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與罰》
讀書很少。 一直以來,最有共鳴的是日本作家的作品。一種莫名其妙的“小家子氣”,一種詭異的美感。譬如是《地獄變》里燃燒的畫卷。 再次又共鳴的是卡夫卡,雖然還沒有認真讀過他的作品,但是關于他的經(jīng)歷確實感同身受。 歐,還有加繆的《局外人》。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第三個這樣的作家。 總之我會對一切游離在正常社會生活之外的,不管是出于主觀意愿不想融入還是客觀現(xiàn)實無法融入的一切邊緣人感到共鳴。 父親是醫(yī)生,家境普通卻以貴族自稱。6個兄弟姐妹。母親早亡。當過兵,有過“刀下留人”的經(jīng)歷,被流放到西伯利亞。賭博,對妻子不忠,怎么看怎么不想個“好人”。 罪與罰,不算很復雜的故事,一個貧困潦倒的大學生,殺了人,最后在無窮無盡的自我折磨中認罪伏法。 人物關系也很簡單。男主的家人—媽媽、妹妹和未婚夫,朋友—怎么會有這么天使的朋友,愛人—以及愛人一家悲慘的遭遇與經(jīng)歷。 整篇都洋溢著劇院一般的感覺。啰啰嗦嗦的瘋狂推動情節(jié)的對話,緊湊的時空關系,戲劇性的情節(jié)安排,看得人很爽。 很適合搬上舞臺或者是銀幕。 貧困潦倒,但是不出去工作。 比他慘得多的人依舊在努力生活,但他就眼高手低,覺得自己這樣的“超人”不應該只過著這么一種茍延殘喘的生活。 犯罪和生病是一樣的。都只不過是想突破現(xiàn)有的秩序,束縛自己的,讓自己無所適從的的秩序。 然而突破后似乎來到了無人之境,這帶來了更大意義上的虛無與恐慌。 當他吻著她說,要對全人類的苦難下跪。當他顫抖著接下十字架。 終于再次回歸到了正常里,回歸到了秩序里。 而這也是我期盼的。而這也是我期盼的嗎?? 按部就班完成自己的人生,還是徹徹底底離經(jīng)叛道,做一個墮落的“好學生”,一個物質(zhì)上窮困潦倒,精神上荒蕪貧瘠,在這個世界上四處游蕩,找不到來處,也去不了歸處的孤魂。 其實腦子里的想法沒必要全部寫下來,你寫下來也只是寫下來了而已,你需要思考,你需要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