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里帝國興亡史(二)

本作品是對史圖館專欄的投稿,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作品并非嚴謹?shù)臍v史學術研究,僅供參考;未經(jīng)授權,禁止二傳,違者必究。
本文作者:謝伊寇馬克
歐洲人地圖上的非洲君主
在正文開始前,我們先來談一幅地圖。這幅地圖被稱為卡塔蘭地圖。專業(yè)人士認為,這是中世紀繪制的最美麗的地圖,也是制圖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我們將視線投向最左側的地圖底部——這里是非洲。在西邊、一個頜下戴著面紗的白人騎在一個動物上,可能是一匹駱駝,雖然制圖者未必見過駱駝。騎駱駝的是一個柏柏爾游牧人。在東邊,另一個身著藏青色的白人頭上系著頭巾,手上拿著一把彎形長刀,他是歐爾加納的國王,歐爾加納可能是今天阿爾及利亞的城市瓦爾格拉。兩人的視線交匯于位于兩者之間的人。他正坐在王位上,臉側向一邊。他的皮膚是黑色的,髯須修剪得當,小臂與腳裸露在外,穿著金色的寬大衣衫,頭戴金冠,一只手拿著百合花的權杖,另一只手拿著一個黃金球。他舉起這只球,仿佛要給世人觀看。
國王統(tǒng)治的地區(qū)名叫幾尼亞(Ginyia)。地圖中,國王被四個地名簇擁著:塔加扎(Tagaza)、廷巴克圖(Tonbuch)、加奧(Gougou )以及位于阿爾及利亞圖瓦特綠洲之中的布達(Buda)。偏左的兩個地名也是國王的領地,雖然領地級別不同:蘇丹(Sudam,源于阿拉伯語的"S?dan",指黑色人種)和馬里(Melly)。圖上配有一段說明文字,用加泰羅尼亞語寫道: “這位黑人君主名為穆薩馬里(Musse Melly),是幾內亞的黑人國王。他的領地中有大量黃金,因此他是這里最為富裕尊貴的君主?!?/p>
這就是我們今天故事的主角,馬里帝國史上最具盛名的曼薩之一,曼薩穆薩。

曼薩穆薩的威光
1312年阿布?貝克爾二世揚帆遠航一去不返后,曼薩穆薩開始統(tǒng)治馬里,直到1337年去世。他統(tǒng)治馬里的這25年被公認為是馬里帝國的黃金時代。
穆薩擴疆拓土,盛極一時。馬里的疆域西到達岡比亞河和塞內加爾河下游谷地,臣服了沃爾夫王國。北至瓦格拉以北沙漠地區(qū),控制了陶代尼產(chǎn)鹽區(qū),游牧民族桑哈賈也向馬里進貢。東達塔德麥卡產(chǎn)銅區(qū),但在南部馬里的行政權力一直沒有越過馬林凱人居住區(qū)。在十四世紀中葉,從國土面積和國家財富來看,馬里均可居當時的世界大國之列。
當曼薩穆薩騎馬外出時,紅地鑲黃的王室旗幟在他頭上飄揚。曼薩正式會見人民時,他隨身攜帶著黃金武器,包括象征王權的一張弓和箭。曼薩坐在一個巨大的由烏木制成的王位上,王座安放在一個臺子上,旁邊立著象牙。曼薩身后站著大約30名奴隸。在曼薩的頭上,一名奴隸舉著一把絲質的紅色遮陽傘,上面還有一只黃金打造的獵鷹。

臣屬于曼薩的小國國王們分兩排坐在兩旁,他們的身后是騎兵將領。曼薩的身前站著持刀護衛(wèi),還有一名被稱為杰利的主要發(fā)言人。曼薩從不在公開場合大聲說話,只是將自己想說的話告訴杰利,杰利再向其他人大聲通告。
曼薩出現(xiàn)在公共場合時總是伴隨著音樂,有各種各樣大小不一的鼓,象牙制成的號,還有被稱為巴巴的一種木琴,這種琴以琴聲美麗著稱。

朝圣之旅
在所有去麥加朝覲過的古代西非統(tǒng)治者中,曼薩穆薩無疑是最出名的。1324-1326年,曼薩·穆薩前往麥加朝覲,讓北非尤其是埃及開始注意到這個遙遠的西非國家。這也是非洲中古史上的重大事件。
當他在準備前往麥加的旅行時,占卜者建議他等到一個星期六出發(fā),并且那一天剛好是那一個月的第十二天。這意味著他要等九個月才出發(fā),但他依此行事。穿越撒哈拉沙漠的旅行耗費了一年時間。據(jù)說共有數(shù)千人陪同曼薩·穆薩,其中有他最年長的妻子——帶有數(shù)百名隨身侍者和奴隸的伊納麗?卡努特。隨行人員還有馬里官員和商人社區(qū)中的穆斯林、保護團隊的士兵、趕駱駝的人、侍者和奴隸。數(shù)干頭駱駝和驢子用來運食物、水和其他用品。除了牲畜外,還有奴隸幫著運這些砂金。據(jù)記載,他帶領的隨從至少有8000人。
當曼薩穆薩于1324年7月抵達埃及時,他們在開羅大金字塔附近安營扎寨。因為他帶了巨量的黃金,他的埃及之行引起了極大的轟動。據(jù)記載,他的8000名隨從中有500名為奴隸,每人手執(zhí)一根重4斤的金杖, 100頭駱駝各馱300磅黃金。他揮金如土,送給埃及納西爾蘇丹4萬金第納爾。他也送給蘇丹的助理1萬金第納爾,對埃及王宮的每一個人都十分大方。他布施和花費的黃金充斥開羅市場,使當?shù)亟饍r跌落12%,長達12年之久未能恢復原價。
穆薩一行人在開羅住了三個月,隨后繼續(xù)訪問阿拉伯半島,前往麥加和麥地那兩座圣地朝覲。
朝覲之后,曼薩?穆薩的財富轟動遐邇,馬里帝國名噪一時。馬里曼薩被稱為“金礦之王”,是全非“最富裕最高貴的國王”。直到半個世紀后,人們還在談論這件事。一位埃及作者記錄道:“穆薩?伊本?阿布?貝克爾國王到達埃及境內,前來朝拜安拉的古老寺廟并拜訪世人敬仰的先知之墓。穆薩是一位年輕男子,淺黑色的皮膚,面容英俊,風度翩翩。他在一群衣著華麗的騎著馬的士兵之中,隨行人員超過1萬人。他帶著精美萬分、華麗非常的禮物和饋贈。人們說他領土的長度是走3年的路程,而且還有14個屬地,其中有國王和統(tǒng)治者?!卑?尤馬里記錄道:“在我第一次前往開羅并在這座城市中停留時,我聽說穆薩蘇丹因朝圣前來此地。我看到開羅當?shù)厝罕娫谔岬竭@些人奢侈揮霍時興奮不已?!边€有一位收集史料的傳記作者,當時的米赫曼達爾(Mihmandar,即在埃及素丹宮廷中負責陪同外國使團的馬穆魯克官員)他這樣描繪馬里的統(tǒng)治者:“他身份尊貴,生活奢華,信仰宗教。 當我代表納西爾丁·穆罕默德(當時馬穆魯克的蘇丹)同他見面時,他用最周到的方式迎接我,并用最細致入微的禮遇對待我。王子宮廷內侍的兒子這樣記錄道: “他高貴而大方,慷慨施舍、善行無數(shù)。他帶著100頭駱駝負載的黃金離開馬里。穆薩在朝圣路上的任何地方都揮霍黃金,無論是在馬里到開羅之間經(jīng)過的部落中、開羅還是開羅與漢志之間,在去程和回程的路上都在揮霍黃金,以至最后需要向開羅借錢。他以高昂的利潤作擔保,向商人們借貸?!甭敾?、虔誠、富裕,這就是馬里統(tǒng)治者留給開羅的印象。

馬里的文化發(fā)展
這次朝圣過后,馬里與北非的經(jīng)濟、文化聯(lián)系更加密切。1337年,馬里與摩洛哥哈桑蘇丹互換使節(jié) 建立外交關系。馬里國王熱誠倡導吸收伊斯蘭文化,派遣留學生到埃及學習,在開羅設立馬里學生寄宿宿舍。穆薩禮敬伊斯蘭學者,聘請他們到馬里服務。當時應聘前來的西班牙籍穆斯林建筑師阿布?伊薩克?薩希利,曾在廷巴克圖、加奧等城市設計修建清真寺和宮殿。他幫穆薩蓋了一座帶有圓頂?shù)木匦畏课?。這開創(chuàng)了馬里著名的“蘇丹式”的建筑風格。這座房屋用五顏六色的石膏裝飾著。廷巴克圖著名的簡格雷貝爾清真寺就是他奉穆薩之命建造的。

摩洛哥和埃及學者紛紛旅居馬里講學,培養(yǎng)了許多黑人學者,通過他們又訓練出大批懂阿拉伯文的教師,分散各地推廣教育。一些商業(yè)城市逐漸發(fā)展為伊斯蘭學術中心,其中以廷巴克圖最負盛名。桑科雷清真寺收藏浩如煙海的書籍手稿,成為馳名穆斯林世界的伊斯蘭大學。歷史悠久的西蘇丹學術文化在廷巴克圖開出絢麗的花朵,開辟了西非黑人文化光輝燦爛的新時期。馬里帝國文化的特色是,它既吸收了北非伊斯蘭文化的精華,又保存了西蘇丹黑人文化的特色,而融會成一種獨特的文化。它哺育了西非廣大地區(qū)許多民族,產(chǎn)生十分深遠的影響。伊本白圖泰1353年訪問馬里帝國時曾繪聲繪色地描述帝國的繁榮和帝王禮儀的隆重,他對馬里人民贊不絕口:“這些黑人具有很好的品質,這里很少有不正直的人;在所有民族中,他們是最少發(fā)生不公正的事的。他們的蘇丹不寬恕任何行為不端的人。國內外到處均感安寧,行旅和當?shù)鼐用穸疾粨谋I賤偷搶和暴徒行兇”。顯然,馬里當時的經(jīng)濟文化正在向上發(fā)展,社會安定。

1337年穆薩去世后,他的兒子馬加繼位。但曼薩馬加統(tǒng)治了四年就去世了。之后的王位由馬加的叔叔,即穆薩的弟弟蘇萊曼繼承。蘇萊曼在位期間,馬里依舊繁榮,但巨大的危機正在馬里帝國內部醞釀著。

參考資料
(1)鄭家馨:烜赫非洲中古史的馬里帝國
(2)李安山:非洲古代王國
(3)戴維?C?康德拉:中世紀西非諸帝國
(4)F. 富威爾-艾馬爾:金犀牛:中世紀非洲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