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時期,人們怎么相互“拜年”?與現(xiàn)在有很多不同
在春節(jié)期間,會有各種各樣的民俗活動,其中“拜年”很重要。人們都會在正月初一這天,走出家門,向親戚朋友恭賀新年。春節(jié)“拜年”的風俗自古有之,已經(jīng)流傳了上千年之久。那么明朝時期,人們是怎么相互拜年的呢?
咱們按照社會地位,先從明朝皇帝說起?;实垭m然是天下之主,但依然有人比他的地位還要尊貴,這就是皇帝在世的母后、祖母。比如說明英宗、明孝宗、明武宗在位時期,就會首先到太皇太后、皇太后宮中請問,向祖母、母后“拜年”。此時,皇帝也要跪地請安。

接下來,皇帝“服袞冕”來到奉天殿,舉行盛大歲首朝賀,“錦衣衛(wèi)陳鹵簿儀仗于丹陛、及丹墀之東西”,“ 教坊司陳大樂于丹陛之東西、北向。儀禮司設同文玉帛案于丹陛之東”。所有在京大小官員,以及朝鮮、琉球等藩屬國使臣則穿著朝服,跪在奉天殿前面向皇帝祝賀新年,行跪拜之禮。
朝會結束后,就是官員之間的拜年活動,基本上也遵循著尊卑的原則。不過,北京官場的拜年活動比較特別。正月初一,主人就出去拜年了,只在家中放上紙簿和筆硯??腿藖淼郊抑泻?,只需在紙上寫下自己的姓名,就算拜過年了。由于主人沒在家,所有根本沒有迎送的禮節(jié)。

這里在說下明朝宗室的拜年情況。每年正月初一,官員在奉天殿向皇帝“拜年”,正月初二,他們還會來到宮中,向那些留在京城還沒有到封地的親王們“拜年”。拜年的地點位于奉天門東廊。
至于那些在封地的宗室,則是另一番景象。以開封的周王為例,正月初一這天,周王率領宗室、儀賓、文武官員,先到承運門拜萬歲牌。接著,周王來到存信殿,接受其他人的朝賀。朝賀結束后,周王就會賜宴,然后這些人輪流請客,月無虛日。

普通人家則是各有各的風俗。北京地區(qū)的拜年,是在初一這一天出游,如果路上遇到親朋好友,則在街上叩頭。杭州地區(qū)拜年,則是家中序立中堂,卑幼者向長者拜賀,男子出門向親朋拜年。當時,拜年的禮節(jié)主要有三種,作揖、對拜、叩頭。
這種禮節(jié)充分體現(xiàn)了尊卑長幼的觀念,作揖、對拜一般都是同輩之間的,叩頭則是晚輩向長輩拜年的方式。不過當時,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明顯的“城鄉(xiāng)差異”。城市中的拜年,往往都是虛禮,大多是望門投刺,有的甚至根本不登門,只是派人送名帖。而農(nóng)村地區(qū)的拜年,則事必躬親,親自上門拜賀。
參考資料:1.《寓圃雜記》;2.《酌中志》;4.《宛署雜記》;4《俚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