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萬華鏡 #30|游戲里會出現(xiàn)新道德嗎?

在沙盒游戲《我的世界》里,多人游戲中最讓人痛恨的熊孩子行為,就是引誘苦力怕炸別人的房子。再進一步,還有人會使用各種復雜的爆炸裝置來破壞地形,讓服務器卡死。有些服主為了制止這種行為,會修改游戲規(guī)則使爆炸不會破壞地形,而另一些服主則不喜歡修改游戲規(guī)則,而是希望用游戲道德來約束玩家,不得已時再動用服主的力量驅(qū)逐熊孩子。
類似的游戲道德在許多不同類型的多人游戲中都有出現(xiàn),并且不局限于電子游戲。例如在紙牌游戲拖拉機中,對家應該兩兩組隊對抗,而如果有玩家故意放分給對手,打假賽,雖然通常不違背規(guī)則,但卻不符合游戲道德。似乎一款游戲在實際游玩過程中通常都會出現(xiàn)專屬于這款游戲的道德準則。
表面上看,這些游戲道德是現(xiàn)實世界道德在新情境——玩家們一起玩游戲的情境——的延伸,也就是說,為了維護玩家們的游戲體驗,我們應該做一些事情,不應該做一些事情。在這種解讀下,其中只出現(xiàn)了新情境,而沒有出現(xiàn)新道德。
但是,我們也可以找到相信這些游戲道德并不能歸結為現(xiàn)實世界道德系統(tǒng)的一部分的若干理由。首先,游戲世界中的對象是虛構對象,它們與現(xiàn)實世界道德所適用的對象之間通常不存在對應關系。比方說,現(xiàn)實世界中的房子和《我的世界》里的“房子”不是同種事物,炸房子和“炸房子”也是完全不同的兩種行為,適用于炸房子的道德怎么會適用于“炸房子”,這是需要說明的。
其次,游戲道德常常很難被還原為現(xiàn)實世界道德,相反,游戲世界里的一種行為,在現(xiàn)實世界里可能存在多種詮釋。比方說,游戲體驗是很難衡量的,也許一個玩家破壞其他玩家的游戲體驗所獲得的游戲體驗,比他所破壞的其他玩家的游戲體驗加起來還要多。再比如,一些故意利用游戲bug的玩家有時會振振有詞,認為他們通過自己的犧牲敦促了官方早日修復漏洞。
最后,游戲世界是一個虛構世界,這就意味著關于游戲世界中的事物的判斷,只能在游戲世界中成立,它們在現(xiàn)實中總是假的。比方說,一個熊孩子在《我的世界》里炸毀了別人的“房子”,那么他就沒有炸毀別人的“房子”——既然如此,我們怎么能夠譴責他沒有炸毀別人的“房子”呢?相比之下,如果我們有一個在《我的世界》里的新道德規(guī)定“不許炸毀別人的房子”,指責熊孩子做得不對就顯得順理成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