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復(fù)盤

只是因為失眠而寫


? 一個人陷入混亂,往往是因為不能自證。如果感到失力,是因為新的行動法則和新的要素被塞進自己已經(jīng)習(xí)慣的Routine 內(nèi);而如果感到憤怒,是感覺自己所熟悉的環(huán)境和價值觀受到挑戰(zhàn),會覺得那些人無知愚蠢,自己受到了孤立和迫害,覺得自己被卷入了戰(zhàn)爭。前者往往來自現(xiàn)實,后者往往來自網(wǎng)絡(luò),兩者如果一起施壓在一個人身上,那么一個人就無法認(rèn)識自己的價值,無法看清自己應(yīng)該在世上使用的策略,他會無助,乏力,哭泣,憤怒,不愿說話,然后,如果他還有一張床鋪可以躺下,他估計會翻來覆去睡不著。以上說得很繁雜文藝,實際上就是我昨天失眠了。
? 陷入這樣的情況,虛擬無法拯救。因為你收到的新任務(wù)都是來自于某些聊天APP,以至于你看到那些APP就犯惡心,下意識不會想去點開他們;你也不能靠看一些無內(nèi)容的搞笑視頻來讓自己開心,因為讓你感覺被鼓勵的信息與視頻就來自于它們。因為虛擬和現(xiàn)實互相綁架,因為生活和任務(wù)界限不再清晰,虛擬就成了第二個牢籠。就像一個受傷的人拿小刀戳自己的大腿,口渴的人看著空空如也的水壺的底部,或許這個場景有荒謬的美感,但是并無法改變畫中心那個可憐人的處境。
? 陷入這樣的窘境,現(xiàn)實也不會給你支持。因為你既然感覺無力乃至孤立,首先就是一個感性的人,總是和他人處在不同的次元中。大多數(shù)人應(yīng)對這種失力感,有兩種辦法:一是讓自己變成工具,給自己一個確定的目標(biāo),或者下決心學(xué)習(xí)一門技術(shù),重復(fù)沒有意義的反復(fù)運動,這樣子確實會讓人好受;但是問題并沒有解決,你只是把自己變成了工具,所以不再在乎人間的苦難。第二種是選擇憤怒,給自己的處境定一個名字,把與自己意見不同的人想象成一個陰謀論式的小團體,而自己的問題自然在于那個小群體迫害自己,自己就能正當(dāng)?shù)美^續(xù)走自己的路,還可以對反對自己的人施加線上與線下的暴力而不受道德譴責(zé),很多人因此也很開學(xué);但是問題依舊是沒有解決,因為這只是把自己的苦痛施加給他人,而選擇這樣做的人一朵,苦痛便是互相傷害,推走了一個苦痛,又會受到無妄之災(zāi)。夾在這兩類之間的,是一種很特殊的人:他們想做人,不想從事機器就可以完成的無價值工作;他們心中有立場與知識,但是他們不愿意用知識去壓倒別人,因為立場而拉幫結(jié)派,他們受到攻擊反而會自我反思,自己的立場愈發(fā)堅定,而受到的苦痛都是往肚子里吞,夜里的哭泣,是他們無力的自我折磨與良知的自我證實。
? 先是吃一些薯片,我不在乎自己越來越肥的身體。把薯片嚼碎了咽下去的感覺,有點像上文所寫的那種“把反對者當(dāng)敵人”的爽快感,但是吃了一些就放下了,一是感覺這實在浪費食物,而是自己真的也沒有感受到好味,自己已經(jīng)折磨至此,為什么還要拿別人的痛苦懲罰自己和嘴中的土豆片呢?
? 于是我想著倒是可以學(xué)一點日語。五十音應(yīng)該是我入門的第一個臺階,有些熟悉的偏旁,和不熟悉的字符,都在屏幕上顯示出來。做這種練習(xí)還是很簡單的,看著字符的平假和片假,記住他們的字形,用自己熟悉的漢字來記憶。然后按著“aiueo”的順序背下去,可能有時候會背串,但是至少會有一種能夠掌握新事物的掌握感,但這種感覺畢竟是虛幻的,很快腦袋里就想到那些讓自己痛苦的人,信息,然后就是對于未來的無助感,趕快放下手機,逃一樣地蓋上了被子。
?可是躺著也睡不著,自己好似夾心餅一樣,感覺自己被夾在天地間喘不上氣。然后是懷疑自己,自己所相信的道理,自己遵守的原則是不是被時代拋棄了?自己過去的熱情與信仰難道就是沒有價值的?然后就是腦海中默認(rèn)自己掌握的是真理,而這個反對自己的世界很快就會變成修羅地獄,一個沒有人,沒有藝術(shù),沒有自由,被機器和無知支配的野蠻大陸。然后是一種無助感,自責(zé),如果自己勇敢站出來,當(dāng)一個像是十字軍一樣的英雄,這世界會不會變得更好?然而自己手無縛雞之力,只能在被窩中默默哭泣,感覺這世上的一切都失去了意義,未來明明看不到希望,但卻依然來了。就像是坐著一輛沖向懸崖的高速列車,你看到了他的目的地,可是不知道到底什么時候墜入懸崖,這懸崖到底多深,死的時候會不會痛苦?一切誕生在腦海里,但又如此真實。
?然后又拿起了手機。除了被侵占的公共空間,還有一些人幫助我們,自己的心也會下意識守住一些私人空間。其一是書籍,晚上讀的是《福爾摩斯探案集》,這本書是我最早對于書的記憶,其中一些篇章我小時候沒能讀完,但是故事的基調(diào)和思路卻是類似的:福爾摩斯雖然不是超人,但是他不會敗得一塌糊涂;他的推理或許在現(xiàn)代已經(jīng)不經(jīng)推敲,但是至少在故事里讓他顯得從容鎮(zhèn)定,我仿佛成了華生,或者至少是華生背后的那個小跟班。我沒有那樣的智慧,也沒有像書中人物那樣既定而穩(wěn)定的未來可言,但是至少那一刻,那個世界是屬于我的。
? 然后還有漫畫。我不會掩飾盜版讀者的身份,這身份當(dāng)然不光彩,但不至于成為公敵。在我看來一些作品和其漢化是網(wǎng)絡(luò)空間最后的自由合作精神的保留地。其中一些還能公布的作品,自然是主流的資本平臺不愿意看上的,也是那些視頻平臺不會拿來做文章的;那些作品有些很邪門,有些很無聊,但是無論怎樣,沒有任何人逼迫你去理解他們,沒有任何自以為是的解讀者試圖張冠李戴,架空作者。你的憤怒和無趣,都是你自己的事情,就算你覺得這部作品很好,也沒有人會給你點贊打錢,而你就算說一部作品很差,也不會遭受網(wǎng)絡(luò)暴力或者道德綁架,這片土地自然是越來越貧瘠了;但是其中的一個個個體遠(yuǎn)比外界熱鬧的一大群機器有生氣得多,有趣得多。你識趣地不去打攪他們,他們也自然得不會來介入你的生活。這正是互聯(lián)網(wǎng)最早的烏托邦,一個注定失敗,然而美好的虛擬世界。
? 有一種智力游戲,叫做讀原版書。我承認(rèn)自己還有一些英語功底,但是作為非母語讀者,閱讀任何原版作品都是一種智力游戲:因為你在腦中會把挑選各種詞組含義來讓故事變得能夠讀懂,一些句式可能會被你的知識翻譯成中文,但是其中的魅力依然無法被忽視,其中一些生詞俚語,能讓你感受到獲取新知的興奮感和掌握感。如果你讀的作品恰好有電影或者圖畫,而你有那么不幸地先入為主地看了這些圖像視覺的刺激產(chǎn)物,那這種智力游戲就顯得不怎么獨立,有點像一款文字GAIGAME突然加入了第一人稱設(shè)計要素,還是那種制作精良的大作風(fēng)格。我很幸運地對這方面非常“無知”;更何況我讀的故事是《百萬英鎊》,這個故事改編的電影我沒有看過,但是中文版卻是讀過的。但是我讀了原版之后,倒是感覺很平靜,沒有什么階級的批判或者對故事中人物的道德評價,這大概是我學(xué)藝不精,有很多詞語都不了解,等用詞典了解了它們的含義,故事中原來帶著的那種感性的刺激已經(jīng)消散地差不多了,這固然很可惜,我沒有被作者調(diào)動情緒或者思考,可是人最初思考誕生之時,難道真的總是被雷電和野獸刺激到神經(jīng),然后就像神跡一樣了解了自我嗎?
? 在漆黑的房間里,我就這樣想著,終于是睡著了。讓我痛苦的人與事并沒有消散,我依然沒有升華或者墮落,我的苦痛和無助第二天依然要與我同行。可是人在漆黑中走的時候總是那么希望有一點光,即使那是人造的手電筒,即使照了前方也看不到終點,終歸是讓人意識到,自己至少還在前行,受到的苦痛原來也不是虛幻的。
? 寫下這些文字,不是為了讓大家一起陪我發(fā)瘋,單純是覺得如果這樣折磨了自己,還不留下一些痕跡,也實在是太對不起自己了。如果你也有同樣的痛苦和無助,或許你能更加確定自己活在世界上的真實感和你思考的可靠性。如果你每天都充實而快樂,覺得我上面說的都是病人的胡言亂語,那就祝你昨天,今天,明天,永遠(yuǎn)快樂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