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炎實行“兩稅法”,增加唐朝財政收入,為何卻被賜死?
780年,唐朝實行了一項劃時代的賦稅制度,這就是“兩稅法”。在此之前,唐朝實行租庸調(diào)制,由于安史之亂的爆發(fā),引發(fā)了賦稅制度的混亂。在這種情況下,唐德宗采納宰相楊炎的建議,推行“兩稅法”,結(jié)果大大增加了唐朝的財政收入,同時對后世影響深遠。可是楊炎最終卻被賜死,這到底是為什么呢?

一、理財能手
楊炎是陜西鳳翔人,他出生在一個多次受到朝廷褒獎的忠孝之家,“孝著三代,門樹六闕,古未有也”。楊炎還是個博學多才的“帥哥”,“美須眉,風骨峻峙,文藻雄麗”,同時還受到了宰相元載的關(guān)照,所以仕途非常順利,官至中書舍人,負責草擬詔書。777年,元載被賜死,楊炎也受到牽連,一度被貶為道州司馬。
779年,唐德宗即位,在宰相崔佑甫推薦下,楊炎再度受到重用,官至宰相。首先,楊炎針對賦稅全部流入皇帝內(nèi)庫的問題進行了整頓,重新劃分國庫與皇帝內(nèi)庫的區(qū)別。其次,楊炎解救了川蜀的危局。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楊炎推行了“兩稅法”。在實行“兩稅法”后,唐朝的財政收入大幅增加,“自是輕重之權(quán),始歸于朝廷”。

二、心胸狹隘
楊炎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就做出了不俗的政績,一時間獲得朝野的稱贊,“炎救時之弊,頗有嘉聲”。但實際上,楊炎卻是一位心胸狹隘的人,元載是他在仕途上的恩人,當年元載被賜死后,自己也受到了貶謫,如今他“東山再起”,所以決定向那些當年攻擊過元載的人報復,而首當其沖的就是另一位理財能手劉晏。
劉晏自幼才華橫溢,八歲時就被唐玄宗封為太子正字,“號神童,名震一時”。唐肅宗在位時期,劉晏負責全國的財政,并且在唐代宗時期擔任宰相,對榷鹽法、漕運、常平法進行了改革,頗有成效?!霸d之死,晏有力焉”,因此楊炎不斷攻擊、誣陷劉晏。最終唐德宗聽信讒言,“中使就忠州縊殺之”,消息傳出后,“天下冤之”。

三、自食惡果
劉晏死后,平盧節(jié)度使李正己向朝廷上書,“請殺晏之罪,指斥朝廷”。楊炎很害怕,就派遣心腹使者前往各地,向地方藩鎮(zhèn)們表示殺死劉晏,是“上自惡之,非他過也”。結(jié)果有人向唐德宗密報,“炎遣五使往諸鎮(zhèn)者,恐天下以殺劉晏之罪歸己,推過于上耳”。唐德宗很生氣,已經(jīng)沒有誅殺楊炎的想法,但沒有發(fā)作,不過他同時任命了盧杞為宰相。
盧杞?jīng)]什么才學,而且長相丑陋,因此楊炎很討厭他,不肯“會食”,在政務上兩人也產(chǎn)生了分歧,關(guān)系非常緊張。781年,在盧杞的攻擊下,楊炎失去了宰相的職務。盧杞繼續(xù)“進攻”,說“炎有異志,故于其地(曲江)建廟”。同年10月,楊炎被貶為崖州(海南三亞)司馬。在距離崖州還有百里時,楊炎又接到了詔書,他得到了與劉晏一樣的結(jié)局,“縊殺之”。
參考資料:1.《舊唐書》;2.《資治通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