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族薩滿的文獻(xiàn)記載及其分類
關(guān)于滿族薩滿的最早記錄來自宋代的《三朝北盟會編》;滿族薩滿分為家薩滿、跳神薩滿和宮廷薩滿;最初的薩滿以女性為主。 — 記載有“薩滿”的文獻(xiàn) 1.關(guān)于薩滿的最早記載 骨舍上兀室奸滑而有才,自制女真法律文字,成其一國,國人號為珊蠻。珊蠻者女真語巫嫗也,以其通變?nèi)缟瘢澈币韵陆阅芗?,大抵?jǐn)?shù)人,皆黠虜也。 ——宋徐夢莘撰《三朝北盟會編》卷三,第10頁 2.關(guān)于薩滿職能的記載 薩瑪教為滿洲人所通奉,其名見諸《北盟錄》,蓋金時已有之矣。凡祭祀所禱必跳神,名曰叉瑪,即薩瑪之別音。跳神者大類瘋癲,頭戴尖帽如兜,帽之緣簷綴五色紙條,下垂蔽面,外懸小鏡二,如兩目狀,身著長布裙,偏系銅鈴,擊鼓蹲舞,口作滿語,喃喃不可辨。有跳家神、跳大神之別。跳家神者,祭祀用之,系有能者。跳大神則專以治病惑人,即神巫是也。 ——魏聲和:《雞林舊聞錄》,《長白叢書》,第66頁,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 3.關(guān)于薩滿祭祀式樣的記載 還愿初次交告式樣/屋內(nèi)近門放高桌一張中間供錫斗放三寸/碟子四個兩個內(nèi)放倉米兩個內(nèi)放凈水/前供香碟一個焚起香來主祭人前跪族/中人等跪后聽巫人誦念傍(旁)用人三名一/人提凈水桶一人擎鐵鍋一人拿稷秸點著/俟巫人交告扔米完畢差二人搭(抬)桌出/院至祖宗石前安放水火鐵鍋隨出院里/西墻下安放燒水候宰牲煮阿瑪孫肉/用/ ——舒舒覺哈拉:《祭祀全書巫人誦念全錄》①,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第5頁。 還愿二次交祭式樣/將豬換新麻繩子捆上放在桌前重新/點香主祭前跪隨祭后跪巫人左邊誦念/庖人右邊打阡扶豬備用盅順巫人扔米念/畢點耳交牲眾皆摘帽崩(磕)頭廚役將豬搭(抬)/案上用左手屠之血獻(xiàn)桌前挑四肢剖留/凹罕卸分兒每分兒上切下一塊煮阿瑪孫肉/同色勒胸岔兒下鍋將各分兒擺揍槽內(nèi)/將皮蓋上苦膽尿泡放在桌上刀口內(nèi)點染/桿光隨急(機(jī))將碗子串上將膠子骨套上再/將拱子頭串上等熟阿瑪孫肉再交熟牲/ ——舒舒覺哈拉:《祭祀全書巫人誦念全錄》,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第9頁。
《祭祀全書巫人誦念全錄》中的圖片:柳枝神、子孫繩、供豬、闔家跪拜 薩滿的分類 1.薩滿的類別 薩滿,或作“薩瑪”、“叉瑪”、“察瑪”等,都是同音異譯?!八_滿”一詞為通古斯語的音譯,意為“瘋狂的人”,漢譯為“巫”(女為巫,男為覡,總稱為“巫”),是溝通神人的中介人,神權(quán)的代表。最初薩滿為女性,后來多為男性。薩滿分三種:一是家薩滿,管理家族祭祀;二是跳神薩滿,搞跳神治病活動;三是屬職業(yè)性的宮廷薩滿。 ——金啟孮、張佳生主編:《滿族歷史與文化簡編》,第300,遼寧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2.氏族薩滿 在一個姓氏之內(nèi),助手與大薩滿的人數(shù)是不相同的,助手可以十幾個或二十幾個,但大薩滿在同一地區(qū)一個姓氏之內(nèi)一般是一個。石姓同時有兩個大薩滿,就是因為該姓分居兩地,而且比較遙遠(yuǎn)。黑龍江省富??h三家子屯的何姓和孟姓雖同居一屯,但各有自己的大薩滿,而且每姓只是一人。該省黑河地區(qū)五家子屯的何姓、臧姓、關(guān)姓也是如此。 ——宋和平:《滿族薩滿神歌譯注》,第4一5頂,社會科學(xué)文獻(xiàn)出版社,1993年版 3.家薩滿 據(jù)我們調(diào)查,滿族的薩滿可分為家薩滿和大薩滿。兩種薩滿的區(qū)分是:家薩滿一般是每個姓氏一個,如瑗琿鄉(xiāng)的吳子明和三家子屯的趙喜慶,從前都當(dāng)過家薩滿。因為一個姓氏一個,所以也叫氏族薩滿,其職能是為本姓氏家族主持祭祀活動,一般是在每年收獲季節(jié),為慶祝豐收,祈禱全家或全族安康和頌揚(yáng)祖先的功德而舉行的祭把,俗稱跳太平神,也稱跳家神。跳神時身穿裙子,系腰鈴,手持太平鼓(即抓鼓),擊鼓而舞,但不戴神帽。其內(nèi)容主要是祭天和祭祀祖先神。祭天是通過祖宗桿(即索羅桿子)祭祀;祖先神靈的祭祀較為復(fù)雜,隨姓氏而異,如有的姓氏祖先神靈是用白粗布或是紙畫的持搶躍馬的勇士或身穿魚鱗盜甲片的壯漢的畫像;有的是綢子條和一疊高麗紙,有的是一塊黃色的方布等等,并需要供奉不同的牲畜和餑餑之類的供品。這些神像和神物之類的物件,平時都放在祖宗匣內(nèi),敬放在西墻上的祖宗龕上,只能在一定的時候,經(jīng)過祭祀活動時,才能打開厘子舉行跳神活動。 ——宋和平、魏北旺:《瑗琿富裕兩地文化調(diào)查報告》 4.烏達(dá)看 薩滿之外又有女薩滿,名烏答看,與薩滿同勢力,稍遜,位次在薩滿之下,惟預(yù)言及探失物,求盛品時以依賴之,又能醫(yī)精神病,故以專敬之也,不特人民尊敬,且畏怖之,恐其障害也。 ——《寧安具》卷三 5,女薩滿歷史悠久 《渤海國志長編》引北盟錄云:金以女巫為薩滿,或日珊蠻。金與渤海同族,度渤海人亦必奉之,薩滿亦稱叉瑪,奉者多為婦人,蓋女巫之一種也,于祀先持神時,戴尖冠,著長裙,腰系銅鈴,擊鼓蹲舞,口喃喃,辭不可辨。又謂可以療疾,今寧安及遼東各地,猶存此俗。 ——《奉天通志》卷九十七《禮俗》
注釋: ①滿洲舒舒覺羅氏《祭祀全書》于1992年在德國出版,由意大利利威尼斯大學(xué)教授斯達(dá)理先生以德文注釋編譯。其原本在日本東洋文化研究所存藏。早在1958年,著名學(xué)者三田村泰助就曾呼吁對這一珍貴文化遺產(chǎn)給予保護(hù)研究。國內(nèi)現(xiàn)尚無完整的出版印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