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有時候“壞人”比“好人”更勤奮……

由于家庭條件比較差,小時候跟親戚家的小孩在一起玩時,總會因為經(jīng)常都是別人“付錢請客”,而成為被“嘲笑”的對象。
后來心理一度扭曲,立志好好讀書,將來出人頭地,為的就是掙到錢了回來嘲笑那些曾經(jīng)嘲笑過自己的人。
直到工作兩年后,這種扭曲的心理才逐漸消失,明白自己選擇做什么,與他人無關(guān)。至于究竟是為的什么還沒想明白……
之前在書里看到的一個觀點(大意):
在武俠片里,反派通常也不是天生的惡人,由于小時候被惡人欺負霸凌過,就認為這個世界就是“弱肉強食”的,于是“一門心思”想要成為所謂的“強者”。
然后“神擋殺神,佛擋殺佛”,通常還會在一上頭殺掉一個至愛之人之后,成為一個徹底的反派。
最后被正派殺掉……
但故事里的正派通常也有著一樣的經(jīng)歷,甚至和反派是“好兄弟”,小時候倆人一起受的欺負。
只不過正派走向了另外一個方向,雖然也要變強,但他變強的目的,是為了保護那些像曾經(jīng)的自己那樣的弱者不被強者欺負。
而正派和反派的差別就是,正派在痛苦中完成了“自我建設(shè)”。
有人可能會問,什么是“自我建設(shè)”?
這里是“自我建設(shè)”指的就是正派雖然弱小,但是他能接納自己,并且將這種“接納”泛化到其他和自己一樣弱小的群體上。
于是就認為自己的使命是,保護跟曾經(jīng)的自己一樣的人不受傷害。
所以正派和反派的差別就是,反派是不接受那個弱小的自己的,他認為弱小被欺負是活該的,而自己是認可“弱肉強食”的,而自己也不是那個“弱小的我”。
此時的他們也會有強大的毅力去支撐自己成為“強者”,因為如果他成為不了自己所期望的那樣,他的自我防御將會崩潰。
回到現(xiàn)實,那些成功欲極強,或者功利性極強的人,雖然不會“被什么正派干掉”,通常還會取得不小的成就……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實現(xiàn)了自己的理想……
但內(nèi)心往往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存在不同程度的人格扭曲……
寫到這,突然又覺得這個觀點跟我前幾天寫的,自我認同和社會認同的矛盾有點像。
換個角度看,武俠故事里的正派通常追求的是自我認同,反派則追求的社會認同。
還想到了老羅曾經(jīng)在演講時說過一個有意思的觀點:
這也許是一個令人不安的事實,這個世界上壞蛋反而往往比好人更加勤奮。
堅持日更?第50/100天

職場、成長、人生、情感……無所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