。
對于A而言,A最終的目的是為了能夠借到浮動利率貸款并且享受比較優(yōu)勢。那么A先從市場上借了10%的固定利率貸款,然后再向B支付L的浮動利率利息,最后收回B支付的9.95%固定利率利息。最終A的借貸成本是A=L+0.05%,這是不是從原本的固定利率負債變成浮動利率負債!那么A的目的已經(jīng)完成了,并且比沒有互換前直接借L+0.3%的浮動利率利息要少0.25%,這0.25%就是互換過程中A能夠享受到的比較優(yōu)勢。
B同理,我就不重述了,這需要你親自過一遍思路才會清晰。
通過上述過程,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互換雙方根本就沒有本金的交換,只有最終的利息差額的交換。而利息差額的交換是為了轉(zhuǎn)換自己的負債利率種類。A本來是從市場上借10%的固定利率貸款,但通過利率互換(交換利息),最終變成支付L+0.05%的浮動利率貸款。
評論區(qū)有人問,那為什么不能讓A直接去市場借L+0.3%浮動利率,搞這么復(fù)雜干什么?我只想說這是為了發(fā)揮雙方比較優(yōu)勢,A最后能夠以L+0.05%的浮動利率借錢,其中的0.25%的利率差額就是A能拿到的比較優(yōu)勢。
評論區(qū)還有人問,那既然A在市場上的信譽全面碾壓B,那為什么A不能同時既借10%的固定利率貸款,又借L+0.3%的浮動利率貸款,最后再把B需要固定利率貸款的那一部分借給B不就好了嗎?
有這一想法的同學(xué)思想很危險?。∠炔徽f這一過程有沒有違法行為,既然市場認可A比B的信譽高自然有市場的道理,因為A不容易違約,而B容易違約。那么A公司真的敢以10%的固定利率借給B嗎?10%是對A而言,對B而言起碼要11.2%才敢放貸。A又不是B的母公司,干嘛要這樣作賤自己呢!大家都是理性人?。∫獙Φ闷鹱约好鎸Φ娘L(fēng)險。
對于利率互換的解釋,我認為我已經(jīng)盡力了,如果這都不能讓你明白,那也真的沒辦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