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軍醫(yī)生:你真的抑郁了嗎?抑郁癥的四個誤解!

高海軍
30年臨床診療經驗
畢業(yè)于同濟醫(yī)科大學臨床醫(yī)學專業(yè),曾任職于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56醫(yī)院(濟南空軍醫(yī)院)。先后在國內多家醫(yī)院從事臨床診療工作近30年,在臨床心理學領域形成了深厚的理論造詣和豐富的臨床診療經驗,熟知精神心理科的各種常見病及多發(fā)病的防治與康復,長期致力于綜合應用藥物診療、物理診療、心理疏導貫穿到診療全過程,不斷發(fā)展和完善各類診療技巧,從根本上解決患者病情反復發(fā)作及對藥物過分依賴等問題,深受廣大患者的信賴和好評。
擅長領域
擅長各類精神疾病及心理困惑的診斷與治療技術。尤其是失眠、抑郁、精神分裂、焦慮癥、恐懼癥、強迫癥、神經衰弱、神經官能癥、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精神障礙等心理精神疾病,同時擅長兒童多動癥、抽動癥等兒童行為障礙的治療。
行醫(yī)格言:
盡心盡責,醫(yī)術精益求精,最大限度解除患者的疾苦。
目前我國抑郁癥人群約9000萬,每年約有20萬人因為抑郁癥自殺。抑郁癥是一種常見的精神心理疾病,但仍然被普遍的誤解。抑郁癥可以是輕微或嚴重的,在極端情況下,甚至可能導致自殺。由于病恥感,使得很多患者不會談論它或者尋求治療。
最重要的是,普遍的誤解使得抑郁患者遭受非議以及妨礙了他們接受治療。你所了解的抑郁癥知識并不一定是對的,人們對抑郁癥存在普遍的誤解。

誤解1:“不開心”就是“抑郁了”
“我這兩天心情特別低落,不開心,估計是得抑郁癥了。”
常常聽到周邊的朋友用玩笑的語句說起這話?,F在“抑郁癥“似乎被過度使用了。真正的抑郁癥,“心情低落”要持續(xù)至少兩周,并且嚴重影響社會功能(比如學業(yè)、日常工作、社交等),而且對事物缺乏興趣,做什么事情都覺得沒意思,感覺很累。此外,還會在飲食,睡眠,體重等軀體方面也有影響(比如體重嚴重降低,失眠易醒等)。
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會因為工作/學業(yè)壓力、家庭突發(fā)變故而情緒受到影響,這樣的時刻往往是抑郁狀態(tài)/抑郁情緒,而非抑郁癥。因此,不能將暫時的心情不好簡單地歸結為抑郁。

誤解2:抑郁癥靠心理疏導就能好
有些患者的家人認為,抑郁癥是心理問題,做做思想工作,情緒疏導就能好,不需要到醫(yī)院治療。
實際上,抑郁癥是一種疾病,尤其是發(fā)展到了中度和重度,需要進行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和心理治療相結合的綜合治療。
遺憾的是,由于患者不重視或者存有“病恥感”,抑郁癥的就診率不到4%,也就是說,還有96%的患者沒有意識到,或者不愿意到醫(yī)院進行檢查。在抑郁癥患者中,只有不到10%的人接受了治療。
即便是在醫(yī)院確診患有抑郁癥,有些因為經濟原因,有些擔心藥物副作用,有些認為自己能夠調節(jié)好,仍有部分患者不接受正規(guī)治療。

誤解3:服用藥物會產生依賴性和副作用
有些患者認為服藥會產生依賴性,服用上就停不下來,或帶來副作用,因而排斥服藥。
事實上,抗抑郁藥物本身是不會給患者帶來依賴性的。但有些合并治療患者焦慮和失眠的處方藥物,例如安定類藥品,可能在長期、規(guī)律服用情況下會存在一定依賴性,但這類藥品往往只是需要患者短期服用,因為不必過度擔心。
還有些患者在服用抗抑郁藥物時,會出現胃腸道反應,這種情況一般是暫時的,遇到時不用擔心,堅持服藥一周左右就會消失。如果你特別擔心藥物不良反應,可以與主治醫(yī)生充分溝通,不適時及時反饋。

誤解4:癥狀緩解了就可以減藥/停藥
之所以強調按時服藥,是因為抑郁癥有容易復發(fā)的特點,患者經過抗抑郁治療,仍有35%的復發(fā)幾率,如果三次發(fā)作、未接受維持治療的患者,今后復發(fā)的概率幾乎是100%。
抗抑郁藥物起效慢,最快也要兩周,所以不要吃完藥覺得不能立刻看到效果,就認為沒有作用,并且,大部分復發(fā)的患者是因為過早停藥而復發(fā)的,在治療過程中要聽從醫(yī)囑,堅持服藥,這樣才能獲得穩(wěn)定的療效。
患者以及家屬一定要謹記專業(yè)人士的醫(yī)囑,不能擅自停藥,如果感覺自己快恢復了也不能私自停藥或者是減藥,讓專業(yè)人士根據檢查情況來幫你定奪。

抑郁癥嚴重危害人們的心理健康,嚴重的甚至危及人們的生命。因此,發(fā)現病情后,及時求助專業(yè)人士,配合治療,抑郁癥不能拖延病情,越拖延后果越嚴重,不僅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期,還會給自己和家人帶來不好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