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天干天干,亚洲毛片在线,日韩gay小鲜肉啪啪18禁,女同Gay自慰喷水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深譚】美國監(jiān)控全球:諜戰(zhàn)片?紀錄片!

2021-07-18 19:41 作者:玉淵譚天  | 我要投稿



《小王子》的作者曾經(jīng)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你想造一艘船,不要召集大家搜集木頭,而是要教會他們對浩瀚海洋心生憧憬。


70多年前,美國用“盟友”的說辭,將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新西蘭拉到自己“領導世界”的船上,還做出承諾,五個國家互不監(jiān)控,共同進退。


70多年過去了,有人來,有人走。船上發(fā)生了很多“精彩”的故事,有些情節(jié),都像是諜戰(zhàn)片。


來去之間,無論是在船上還是船下,越來越多的人發(fā)現(xiàn)一個事實:


這是艘“愚人船”。


搜集地圖、道路、出行等信息,到底能做什么?最先對這個問題感興趣的,是美國的一家情報機構。


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真正走入大眾生活的2000年,美國人約翰·漢克創(chuàng)立了一家叫做“Keyhole”(鑰匙孔)的公司。


漢克開發(fā)了一款程序,可以將衛(wèi)星圖像和空中照片拼接成三維計算機模型。只要用鼠標一點,就可以獲取它的各種空間信息,包括地圖、天氣數(shù)據(jù)、建筑計劃等。


盡管體驗受限于當時粗糙的技術,但它仍給人們帶來了置身于虛擬現(xiàn)實游戲世界的體驗——只要你連接網(wǎng)絡,就能看到這個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


技術是好技術,不過漢克的運氣有點差,公司剛成立沒多久,互聯(lián)網(wǎng)泡沫破滅了,漢克的公司,也面臨著倒閉的風險。


就在“鑰匙孔”要關門時,他們收到了一筆數(shù)額未知的投資。投資人,是美國中央情報局(CIA)。


緊接著,CIA和美國國家地理空間情報局(NGA)合作,對“鑰匙孔”的產(chǎn)品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良。幾個月后,這款新軟件迎來了第一批用戶——伊拉克戰(zhàn)場上的美軍。



部隊調動、武器貯藏處、實時天氣、截獲的敵軍位置,一切可能影響戰(zhàn)局的因素,都實時地標注在地圖上。就連美軍指揮官都覺得,這仗打得,像“電子游戲般簡單”。


但就在第二年,CIA就把它給賣了。接盤的,是美國一家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谷歌。


兩家美國情報機構費盡心思開發(fā),已經(jīng)在戰(zhàn)場上證明了價值的軟件,就這樣賣給了一家剛剛上市的新興公司?


答案,要到9年后的2013年去尋找。那一年,對于谷歌來說,意義重大。


當時,谷歌瀏覽器的用戶世界第一,隨后,谷歌公司的Android系統(tǒng)又超越蘋果公司的iOS系統(tǒng),成為世界頭號移動操作系統(tǒng)。


同時拿下PC端和移動端,一時間,谷歌風光無兩。但比谷歌產(chǎn)品影響力更大的,是它的價值觀。


1998年,斯坦福大學的拉里·佩奇和謝爾蓋·布林共同創(chuàng)建了谷歌。一年后,谷歌網(wǎng)站正式上線,谷歌也提出了自己的非正式口號:


最完美的搜索引擎,不會作惡(The perfect search engine, do not be evil)。


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剛剛興起時,就引發(fā)了人們對隱私的討論和擔憂,而“不作惡”,正是谷歌向用戶們講的“品牌故事”。


2004年,谷歌公開募股時,拉里·佩奇和謝爾蓋·布林又再次向大眾承諾,我們堅信,谷歌會成為一家為世界做好事的公司。谷歌,不作惡。


所以當2013年,有消息傳出,谷歌在向美國國家安全局(NSA)提供用戶隱私數(shù)據(jù)時,大多數(shù)人的第一反應是,不相信。


尤其看到NSA每年向谷歌支付200萬美元的“好處費”時,人們更是嗤之以鼻,拜托,谷歌2012年的營收破了500億美元。



為了這點錢去毀掉自己公司的根基,拉里·佩奇和謝爾蓋·布林的腦子又沒進水。


拉里·佩奇和謝爾蓋·布林,也在第一時間,駁斥了這樣的說法。


從普通人的角度來看,他們和自己的團隊,仍是這個世界上最富創(chuàng)造力的一群人——他們剛剛演示了谷歌眼鏡,這是只有科幻小說才會出現(xiàn)的裝備。


也許,這只是谷歌希望你看到的故事,從另外一個視角來看,谷歌的發(fā)展史,還有一個不為人知的版本:


1995年,還在斯坦福大學讀書的拉里·佩奇和謝爾蓋·布林,正在研究如何“跟蹤并理解用戶查詢”。


研究,是需要經(jīng)費的,這時,一個名為“海量數(shù)字數(shù)據(jù)系統(tǒng)”(MDDS)的項目主動找上來,要撥款資助他們的研究。


除了給錢,這個項目的工作人員還會定期與兩人見面,一起探討研究進度。


這個項目,由NSA和CIA出資成立,目的是收集大量數(shù)據(jù),并對其進行智能理解。


1998年,基于研究成果,拉里·佩奇和謝爾蓋·布林成立了谷歌。



三年后,“9·11”事件震動美國。那天早上,謝爾蓋·布林沖進了谷歌位于山景城海灣大道的總部。他悄悄召集了一小群他最信任的工程師,要求他們執(zhí)行一項絕密任務


在谷歌的搜索日志里,找尋最近搜過“波音”“燃料容量”“世貿中心大樓”的人。


一個月后,時任美國總統(tǒng)小布什簽署《愛國者法案》,該法案賦予NSA以謝爾蓋·布林那樣的方式提取和搜索數(shù)據(jù)日志的權力。


同年,谷歌就和NSA簽署合同,為NSA提供定制的搜索解決方案,要求可以掃描和識別24種語言的文檔。


2004年,谷歌推出Gmail——免費的電子郵件服務。當時,它為每位用戶提供了1GB的存儲容量,而它的競爭對手,只有2MB。這也意味著,用戶不用擔心自己無法給親朋好友發(fā)送照片、視頻,也不用時常清理自己的文件。



這么愉悅的體驗,唯一要付出的“代價”,是允許谷歌自動掃描用戶的電子郵件,理由是谷歌要“過濾垃圾郵件”以及“屏蔽惡意軟件”。同時,用戶需要允許谷歌將他們的搜索歷史、瀏覽習慣和他們的Gmail賬號綁定。


這樣,谷歌就能了解用戶離開“Google.com”后訪問了什么網(wǎng)站,從而“更好地為用戶服務”。


這引起了美國電子隱私信息中心的極大不滿,他們呼吁美國立法,來監(jiān)管谷歌的行為。一名叫做麗茲·菲古羅阿的加州參議員甚至要求谷歌下架這一服務。


而當時的谷歌,正在籌備上市,經(jīng)不起任何風浪。


關鍵時刻,又有人拉了拉里·佩奇和謝爾蓋·布林一把。曾任美國副總統(tǒng)的阿爾·戈爾和麗茲·菲古羅阿進行了嚴厲的交談,戈爾甚至還讓她去學學什么叫算法和數(shù)據(jù)分析。


交談之后,麗茲·菲古羅阿就放棄了對谷歌的阻撓。谷歌也得以成功上市。


也就是在那一年,谷歌從CIA手里買來“鑰匙孔”公司,這筆交易“買一送一”——一名叫做羅布的高管加入谷歌,他曾在CIA、雷神公司、洛克希德·馬丁等地任職。



羅布入職后,谷歌就和CIA簽署了搜索合同,要求定制CIA內部的谷歌搜索頁面。


此后,谷歌又多次拿下運行服務器和搜索相關的合同,他們做了一個仿照維基百科的情報數(shù)據(jù)庫,而這一數(shù)據(jù)庫的編輯者,是NSA、CIA和FBI。


2010年,谷歌又從美國國家地理空間情報局拿到了一份獨家合,為其提供“地理空間可視化服務”,這個產(chǎn)品,正是當年“鑰匙孔”的產(chǎn)品,現(xiàn)在,它的名字叫做“谷歌地圖”。


值得一提的是,“鑰匙孔”的創(chuàng)始人約翰·漢克在2016年又推出了一款新的產(chǎn)品——《精靈寶可夢GO》,就是那款滿大街抓精靈寶貝的游戲。盡管是游戲,但目的,還是在搜集精確的地理位置數(shù)據(jù)和環(huán)境景象。



對于谷歌而言,CIA和NSA,在其發(fā)展史中,若隱若現(xiàn)。而像谷歌眼鏡這種產(chǎn)品的初衷,不禁也讓人打個問號。


但當2013年,有消息傳出,谷歌在向NSA提供用戶隱私數(shù)據(jù)時,拉里·佩奇和謝爾蓋·布林的第一反應是,否認


然后,一名叫做愛德華·斯諾登的年輕人,撕下了他們的偽裝。



斯諾登是個不折不扣的愛國者。他的外祖父是美國海軍少將,他的父親是美國海岸警衛(wèi)隊的軍官,他的母親為NSA服務,而他自己,也曾報名參軍,準備趕赴伊拉克戰(zhàn)場。


但斯諾登的雙腿在訓練中受傷,于是,他選擇了另外一條報國之路——加入NSA。


一直以來,在談及美國的情報、間諜、刺殺這些詞時,人們先想起來的,都是FBI和CIA,但實際上,CIA只能控制美國10%-15%的情報活動,真正掌握美國核心情報的,還是NSA。


對于美國人自己而言,NSA都十分神秘,他們常常把 NSA的縮寫形容為“無此單位”(No?Such Agency)。


想要加入NSA,要經(jīng)過層層篩選。如果你足夠幸運,通過了簡歷篩選,接下來,你要到NSA的總部進行正式面試。


當你駛入馬里蘭州,聽到導航一直在提示你“前方掉頭行駛”時,你就接近了NSA的總部,米德堡基地。整個基地擁有50棟大樓,每棟大樓的窗戶都是單向的,并用純銅網(wǎng)加固。



為了防止任何電子信號泄露,所有建筑的外墻,也都包有銅板。整個基地,布滿了探測器和旋轉攝像頭,死角地區(qū)也有荷槍實彈的警衛(wèi)24小時巡邏。



面試開始后,NSA會提取你的指紋,要求你“完整、誠實且坦白地”填寫一沓表格,其中包括記錄過去10年的居住地、外出旅行和其他各類活動等信息的“個人履歷調查表”,一共29頁。


緊接著,就是“個人背景調查”,一共127頁,包括工作經(jīng)歷、信用記錄、法院記錄、考試作弊記錄。NSA甚至還會前往你列過的地址,去詢問你的鄰居你有無惡劣行為。


當這些繁瑣的流程都走完,第三關,是測謊。被測人員的手指、胸前和上臂,都會綁著相關儀器,大到血壓、呼吸變化,小到皮膚阻抗,任何生理變化,都會被記錄下來。



最后,測謊人員通常會問這樣一個問題:你相信美國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國家嗎?


測謊后,你還要接受一連串的心理測試。如果你通過了上述所有的考驗,恭喜你,你即將成為掌握美國秘密最多的一批人中的一個——說即將,是因為你還要接受為期一到三年的崗前培訓。


斯諾登足夠幸運,也足夠優(yōu)秀,他成為了NSA的一員。自此,世界對于他而言,成了平行的。


表面上,他去瑞士工作的身份是美國駐聯(lián)合國使團成員,但實際上,他負責前往西班牙等國家安裝一些竊聽軟件。


表面上,他去日本是做信息安全工程師,但這個部門干的事,卻是對中國等國家發(fā)起網(wǎng)絡攻擊


這種長期的分裂與壓力,讓斯諾登患上了癲癇。而當他回到美國國內,卻接觸到了一個改變他命運的項目——棱鏡。


這是NSA介紹“棱鏡”計劃的幻燈片。左上角的圖標,是“棱鏡”項目負責機構,NSA的“特別來源行動組”的LOGO:


圖上一縷縷像線一樣的東西,是光纖,代表著互聯(lián)網(wǎng),而老鷹象征著美國,作為一個狩獵者,美國狩獵的對象,是整個世界——“棱鏡”項目想干什么,不言而喻。



幻燈片上的那一串公司名,是參與“棱鏡”計劃的名單——谷歌、雅虎、蘋果、臉書、油管……這些大眾耳熟能詳?shù)幕ヂ?lián)網(wǎng)公司的數(shù)據(jù)庫,都在向NSA開放。


只要你是這些公司的用戶,那么你的郵件、照片、視頻、文件等各種信息,都會被NSA獲取。


根據(jù)幻燈片的介紹,“棱鏡”項目是“NSA的報告中最常引用”的資料來源。這里的報告是被送至美國政府各部門的通報或簡報,也包括總統(tǒng)的“每日簡報”


也就是說,美國最直接的情報來源,是美國的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


“棱鏡”的公布,把美國價值觀的“肺管子”,什么民主、法治、自由、人權,都戳破了:


美國憲法第四修正案清楚地寫著,人民的人身、住宅、文件和財產(chǎn)不受無理搜查和扣押的權利,不得侵犯。


NSA的每一天,都在踐踏著美國憲法。要知道,斯諾登選擇加入NSA的原因,是他覺得,美國,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國家。


而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維護美國憲法,維護這個國家的尊嚴,即便,被扣上“叛國者”的頭銜。即便他知道,世界再大,再也沒有自己的容身之處。


但他仍然選擇公布真相,因為在他之前,已經(jīng)有人這樣做過了。


這個人,叫做阿桑奇。


2021年7月3日,朱利安·保羅·阿桑奇50歲了。


在阿桑奇人生的前25年中,貼在他身上的最大標簽是“天才黑客”。在網(wǎng)絡世界里,他想去哪兒就去哪兒,就連美國國防部的防火墻,對于他而言,也如空氣一般。


接下來的25年中,威脅和死亡的氣息,一直在他的頭頂縈繞。



五十知天命,而阿桑奇,在自己25歲時,就已經(jīng)知曉了自己下半生的命運。


那一年,他創(chuàng)辦了維基解密。從那一刻起,他就明白,自己“最好”的結局,是在監(jiān)獄中度過余生。


因為他要以一己之力,對抗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將其身披的最后的那塊遮羞布扯下,讓其跌落神壇


阿桑奇自小就展露出在計算機方面的天賦,他20歲時,就在墨爾本大學公用計算機室中,成功入侵了全球黑客的最高挑戰(zhàn)目標——美國國防部網(wǎng)絡信息中心。不同于其他黑客,阿桑奇并沒有倒賣這些信息,盡管當時他在靠著助學貸款艱難度日。


用阿桑奇自己的話說,他追求的,是揭開事實真相,創(chuàng)造和維護真正的歷史。那些年,阿桑奇馳騁在互聯(lián)網(wǎng)的各個角落,隨意翻閱著各種機密文件。毫不夸張地說,他可能是當時世界上知道秘密最多的人。



2006年,阿桑奇創(chuàng)立維基解密。四年后,維基解密發(fā)布了一段名為“附帶謀殺”的視頻。視頻是在美軍阿帕奇直升機機艙拍攝的,它完整地記錄了2007年的某一天,美軍在巴格達,殺死至少18個人的場景。


最讓人難以置信的,是視頻中美軍的態(tài)度。手無寸鐵的平民接連倒下,美國士兵卻興奮地叫著“keep shooting”。



沒過多久,一輛面包車停在附近,想要救助氣息尚存的傷者。而美國士兵,想要連這些人一起打死,在開火請求遭到上級拒絕后,這些士兵不斷“求情”,“come on ,let us shoot”,語氣就像是想要得到父母許可,去打一把游戲的孩子一樣。


來回沒幾句,指揮官就同意了他們開火的請求,于是,這些士兵再次操起機炮,向這些平民掃射。


打著反恐名義發(fā)動伊拉克戰(zhàn)爭的美國,卻成為伊拉克境內,最大的恐怖分子,一時間,美國的形象岌岌可危。而美國宣揚的“自由民主”的價值根基,也開始動搖。


三個月后,美軍在阿富汗戰(zhàn)爭的92000份機密文件被公開;又三個月后,維基解密公布了391832份文件。這些文件,完整地披露了美軍在伊拉克戰(zhàn)爭和阿富汗戰(zhàn)爭中所犯下的罪行。


文件顯示,在2004-2009年間,共有10.9萬人在伊拉克戰(zhàn)爭中喪命,其中有6成,都是平民。


關于這個數(shù)據(jù),不少機構都提出了質疑?!读~刀》的一篇調查報告顯示,伊拉克戰(zhàn)爭造成了65.5萬人伊拉克人死亡。他們認為,美軍在記錄時有意地篡改了數(shù)據(jù)。


宣稱要給伊拉克帶來“民主與幸?!?,但最終的結果,卻是苦難與死亡。這下,自由和民主,碎了一地。


阿桑奇,也成了美國政府的眼中釘。時任美國副總統(tǒng)拜登就多次公開表示,阿桑奇是危險的高科技恐怖分子,美國正在研究合法拘捕他的途徑。



“不合法”的手段,美國有很多,但都不敢用——7月末,阿桑奇將一份1.4G的“安全文檔”添加在阿富汗相關情報下,這份文件,任何人都可以下載,但無法打開。


密鑰,在阿桑奇手中。顯而易見,一旦阿桑奇意外死亡,這些秘密會在瞬間被公開。


但幾個月后,投鼠忌器的美國,就等不及了。11月,維基解密又公開了251287份機密文件,這次的矛頭,直指美國國務院


如果說之前的解密“只是”讓美國身上的道德、人權光環(huán)破碎,那這25萬份文件則讓人們重新思考,美國到底想干什么?美國,真的不會威脅世界安全嗎?


文件內容全部都是美國駐外使節(jié)發(fā)給國務院的外交電報,幾乎涉及美國所有的外交對象,包括美國的“敵人”,以及,美國嘴中的“盟友”。


電報中,美國外交人員對部分國家領導人的評價,都是負面的。



電報還顯示,美國駐外使領館外交官不僅自己刺探情報,還會在當?shù)嘏囵B(yǎng)大量的線人,他們中有議員、記者和各種人權人士。這些人為美國外交官員制定外交政策提供了大量內幕消息。


最讓人毛骨悚然的,是2009年7月,時任美國國務卿要求美國外交官暗中搜集聯(lián)合國領導人和高級官員的各種信息,其中包括DNA、指紋這樣的生物信息,通信時所使用的密碼、私人郵箱、私人電話等社交信息,以及其管理和決策風格這樣的個性信息分析。


時任聯(lián)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各位副秘書長、維和行動負責人等多位聯(lián)合國官員,都在這份調查名單之上。


此外,這些機構,也在美國的監(jiān)控名單之上:



看完維基解密之后,你會發(fā)現(xiàn),這個世界,和你之前看到的,有些不一樣:


位于德國達姆施塔特的“歐洲密碼邏輯中心”,并不是一個研究機構,而是NSA在歐洲最重要的信號情報站。


英國約克郡的門維斯山,英國政府對外聲稱它是英國皇家空軍基地。但實際上,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間諜偵聽站。在歐洲,幾乎所有的電子郵件和電話,都會被它攔截,然后,傳回NSA的總部。


它的代號,是“F83”——只是美國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偵聽站之一。


2003年,時任美國總統(tǒng)小布什同時任法國總統(tǒng)希拉克在聯(lián)合國討論伊拉克相關事宜時,小布什上來的第一句話居然是,你在伊拉克問題上的所有觀點,我都反對。


提這個細節(jié)是因為,NSA對多國領導人的電話,進行竊聽。有統(tǒng)計表明,全球至少10%的通話被美國竊聽,其中一部分,是通過海底光纜。


NSA監(jiān)控不過來的,英國會幫忙。據(jù)《衛(wèi)報》披露,2007年起,英國政府通信總部就開始全世界范圍內的大規(guī)模監(jiān)控,2012年,該部門對超過200多條的光纜進行監(jiān)聽,每天處理的電話信息多達6億條。



這些消息,都會和NSA共享。


除此之外,在哥倫比亞、墨西哥、巴拿馬、委內瑞拉、巴西等國家的首都,NSA都設有信息搜集中心。


實時監(jiān)控,片刻不停。


2008年7月,柏林市中心一棟巨大建筑投入使用,數(shù)千名賓客齊聚,老布什、默克爾專程前來剪彩——這棟建筑,是美國駐德國大使館。


當時,它被視作美德兩國友誼的見證。大使館離德國國會大廈一步之遙,距離默克爾的總理官邸,也只有800米。


但五年后,斯諾登曝出,它是美國監(jiān)聽德國的基地,而默克爾最常用的那臺手機,就是目標之一。


消息傳出后,德國人還擔心誤會美國人,他們派出了直升機對美國駐德國大使館進行“掃描”,結果發(fā)現(xiàn),屋頂上的閣樓,有一個像窗戶一樣的凹口。這個凹口沒有安裝玻璃,而是罩了一層特殊材料,美國的偵聽設備,就藏在這層薄膜之下。


憤怒的默克爾在當年的歐洲峰會上控訴美國,喊著盟友之名,行監(jiān)聽之實,沒人這么干過。


誰也沒有想到,8年后,情景再現(xiàn)——今年6月,丹麥媒體曝出,NSA利用同丹麥情報部門的合作關系,監(jiān)聽包括德國總理默克爾在內的歐洲盟國領導人和高級官員。


8年間,美國換了總統(tǒng),換了竊聽方式,但監(jiān)控全球,以民主之名,行霸權之實的行徑,卻從未改變。


這讓譚主想起了在NSA內部廣泛流傳的一句話 ?:


我們相信上帝,我們監(jiān)視其他所有人。




【深譚】美國監(jiān)控全球:諜戰(zhàn)片?紀錄片!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克拉玛依市| 涡阳县| 马尔康县| 女性| 商都县| 教育| 托克托县| 亚东县| 磐安县| 东山县| 泰安市| 当阳市| 周口市| 齐河县| 上虞市| 翼城县| 宁安市| 阿尔山市| 马边| 贵州省| 新宁县| 屏南县| 黎城县| 车险| 永嘉县| 元江| 仁化县| 岱山县| 温泉县| 来凤县| 长春市| 孟连| 南漳县| 临漳县| 普安县| 台州市| 信丰县| 新乡市| 新竹县| 吉木萨尔县| 太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