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經濟學教科書’名詞簡釋》1.7 生產關系
【本文轉載自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59年版 僅供學習參考】
7、生產關系[i]
? 生產關系是人們在物質資料生產過程中相互間發(fā)生的社會關系、即經濟關系。
? 人們從事生產,并不是彼此隔絕地、孤立地進行,而是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中進行的。在任何時候,生產都是社會的生產。馬老師曾指出:“為要從事生產,人們便發(fā)生一定的聯(lián)系和關系;只有經過這些社會的聯(lián)系和關系,才會有他們對自然界的關系,才會有生產?!盵ii]因此,和生產力一樣,生產關系也是社會生產的不可缺少的一個方面。
? 生產關系包括:(1)生產資料所有制的形式;(2)各階級和各社會集團在生產中的地位和它們的相互關系;(3)產品分配的形式。這三個方面構成了生產關系這一概念的內容。
? 生產資料的所有制形式是指生產資料歸誰占有,它是生產關系的基礎。因為不同的生產資料所有制,決定著各種不同性質的生產關系。如果生產資料被掌握在少數(shù)人手中,就會產生統(tǒng)治和服從、bx和被bx的關系,如奴隸占有制度、封建制度和資本主義制度下的情形就是如此;如果生產資料歸公共所有,就會產生人們彼此間合作和互助的關系,如社會主義制度下的情形就是這樣。在私有制和公有制交錯存在的條件下,還會產生由一種生產關系過渡到另一種生產關系的過渡性的生產關系,如[-]在農業(yè)社會主義改造中,曾經存在過的半社會主義性質的農業(yè)生產合作社就屬于這一類。
? 由此可見,各jj和各社會集團在生產中的地位和它們的相互關系是由生產資料的所有制形式決定的。同時它們又決定了產品的分配形式,如在資本主義私有制和資本主義的bx關系下,產品的分配是有利于zcjj的,產品的大部分被只占社會人口極少數(shù)的zcjj所占有,而占社會人口絕大多數(shù)的工人階級和其他勞動人民,則只得到較少的一部分。而在社會主義的公有制和互助合作的關系下,產品則歸勞動者共同占有,產品的分配是根據(jù)按勞分配原則進行的。
注:
[i]《政治經濟學教科書》1959年版,第2頁。
[ii]《馬克思恩格斯文選》兩卷集,第1卷,蘇聯(lián)外國文書籍出版局1954年中文版,第6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