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商業(yè)動畫中的藝術(shù) 其二《攝影》

攝影
攝影的工作是把人物的作畫層和背景層合在一起然后加特效,實現(xiàn)一些作畫實現(xiàn)不了的效果,所以動畫的攝影和電影的攝影不一樣,電影通過攝像機拍攝場景和人物完成一個鏡頭,而動畫則是依靠原畫師一個鏡頭(cut)一個鏡頭的作畫完成的。

為什么叫攝影,原因應(yīng)該是動畫早期是畫在賽璐珞的透明膠片上,把賽璐珞片轉(zhuǎn)移到膠卷上,然后用攝相機把疊起來的片子拍到膠卷上逐格拍攝。所以這道工序叫做{攝影}。

因為是攝影機拍攝也可以運用pan(搖鏡),fix(靜止鏡頭),follow(跟鏡),T.B(拉鏡),T.U(推鏡)這些電影的鏡頭技法。
但其中最核心的還是特殊效果(effect),最常見的是光影效果,比如角色頭發(fā)的光亮,閃閃發(fā)亮的眼睛,金屬質(zhì)感陽光抑或是武器的激光,風雷火電,爆炸等,還有就是曝光或是透射光,還比如按演出要求給畫面加上濾鏡。

新海誠的電影攝影的占比相當大,滴落的水花,放晴的天空,天氣的變換都是comix wave攝影團隊做出來的效果,為了達到理想的效果,幾乎都是一張一張摳出來的,所以在新海誠的電影總是能把平時司空見慣的景色做的更加色彩斑斕,新海誠是非常強調(diào)人物的演技的,舞臺隨著人物的演什么而變化,所以室內(nèi)不同的光效,烘托情景氣氛,人物對白,虛化背景。新海誠對攝影是非常大膽的運用,即使犧牲美術(shù)。所以他的故事總是能讓人沉浸,也能讓人眼前一亮。

比如UFOtable,本身的作畫實力并不是很強但攝影技術(shù)是天花板級別,在《fate stay night UBW》中酷炫的光影特效和升格鏡頭都是攝影的功勞,大量的長鏡頭背動是后期3d layout guide做出來的,而且大量的粒子特效提升了本片的逼格。本片主力原畫阿部望本就是特效狂魔,在UFO的攝影加持下畫面更加酷炫。

又或者是gohands,
除了大量的粒子特效和3d背動,他們還喜歡給畫面蒙上五彩的濾鏡,比如《k》和《殼中少女》為本就很酷的畫面與故事變得更加時髦。
京都動畫的攝影更加注重氣氛的渲染,和人物情感的表達,《輕音少女》的色調(diào)偏粉嫩,凸顯出少女無憂無慮的日常,同時一些遠景會加入一些景深效果,潛移默化的拉近了觀眾與主角們的距離。《冰菓》中主角折木奉太郎出現(xiàn)的周圍總會帶著一點棕綠色,表現(xiàn)他周圍世界的平凡安靜,以及他內(nèi)向文靜的性格,而女主角千反田出現(xiàn)后將他拉到了一個五彩(偏粉紫)的世界,凸顯她好奇與活潑的性格也營造兩人的曖昧的感覺。為突出二人這里背景會做一些虛化。
烘托特定場景的氣氛,或是塑造人物性格都可以通過攝影來處理表達。
如今許多動畫中的光由計算機生成,將虛擬光源布置于3D環(huán)境中,使得動畫中的光具有現(xiàn)實生活中逼真的質(zhì)感。但我還想談?wù)勗谫愯寸髸r代的攝影,那個時候沒數(shù)碼技術(shù),所有的光源要自己創(chuàng)造,比如利用攝影臺打入真實光源,或是用錫箔紙或是墨涅爾透鏡打出入射光。
為更好的理解我們繼續(xù)講阿基拉的例子:
阿基拉的打光非常有意思,像紙燈一樣光與影的的界限清晰可辨,通常賽博朋克題材的色調(diào)都非常陰暗,昏暗的雨夜五彩的霓虹燈的微光漫射著地面的積水,這是這類電影常用的手法用來營造這種頹廢感。

大友克洋也把是這樣把新東京描繪的物欲橫流又充滿浪漫情懷,本人也在訪談中說希望新東京本身成為主要角色.從開頭閃爍的霓虹燈到燈紅酒綠的街道聳立的高樓大廈,被剝奪權(quán)力的少年騎著摩托車留下條狀的光紋肆意橫行著,這種絢麗的光更加凸顯出新東京蕭條的錯亂感。
?

還有就是影片最后鐵雄爆炸掀起的球形光柱吞噬了這座城市的所以的人造光源,最后長期籠罩在陰霾下的城市掃過了幾縷陽光映照在這廢墟上,暗示著自由與重生。

參考&引用
The Nerdwriter: AKIRA: How To Animate Light
RCAnime: Cinematography (in an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