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天干天干,亚洲毛片在线,日韩gay小鲜肉啪啪18禁,女同Gay自慰喷水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不沉的重防御航空母艦(上):大鳳級航空母艦設計史

2022-02-01 18:54 作者:霧島代艦_krsmTaikan  | 我要投稿


??????沒錯????,這次依然不是戰(zhàn)列艦

由于篇幅比較長,所以裝母系列準備分為三篇,第一篇為大鳳

丸四計劃艦——大鳳

日本海軍的1939年度(昭和14年度)海軍軍備充實計劃又稱丸四計劃。與丸一~三計劃的軍備補充計劃不同,是以整備陸上航空力量為核心、同時建造艦船的計劃。從丸四計劃起,日本海軍開始確立重視航空整備的方針。

丸四計劃中計劃建造的航空母艦為大鳳,暫定番號是W102。

大鳳的詳細設計是從1938年開始的,和其他丸四計劃艦在9月決定概要設計。

一、翔鶴防御的再討論

作為擴大版飛龍的翔鶴級航空母艦,其飛行甲板防護缺陷的問題自1938年夏開始就被關心。到翔鶴為止的日本航空母艦,只能通過控制艦體尺寸來減小被擊中的可能性(翔鶴級擴大的原因是最小限度滿足搭載新艦載機的能力)。最終,翔鶴級的飛行甲板尺寸不如改造大型航空母艦赤城。

這個時期日本海軍內(nèi)部正在商討接下來的丸四計劃。日本海軍意識到翔鶴級被動的防御方式的局限性,因此開始考慮設置裝甲飛行甲板。

主要商討的問題如下:

1.俯沖轟炸的250kg和500kg穿甲航彈命中時飛行甲板和機庫的損害情況,以及飛行甲板應急修理所需時間

2.同上情況下通常航彈命中時飛行甲板和機庫的損害情況,以及飛行甲板應急修理所需時間

3.完全癱瘓飛行甲板所需的命中航彈數(shù)(250/500kg通常、穿甲航彈)

4.800/1000kg通常、穿甲航彈命中時的損害情況

最終研究的結(jié)果如下:

航速:33節(jié)

續(xù)航力:18節(jié)-10000海里

飛行甲板防御部長150米,寬18米以上

飛行甲板高度、復原性能、船體強度、旋回性能等應具有合適的性能。

除此之外,其他方面與后來的大鳳一致。

在討論這個要點的時候,進行了包括同時建造的飛龍、翔鶴、大鳳級費用(含組建艦載機組的花費)的比較。各級航空母艦的搭載機數(shù)、分解保存的備用機數(shù)以及 在作戰(zhàn)行動中,分解的備用機組裝所需的時間等問題進行研究。

二、大鳳原案:G12

注:以下提及的W102和G12的稱呼均指大鳳原案

在1937年,軍令部就開始商討丸四計劃中建造的新型航空母艦,即后來的大鳳。在計劃初期的1937年11月27日通告的暫定番號的數(shù)字僅有兩位數(shù),W01為戰(zhàn)列艦110(后信濃)和111號艦,W02是130號艦(后大鳳),W03則屬于巡洋艦。

但隨著艦種的增加,經(jīng)過再次商討并決定修改。在1938年6月,軍令部次長和海軍次官協(xié)商,最終在7月11日決定將暫定番號的數(shù)字增加到三位數(shù)。其中,戰(zhàn)列艦是W101(信濃、111號艦),航空母艦是W102(大鳳),甲型巡洋艦是W103(暫無計劃),乙型巡洋艦是W104(阿賀野),丙型巡洋艦是W105(大淀)。這時軍令部次長和海軍次官確定大鳳的標準排水量為27800噸,設計大概開始于1938年6月。

9月時,軍令部總長和海軍大臣就丸四計劃再次進行商議。這時標準排水量增加700噸,達到28500噸。9月19日,艦政本部向大藏省提交了新航空母艦說明資料,提交給大藏省的要目如下:

W102

基本參數(shù):標準排水量28500噸

搭載機:96常用+30備用,總計126架

兵裝:6門15.5cm炮,16門10cm高炮,36門25mm機炮

動力:航速35節(jié)

費用:10531.8萬日元

其中,搭載機為艦戰(zhàn)24架(備用12架),艦爆24架(備用12架),艦攻36架(備用18架),總計126架。

其預算在9月22日被批準。提交給大藏省的費用為10531.8萬日元,但實際上只有10117.5萬日元被批準。

不久之后的24日設計完成的W102實際參數(shù)如下(設計番號G12):

大鳳原案G12(1938.9.24)

基本參數(shù):水線長250米,水線寬27.7米(飛行甲板最大尺寸為長243.5米×寬30米,中部25米),標準排水量28500噸,公試排水量33600噸

搭載機(機庫搭載):18架九六式艦戰(zhàn)(備用3架),18架九六式艦爆(備用3架),21架九七式艦攻(備用1架),合計57架常用和7架備用

搭載機(甲板系留):7架九六式艦爆,5架九七式艦攻

完全搭載情況為76架

兵裝:6座雙聯(lián)裝10cm高炮,8座三聯(lián)裝25mm機炮

動力:出力160000馬力,航速33.4節(jié)

續(xù)航力:18節(jié)-10000海里

G12/W102

這張圖為石橋孝夫根據(jù)艦本原圖的重繪圖,原藍圖上有桑原艦本部長、福田基本計劃主任、矢ヶ崎主務部員的印記。

W102的最初設想是作為從后方配置的其他航空母艦出發(fā)的攻擊隊的中繼基地前進配置的重防御航空母艦,即飛石戰(zhàn)法。不過,這個構(gòu)想在丸四計劃概要決定之前的階段,恐怕在1938年初就已經(jīng)被否定了。所以,W102/大鳳依舊是通常的高速攻擊航母。

實際上,W102也就僅僅在初期積極考慮過補給其他航母的艦載機,在否認飛石戰(zhàn)法后其標準重新放寬。由于G12案預定戰(zhàn)時在飛行甲板上系留12架飛機,所以飛行甲板的剩余空間無法實現(xiàn)大規(guī)模運用其他航空母艦的飛機。至于彈藥搭載量,W102為800kg航彈90枚、250kg航彈468枚、60kg航彈468枚、魚雷45枚。作為對照,翔鶴的三款航彈為90、306、540枚,魚雷同樣為45枚,并沒有特別大的差別。

根據(jù)1937年3月的文件《艦船飛機搭載標準》內(nèi)容,現(xiàn)有航空母艦的航空燃料搭載量不足以運用新式艦載機。所以,海軍方面開始積極考慮增設輕質(zhì)油庫。航空本部文件《航空舾裝、輕質(zhì)油庫、航彈庫相關》中提及,W102將盡量符合運用艦載機的需求。這大概說明當時的設計還不足以應對新艦載機的運用,需要新設輕質(zhì)油庫。所以燃料增加主要的目的是運用耗油量增加的新式飛機,而非其他原因。

在這個時期,日本海軍也得到了英國建造的光輝級裝甲航空母艦的信息。這時作成的關于航空戰(zhàn)術分析的《空威研究會報告》認為將來應該是以光輝級為準的防御航彈的重防御航母,以后的航母飛行甲板厚度甚至可能增加到100mm以上。因此,開始了對航彈防御的研究。最終日本海軍認為將來各國的航空母艦重防御化將是趨勢,以避免向來航母甲板防御上的問題。

但采用裝甲飛行甲板的代價就是同等情況下機庫搭載機數(shù)減少、重心升高、高炮減少等問題。所以與后續(xù)設計相同的是,G12的裝甲防御范圍局限于前后部升降機之間。前后升降機的尺寸分別為長12米×寬14米和長14米×寬14米,防御區(qū)域的寬度從升降機的14米向中部逐漸遞增,最大寬18米。根據(jù)記載,裝甲覆蓋率為50%,這種裝甲布置方式是為了保護最小的起降范圍,以維持持續(xù)作戰(zhàn)的能力,并控制排水量的增加和重心的上升。

其中裝甲厚度為比最終設計更薄的60mm裝甲。這個程度的裝甲可以承受700米投下的500kg航彈,但無法防御大高度投彈。而海軍認為理想的防護效果是承受1300米俯沖投下的800kg航彈。如果能再增加27mm裝甲的話,就能承受4000米投下的500kg航彈。所以,航空本部對艦政本部的防護設計并不滿意,在后續(xù)設計中繼續(xù)強化。

而對于搭載機,實際上也有解決方案。除了機庫內(nèi)常用的57架飛機,還有7架拆解的備用機。另外在戰(zhàn)時還可以選擇在飛行甲板上系留12架飛機,搭載情況不會遜色于翔鶴級,所以海軍方面整體認為采用裝甲飛行甲板對搭載機的影響不至于嚴重。

對于防空火力的減弱(相比翔鶴減少2座大口徑高炮),海軍認為其影響并不是絕對的。在減少2座大口徑高炮的同時,W102會擁有更加完善的裝甲防護,足以對抗一定重量的航彈。而擁有更多防空炮的翔鶴等現(xiàn)有無飛行甲板裝甲航空母艦,即使是60kg航彈也可能擊穿造成損傷。所以也處于可以接受的范圍。

諸切斷

考慮到重心問題,G12的機庫下降一層甲板。相較于翔鶴,煙道在下層機庫中有一段突出。同時G12采用的是和翔鶴類似的開放式艦艏。由于干舷降低,所以在后來的討論中艦艏被修改為封閉艏,以強化耐波性。

在飛行甲板甲板距水線高度減少的同時,以往的彎曲式煙囪排煙變得不安全了(在傾斜時更加容易進水)。所以G12首次采用直立煙囪設計,垂直排煙。

而關于W102的艦島設計,有過很多方案。在1938年的早期飛行甲板防御說明略圖中,艦島處于左舷。這是受1935年5月29日的航本機密第805號文件內(nèi)容的影響,所以采用左舷艦島也是自然的。

1938年秋,完成改裝工事后從橫須賀出港的赤城

但1938年秋改裝完成的赤城進行起降試驗時的事故證明,在左舷設置艦島會對起降造成障礙,而且氣流也會紊亂。不過,130號艦(大鳳)的艦島并沒有馬上被修改為右舷布置。在文件《赤城改裝后實驗成績》中,翔鶴、瑞鶴被記錄為右舷艦島,仍處于紙面計劃的大鳳卻被記錄為左舷。對此,航空本部的意圖不太明確,或許是為了考慮戰(zhàn)時的逆向著艦。

不管怎樣,左舷艦島最終依然被放棄了。在1939年3月27日艦政本部關于技術會議的記錄中,初期計劃曾經(jīng)考慮過在艦島前后的飛行甲板上各裝備一座雙聯(lián)裝九八式10cm炮,具體計劃時間不明。而設計番號G12則是采用和最終設計類似的艦橋(除了煙囪沒有外傾)。

三、最終設計:G13

在1938年12月8日列入的建造計劃中,W102為130號艦。軍令部隨后對其參數(shù)進行了修改:

標準排水量:30360噸

航速:33節(jié)

續(xù)航力:18節(jié)-10000海里

兵裝:6座雙聯(lián)裝10cm高炮

搭載機:52架

而初步設計的成本估算,在12月26日的第74屆技術會議上提交。

大概在1939年末,艦政本部開始了大鳳的基本計劃。最終設計如下:

大鳳/G13

基本參數(shù):全長260.6米,垂線間長238米,水線長253米,水線/最大寬27.7米(飛行甲板最大尺寸為長257.5米×寬30米,公試狀態(tài)時飛行甲板距水線12.43米),標準排水量29300噸,公試排水量34200噸(吃水9.67米),滿載排水量36809噸(吃水10.15米)

搭載機:

①1939年4月《戰(zhàn)時艦船飛機搭載標準》

18架九六式艦戰(zhàn)(備用6架),18架九九式艦爆(備用6架),27架九七式艦攻(備用3架),合計63架常用和15架備用

②艦政本部《一般計劃要領書》

24架烈風艦戰(zhàn),24架流星艦攻/艦爆(備用1架),4架彩云艦偵,合計52架常用和1架備用

③別案

18架烈風艦戰(zhàn)(備用1架),36架流星艦攻/艦爆,6架彩云艦偵,合計60架常用和1架備用

④1943年6月計劃

24架零式艦戰(zhàn),5架彗星艦爆(系留19架),21架天山艦攻(系留3架),合計72架

⑤實際搭載(1944年)

27架零式艦戰(zhàn),27架九九式與彗星艦爆,18架天山艦攻,3架二式艦偵(即彗星一一型),合計75架

兵裝:6座雙聯(lián)裝10cm高炮(每門備彈300發(fā)),17座三聯(lián)裝25mm機炮(每門備彈1500發(fā))

動力:出力160000馬力,航速33.3節(jié)

續(xù)航:搭載重油5700噸,續(xù)航力18節(jié)-10000海里

技術特點

船體

為了降低重心,大鳳相比翔鶴減少了一層甲板。隨著重心的降低,公試狀態(tài)飛行甲板距水面的高度也降低到了12.43米。由于干舷降低,后續(xù)修改中大鳳的艦艏被改為封閉艏,以強化耐波性。

最初,川崎神戶繪制的大鳳線圖如A,可以看到飛行甲板前端較寬。這種設計容易影響艦船的耐波性,所以后來前端被修改成B圖所示的形狀。

川崎神戶和美國海軍復原大鳳線圖比較

在采用封閉艏的同時,飛行甲板長度也得到了明顯延長(相比原案有10m左右的增加)。除了增強發(fā)艦能力,更長的飛行甲板還可以系留更多的飛機。

此外,采用封閉艏的航空母艦上空氣流也是優(yōu)于開放艏航空母艦的(見下圖)。

與翔鶴相同的是,大鳳采用了小型球狀艦首,以減小阻力(見下圖)。

大鳳線圖

大鳳的艦艉與翔鶴基本一致,但干舷稍微高一些。舵由主舵和副舵構(gòu)成。

切斷圖

動力

大鳳的動力系統(tǒng)出力與翔鶴同為160000馬力,并列日本海軍主機出力第一位。除了續(xù)航輪機出力相比翔鶴增加以外,大鳳的動力系統(tǒng)整體上和翔鶴差不多。

大鳳搭載4座單座40000馬力的新式高中低壓蒸汽輪機和8座呂號艦本式鍋爐。四軸推動,推進器直徑4.3米,均連接巡航輪機。

大鳳搭載的呂號艦本式三號乙三型鍋爐的蒸汽壓力為30kg/cm3,蒸汽溫度350℃。單座鍋爐蒸發(fā)量為103t/h,是繼鈴谷、蒼龍、改裝加賀之后的最大型號。

巡航輪機比較如下表:

飛行甲板

由于大鳳采用了封閉式艦艏,所以飛行甲板長度從G12的243.5米一躍到257.5米。飛行甲板前端寬度18米,中央部30米,艦橋附近29米,后部27米。為了平衡艦島的重量,飛行甲板向左舷延伸了約2米。

如前所述,艦政本部設計的G12的60mm飛行甲板裝甲并不令人滿意。最后G13的飛行甲板被強化為75mmCNC+20mmDS結(jié)構(gòu)。雖然這樣的防護對航彈不算徹底,但多數(shù)情況下是足夠的。海軍內(nèi)部對不徹底論有以下反對意見:

一、任何艦船都不能有徹底的防御

二、受到重量為500kg以下航彈的幾率更高

三、從現(xiàn)有航空母艦的情況來講,只能做到100mm左右的裝甲防護

四、大高度水平轟炸命中率低

五、有消息稱美軍將來會采用500kg航彈俯沖轟炸

經(jīng)過這樣的討論之后,海軍內(nèi)部決定停止強化裝甲。

在航彈命中的情況下,一般裝甲會變形貫穿。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日本海軍選擇加入9~13%銅以強化抵抗沖擊的能力,這就是CNC裝甲。根據(jù)戰(zhàn)前日本海軍在鹿島灘的試驗,大鳳的裝甲足以承受俯沖轟炸機投下的500kg航彈。所以,大鳳在中途島海戰(zhàn)的情況下防護區(qū)域是不會被SBD的500/1000磅通常航彈擊穿的。

防護區(qū)域同樣是前后升降機中間的區(qū)域。大鳳前后部升降機尺寸分別為長14米×寬13.6米和長14米×寬14米。由于大鳳的升降機間距更大,所以防護區(qū)域的尺寸更大。大鳳的飛行甲板防護區(qū)尺寸約為長150米×寬20米,可以實現(xiàn)最低限度的起降。

大鳳的飛行甲板與大多數(shù)日本航母相同,依然采用了45mm木質(zhì)甲板(如下圖)。

考慮到機庫空間有限,大鳳等艦考慮戰(zhàn)時采用甲板系留的方式搭載更多的飛機。由于飛行甲板是強度甲板,所以影響甲板強度的系留孔的數(shù)量會受到限制(比如信濃的甲板開孔數(shù)被限制在100以內(nèi))。

不過考慮到大鳳的飛行甲板尺寸比翔鶴更大,所以在采用系留時可以實現(xiàn)接近翔鶴的載機量。

防御

上段已經(jīng)提到過飛行甲板防護,這里主要對其他部分的防護進行介紹。

前部彈藥庫部分,水平裝甲為75mmCNC,防御指標為3000米水平轟炸的1000kg航彈(飛行甲板也參與防御),對20cm炮的免疫區(qū)上限為20000米。主裝為165mmCNC,對20cm炮的免疫區(qū)下限為12000,并向下遞減到70mm。

后部彈藥庫水平裝甲為16mmDS+32mmCNC與40mmCNC構(gòu)成的兩段防御,側(cè)舷為75~130mmNVNC裝甲。防護指標和前部彈藥庫大致相同。

動力艙部分的水平裝甲為16mmDS+32mmCNC,側(cè)舷裝甲為55mmCNC與25mm構(gòu)成的兩段防御;輕質(zhì)油庫水平裝甲為50mmCNC,側(cè)舷裝甲為50~65mmCNC;兩者防護指標均為對15cm炮。

而大鳳在縱深3米左右布置了2層22mmDS鋼疊加的彎曲防水縱壁,外側(cè)配置了約1米的重油,防御指標為對300kgTNT當量魚雷。

考慮到艦底爆炸,彈藥庫和輕質(zhì)油庫的底部均為三層底。

機庫

大鳳有2層機庫。由于飛行甲板是強度甲板,所以兩層機庫均為封閉式機庫。上層機庫寬18米,下層機庫寬17米。

上層機庫由防火卷簾門分為五部分,下層機庫分為四部分。其中升降機和機庫間由7mmDS鋼構(gòu)成的防火門阻隔。

上層機庫的頂板上有10mmDS鋼,這是為了阻擋穿過上層裝甲的航彈,防止其進入機庫爆炸而掀起飛行甲板。其中,飛行甲板和機庫頂部之間有高約0.7米的空間。

機庫側(cè)面為25mmDS鋼,以防御彈片。為了釋放爆炸壓力,機庫側(cè)面設置了尺寸為1.5米×0.7米、受壓易脫落的蓋子,厚度為25mm。機庫內(nèi)設置了泡沫滅火設備。

中央部切斷

前面列數(shù)據(jù)時已經(jīng)提到了大鳳的5個艦載機搭載案,最初大鳳搭載的是現(xiàn)有的三款艦載機(九六式艦戰(zhàn)、九七式艦攻、九九式艦爆)。后來采用新式艦載機之后,計劃搭載烈風式艦戰(zhàn)、流星式艦攻/艦爆、彩云式艦偵,搭載機數(shù)53~61不等(53為24架烈風,61為18+1架烈風,從這里可以看出烈風有多么占空間了)。最終由于新式艦載機開發(fā)進度遲緩,大鳳開始搭載零戰(zhàn)、彗星(包含二式艦偵)、天山三型,搭載機數(shù)72架。最終狀態(tài)時由于搭載了一定的九九式艦爆,搭載機數(shù)稍微增加到75架。

由于機庫空間有限,一部分艦載機需要系留在飛行甲板上。

升降機

與以往3部升降機的大型航空母艦不同的是,大鳳僅采用了2部尺寸較大的升降機。這與提高飛行甲板整體防御性有關。前部升降機尺寸為長14米×寬13.6米,后部升降機尺寸長14米×寬14米。

升降機采用兩層25mmDS鋼疊加防御,重量分別達到了106噸和108噸。大鳳通過交流電源,以2060kW三相誘道電動機驅(qū)動發(fā)電機,再以直流270馬力的卷揚電動機來驅(qū)動升降機。采用新動力之后的大鳳升降機的升降速度相比此前的無防護升降機,實際上是毫不遜色的。

兵裝

自1935年八九式雙聯(lián)裝12.7cm炮投入生產(chǎn)后,日本海軍仍在計劃新高炮以應對更加高速化的飛機。新高炮的要求是能以高初速、高射速射擊。之后,70倍10cm炮成為備選設計。

經(jīng)過反復試驗的試驗之后,身管長減小到65倍,并在1938年制式化。

大鳳是唯一搭載九八式10cm高炮的日本航母。這款高炮初速1000m/s,遠超八九式12.7cm高炮的720m/s。九八式的炮彈彈重13kg,裝藥量5.75kg。隨著初速的增加,對海射程達到19500米,對空射高14700米,彈道性能良好。作為代價,炮身壽命從八九式的1000發(fā)減少到350發(fā)。

與秋月級的炮塔相同的是,大鳳的炮架滿足俯仰范圍-10°~+90°。高炮動力為電動油壓式,不過大鳳炮架的轉(zhuǎn)速從秋月級的12°/s降低到10.6°/s。炮管俯仰速度依然為16°/s。高炮裝填機構(gòu)為半自動式。

由于重量原因,大鳳的大口徑高炮從翔鶴的16門減少到12門。

大口徑高炮由左右舷各1座九四式高射裝置指揮,右舷位于艦橋前方,左舷位于艦體中部附近。

大鳳原計劃裝備8座三聯(lián)裝九六式機炮,建造途中增加到14座以強化防空能力。到實際完成時,增加到了17座。其中,左舷8座、右舷7座、艦艉2座。

機炮的指揮裝置是九五式機炮射擊裝置,總共裝備8座。另外艦橋上還有裝備2座21號對空雷達和1座13號對空雷達。

飛行甲板上裝備了3座隱頭式110cm探照燈,在航空作業(yè)時可以收放到飛行甲板下方。另外艦橋側(cè)面也有一座110cm探照燈。

艦橋&煙囪

在飛行甲板高度降低的同時,大鳳的艦橋相比翔鶴也降低了。這種情況下如果繼續(xù)沿用以往的彎曲式煙囪排煙,在艦體大傾斜時容易進水,進而影響復原性能。

但在技術會議上,有人以日本海軍一向重視夜間發(fā)著艦為由強硬地反對航母上層建筑大型化(在飛行甲板上布置大口徑高炮的方案大概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否決的),并認為直立煙囪排煙會影響航空作業(yè)。但為了保證復原性能,最終還是選擇采用直立煙囪。

為了減小排煙對航空作業(yè)的影響,空技廠專門制作了1:100的艦島模型進行風洞測試。最后的結(jié)果是煙囪向外和垂線呈26°夾角、距飛行甲板17米排煙是最適的(此前的G12采用的是垂直煙囪),艦島布置在右舷稍微靠前的位置。而在大鳳完工前,隼鷹級航空母艦也采用了這種艦島設計,其結(jié)果證明了這種設計的合理性。

為了減小艦島對起降的障礙,大鳳的艦島稍微向飛行甲板以外移動了一些。在后來的改大鳳等艦的設計中,艦島被完全移動到飛行甲板以外的位置。

整體而言,大鳳的艦島結(jié)構(gòu)與隼鷹級類似,后半部分主要布置煙道和鍋爐進氣口。

艦島各層詳解

飛行甲板平面:方位測定室、飛行員待機室、氣象作業(yè)室

下部艦橋甲板平面:長官·參謀長·艦長·航海長休息室、方位測定室、無線電話室

上部艦橋甲板平面:操舵室、第一防御指揮所、作戰(zhàn)室兼海圖室、方位測定室、無線電話室

羅經(jīng)艦橋甲板平面:羅經(jīng)艦橋、傳聲所、照射指揮所、發(fā)著艦指揮所

防空指揮所甲板平面:見上圖

艦橋防御方面,羅經(jīng)艦橋有25mmDS鋼,起到彈片防御;操舵室和輕巡阿賀野一樣布置著40mmCNC圓筒裝甲,能防御15cm通常彈。

航空舾裝

大鳳原本計劃裝備5座三式十型著艦制動裝置,實際裝備了4座空廠(即空技廠)式六型著艦制動裝置,制動橫索14根。

空廠式六型的設計是為了應對艦載機性能的提升,采用油壓制動式設計。制動距離40米,最大制動重量4噸。復位動力為壓榨空氣,可以在9秒內(nèi)復位。

最初還計劃采用5座三式十型滑動制止裝置,實際裝備的型號是3座固定式空廠式四型。

原本計劃在升降機前方設置遮風柵,后來為了簡化工事而取消。同時由于彈射器開發(fā)進度拖延,原本預定的2具彈射器也被取消。

遮風柵、彈射器預定位

消防設備

根據(jù)中途島海戰(zhàn)的戰(zhàn)訓,大鳳等艦進行了防火方面的修改。大鳳裝備了泡沫式灑水裝置。關于泡沫的成分,海軍測試了硫酸鋁、氫氧化鈉混合式與肥皂水的效果,最后選擇了效果比較好的肥皂水式。泡沫滅火裝置(含液體)的重量為23.74噸。

進行增設防空炮和改善滅火設備后,大鳳的公試排水量從基本計劃的33800噸增加到34200噸。

航空燃料、彈藥

考慮到新型艦載機耗油量的大幅增加(天山艦攻的火星發(fā)動機相比九七式艦攻增加接近一倍,而烈風相比零戰(zhàn)增加大約兩倍),大鳳相比此前的航母增加了輕質(zhì)油搭載量。根據(jù)一般計劃要領書,大鳳輕質(zhì)油滿載狀態(tài)為990噸,這個搭載量實際上無法滿足此前設想的攻擊使用。后來航空本部主務者天谷中佐將滿足艦載機4~6次攻擊的燃料和彈藥減少到滿足2次的搭載量,并滿足直衛(wèi)戰(zhàn)斗機9次和偵察機10次出擊。這個計劃隨后被軍務局和軍令部認可。

根據(jù)《一般計劃要領書》,大鳳搭載72枚800kg航彈、72枚500kg航彈、144枚250kg航彈、144枚特250kg航彈、144枚60kg航彈以及48枚九一式魚雷。

有些老資料通過輕質(zhì)油搭載量的增加斷定大鳳是為了運用其他航空母艦的飛機,現(xiàn)在證明這是錯誤的。比如歷史群像1999年的空母大鳳·信濃,拿出翔鶴公試的496噸輕質(zhì)油和大鳳滿載的1000噸(準確說應該是990噸——一般計劃要領書)。實際上翔鶴輕質(zhì)油滿載是745噸,大鳳的990噸相比翔鶴并沒有特別明顯的增加。

在減少彈藥搭載量的同時,還對揚彈裝置進行修改。大鳳設置了傳送帶裝置和三式炸彈車,彈倉也能配置兩列以上的同種航彈,可交替使用兩條以上的軌道搬運一次攻擊所需的待機航彈。

這樣的改良也運用在了翔鶴級上。采用三式炸彈車后,從航彈庫到到機庫的揚彈作業(yè)可以從以往的2分鐘縮短到25秒~45秒。

運用

大鳳與以往的航空母艦計劃的構(gòu)想相同。海軍技術會議上,航空本部方面進行的說明案中闡述了這一設想。1939年的《戰(zhàn)時艦船飛機搭載標準》中,明確記錄大鳳的第一任務是攻擊敵航空母艦。

所以,大鳳的建造目的和任務與翔鶴級完全相同,是日本海軍的標準航空母艦。原計劃同時組入機動部隊的有蒼龍、飛龍、翔鶴、瑞鶴、瑞鳳、祥鳳。

建造計劃

1938年12月24日,日本內(nèi)部開始召集第74次通常帝國議會。在26日的開院式后,海軍方面在議會上提出1939年度軍備充實計劃(丸四計劃)。議會整體對海軍十分信任,所以丸四計劃的預算幾乎得到了全場的一致認可。

此前1937~1941年度的丸三計劃預算總額為86505萬日元的。為了對抗第二次文森法案,丸四計劃將從1939年執(zhí)行到1945年,總經(jīng)費126000萬日元,建造艦艇約80艘。

設計決定之后,大鳳于1941年7月10日開工,1943年4月7日下水,大約在三年后的1944年3月7日完工。

不沉的重防御航空母艦(上):大鳳級航空母艦設計史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金秀| 若羌县| 日照市| 南华县| 湘潭市| 蒲江县| 老河口市| 清远市| 疏附县| 体育| 资阳市| 临清市| 礼泉县| 富顺县| 庆云县| 清水县| 海宁市| 扶沟县| 陆丰市| 芦溪县| 明溪县| 渑池县| 东明县| 建阳市| 靖安县| 双柏县| 泰兴市| 玉溪市| 广州市| 鄄城县| 兖州市| 涡阳县| 广安市| 连江县| 财经| 海阳市| 蕲春县| 衡水市| 梁平县| 永和县| 柳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