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明學中醫(yī)05】臟腑生態(tài)循環(huán)

大家好,這里是行明學中醫(yī),我是行明。人體是座城,每人有不同,干支敲門磚。我們聊了天干和地支,是性質(zhì)和時間,大的性質(zhì)有五種,就是五行,從生到死不停循環(huán)往復。這次就來聊聊五行對應到人體臟腑里是怎樣循環(huán)的。
人體每秒會有380萬個細胞新生,同時也會有這么多的細胞死亡,從我們成為第一個細胞進行分裂開始,作為一個人的生滅循環(huán)就已經(jīng)開始進行了,我們的物理身體以這么快的速度在變化,人體就像是一個高速旋轉(zhuǎn)的輪子,每時每刻都在變化,一直運轉(zhuǎn)到最后一口氣出去。
快速運轉(zhuǎn)的中途很難區(qū)分起點和終點,但是想要分析弄明白,總要先找到一個突破口。心為君主之官,就先從心臟開始說起。心臟不斷的跳動,一直動就會產(chǎn)生速度和熱力,也就有了溫度,也是人的體溫的來源。心的屬性是火,像火一樣燃燒不停,也像發(fā)動機一樣不斷產(chǎn)生動力。心臟產(chǎn)生的熱氣向上升,但是熱氣不能一直上升沖破腦袋,所以就需要有個讓熱氣下降的物質(zhì),也就是肺,肺屬性是金,金清涼肅殺,會讓熱氣下降。可以參考地球的生態(tài)循環(huán),地表的水汽不能一直上升走向宇宙,所以升到上空熱氣會變成水氣再降下去,同理這就是肺的作用。心屬性是火,肺屬性是金,火會克金,金也會制火。

肺讓熱氣下降,一直下降到小腸,心和小腸有腹主動脈相連,小腸和心臟運動速度一致,和心臟是表里關系,小腸也被稱為第二個心臟。
我們吃的食物和水進到胃里,水通過胃的熱力氣化蒸發(fā),氣化后進入全身,逐層滲透出來變成汗液和尿液,正常情況下不會進入腸道。食物通過胃進入到小腸,只有混雜在食物里的水分,才能和食物一起進入小腸,才能轉(zhuǎn)化成人體津液。



小腸的運動再加上源于心臟的熱力,使得小腸能夠消化和腐爛食物。食物消化以后進入大腸,大腸繞小腸一周,小腸的熱氣在大腸的橫結(jié)腸下面燒,把大腸食物殘渣里的水分做蒸餾,燒成氣態(tài),氣態(tài)水份透過腸壁再次向上回到肺,進入肺里,一部分繼續(xù)向上流入嘴里,變成正常口腔的津液,另一部分肺水變成涼水向下進入腎臟,肺屬性是金,腎屬性是水,就是金生水。

小腸的熱火在腎旁邊燒,水分在腎臟第一次氣化,干凈的腎水燒成熱水進入督脈,從下向上走,在脖子進行冷卻后進入腦部,這樣不會讓熱水燒壞腦部,如果這里的系統(tǒng)出現(xiàn)問題熱水熱氣向上流入腦部就是發(fā)燒。水氣從腦前下降到小腸關元穴,完成后升前降的循環(huán)。


腎臟里另一部分水分累積到膀胱,在膀胱第二次氣化,有小腸在旁邊燒,所以膀胱里的尿液是蒸汽狀態(tài),正常人膀胱容量400毫升左右,像熱氣球一樣,蒸汽帶著膀胱往上升,容量足夠后產(chǎn)生尿意,熱氣蒸汽會使人有力量、速度和壓力,把小便用力排出。

水分在膀胱經(jīng)過第二次氣化,濁水排出,干凈的水份二次蒸餾,從膀胱運送到肝臟,膀胱屬性是水,肝臟屬性是木,也就是水生木,肝臟得到膀胱送來干凈的水分,在晚上工作把毒素化成膽汁,膽汁再通過腸道排出,把干凈新鮮的血液輸送給心臟,肝屬性是木,心屬性是火,就是木生火。最后大腸里失去水分的食物殘渣也排出來。整個過程24小時完成一個循環(huán)。

人體臟腑運轉(zhuǎn),臟腑根據(jù)各自的性質(zhì),搭配干支五行的符號來表示,正好符合這個五行圖。反過來,五個符號含義廣泛,配在臟腑,也最傳神的提現(xiàn)出人體內(nèi)的運轉(zhuǎn)循環(huán)。
中醫(yī)的核心基礎不在于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而在于能否有整體思維,讓自己的視角提升到觀察整體運轉(zhuǎn),其次關注到各部位各環(huán)節(jié),對全局的掌控,和對細節(jié)的把握,審時度勢,隨機應變。這種能力和思維模式是對一個組織者或者管理者的要求。
好,人體是座城,每人有不同,干支敲門磚,生態(tài)在循環(huán),下次來聊經(jīng)絡的路徑循環(huán)。我是行明,在行動中明了。加入我們的交流群,來討論中醫(yī)里的科學方法和客觀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