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人物品評之蘧公孫
? ? ? ? 蘧公孫生于太守之家,其父雖未取得功名,卻是一位高潔之士,而作為南昌太守的祖父,官雖然當(dāng)?shù)貌辉趺礃?,卻是難得的清官,蘧太守一心想的是長林豐草。蘧公孫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成長,自然沾染了一股子清雅之氣以及視錢財如糞土的豪情。他本名來旬,字駪夫。因世人仰慕其祖及父,故以公孫敬稱。
????????在蘧公孫收租回家途中,毅然把收到的二百兩銀子直接贈與落難的王惠,可見此時的蘧公孫還是個懵懂少年,不諳世事。當(dāng)然,也因這個偶然的贈予行為也給蘧公孫帶來了虛名。把別人詩詞據(jù)為己有,且由于祖父的放縱,對他的這種偷竊行為不但不制止,還教他如何做詩,使他成為了徒有虛名的少年名士。從這一刻開始,蘧公孫的角色開始轉(zhuǎn)換,人性中沽名釣譽的一面也開始表現(xiàn)出來。
????? ?? 成為“少年名士”的蘧公孫,在其兩個表叔家里恰被魯編修遇著,于是又有了魯編修招為上門女婿,只是可惜了有真才實料的魯小姐。這種滑稽事兒在現(xiàn)實中卻也是比比皆是。蘧公孫靠著捐來的監(jiān)生,在魯小姐面前實則是抬不起頭的。正是基于此,蘧公孫才會在這種浮名下開始厭倦,轉(zhuǎn)而開始求“舉業(yè)”,但蘧公孫的求取“舉業(yè)”卻又不是真心想求,只是葉公好龍。
????????蘧公孫結(jié)交馬二先生后,一方面想跟馬二先生學(xué)習(xí)如何做文 ,另一方面又想通過在馬二先生作品上加上自己的名字套一點虛名,然而,作為正直無私的馬二先生,蘧公孫的如意算盤算是落空了。
????????相對馬二先生正直和古道熱腸,蘧公孫就顯得虛偽和自私,馬二先生為了掐滅因王惠給蘧公孫的箱子而將要帶來的災(zāi)禍,把自己選書得來的九十多兩白銀全部給到刑吏,為蘧公孫免除了一場滅頂之災(zāi),自己卻落得空空如也,而蘧公孫本是家室殷富之人,在這種在是在非面前,除了口頭上感恩,連這個選書錢也不沒有還給馬二先生,致使馬二在杭州看著豬蹄只能流口水。在這一點上,蘧公孫似乎突然變了一個人,以前的豪爽和大方全然不見蹤影。吳老先生這樣寫,想必是經(jīng)過了深思熟慮。把蘧公孫那點自私的性格特點寫得淋漓盡致。讓不懂的讀者還在心生遺憾。當(dāng)然,這件事也反應(yīng)出魯小姐的儒雅其實也有裝作的成分,這個暫且不談。
????????在另一件事上,也能看出蘧公孫的骨子里的小氣,他的女仆和男仆私通跑了。他卻窮追不舍,結(jié)果差點招致滅門之禍。我想,只有愚蠢到極點的人才會把別人逼上絕路。?吳敬梓把蘧公孫寫成這個模樣,可能是從骨子里瞧不起這種偽儒的丑陋面目。魯編修教了一個正宗的儒學(xué)閨女,卻不想好白菜被豬給拱了。這種打落牙齒只能往肚子里吞的事,想魯編修在地底下也感到遺憾吧。
????????蘧公孫這個人物出現(xiàn)的章節(jié)頗多,如從第八回到第十五回之間,在第十七、二八、三三、三四、三五、三六、三七、四二、五四、五六回中也有出現(xiàn),可見作者對蘧公孫人物的描寫可謂費盡筆墨。而對于這樣一個草包監(jiān)生,作者可能想表達的意思是這世上類似蘧公孫之流并不少見。相對其他人物形象,蘧公孫的好和壞,高尚與卑劣都不十分突出。他有公子哥的怠惰與散漫,也有俠士的義氣與豪情。但這一切,終將被現(xiàn)實打敗。由于祖父和父親均不善于理財,故在做上門女婿時,還要靠婁家表叔的資助,又由于受到祖父的溺愛,荒廢了學(xué)業(yè),終于只能成為一個市井之流。
? ? ? ? 讀完蘧公孫的故事,我反思良久,究竟是誰導(dǎo)致了蘧公孫的平庸與虛偽。也許沒有一個具體的人,卻又隱隱覺得他身邊的每一個人都是導(dǎo)致他平庸與虛偽的推手。
????????這世上有多少象蘧公孫一樣的優(yōu)越條件的人,終將還是碌碌無為。
? ? ? ? 惜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