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讀紅樓夢|48 曹雪芹引用《胠篋》內(nèi)容表現(xiàn)了自由與解放的思想內(nèi)涵



這本書真正的價值在于其隱藏的內(nèi)容上面。如果不通過索隱,不思考這些內(nèi)容背后的含義,我們只能在這座藝術(shù)殿堂外面迷茫徘徊。
書中很多看似平常的內(nèi)容,都蘊含深意。如第二十一回賈寶玉看《南華經(jīng)》引起的一段了悟橋段,包含了一個重要思想主題,自由與解放。單看表面故事,可能會覺得這些內(nèi)容沒什么,是過度解讀牽強附會等等。但結(jié)合索隱考證,分析作者為什么要引述《胠篋》里的內(nèi)容,則會發(fā)現(xiàn)這一段故事原是有深意的。
要理解曹雪芹為什么引用這段內(nèi)容,需要明白《胠篋》表達的思想是什么。
《胠篋》開篇寫道:將為胠篋、探囊、發(fā)匱之盜而為守備,則必攝緘縢,固扃鐍,此世俗之所謂知也。然而巨盜至,則負匱、揭篋、擔(dān)囊而趨,唯恐,緘縢扃鐍之不固也。然則鄉(xiāng)之所謂知者,不乃為大盜積者也?
為了對付撬箱子、掏口袋、開柜子的小偷而做防范準備,必定要收緊繩結(jié)、加固插閂和鎖鑰,這就是一般人所說的聰明做法。可是一旦大盜來了,就背著柜子、扛著箱子、挑著口袋快步跑了,唯恐繩結(jié)、插閂與鎖鑰不夠牢固。既然是這樣,那么先前所謂的聰明作法,不就是給大盜做好的積聚和儲備嗎?
這暗諷的是田成子竊走齊國的故事,圣人制定的禮法本來是為了治理國家,然而大盜竊走國家之后,順便把‘仁義禮法’也竊取了,接著用圣賢之法治理國家而逃避各國的討伐,那些圣人就成了竊賊的幫兇,這些仁義禮法不就淪為竊賊的工具了嗎?

如果我們理解了悼明的隱寓,以及作者對封建制度和禮教文化的批駁態(tài)度,就不難看出這背后也暗諷滿清竊走漢家江山,反過來用漢人制定的禮法繼續(xù)統(tǒng)治國家。
高明的竊賊不會破門而入,他們會竊走你的心,占據(jù)你的靈魂,讓你心甘情愿為他們服務(wù),人們被蒙蔽被欺騙還一無所知。
所謂圣人不死,大盜不止,大盜竊國后,用理學(xué)與禮教滅絕人的本性,讓人們失去原本的智巧,用圣人禮法禁錮人的思想,讓人民不知反抗,用‘仁義道德’包裝自己,蒙蔽人的眼睛,以掩蓋其卑劣貪婪的行徑,而圣人依靠為竊國者背書,世代生活的安逸富足。
書中所引用的內(nèi)容,批駁了禮法和理學(xué)對人們思想的禁錮,同時也暗諷清廷施行文禁海禁,閉關(guān)鎖國,驕傲自大的行徑。
其文曰:
故絕圣棄知,大盜乃止。擿玉毀珠,小盜不起。焚符破璽,而民樸鄙。掊斗折衡,而民不爭。殫殘?zhí)煜轮シ?,而民始可與論議。擢亂六律,鑠絕竽瑟,塞瞽曠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聰矣。滅文章,散五采,膠離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毀鉤繩而棄規(guī)矩,攦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有其巧矣。
翻譯為:
所以,斷絕圣人,摒棄智慧,大盜就能中止;棄擲玉器毀壞珠寶,小的盜賊就會消失;焚燒符記破毀璽印,百姓就會樸實敦厚;打破斗斛折斷秤桿,百姓就不會爭斗;毀盡圣人之法,百姓才能談?wù)撌欠乔?。攪亂六律,毀折各種樂器,堵住師曠的耳朵,天下人才能保全原本的聽覺;消除紋飾,離散五彩,粘住離朱的眼睛,天下人才能保全原本的視覺;毀壞鉤弧和墨線,拋棄圓規(guī)和角尺,弄斷工倕的手指,天下人才能保有原本的智巧。

族群部落建立之后,接著產(chǎn)生了制度和規(guī)矩,種種不公隨之而來,人們心中的欲望被放大,生存繁衍的危機感被激發(fā),邪念因此誕生。
所謂絕圣棄知,就是要廢除知識禮法、規(guī)矩準繩,解放人的天性,讓人們重回自然。
人會破壞規(guī)矩,是因為規(guī)矩限制了人的本性。沒有規(guī)矩限制本性,就不會產(chǎn)生欲望,沒有欲望,就不會出現(xiàn)邪念,就如小偷之所以要偷東西,是因為有東西讓他去偷取,如果沒有外物,就沒有了偷竊行為,把規(guī)矩和準繩拋棄,也就沒有違法行為。一切就變得和平自然,人們就可以體驗自然帶來的快樂。
知識禮法不復(fù)存在,竊國大盜就不能以此愚弄百姓,人們生活在自然天地,返璞歸真,日升而作日落而息,鄰里之間雞犬相聞,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也就沒有了爭斗。
莊子的思想看似漶漫無稽,卻也是天地至理,他從本源上思考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試圖從根源上解決世間的紛爭。其理想化的寓言,也為我們解決現(xiàn)實問題提供了參考,其天人合一自然無為的理念,也反思了人類文明對自然世界的破壞。

科技的進步知識的積累,一方面促進了文明的進步,但一定程度上也掩蓋了人們原來的智巧。因為外物的影響,讓人們聽不見自然的聲音,吃不到天然的食物,看不清夜晚的星辰,辨不清腳下的方向。外物覆蓋了人的自然本性,就會失去自我,擁有外物就會開心,外物失去就會陷入迷茫和痛苦。因而要毀鉤繩,棄規(guī)矩,將影響智巧的機心取掉,讓人們回歸到自然之中。
莊子所追求的自然,是要我們免受外物的影響,去聆聽天然的聲音,打破束縛心靈的枷鎖,擦亮雙眼解放天性,讓人變得更加智慧淳樸。兩千多年前,莊子已經(jīng)探索出與自然相處的和諧之道,順應(yīng)自然是我們中華民族善良仁愛的精神體現(xiàn)。
春秋時期,百家爭鳴,各種思想層出不窮,文明空前繁榮,這是因為沒有規(guī)矩的限制,沒有知識的束縛,每個人都可以展現(xiàn)自己的獨特精神。之后,始皇帝滅先秦典籍,焚書坑儒,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封建專制的治理體系逐步成熟,人們被局限在精神桎梏之中,思想長時間處于停滯狀態(tài)。
中華文明在很長時間都在引領(lǐng)世界,而統(tǒng)治者因一己之私,為讓百姓都變成乖乖聽話的奴隸,用禮教文化約束人性禁錮思想,摧毀個體的獨特性,用封建迷信讓人不知反抗。我們的善良最終使我們變成了待宰的羔羊。
我們依靠溫良古樸的智慧,善待著自然,接受大自然帶給我們的饋贈,也一直忍受著大自然帶來的苦難。

大航海時代促進了文明的交流和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書中也提到海洋貿(mào)易對人們生活的影響,那時曹雪芹已初具民主思想,社會已處在變革的邊緣。
曹雪芹性格傲然,藐視權(quán)貴,他受享過溫柔富貴,體驗過錦繡繁華,也經(jīng)歷過街邊乞討,受盡了冷眼誹謗。他具有深厚的佛學(xué)修為,后因?qū)易逅ネ龅母型硎?,使他對封建王朝的更迭產(chǎn)生了思考,繼而衍生出平等民主法治自由,建立和諧共生體的先進理念。
在西方資本主義與封建主義激烈對立的時期,古老的中華大地就已經(jīng)誕生了男女平權(quán),個性解放,民主自由的精神。一個文明先進與否,恰能從女性的生存地位直接反映出來。封建社會女性地位處于最底層,而賈寶玉反而以女兒為美。
曹公偏要從傷痕最深,最腐朽的地方入手,來剖析當(dāng)時社會的種種弊病,他不遺余力贊美那些在封建泥潭中痛苦掙扎的人們,讓一對對美麗的蝴蝶在烈火中飛舞,吟唱出一曲曲愛情悲歌,歌頌她們?yōu)l死前的幻夢,來揭露黑暗腐朽的封建制度,對個體生存價值的摧殘。
曹雪芹批判假仁假義的偽道學(xué),和禁錮思想阻礙文明進步的理學(xué)和禮教文化,將矛頭直指向高高在上的封建皇權(quán),他的反叛思想和人文精神,是千百年來封建禁錮思想的偉大蛻變。書中所提倡的自由平等與個性解放,對一系列社會問題的思考也充滿了樸素的辯證精神。
這本書也旨在讓我們能辯證地認識世界,解放思想彰顯個體價值,喚醒心中潛藏的美夢,從而找回屬于自己的精神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