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變遷、思考與國際秩序的崩塌
——土地曾經(jīng)覆滿鮮血,但如今這里只余花香。
?雖然早起日落都伴隨著時光流逝,但或許明早起床、凝視今天,也會有審視歷史那般厚重。光陰荏苒,嬌貴如溫室花朵的我們已經(jīng)習慣和平,距離我們慘烈的奮斗史不到百年,而上一場戰(zhàn)斗也是父輩們遙遠的回憶,但對于世界而言寧靜從來都是未曾期望的奢侈品。
自詡為世界主流的人們也早已將慘絕人寰的記憶淡忘,他們肆意評論著悲劇,遇到麻煩便叫囂戰(zhàn)爭,有的人猖狂,而有的人自大,胡亂撥動天平的代價便是如他們的妄想所愿。真希望歷史能記住這天,而不同于往常的一逝而過,任何事終歸需要等量的代價,沒有任何人勿需為自己的言行負責。
看看這群魔亂舞的世界,果然戰(zhàn)爭才是思想最好的催化劑。
就局勢而言,烏克蘭走到這一步、或者未來會走到這一步真是一點也不奇怪,逐步步入衰弱的國家不會突然振奮精神,在爛與更爛的選擇中,只會在動蕩與戰(zhàn)亂中分崩離析,要么等待真正偉大的國際主義,要么在自生自滅中等待天降猛男,而顯然烏克蘭還在崩毀的道路上漸行漸遠。而俄羅斯呢?當一個大國沒有得到它應許的尊敬,反而兢兢戰(zhàn)戰(zhàn)的在旁人的“嬉笑”與“戲弄”中不斷被弱鄰跳臉,逐漸盤桓于存亡邊緣,那么對于它來說剩下的只有“不在沉默中爆發(fā)便在沉默中滅亡”,有的人于去年烏克蘭刻意在烏東地區(qū)制造緊張局勢使其升溫時,就已經(jīng)預言戰(zhàn)爭的必然。而以馬后炮的位置而言,在通向戰(zhàn)爭的道路上,有無數(shù)種可能與選擇可以改變歷史的走向,可是演員與他的西方“火伴”一個都沒抓住并順利的把車又開回到正確的歷史道路上,不得不說有的國家滅亡確實是必然的。
如果,我是說如果烏克蘭再一次成為歷史了,那么原來曾是這個國家的人民會怎么看待這樣一段歷史?有人會追悼這個國家嗎?情感很復雜,讓我想到了史書中每一個可歌可泣的王朝走到了它們國家崩潰的終焉……最后史書的存在似乎僅僅只是為了繼承前人的正統(tǒng),無論怎樣我都希望這種正統(tǒng)的傳承并不以扭曲事實為代價。清末是什么樣的???我簡直再也無法直視這次沖突了,我們固然熱愛和平,但這個詭譎多變的時代或許有一天會裹挾著我們前進,那么這種熱愛在那時,希望不要成為民族存亡的負擔,變得畏懼。
只有當熱情消退,看待問題才能足夠客觀。?
看著這滿目瘡痍的土地,那泛黃的照片以及漫天飄散的文稿,僅僅憑著從營銷號那里聽到的只言片語便紅著臉與持相反觀點的人在網(wǎng)上吵得不可開交,真的太可笑了,看著那不斷向前延伸的史書,我覺得這一切毫無意義,甚至沒必要去商榷那縹緲而底線靈活的正義,每一個人為了自己和國家活下去都是正義的,而阻礙這一切的人與行為那便是邪惡,而多數(shù)人的正義集合便是全體人類的正義。
當有一個人開始反抗,那便宣告整個舊世界的崩塌。
而這場戰(zhàn)爭更加重要的意義,是它已經(jīng)成為了一個符號:美國的世界霸權如同他們宣傳的俄羅斯國力一般虛弱——如同一間已衰朽的破屋,只需要踹上一腳它就開始搖搖欲墜。所有在美國鼓勵、扶助與支持下肆無忌憚的國家與地區(qū)從現(xiàn)在開始必須慎重考慮:美國人的承諾究竟有幾分是真的?俄羅斯的反抗給予了所有地區(qū)強國一絲別致的曙光,團結小國打壓大國的國際體系是時候結束了,那個因為強所以該死,因為弱小而必須被同情的時代已經(jīng)一去不復返了。
和平并不是偶然,它背后總有鮮血與尸體填充。
戰(zhàn)爭的迷霧仍然籠罩在世界上空,可如今互聯(lián)網(wǎng)上各方還各執(zhí)一詞,高舉“反戰(zhàn)”旗幟的壞人和蠢蛋們還在慶賀烏克蘭政府軍打退俄聯(lián)邦入侵者的進攻時,有的人已經(jīng)宣告勝利,我仍然相信人與人之間能夠互相溝通,前提是不是假裝自己是復讀機神神叨叨的反復重復著一句沒有任何來源的話,但看起來部分人是執(zhí)意要裝著長睡不醒?;蛟S我就該死了好好說話這條心……
一切交由時間來證明吧?
二零二二年二月二十四至二月二十八
在不可知的未來期望能如題記所言
*預言勝利的人是B站up雙尾彗星,引用《2月26-27日戰(zhàn)況討論專欄總結》
*原題記“——今日的泥濘如昨天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