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進清華和高考進清華,到底有什么區(qū)別?

考上清華大學,當然不是我們這些學渣同學,應(yīng)該考慮的事情。
但是那些“尖子生”在平時的學習那么忙,整天都在背書做題,搞得腦袋昏昏沉沉的,未必能搞清楚,到底在什么時候拼命發(fā)力,考進清華大學,才是更好的選擇。
所以下面,我來幫大家分析一下:
考研進清華和高考進清華,具體的區(qū)別在哪里?

實際上考進清華大學的研究生,主要是三種。
第一種,是直接從本科或是其他專業(yè)“保研”進來的,毫無疑問,從清華本科直升清華碩士的求學階梯,對于他們來說是駕輕就熟,完全不存在知識壁壘和習慣隔閡。
第二種,是從其他985、211、雙非院校里,保研到清華的。他們之所以這么執(zhí)拗于考上頂尖名校的夢想,在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清華和北京對于00后年輕人的巨大吸引力。
第三種,顯然就是從大學階段到畢業(yè)后兩三年,一直混跡在學校周邊圖書館、自習室和培訓班里的考研生。他們在本科學習中并沒有“拔尖”式的優(yōu)秀,但也同樣愿意為了一直以來的清華夢,像那些“高考釘子戶”一樣,日復一日地拼搏堅持和不懈努力。

當然不管是通過保研還是考研,最終能夠就讀清華碩士的年輕人,和那些通過高考進入清華的高三考生,肯定都是既有才華又勤奮刻苦的“天才學霸”。
但是相對而言,高三考生尚且可以在學校老師和培訓名師的指導下,按照固有套路或流程,更加充分和有針對性地準備高考,但是準備考研的大學生,如果沒有保研資格,那就必須考到400分以上,才有可能通過考研初試。
平心而論,在考研復習中的各門課程學習量,不但在難度和題量上遠遠超過高中,而且大部分都需要依靠自律和自學。

在備考過程中,明顯缺乏切實有效的督促和積極正向的鼓勵,因此,那些憑借自身努力和實力,考研清華然后成功“上岸”的大學生,都是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艱辛,才得以實現(xiàn)了自己一直以來的清華夢。
這樣的付出和堅持,相比高三考生來說,真的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除了考試難度的高低不同,在學生價值觀念和思想意識的塑造上,考研進清華和高考進清華,也是有著明顯差距的。

一般說來,本科教育對于年輕人思想觀念的影響會更加深刻。
主要是時間長,本科四年能夠讓大學生對于清華的認同感更強烈;而考研進清華的大學生,往往在自己的當初就讀的本科院校中,接受了固有的教育和影響,自身思想觀念和見識理論基本上已經(jīng)定型,那么來到清華以后,他們在一開始就需要面臨自身觀念和清華思潮的碰撞,這在無形之中,會分流出一部分在思想上不愿意改變和蛻變的年輕人。
由此可見,名校的本科教育相對碩士教育而言,能給00后大學生給予更多價值觀念和思想意識上的影響。

確切地說,雖然想要通過高考實現(xiàn)“清華夢”的考生人數(shù)更多,競爭也更激烈,但因為高三考生和復讀生,在復習備考期間,全程都可以專心致志地學習,并沒有太多的外部干擾因素。
但是曾經(jīng)歷過高考篩選,費盡心力才考上本科院校的大學生,想要順利考研上岸,則需要克服復雜多變且充滿誘惑的學習環(huán)境,無處不在的孤獨和沮喪情緒,還有各類考研社群里數(shù)不勝數(shù)的關(guān)于退縮和放棄的負面言論。
可以說在考研過程中,如果沒有超人一等的自控力和意志力,不管身邊發(fā)生什么事情,眼前遇到什么阻礙,都能夠始終如一、按部就班地完成既定學習計劃的決心和毅力,考研進清華,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wù)。

總之,同學們想要實現(xiàn)自己的“清華夢”,最佳的時機和方式,還是通過高考的充分備考和激烈競爭,在本科階段就讀清華,不但考試難度相對較低,備考環(huán)境比較單純,對于自身眼光見識和思想觀念的影響也更加深刻。
而且在進入這所頂尖名校以后,你會潛移默化地受到清華大學對于學生性格和思想上的塑造。
比如濃郁的體育氛圍、相互尊重、求同存異的文化理念,對于科學和個體的全新認識……
當然,這些顯而易見的好處,是我們這些學渣同學沒有機會接觸和感受到的。
但是依舊希望,有機會為了“清華夢”而勤奮苦讀的你,有機會到清華校園里,體驗一下水木清華和荷塘夜色的絕妙景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