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屆年輕人已經(jīng)饑渴到“吸海豹”了……
mumu丨文

網(wǎng)絡時代內(nèi)容消費很快,活在當下的你,甚至還沒有消化完當下的熱門話題,便又被新的熱點推趕著向前。
這不,前段時間我在上網(wǎng)沖浪的時候,又無意間刷新到個鬼畜視頻系列,叫《薩克斯之豹》,一下子刷新了我的世界觀。
大家可以從Gif動圖感受一下畫風:


律動的“糯米團子”配上薩克斯洗耳的旋律,讓人不自覺地跟著一起扭動??赐暌曨l后我才后知后覺:
人們對動物的萌點一直在發(fā)生轉(zhuǎn)移,現(xiàn)在的觀眾早已脫離了“貓片”的低級趣味,“吸海豹”悄無聲息地成為當代年輕新風向。
隨手在B站搜索“海豹”的關鍵詞,你就能找到吸海豹愛好者的大本營。

每個海豹視頻的點擊幾乎都以“十萬”為計,神奇的豹豹們隨便動動身子,便在彈幕、評論里一茬一茬的收割著阿偉的性命(awsl=阿偉死了)。
畢竟現(xiàn)實里要養(yǎng)海豹太麻煩了,不切實際,所以只能通過觀看“豹片”解解饞的樣子。

海豹雖然在大家印象中是高緯寒冷地區(qū)的生物,但實際上也有生活在熱帶的。從南極到北極,從海水到淡水湖泊,全世界都有海豹的足跡。

平時他們大多數(shù)時間生活在海里,只有繁殖和休息時才會上岸,來到沿岸冰面或沙灘上。
由于海豹游泳時更依賴類似于鰭的后肢,前肢較短且不靈活,導致海豹上岸后無法像海獅那樣抬起上身,只能靠蠕動身體前進,看起來就像是個肉球。

《精靈寶可夢》里「海豹球」的原型明顯就是取自雞蛋般圓滾滾的海豹形象。
主要生活在寒冷地區(qū)的流冰附近,因為是走路和游泳都不方便的關系,所以會滾動移動。

順帶一提,進化后的「海魔獅」原型是“海獅”,再進化后的「帝牙海獅」的原型是“海象”。

海豹、海獅、海象都是鰭足類的代表動物,一般人很容易混淆。
三者比較明顯的區(qū)別是海獅前肢很長,身材也比較修長,水族館里被訓練表演的通常都是海獅;海豹明顯是個鐵憨憨,看著就圓滾滾的,比較可愛;而海象有類似象牙的長牙,還是比較容易分辨的。

紀錄片活蹦亂跳的海豹畢竟是少見的場景。比起經(jīng)常拋頭露面的海獅兄弟,海豹才是大隱隱于水族館的寶藏大師。
假如你在水池里看到一只海豹“浮尸”飄過,千萬不要大驚小怪,其實只是海豹睡著了而已。

海豹雖然是哺乳動物,沒有腮不能在水下呼吸,但可以把氧氣存儲在血液中,一次性在水里待上10多分鐘。
這種神奇的生物,有著和他肥美圓潤的外表相稱的肥宅習性,一旦想要睡覺,便會雙“腳”一蹬直接躺死在水里,天塌也不驚。


除了偶爾換下氣,絕大部分情況下你無法分辨這是死在水里的海豹,還是睡死在水里的海豹。
不撞南墻不回頭,一不小心沒剎住車,撞了個狗吃屎也絕不醒來,像極了午休時間睡到??菔癄€不愿起的社畜。

小小的雙手,大大的肚皮,一旦感受到外界的威脅,海豹就會開始他的“打擊豹腹”行為。

你能從清脆的拍肚皮聲音里,感受到海豹正在拼盡全力,也能從他永遠也撓不到屁股的瘙癢動作里,感受到海豹的疑惑不解。
盡管在你眼中,這只會徒增海豹的憨批氣質(zhì),但這樣的傻東西誰不愛呢?

在“吸豹”愛好者眼里,北極熊是究極帶惡人,我們經(jīng)常能在紀錄片里看到北極熊偷摸接近海豹的捕獵場景。

實際上,北極熊捕獵的海豹主要是一種格陵蘭海豹,也叫豎琴海豹,英文名harp seal。
主要生活在加拿大、格陵蘭島、冰島、挪威、俄羅斯等極寒之地的開闊海域,分布相當廣泛。它們的脂肪比較肥美,而且在海豹里算是戰(zhàn)斗力比較弱的。


但這并不意味著所有海豹都好欺負了,海豹的種類很多,其中也不乏戰(zhàn)斗力天花板的大哥大。
比如另一種生活在南極的“豹海豹”,身長達到2.8 - 3.3米左右,和鯊魚都能打個五五開,也就只有虎鯨算是天敵。

北極生活的海豹要少于南極海豹。豹形海豹雖然在現(xiàn)實里與北極熊碰不到一塊去,但真要放一起打一架誰勝誰負還不好說。

再說“戰(zhàn)五渣”的豎琴海豹。
豎琴海豹雖然戰(zhàn)斗力不怎么樣,但卻是動物界的網(wǎng)紅。小海豹幼崽剛出生時,白色的胎毛會被羊水染成黃白色,沒過幾天就會完全變白。

我們經(jīng)常能看到的各種白絨絨、萌萌噠的海豹表情包/合影照片幾乎都是出自這種豎琴海豹的哺乳期幼崽。

它是遠在北極的一團糯米糍粑,是人類所不曾知曉的大繭蛹子。
彎彎的眉毛呈現(xiàn)出天然萌的潛質(zhì),烏溜溜的卡姿蘭大眼睛能讓李榮浩直呼“這樣的眼睛真的存在么?”

不過它們的成年體就沒有那么萌了。
一旦大展泳技開始自己狩獵,白色毛皮漸漸褪去,開始露出帶有不規(guī)則黑斑的銀灰色皮毛,它們就會成為皺縮干癟、毛皮粗糙的憨憨海豹。


曾幾何時,海豹還是指那些人人喊打、抽卡游戲群里出貨了就大喊大叫的“豹子頭零充”。

你根本無法想象,除了水族館,現(xiàn)實中還會有人飼養(yǎng)這類憨憨的動物,如今卻搖身一變,成了吸貓吸狗后的又一個“吸器”。
吸豹上癮的人,即使隔著屏幕,依舊難以抑制把臉放到肚子上蹭的沖動。


這種沖動無關乎種族、無關乎信仰。在海豹憨憨的外表攻勢下,就連貓咪也能被同化。

你可以說,吸海豹這種行為之所以能夠上位,除了各種二次創(chuàng)作的推動,以及摸不到的神秘感,其本身所具有的獨特氣質(zhì),為它的受寵埋下了伏筆。
在貓狗寵物泛濫的今天,人們已經(jīng)變得麻木而不夠新奇,而海豹似乎就在那里,從來也沒有變過。

參考資料: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k1MYMPDx3s http://www.bww.irk.ru/baikalseals/baikalseals_01.html https://www.tourismeilesdelamadeleine.com/en/discover-the-islands/experiences/nature/seal-observation-tours/ https://animaldiversity.org/accounts/Pagophilus_groenlandicus/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