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艷芳去世18年,再登熱搜:為什么我們還在懷念她?
1987年的夏天,香港影片發(fā)行商江志強進口了一部外國電影,那時,他還是一個無名小輩。
為了擴大宣傳,他在忐忑不安又充滿期待之下,去問梅艷芳,是否能為他站臺。
沒想到,當時已貴為“一代天后”的梅艷芳毫不猶豫地就答應(yīng)了。
2015年,在梅艷芳去世12年后,出品人江志強開始籌拍電影《梅艷芳》。
在談及拍攝這部電影的初衷時,他說:“2003年,梅姐跟我說,她想去拍一部電影回饋給觀眾的時候,她打動了我,我說好,我一定幫你拍一部能夠留得下來的電影。這是我個人對她的承諾?!?/p>
18年后,他終于實現(xiàn)了對她的承諾。
● 電影《梅艷芳》劇照
“忘不了,終相見。”
音容宛在,就像她從未走遠。
01、
2015年12月30日,在澳門站的演唱會上,陳奕迅手里拿著一張歌單。
在漸漸暗下的舞臺,一束光打在了他的身上,他神情落寞,摩挲著紙上的那幾行字,繼而抬起頭,望向臺下的人海:
“今日是一個特別的日子,忽然想起一個人,令我想起了一些歌,我希望可以借大家三分鐘時間,和我一起回憶,陪我想念這個人?!?/p>
隨之,他唱起她出道時第一張專輯里的主打歌《心債:》
重重心中癡債
原是欠下你一世
無限無盡愛在我心底
悠悠心中癡意
源源不絕撫慰
只望可補償一切
明明用盡了努力
明明事事都不計
為什么萬般癡心
都等如枉費
……
曲罷,他仰天一吻:“多謝你陪我。”
● 陳奕迅
時隔12年,他依然記得梅艷芳在她人生中的最后一場演唱會上,拉著他的手,在全世界面前提攜自己:“這是我小弟,你們多照顧?!?/strong>
彼時,梅艷芳鳳冠霞帔,一身華彩照人的禮服,掩蓋了她已病入膏肓的憔悴。
那天,她傾盡全力,仿佛要把所有曾經(jīng)給她帶來盛譽的金曲,所有歌迷們喜歡的經(jīng)典,都一一唱遍。
那是她生命中最后的絕唱。
她用最深情的歌聲與所有摯愛的歌迷道別,與她無限留戀的世界告別。
2003年,在張國榮離開不到9個月,新年的鐘聲即將敲響之際,梅艷芳也羽化而去。
● 張國榮與梅艷芳合影
年僅40歲。
而距離那場演唱會,只有45天。
文化評論員胡恩威曾嘆惋不已:“無論梅艷芳或張國榮,均屬有內(nèi)涵及實力的藝人,他們的死亡標志著貨真價實的藝人漸漸失傳,只剩時下流行只靠包裝、沒有自我的藝人和歌手?!?/p>
兩大才情絕代的巨星,在盛年之際相繼隕落。遺憾的是,像這樣極具藝術(shù)才能、人格魅力和社會影響力的藝人,在日漸喧囂的演藝圈里終成孤本。
風流云散,光華已稀,這個世間,再無傳奇。
02、
梅艷芳出殯那天,萬千歌迷沿途送行,泣者無數(shù)。
治喪委員會以《別矣,香港的女兒!》為題刊登訃聞,鳳凰衛(wèi)視、香港無線電視、亞洲衛(wèi)視、華娛衛(wèi)視等多家知名電視臺更是對現(xiàn)場進行了直播。
● 梅艷芳葬禮
如此極盡哀榮,可見香港人是何等熱愛梅艷芳:
愛她的百變金曲;愛她的多變形象;愛她行走于泥濘之中,卻踏出一條星光大道的獨立不屈;愛她的俠骨柔情與樂善好施;愛她身為巨星卻像鄰家姐姐一樣親和體恤;更愛她借助自己巨星的影響力,向世界傳遞善意,傳遞香港人的精神。
1991年,華東地區(qū)發(fā)生特大水災(zāi)。作為香港極具號召力的公眾人物,梅艷芳和譚詠麟一起,成為了人民大會堂為賑災(zāi)義演的壓軸嘉賓。
● 梅艷芳與譚詠麟合影
1997年,香港回歸。
在眾多香港藝人紛紛選擇移民的情況下,對香港心懷赤誠的梅艷芳,撕掉手中剛剛辦好的加拿大綠卡:
“我是中國人,我不會移民,希望中國人要團結(jié)一心,這樣祖國才能變得更加強大?!?/p>
在她人生的詞典里,慈善是和音樂、演戲一樣重要的事情。
生前,她在加拿大的多倫多成立了“四海一心慈善基金會”,為世界各地的華人社區(qū)募集善款,也因此獲得了 “杰出慈善藝人”的榮譽。
香港人以擁有梅艷芳這樣的巨星為榮。時至今日,在當?shù)厝说男闹?,梅艷芳仍然是一個令他們驕傲的名字。
因為無可替代,而成絕無僅有的“唯一”,成為一個時代難以比肩的象征。
即便是多年前的初試鶯啼,也能艷壓群芳,技驚四座。
03、
18歲那年,梅艷芳參加了香港第一屆新秀歌唱比賽,并最終憑借徐小鳳的一首《風的季節(jié)》拿到了冠軍。
● 梅艷芳(中)奪冠
當時坐在臺下的評委黃霑直接打了一百分,其中的一個理由是:“她青春的臉,帶著不知哪里來的彪悍?!?/p>
那張帶著彪悍的青春的臉,顯然不是溫室培養(yǎng)出來的金枝玉葉,而是在命運的泥潭里,摸爬滾打留下來的痕跡。
有人說,太要強的女人,不易得到疼愛。但她從小開始,就不得不強。自強不息,是她一生命運的底色。
1963年10月10號, 香港旺角的花園街,覃美金誕下了她的第四個孩子——梅艷芳。
● 梅艷芳童年照
“如果是個男孩,只能咬咬牙培養(yǎng)成才,如果是個女兒呢,那就跟愛芳一樣,快點獨立賺錢養(yǎng)家?!?/p>
母親覃美金出生于重男輕女的家庭,自小備受冷落歧視。丈夫因病撒手人寰后,她靠著粵劇訓練班和錦霞歌舞團的微博收入,維持著一家五口人的生計。
● 梅艷芳一家早年合照
生活的艱辛,讓她自強自立,也讓她愈加冷酷無情。
她將原生家庭帶給她的不公,和生活賦予她的責任,轉(zhuǎn)嫁到了兩個女兒的身上。
梅艷芳自小就展現(xiàn)出了非凡的藝術(shù)天資,嗓音珠圓玉潤,臺風大方自然,絲毫沒有同齡孩子的畏葸怯弱。
從4歲起,她就和7歲的姐姐,被母親推上了舞臺,獻唱于人前。
● 梅艷芳和姐姐
“最不喜歡的人生是自己的童年,自己還沒有天真過,就一夜之間忽然長大了?!?/strong>
在母親自私的規(guī)劃下,她沒有成為孩子的機會,更沒有被嬌寵的奢望,反而在無憂無慮的年紀里,擔起了賺錢養(yǎng)家的重擔。
據(jù)老一輩香港人回憶:“小時候的梅姐非常瘦小,那時她在戲園里,手提一個大茶壺給客人斟茶,邊倒水邊問:先生、小姐,要點歌嗎?”
就這樣,白天上學,晚上唱歌,梅艷芳像被上了發(fā)條的機器一樣,連軸運轉(zhuǎn)。
● 梅艷芳童年照
日復(fù)一日的奔波,遠超負荷的辛勞,讓身體本就羸弱的她經(jīng)常生病。最嚴重的一次,因用嗓過度,導(dǎo)致喉頭生繭,使得她原本亮晶晶的音色變得喑啞低沉。
小小年紀,就時常出去唱歌,那時,在老師和同學的眼里,她成了一個絲毫不夠“本分”的孩子。
作為與眾人格格不入的“異類”,她備受排擠與孤立。
好在姐姐梅愛芳十分呵護這個妹妹,她也是梅艷芳晦暗潮濕的童年里,唯一的暖色。
● 梅艷芳和姐姐
初一時,梅艷芳退了學,在被發(fā)掘之前,她輾轉(zhuǎn)在歌舞廳的燈紅酒綠、朝歌夜弦之中。
這樣的日子雖苦,但后來她的大紅大紫,也離不開自小積累的舞臺經(jīng)驗。
04、
在香港第一屆新秀唱歌比賽上拿下冠軍后,梅艷芳簽約了當時的華星唱片公司。
華星因為特別看好梅艷芳,便不遺余力地包裝和打造這個天才般的歌手。
那時港臺的樂壇,前輩如甄妮、葉麗儀、徐小鳳,抑或同一時代的陳慧嫻,或激情澎湃,或清麗婉約,盡管風格迥異,但都極具傳統(tǒng)的審美特質(zhì)。
然而梅艷芳因兒時留下的隱疾,導(dǎo)致她的聲音偏向中性,這在主流音樂里顯然并不討喜。
甚至有人預(yù)言:長相不好,氣質(zhì)滄桑,很難大紅。
果然,第一張專輯《心債》慘淡收場。
隨即,流言蜚語四散,眾口鑠金之下,她心生茫然。
但只有為她打造出第一首歌的音樂人黎小田堅信梅艷芳:從新人來講,再來十年,都不會出一個像她這樣好的。
1983年,華星唱片公司推出了她的第二張專輯——《赤色梅艷芳》。
這張專輯一經(jīng)推出,立刻在港臺樂壇掀起了“梅式”颶風。
她沙啞磁性的聲音里帶著一點倔強和孤傲,加之大膽前衛(wèi)的著裝,時尚綺艷的妝容,甫一登場就吸引了全場的目光。
這個性感魅惑的形象,讓香港樂壇多了一絲狂野,與當時盛行在港臺地區(qū)的“玉女”形象大相徑庭。
來自聽覺和視覺上的強大沖擊波,讓梅艷芳成了當時樂壇上獨樹一幟,卻也是卓然而立的一代新生偶像。
而兩年之后的專輯《壞女孩》,僅銷售一周,就拿下了八百金,并打破了香港當年唱片的銷售記錄,成為了香港本地銷量最高的唱片之一。
后來的《妖女》、《似火探戈》、《夢姬》等前鋒新潮的歌曲,延續(xù)著《壞女孩》的風格,她桀驁不馴、激情似火的形象成了樂壇上最耀眼的存在。
1985年,推出同名唱片《梅艷芳》。這一次,梅艷芳不再以“壞女孩”的形象出現(xiàn),在伯樂劉培基的包裝下,其倜儻不羈的著裝風格、低沉成熟的中性音再次驚艷眾多歌迷。
自此,“百變天后”華麗登場。
后來,《親密愛人》、《女人花》、《一生愛你千百回》等金曲相繼推出,她也從1985至1989年,連續(xù)五年蟬聯(lián)香港十大勁歌金曲“最受歡迎女歌星”。
那年,剛剛26歲的梅艷芳,就已成為港臺兩岸三地無與爭鋒的巨星。
為了回饋歌迷,梅艷芳于1987-1988年間,在香港紅館創(chuàng)下了連開28場演唱會的記錄;
1990年,更是在香港連開三十場個人演唱會,她成了業(yè)內(nèi)有名的“拼命三郎”。
從“梅廿八”到“梅三十”,每一場演唱會,對歌迷來說,都是一場極盡饜足的視聽盛宴。
但事業(yè)如日中天之時,梅艷芳卻在28歲的生日宴上,以為后輩留出更多發(fā)展的空間的大格局,宣布退出竟奪音樂獎項。
正是因為她的主動退出,像葉倩文、王菲、鄭秀文、陳慧琳等樂壇新秀才有了更多大放異彩的機會。
1998年,梅艷芳被授予了第21屆香港樂壇最高榮譽金針獎。
在此之前,只有徐小鳳和鄧麗君獲此殊榮。梅艷芳是第三位得主,也是金針獎迄今為止最年輕的得主。
她以其獨特的個人魅力和風采卓然的舞臺風格,為香港樂壇開啟了一個全新的時代。
同時,她在影壇上不俗的表現(xiàn),也令人刮目相看。
05、
1984年,梳著溫婉的卷發(fā),頭戴黑檐帽,一身黑色束腰連衣裙的梅艷芳,出現(xiàn)在張國榮、張曼玉領(lǐng)銜主演的電影《緣分》中。
● 電影《緣分》劇照
她飾演的安妮是一位富家女。
從最初的三角戀,到后來的安妮退出。成全,似乎是安妮在《緣分》中的宿命。
成全,后來也成了梅艷芳短暫人生的基調(diào)。
初涉影壇,她便憑安妮這個角色拿下了當年金像獎的最佳女配角,可見其演藝上的天分。
但真正成就梅艷芳“影后”地位的,是三年后和張國榮一起主演的《胭脂扣》。
● 電影《胭脂扣》截圖
幾年前,曾有投資方找到導(dǎo)演關(guān)錦鵬,希望他能出山,重拍電影《胭脂扣》。
關(guān)錦鵬有些悵惘地說:“你把梅艷芳和張國榮找回來再說吧……我不知道該找誰來演十二少和如花?!?/strong>
有些戲,無法重拍;因為,有些人,已成追憶。
就像電影中癡情的如花和懦弱的十二少一樣,最終在陰陽兩隔中,無法重來,各自返回自己的世界,才是最終的歸宿。
曾經(jīng)沒有敗給世俗的愛情,最后卻被鎖進了那枚定情信物——胭脂扣中。
● 電影《胭脂扣》截圖
在電影里,如花臨走時說,“十二少,謝謝你還記得我,這個胭脂盒我?guī)Я宋迨辏F(xiàn)在還給你,我不再等了?!?/strong>
她與他,戲里戲外,皆是至情至性的兩個人,不瘋魔不成活,遂讓《胭脂扣》成了香港愛情影片的經(jīng)典之作,也將梅艷芳送上了金像獎、金馬獎、金龍獎和亞太影展 “四料影后”的寶座。
那年,她只有25歲。
后來,《川島芳子》的錯位人生;《何日君再來》中梅伊的愛恨嗔癡;《東方三俠》中東東的肝膽俠義;《半生緣》里顧曼璐的心機狠辣;《鐘無艷》里齊宣王的昏庸無能……
● 《川島芳子》電影截圖
● 《鐘無艷》電影截圖
亦正亦邪的角色,悲喜交加的人生,都在梅艷芳的演技里得到了充分的詮釋。
她也因此多次榮獲最佳女主角的殊榮。
06、
在她參演的愛情電影中,像愛而不得的安妮,錯付深情的如花,悲情一世的川島芳子……這些沒能被丘比特之箭射中的形象,似乎也是她愛途多蹇的映照。
她振翼而鳴,繞樹三匝,卻始終沒能找到讓她最終棲息的枝椏。
1985年,日本歌手近藤真彥到香港參加演出,兩人相識。
● 日本歌手近藤真彥
一見鐘情的他們隨即墮入愛河。
好友劉培基曾在書中記錄了近藤真彥對梅艷芳的意義:“毫無疑問,梅艷芳的一生摯愛是近藤真彥?!?/p>
● 劉培基在采訪中談及梅艷芳情史
在日語歌涌入港臺內(nèi)地的那幾年,她將他的《夢絆》改成了《夢伴》,將他的《夕焼けの歌》改編成了后來的《夕陽之歌》。
那時,因兩人異地相隔,梅艷芳就時常遠渡東洋。
她在日本買了一個小房子,和近藤真彥過起了二人世界:她為他洗手作羹湯,陪他去北海道開演唱會,就像傳統(tǒng)賢惠的女子一樣,溫柔地陪伴在所愛之人身邊。
● 近藤真彥與梅艷芳合影
劉培基曾感嘆深陷愛情中的梅艷芳:“不管多強多驕傲的女人,都跨不過一個‘情’字?!?/p>
深情以待,所求的也不過是有他盟誓不負。
但事實證明,所托非人,最終不過是“誓言幻作煙云字 ,錯付千般相思。”
她黯然離開,卻一直保留著曾經(jīng)和近藤真彥一起生活過的居所。后來每次到日本,她都會在那里盤桓數(shù)日。
去世前,她最后一次去看他。
2010年,有媒體拍到近藤真彥前往香港祭奠梅艷芳的場景,他也在鏡頭前罕見談起梅艷芳:“至今仍掛念A(yù)nita(梅艷芳)”。
● 近藤真彥現(xiàn)身梅艷芳葬禮
于梅艷芳而言,“在我的愛情經(jīng)歷中只有體驗,沒有后悔。我依然相信天長地久,但曾經(jīng)擁有的,我會感激?!?/p>
在電影里,她借人物之口曾說:
“我說我想等一個命中注定之人出現(xiàn),然后刻骨銘心愛一場,不計得失,不計結(jié)果?!?/strong>
在她后來的愛情故事里,林國斌來過,趙文卓來過。卻奈何情深緣淺,最終,她都沒有等來一場白首偕老的婚姻。
● 梅艷芳與趙文卓合影
07、
那些年,她情路波折,幾段感情均只行至半途,但與感情的不順相比,來自至親的傷害更令人難以釋懷。
在梅艷芳為事業(yè)搏命之時,母親覃美金和哥哥不知收斂的索取,使得她與家人關(guān)系緊張多年。
● 梅艷芳的母親覃美金和哥哥
1990年,梅艷芳向摯友劉培基傾訴:“我好累,不想再做下去?!?/p>
那時,她已在娛樂圈打拼八年之久。為了呈現(xiàn)出盡善盡美的一面,她壓力甚巨,時常失眠。
而多年形成的不良生活習慣,漸漸地在她身體里埋下了隱患。
內(nèi)憂與外患的雙重脅迫,加重了她的精神負擔。
她以為“只有不斷開解自己,不要生氣,不要煩惱”,就會令自己好過一些。
可是這樣的自我療愈,又何嘗不是沒有選擇的選擇呢!
2000年4月16日,飽受宮頸癌折磨十年之久的姐姐梅愛芳病逝。3年后,她也因同樣的疾病香消玉殞。
● 梅艷芳(左)與姐姐梅愛芳合影
姐姐的離開,讓梅艷芳一度陷入抑郁之中。
2002年12月6日凌晨,遠在泰國的劉培基接到了梅艷芳打來的電話:“我剛收到身體的檢查報告,醫(yī)生說不太好。”
得知這一消息,劉培基立刻飛回香港。
可礙于姐姐去世的陰影,并為了保全一個女人的完整,她拒絕手術(shù),只接受中醫(yī)的保守治療。
也許在她的心中,她還想成為人妻,更想成為人母。
2003年4月1日,張國榮從高空一躍而下,結(jié)束了自己46歲的生命。
在與哥哥道別時,她淚如雨下:我們同臺那么多次,都不彩排,為什么我人生的結(jié)局,你要替我彩排?
對梅艷芳而言,張國榮是親人,是好友,更是知己。他們曾患難與共,更曾惺惺相惜。
他的離開,徹底擊垮了本就被病魔纏身的梅艷芳。
生命中最愛的人,都去了另外一個世界。回頭望一望此刻的人生,似乎殘紅無數(shù),狼藉滿地。
從那時起,她的身體每況愈下,她似乎再也沒有力氣和病魔作戰(zhàn)了。
仿佛預(yù)知到自己已去日無多,在張國榮離開后,她見了很多朋友,并積極籌備20周年金曲演唱會。
醫(yī)生多次勸她停下手中所有的工作,劉培基也心疼地游說她:“如果太累,演唱會遲點再做吧。”
“一定要做,不然沒得做啦!”
在紅磡體育館舉行的最后一場演唱會,她先著一襲紅衣登場,依然是睥睨天下的女皇氣場,但一開口,卻是深情憂郁的況味。
遙想曾經(jīng)開過的數(shù)場演唱會,都有姐姐臺下陪伴,哥哥在臺上助興,如今,滿場的歡呼聲里,卻再也不見摯愛之影。
全場再掀高潮之際,《夕陽之歌》悲愴響起:
斜陽無限無奈 只一息燦爛
隨云霞漸散 逝去的光彩不復(fù)還
遲遲年月 難耐這一生的變幻
如浮云聚散 纏結(jié)這滄桑的倦顏
漫長路 驟覺光陰退減
歡欣總短暫 未再返
……
《夕陽之歌》是她唱給世界的最后一首歌,也是她和這個世界的作別之曲。
彼時,她已換上了一襲潔白的婚紗,問臺下的觀眾:“我穿婚紗好看嗎?”
觀眾含淚應(yīng)道:“好看。”
“這婚紗不是第一次穿,但沒有一次是屬于我自己的,這可能是我一生的遺憾。但你們的愛,已經(jīng)將這遺憾填補。
我將自己嫁給了你們,嫁給了音樂,嫁給了舞臺?!?/p>
她一邊唱著,一邊緩緩地走向告別的天梯。當演唱會的大門徐徐關(guān)上時,她轉(zhuǎn)身揮手:拜拜。
以前,她都會祝大家“晚安”。
但這一次鄭重的退場,是揮手自茲去,只身返孤程。
夕陽漸落,氤氳在天邊那金色的余暉里……
這一生,輝煌與痛苦雙生,熱鬧與落寞并行。
但無論有過怎樣不堪的歲月,和不被成全的過往,她仍以最大的勇氣立世,以最大的善意成全身邊的人,并以強者的精神引領(lǐng)了一代華人的風范。
08、
梅姑生前曾經(jīng)說過一句話:“當有天我離開,到底還有多少人,能真正記住梅艷芳這個人呢?”
陳奕迅說:“每年10月10日會想到你,每年12月30日會想到你?!?/p>
● 2010年演唱會上,陳奕迅唱《夕陽無限好》懷念梅艷芳
其實,懷念你的,又何止陳奕迅一人。
袁詠儀想起你曾經(jīng)對她無微不至的照顧;
張曼玉憶及自己19歲時認識了20歲的你,回想起你多次替她擋酒,不覺潸然淚下;
● 梅艷芳、張曼玉、劉嘉玲合影
叱咤藝壇20載,你除親自帶門生弟子外,也對眾后輩關(guān)懷有加,提攜良多。
此外,大家仍然記得你往返兩岸,為港臺藝人去內(nèi)地發(fā)展尋求機會;
記得你捐贈的每一筆善款,每一次傾心傾力的付出。
你曾說,“上天給了我這么多,我左手接完,右手就應(yīng)該多回饋一點出去?!?/strong>
……
“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p>
你的無數(shù)粉絲也在你離開的15周年里,集資拍攝了一部懷念你的電影《拾芳》。
如今,人們更是用一部《梅艷芳》向你致敬。
芳菲已盡春歸去,遠眺遙瞻望不見。
但矗立在尖沙咀星光大道上“香港女兒”的銅像,你是否看見?
有華人在的地方,依然飄蕩著你的歌聲,你是否聽見?
而今晚的夜空,在曲終人散后,仍有無數(shù)的星辰閃耀其間,你是否在極目俯瞰?
女人花 搖曳在紅塵中
女人花 隨風輕輕擺動……
“只要有人還記得你,你就永遠不會離去?!?/p>
風華今猶在,似是故人來。
梅姑,謝謝你,曾來過。文/薺麥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