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天干天干,亚洲毛片在线,日韩gay小鲜肉啪啪18禁,女同Gay自慰喷水

歡迎光臨散文網 會員登陸 & 注冊

《飛鳥之路——蘭吉特·馬哈拉吉語錄》轉載2

2021-12-08 11:24 作者:金魚的水-  | 我要投稿

注釋:安德魯·弗農

翻譯:純然的空

校對:無有

轉載來源:公眾號“一就是一切”(特別感謝授權)

二月:實相的本質

2.1?“運用力量去了解實相?!?/p>

每一個人內在的力量,即馬哈拉吉所說的你的“資本”?!拔沂恰钡恼J知已經出現,可以作為在有限的時間內投資的資本。投注這個資本的最佳方法是利用它將大師的教導探索到底;亦即,盡力探索,直到大我真知帶來完全的篤定——你確實是最終的實相,大我。

?

2.2?“我沒有限制?!?/p>

如果實相被任何事物限制了,祂就不再是“一”,也不再是圓滿的。那限制祂之物將會是與祂分離的,而這是不可能的,因為那樣就產生了“二”。所以,世界之表相不可能被視作獨立于絕對,而只是祂的投影。限制是由頭腦強加于頭腦之上的。僅僅在念頭中,你是受限制的,例如:獨立個體的觀念。你的本質是無限的覺知,不受三種限制的束縛,即:時間、空間和客體性。


2.3?“保持無念,不要擔心任何事。”

只有了悟之人才可能真正完全免于憂慮,而事實上,這通常被歸結為這樣之人的特點之一。正如馬哈拉吉所給予的眾多直接指示一樣,這一條指示著要遵循的方向;以及你應該追求的方向。如果不能即刻就免于憂慮,你也不應該自責。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憂慮會越來越少,你將會獲得平靜,并讓頭腦從世俗的束縛中解脫出來。隨之,你會越來越理解大師所給予的真知。

?

2.4?“一切都疊加在我的真實本性之上?!?/p>

正如商羯羅尊者(Shankara charya)和他的宗系自七世紀起所教導的那樣,疊加的概念,在吠檀多不二論中是非常重要的。疊加這個概念被用來解釋,世界的顯現是如何無礙于不二實相之一體性的。經典的例子是,在昏暗中看繩子時,繩子被疊加為蛇。蛇看起來很真實,具有激發(fā)真正恐懼的力量。然而,當光明照耀在其上時,繩子之蛇就消失了。當然,實際上,蛇從來就不存在。繩子才是唯一的實相。想像出來的蛇把它自己“解決”掉了,回歸了它背后的根基——繩子;而繩子是唯一真實存在的事物。同樣地,世間所有的表面客體,都是被頭腦疊加于其背后的實相之上的。

?

2.5?“祂無所不在?!?/p>

在《長生之體驗》第一章中,吉納內薩瓦爾,以詩句的方式描述了終極實相或超梵——這里以濕婆神為象征——是如何成為顯現但不干擾其不二本質的。這一整章都值得一遍又一遍地閱讀,因為它成功地傳達了一些關于實相矛盾本質的內容;實相可以是“一”,而同時又是“二”。這里有一句經典的詩句:

唯有濕婆生活在所有的形體里;

祂既是男性也是女性。

正是由于這兩個互補因子的結合,

整個宇宙存在。

實相正是以這樣的方式無所不在。正如陽光普照,而太陽什么也沒有失去,純粹真知的力量,賦予所有的活物生氣,而它的源頭絲毫不減。

?

2.6?“世間只有一體性,完全沒有二元性?!?/p>

人所見或所感知的一切,都是覺知之中的表相,但它絲毫不影響覺知,也不會令覺知減少。這就是顯化實相的美與神秘。所觀與觀者不是二,它們是一體的,正如影子并不獨立于投射它的物體而存在,或陽光并不獨立于太陽本身。

大我是唯一的實相,獨有的“一”。大我是一切所顯現之物的源頭。世界并不與大我相分離,但大我并不被世界所包含。祂保持不被觸及,正如鏡子不會被鏡中所反射的影像改變。

這里還有兩句詩,來自《長生之體驗》第一章:

因為陽光,太陽看起來很耀眼,

但正是太陽本身產生了陽光。

事實上,輝煌的太陽以及它的光亮,

是“一”,是同一個。

?

若要有倒影,必須有物體;

若看見倒影,即可推理出物體的存在。

類似地,至高實相是一,

看似是二。

?

2.7?“每一天都是今天。實相中沒有時間或空間?!?/p>

頭腦不可能理解“沒有時間或空間”,因為思考的過程本身就基于時間和空間。如果沒有假設最初的時間與空間的概念,就沒有什么可以思考。因此,在人可以討論時間與空間之前,必須先采取一個虛假的立場!

在我們普通人的生活中,許多愿望是朝向未來的。但未來存在于哪里呢?它僅僅是一種心智的構建,一個幻想。當明天成為現實時,它已經變成了今天。因為我們想像明天并記得昨天,所以我們一直認為我們擁有時間。然而,在實相中,時間并不存在,那里,概念無法觸及。

在吠檀多中,對實相的測試是,質詢是否有什么東西是永恒的,或者它是否受時間束縛。永恒并不意味著一段很長、很長、很長的時間,正如無限并不意味著非常、非常、非常大。它是時間的反面或對時間的否定。在永恒之中,不存在類似時間這種東西。在大我中,只有純粹的存在,祂一直是整體,是圓滿,是永遠不來也不去的。在粗鈍世界中,時間的節(jié)奏是由身體的呼吸——一次又一次的吸氣和呼氣保持的。但是,在一次呼吸結束,下一次呼吸開始的空隙,實相一直已經在那兒。

?

2.8?“力量從零開始,但實相是超越的。”

梵(Brahman)的本初、未顯面向即實相。當梵變得活躍,它就作為幻相而顯現其自身?;孟嗟谋举|是零——它并不真正存在。所以就有了一(梵或實相)和零(幻相)。在吠檀多中,梵加上幻相,被稱作大自在天(Ishwara),這就是馬哈拉吉所指的力量。(注意這里,一加上零仍然是一?。┝α靠梢宰杂傻貏?chuàng)造出它所需要的各種形體,以滿足它內在無限擴張的沖動。為了實現這一點,它創(chuàng)造出擁有越來越精致的感官的生物。然而,盡管創(chuàng)造始終在持續(xù),但其基礎仍然是零。

因此,沒有什么是永恒的,一切都是短暫的。無論什么出現了,遲早都會回歸“零”——它的來處。所以,每一個體驗都是短暫的。沒有什么可能持久;一切都會消失,就像水從指尖滑落。力量所創(chuàng)造的沒有什么是真實的,因為它是從零開始的。然而,實相——梵,是一,是永恒的。祂從不來,也不去。

?

2.9?“祂無所不在,祂不是身體,我就是祂。”

現在,坐在這里,身體在不費力地呼吸,知道你是活著的,還有比這更偉大的奇跡嗎?生命無所不在;有時,你能感覺到你自己意識的力量包裹著所有進入意識的事物。你所感覺到的力量給身體注入能量,并讓身體充滿了“我是”之光。然而,那“我是”之感,并不聚焦于這表面上的“個人”——它遠遠超越了這一點,進入純粹真知和遍在意識之無限與永恒的領域。你所犯的只是一個簡單的錯誤——把無限的覺知與有限的、受時間束縛的身體相聯(lián)系。沒有什么可以限制大我——真正的你。大我的自由是絕對的。這是一種永遠不知束縛的自由。

?“我就是梵”這句話是在奧義書中發(fā)現的,書中指出,這是一句偉大的格言。另一句偉大的格言是“你就是那”(you are That)。兩句格言都表達了同一個真理。格言所傳達的觀點是:并非(作為個體的)“我”是“祂”;相反,祂是(個體)“我”背后的實相,被視作整體。顯然,你無法把海洋放進波浪里!實際上,這個觀點是指,當我認識到我的真實本性時,真正的“我”,無異于那背后的實相。波浪只不過是水。那才是“我就是祂”的含義。

?

2.10?“根基是真實的;我無我,但意識不說話?!?/p>

有四個層次的語言,從超因果身(mahakaruna?body)開始,在其中,關于存在的純粹認知,為通過三個更低的身體而產生的所有念頭提供了基礎。那個基礎是真實的——你永遠無法否認你自身的存在。然而,那存在是不受無知的蒙蔽影響的。這意味著,“我”不再和身體受限感及受縛于時間的小我認同。那幻相在這個層面不存在。純粹的認知作為根基(“我無我”)而存在,但沒有觀點或念頭,所以,那意識不說話。

?

2.11?“什么是真實的?大我無我?!?/p>

大我(Self)這個詞,就像“我”(I)一樣,指向說話之人。它是一個“反身代詞”,這是一個指代永恒主體而非客體的詞語。大我這個詞真正指代的是永恒存在的那一位——實相的本質、實相自身。這是一個非常神圣的詞語,所以使用大寫字母“S”。另一方面,小我(self),使用的是小寫字母“s”,表明它的不重要。小我是被斷然拒絕的,它被斥為騙子。這個假我剝奪了你與生俱來的權利,那就是知道你自己真正是誰——萬物之遍在且永恒自由的大我。

?

2.12?“我無所不在,別無他物存在?!?/p>

頭腦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明白一體性。當它最終明白的時候,就變得安靜了,不再堅持(存在)眾多自我的觀念。此處,馬哈拉吉說:“我無所不在?!敝傅氖悄阕约旱拇笪壹慈f物的大我。沒有第二個大我存在。明白你無所不在,并不意味著你突然得到了神奇的力量,可以通過別人的眼睛視物;而是意味著你不再想像“某個別人”的獨立存在。相反,存在是“一”,而那被體驗為你自身的存在;也就是,“一”就是“我”——主體。意識看見它自己是整個世界。

?

2.13?“我不是身體,身體是鄰居?!?/p>

覺知的源頭不可能在身體里面的任何地方找到。身體是那覺知的客體,同樣地,你的隔壁鄰居也是那覺知的客體。所以,當你發(fā)現自己與身體生活在密切的聯(lián)系中時,沒有理由要對身體不友好。然而,不要把身體當作你自己。它的麻煩不是你的麻煩。有一天,當時間到了,身體就會離去,不會征詢你的允許,與它出現時一樣。為了從大師那里獲得這一真知,人身是有必要的,所以最好保持一種感恩的態(tài)度,為了大我真知而使用身體。

?

2.14?“一切都是好的?!?/p>

頭腦本身無法理解這句話,這真的是一個關于對生活感受的宣言,超出頭腦的范疇。必須有一種直覺的理解力。在那種狀態(tài)中有一種可以感受到的圓滿,但無法用語言解釋。一切都是好的。沒錯,事實就是如此。然而,對那些正在經歷痛苦的人復述這個真理,是愚蠢且欠缺考慮的。了悟之人所擁有的這種一切皆好的感受,是沒有合乎邏輯的理由的。那個領悟就在那里,那個領悟的本質是情感上的,而非心智上的。若要認識大我,就要首先認識到作為生命本質的善。

?

2.15?“我從不改變,環(huán)境在改變。”

你在一歲和十八歲時所擁有的覺知與你現在所擁有的覺知是完全相同的。你就是那純粹又無限的覺知。當毫無疑問地知曉這一點時,你就不受環(huán)境變遷的影響了。一切不真實的、一切幻相都在改變。這一刻的“我”與下一刻的“我”是不同的。在人格之中有多重不同的“我”存在,它們受環(huán)境變遷的刺激,以一直在改變的模式出現并消減。它們全都是以作為獨立個體的“我”這個虛假觀念為基礎的;這個“我”被稱作小我。小我作為人格的焦點,一天又一天持續(xù)著,但它實際上只不過是一個錯誤的信念或假設。只有持續(xù)不斷的覺知之背景,才是真正永久存在的。

?

2.16?“或善或惡,每一個人都是我自己?!?/p>

關于誰是好人誰是壞人,每個人都有一套觀念,但這些觀念在實相中沒有基礎。然而,無論你認為某個人的行為有多么“不好”,你都可以確定,那個人認為他的行為是好的。那個人可能是一名謀殺者,但他只是在做他被迫去做的事,事實上,他沒有“做”任何事。圣人可能祝福你,并給予你真知,但他也沒有“做”任何事。神圣的力量同等地給予所有人過去行為的果實。錯誤的行為與正確的行為,都必定結出它們的果實。甚至了悟之人都必須在身心之中體驗已展開行為(宿業(yè))的后果。

這些永恒不變的法則適用于“個人”這一幻相層面,但它們并不適用于大我。在夢中時,善行與惡行看似真實,但當我醒來,我知道自己什么都沒有做。類似地,我夢中的好角色和壞角色都是我自己。

?

2.17?“終極實相既非知識,亦非無知?!?/p>

馬哈拉吉經常使用“終極實相”這個短語,而非僅僅“實相”二字,以表明人的真實本性是超越知識,也超越無知的。吉納內薩瓦爾在《長生之體驗》中寫道:

火焰,在讓樟腦湮滅的過程中,

也在湮滅自身。

知識,在摧毀無知的過程中,

發(fā)生著同樣的事。

一旦大我的真知到來,無知的黑暗就不再存在。“我是身體和頭腦”?的虛假認知,就被“我是祂——實相”?的認知所替代。然而,那份認知并不是實相本身。知識只可能是關于某些事物的,事物變成了認知的對象(客體)。這永遠不可能對大我而發(fā)生,大我是永遠超越客體化的,所以也超越了認知。

?“大我真知”這個短語并非準確無誤,因為大我不可能被認知。它真正的意思是,存在這樣一種真知,即:人是,且一直是終極實相。每一名求道者都必定會走到這一步。從大師那里獲得的真知,可以帶你走到門邊,但你必須自己走進去,接管房子的所有權。然后,就沒有必要說“我就是祂,我就是梵”(這是認知)。你待在自己家里——你的大我中,不費吹灰之力。

?

2.18?“不要試圖尋找實相,要去回憶它,因為它一直都在?!?/p>

在馬哈拉吉所教導的 “道路”上,理解力真的是一切。絕對沒有什么要去獲取的,因為你一直已經是你的大我——終極實相。試圖尋找實相,就像一個人走進警察局,報警說丟了他自己。那個說“我迷失了”的人即是祂。大我不需要記起祂自己,大我也不可能忘記祂自己。頭腦記憶并遺忘,但你不是頭腦。真正的你一直都在;你只需要去認出祂。你就是那個觀者,你就是那個尋求者。有一首中文詩:

一個笨蛋拿著一盞點燃的燈籠出去尋找火。

他本可以早點煮飯,

若他知道火是什么。

?

2.19?“實相即我自己?!?/p>

想在黑暗中找到一只茶杯,你需要眼睛和燈,但要在黑暗中找到一盞燈,你只需要眼睛,不需要燈。實相是不證自明、自發(fā)光的。你不需要任何外在的幫助去尋找它,因為它已經是你。當大我真知揭曉時,你會非常清楚:你和實相是“一”,是相同的,你的本性是明亮且純粹的,就像一直燃燒著的火焰。

?

2.20?“我一直是自由的(一只自由的飛鳥)?!?/p>

在實相中,人所擁有的自由并不來自于從束縛中的解脫。這是一種從不知束縛的自由,所以很難稱之為自由。對于一個相信自己被束縛的人來說,這感覺就像是自由,但事實上,它一直在那里,只等待被認出。了悟之人說:“我一直是自由的,你也一直是自由的?!边@種自由并不是指行動的自由,而是指從未采取過任何行動的自由,所以不受那些行為結果的束縛。這種大我的自由就像飛鳥的自由一樣,可以不受阻礙地高高飛翔在爬行于地面的動物之上。

?

2.21?“一旦包裹被打開,它就不存在了?!?/p>

馬哈拉吉用這個比喻所指的包裹是身-心-小我(body-mind-ego)。這個包裹由不同的部分共同組成并運作,包括感覺器官、感知力、智力、情緒等。這個包裹的造就是身心誕生的必然結果。這個包裹只能以兩種方式打開:身心的死亡或真我的質詢。通過真我的質詢,可以看見這個包裹是虛假的;即,明白所謂的個人只不過是一個觀念。當你移除把包裹綁起來的繩子和紙時,包裹會發(fā)生什么?它不再存在。同樣地,“我存在”的觀念就是把“個人”包裹起來的繩子和紙。去掉它,個人的幻相就消失了。

?

2.22?“人應該只是存在,忘記這個和那個?!?/p>

存在,是對梵的傳統(tǒng)描述——存在-意識-喜樂(sat-chit-ananda)——中的一個特征或屬性?!八_特”(sat)一詞,常常被翻譯為“存在”。在這三重描述中,存在與“切特”(chit)并無不同,它的意思是“認知”或“意識”,也與“阿南達”(ananda)并無不同,它的意思是圓滿或完整。認識自己——擁有大我真知——也意味著做自己。存在,是人所擁有的最真實的體驗,因為這也意味著成為真知——實相本身。但什么是存在?存在(薩特)是指當下存在,過去一直存在,將來也會永遠存在之物。它被體驗為一種靜止狀態(tài),也是純粹的真知和滿足感。

存在-意識-喜樂的三位一體將肉身、心智和情緒三大領域結合在一起,形成了領悟。身為一名求道者,你也許會發(fā)現,你的道路特征是,這種領悟之體驗的頻率越來越高,世俗憂慮的干擾越來越少,在此,馬哈拉吉稱世俗的干擾為“這個和那個”。

?

2.23?“做所有的事,但要明白實相在哪里。當你什么都感覺不到的時候,它就在那里?!?/p>

關于“做所有的事”這一點,不應該從想像中的“做者”角度來理解,而是要知道,正是神圣力量在做每一件事,應該說“祂在做所有的事”。如果你明白,那力量是真正的做者,你也許會繼續(xù)扮演一個角色,但你不會“感覺到”什么,你不會感覺到“我”在行動?!拔沂亲稣摺钡母杏X在硬幣的一面,而“祂在做所有的事”的感覺在硬幣的另一面——它們不可能同時在同一面。

?

2.24?“那明白虛假的人,是真實的。”

吉納內薩瓦爾在《長生之體驗》中寫道:

如果有滅光器

隨著光線熄滅,

誰會知道沒有光?

感覺到什么都沒有的人

他自己不會變成空無。

大我有著同樣獨一無二的存在性,

超越存在與不存在。

覺知永遠不可能死亡。覺知是不可能被否定的,因為必須一直有覺知的存在,否定才存在。必定有一個可以說“除了我什么都沒有”的最終實相存在。所發(fā)生的一切事情,都只能因為覺知的存在而發(fā)生。不過,反之則并非如此。那覺知并不需要任何事件的發(fā)生——沒有它們,祂依然存在。無論有沒有任何事物的存在,祂都是同樣的。祂不受世界出現或存在的影響,也不受那個世界消失的影響。那就是實相之自由的本質,那就是祂永恒的原因。

??

2.25?“你,你自己,是輕松的。”

在《羅摩衍那》的故事中,羅摩(在每一個人里面運作的那一位)在消滅了惡魔羅波那(Ravana,小我)之后,奪回了他的妻子悉多(Sita,平靜),回到阿約提亞(Ayodhya,輕松)城,他的家。自然狀態(tài)是不費力的(輕松的)。那就是“自然”的含義——做一個沒有壓力且不緊張的人。大我是輕松自在的,因為它根本不參與世界的游戲。大我真知把一種輕松感帶給頭腦,在努力尋找大我之后,這是一種極大的解脫。小我的不斷要求消失了,心靈進入一種平靜的狀態(tài),知道必須做的事情現在已經完成了。

?

2.26?“如果你想成為什么,這是小我的特征,你會一直處于一種狀態(tài)。(如果你)什么都不是,實相存留?!?/p>

無論何處,都沒有“個人”存在。沒有人成為了什么。那個錯誤的假設“我是某個人,我必須成為什么”是小我的本質。那個想要成為什么的人,是誰?要有“成為什么”的觀念,必須首先有這樣一個觀念:世界是真實的,作為“我”可以存在或成為什么的基礎。像這樣生活,就是生活在無知的狀態(tài)中。這就像深深地陷入夢中,并掙扎著達成某一個特定的結果,只是一醒來就發(fā)現什么都不存在。

?“什么都不是”是什么意思?它的意思是安住于你的真實本性中,不要讓頭腦向外追求俗世的目標。在長長的人生之夢之前、期間和之后,實相依舊。即使現在,你都是“那”。

?

2.27?“屏幕從不會說,哦,他們展示了一張不好的圖片,我是不會展示的。”

最常見的一個問題是:“為什么上帝創(chuàng)造了一個如此痛苦的世界?”?很少有人停下來思考這個問題本身是不是有什么問題——人們理所當然的認為,有一個智能(intelligence)“負責”整場演出,因此,祂也要對所發(fā)生的一切負責。你不會在《奧義書》或吠檀多不二論的教導中找到這個觀點。但你確實找到了正面的肯定,那就是免于痛苦的自由是可以找到的,事實上,這正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權利。然而,它也非常清楚地指出,只有認識到我們的真實本性是不生且不死的,才能找到自由。

認為世界不應受苦的觀念,來自于對身體的認同。因為身體是趨樂避苦的,所以無知的頭腦簡單地在它的思考中反映了這些對立面。它在錯覺下苦苦地工作,認為只要有足夠的時間和努力,世界就能變得完美。但是,當它認識到身體是無常之物,仿佛出現在夢中的事物一樣,它就不可能再想像從它的行為中會產生真實的效果。如果你在夢中殺了某個人,你會在醒來時不得不接受審判嗎?屏幕要為發(fā)生在影片中的暴力負責嗎?同樣地,上帝為整出戲劇提供了力量或生命力,但對其中發(fā)生的事情一無所知,因此沒有責任。

?

2.28?“實相與已經出現的世界無關?!?/p>

只要你把世界當真,它就必定是混亂和困難的。你可以說失敗是注定的。在物質或世俗之物中,不可能找到快樂。這樣的努力終究是徒勞的。遲早,每個人都會得出這樣的結論:解決生活問題的辦法必定完全存在于另一個方向。從這個意義上說,每個人都是真理的追尋者。有些人知道這一點,并有意識地遵循一條靈性道路,而其他人仍然處于幻滅的過程之中。

所有的探尋和求道者所達到的不同層面的理解力,都在這個封閉的系統(tǒng)——“盒子”——中發(fā)揮著自己的作用,這個盒子被稱作世界。它是一個封閉的系統(tǒng),因為相信世界為真的信念維持著世界。求道者對自身實相的信念,以及他或她必須做些什么來逃避的想法,都是系統(tǒng)的一部分,把他們牢牢地鎖在盒子里。實相本身不受這個封閉系統(tǒng)內所發(fā)生之事的影響。

?

2.29?“在最終的實相中,沒有什么需要理解的?!?/p>

在通向解脫的道路上,理解實相的本質是每個人都必須經歷的過程。諷刺的是,當解脫到來時,領悟到的是:沒有什么需要理解的。你就是實相,純粹而簡單,即使片刻,也不會有無知讓你另有所思。哪里有理解的必要?實相如是;它是不證自明的。存在的是一體性,所以不存在要去理解什么的“個人”,沒有理解的對象,也沒有理解的體驗。當你是一名求道者,理解力的成長和深化是自然的,不過,當對實相的“最終領悟”到來時,理解力本身就被視作不真實,因為它是屬于頭腦的。

《飛鳥之路——蘭吉特·馬哈拉吉語錄》轉載2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沂水县| 循化| 广水市| 望城县| 从江县| 棋牌| 连云港市| 保康县| 潜江市| 保亭| 兴文县| 轮台县| 勐海县| 麻阳| 犍为县| 工布江达县| 西吉县| 普定县| 黄陵县| 工布江达县| 东丰县| 白河县| 曲麻莱县| 四川省| 武威市| 宣恩县| 德惠市| 晋宁县| 梓潼县| 博白县| 张北县| 汕尾市| 通辽市| 陆河县| 雷州市| 湾仔区| 庆阳市| 克东县| 台东县| 余姚市| 贡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