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三點幾了,做卵啊做,飲茶先啦!”
01.
我最近遇上了一位大哥,帶給我很強的震撼。
他粗狂,留著金剛狼一樣散發(fā)男性荷爾蒙的鬢角;他高大,戴著郭達·斯坦森才敢戴的眼鏡,直直地看著我。

他說出了一句振聾發(fā)聵的話:
“喂!三點幾了,做卵工啊做,飲茶先啦!”
(喂!三點多啦,工作個毛工作,先喝下午茶啦。)

這段字正腔圓的粵語視頻其實去年就發(fā)了出來。
主角叫?Bernard Tee,看他喝茶的袋裝方式和臉書上的地址信息推測,應該馬來西亞檳城州人。

除此之外,沒有太多信息。
由于視頻里話糙理不糙,網(wǎng)絡上鋪天蓋地地宣傳起大哥的美名。
而這強化了我的自豪感,就像比其他人更早愛上劉能、趙四、謝廣坤、謝大腳,那是何等的驕傲,那是何等粉絲無上的榮耀。
我喜歡他在視頻里咆哮,他的咆哮僅僅為了勸人在下午三點喝杯茶,歇一歇,調(diào)整一下那該死的窒息的工作節(jié)奏。

身后黃制服的小伙伴們迷惑地看著他,仿佛一個新世界橫亙眼前。
如果只是出了孤品,很難入得了口味挑剔的我的法眼,但大哥不是。
他穿著性感黑色V齡T恤,亮出手表指指點點,用一口地道的粵語勸人早點下班,去快活喝酒。
身后小鏟車停下了一天的工作,證明說的無比正確。

雖然全網(wǎng)只有兩三段Tee大哥的影像,但在我孜孜不倦的研究下,還是取得了不少成果:
下午三點,再忙也要喝茶;
因為做得再多也沒用,因為老板不會心疼你;
死了都沒用了,鈔票不能帶去那邊;
晚上七點,必須下班放工,該喝酒喝酒,該休息休息。

它簡明扼要,能口口相傳,就像“要想富,先種樹”一樣注定美名流傳,在年輕人的世界掀起巨大波瀾。
真的到了三點鐘,忙碌的打工人在群里發(fā)暗號——大哥的圖。

目的就是為了喊小伙伴們喝茶了。


這場暗流涌動非常迅速,不一會兒,成員們在各自的工位上,泡茶的泡茶,喝奶茶的喝奶茶,靠飲料對付一下的也喝起了飲料,只為享受片刻的輕松。

再累再苦,也不能少了儀式感。
雖然現(xiàn)在很多還是偷偷進行,但“三點幾,飲茶先”也許能成為一種美好的傳統(tǒng),重塑年輕人的工作文化。
到時候我們可不能忘了當初那位挖井人——Tee大哥。
02.
大哥在世界播撒下一粒種子,轉(zhuǎn)身就離開。
那些沒有調(diào)調(diào)的詞依然鏗鏘有力——多做無益,三點飲茶,早點下班,珍愛生命。

但其實沒辦法,更多人依然無法早下班,更多人依然很難在下午三點喝茶,于是化悲憤為力量,不少人則爭相模仿他,表達對合理工作時間的訴求。
初級階段,自然是對原創(chuàng)的微創(chuàng)新,讓大哥在各種場景下,展現(xiàn)自己的身姿。
大哥可以跳舞唱歌,帶來諄諄教誨的效果,畢竟沒有什么比《好漢歌》《兩只老虎》的歌聲更朗朗上口的了。

這聲音可以說是“高音甜,中音準,低音沉”,一下子讓人記住該點杯下午茶了。
不過,有時候科普并不簡單,人們只好絞盡腦汁地設計益智答題類通關(guān)游戲。

當然,親和性還是有些生硬。
何不讓王小丫在《開心辭典》節(jié)目上親自詢問Tee大哥,到底什么茶比較適合下午三點喝呢?
進階一點的,則是引經(jīng)據(jù)典模式,增強“三點飲茶”理論的親和性。
張學友飾演的烏蠅哥也能勸人飲飲茶,喝喝酒,這樣何嘗不是和團隊打成一片呢?

火氣沖沖背后是他獨有的膽量,讓同事從忙碌的工位上脫身出來,遠離生命危險的警戒線,好人一個啊。
既然烏蠅哥都能叫人“食茶啦”,謙遜的葉問自然可以打十杯飲茶,試問沒有高熱量的支撐,怎么能揮舞詠春拳呢?

既然葉問可以和和氣氣地先飲茶,再打架,那么非凡哥也會被下屬溫柔地勸說,三點放工啦。

一切都要和平相處,講道理。和平相處了,上下級關(guān)系才能好。
異星球的奧特曼千里迢迢來到地球,也是為了勸11區(qū)的人們在三點喝茶。

別擔心哥斯拉出現(xiàn),因為再多的奧特曼和怪獸都是為了能讓領導和員工坐一起,有說有笑地看他倆互毆。
這時候出現(xiàn)問題了,很多人不知道很多香港電影,不知道奧特曼的區(qū)別,那么結(jié)合時事就是很好的方法。
我們可以致敬潘嘎之交,當潘老師親切地說“你被一些東西懵逼了雙眼”,逆耳忠言迎面而來。

當然其他人有沒有把握得住工作時間的進度,我們不得而知。
我們可以致敬孫笑川同學,當他溫和地詢問“你吼那么大聲干什么”的時候,網(wǎng)絡世界是友好的。

所以,既然一頓下午茶能解決什么多矛盾問題,為什么不廣泛開展呢?
是啊,去物管,點杯不加糖的烏龍瑪奇朵,令沖突的兩人相逢一笑泯恩仇。
再進階的,則是角色扮演,豐富“三點飲茶”理論的原創(chuàng)性。
你可以從容地致敬動漫。

也可以瀟灑地致敬游戲。

我最喜歡的是這樣的畫面。
青翠茂密的樹旁,老奶奶拿著偌大的不銹鋼水杯,勸說年輕人多休息。
她的苦口婆心,有種如沐春風的感覺,我們更能體會珍惜時間珍惜生命的囑咐,畢竟要像95歲的奶奶一樣長壽,就得聽老人言。



你看,并不需要長篇大論,幾個畫面和聲音的重組,便能構(gòu)造出“三點飲茶”理論的輪廓——“happy一下,不用做那么多,死了也沒用的。”
一句話,萬物皆可“三點飲茶”,比“多喝熱水”更能打動人心。

適當放松一些,當你停下匆忙趕路的步子,才發(fā)現(xiàn)沿途美麗的風景應該帶著去冰、三分糖、加椰果的美好回憶。
03.
所以,為什么要傳播我們的“三點飲茶”理論,為什么要在五月傳播這個早已有之的“三點飲茶”學說?
導火索在于五一勞動節(jié)時,一些宣傳片隱晦地鼓勵年輕人加班。
根本原因在于早已有之的落后的觀念——
“這是一個用命拼的時代,你可以選擇安逸的日子,但你就要選擇安逸帶來的后果?!?/strong>

長期以來,作為被宣傳的對象,許許多多年輕人搜遍全網(wǎng),也不太能找到站在他們立場上發(fā)言的視頻,怎么讓世界聽到自己的聲音成了年輕人的時代命題。
機緣巧合下,發(fā)現(xiàn)了一年前大哥的珍貴影像資料,便發(fā)自內(nèi)心地進行了轉(zhuǎn)發(fā)。


大哥他不知道自己在世界砸開了一個口子,噴涌而來的是抗內(nèi)卷、反996的現(xiàn)實方法。
有人選擇躺平,少吃飯,少花錢,不計較銀行卡上的賬戶余額,用低欲望去消解高壓力,任這個世界物欲的洪荒與他一笑而過。

有人選擇流浪,有時干個日結(jié),有時去高檔小區(qū)的垃圾桶撿吃的,體重還能胖了20斤。

這些方式的確很吸引人,但總歸溫和了一些,不符合我多年來被教授的“沒有困難,創(chuàng)造困難也要上”的觀念。
還是需要直面996,在這里我就傾囊相授一門絕學——糊弄學。
首先是先驅(qū)們曾和盤托出“如何糊事業(yè)單位的工作”的方式方法:

但你不能說他沒原則,畢竟工作上他也去做了,無一不打卡,無一會違規(guī),還表現(xiàn)得很尊重領導。
前提是你的領導沒看穿,不讓你滾蛋走人。
知乎、豆瓣上那些技巧也可以借鑒:
中午不睡,下午崩潰,絕對不耽誤中午午休時間;
喊上同事做這做那,切忌落單;
學會帶薪如廁(不建議高強度使用,因為容易得痔瘡);
下午點奶茶,有多遠的外賣就點多遠的;
有條不紊地組織吐槽大會,吐槽公司的種種弊端,緩解不滿情緒;
有條件地可以下午才實際開始工作。
除了工作內(nèi)容,怎么少得了職場人際交流方面的技巧呢?
奉上我最喜歡的高性價比策略,屢試不爽:


通過“分兩邊看都有好處,看你怎么想了”、“還是要考慮一下實際情況呢”等說辭,把你面臨的問題拋給別人。
于是你能騰出時間干自己的事。
而那些真正百年一遇的奇才則會把“糊弄學”巧妙地化作KPI,越摸魚,績效越高。
比如始作俑者、啟發(fā)糊弄學小組創(chuàng)建的“老鄉(xiāng)雞”博主,其慣常手法就是在微博里發(fā)文:咯咯噠、咯咯咯咯噠噠……

兩年多來堅持不懈,風雨無阻,網(wǎng)友都快流淚了,這么看起來簡單的工作還有嗎?

董事長驚聞旗下員工光天化日開小差,就去質(zhì)問:“你每天就是這樣糊弄工作的?”

“老鄉(xiāng)雞”無奈地道出了實情,粉絲們就愛看,KPI就是高。
頗有一番“你管得了我,你還管得了觀眾愛看誰”的意味。

確實如此,帶著“咯咯噠”字樣的博文至少在評論和點贊數(shù)上比原先的普通微博高出一倍多。
當你覺得自己練就了上述技能,已是高手的時候,你的導師、你的BOSS就會向你展示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他們老一輩甚至對每個人復制粘黏一樣的信息和內(nèi)容。

別忘了,他們當年可是自學糊弄學成才,現(xiàn)在才當了你的領導。
這才是糊弄學的超凡入圣的境界,以機械化內(nèi)容來糊弄,妙就妙在糊弄學真的能解決你工作中的不少問題。
看似回答了,實則什么也沒說。看似996,實則什么也沒進行。
活學活用吧。
04.
還記得“三點飲茶”理論的幾條重要的綱領嗎?

結(jié)合糊弄學、躺平學、三和大神學、流浪學等實踐成果,我斗膽在其中加入一條——很多項目任務沒有實質(zhì)意義。
因為做的多少,往往不影響最后的工作結(jié)果。因為加班越晚,不是效率低下,就是磨洋工。
僅僅是讓領導和老板的地位像那么回事。
我們富有斗爭經(jīng)驗的打工人實踐出一個道理:很多工作拖久了就可以不做了,似乎也不怎么影響年終考評。
領導要儀式感,下屬就編制出各種皇帝的新衣;領導要變態(tài)的流程考核,下屬就靈活運用各種打卡工具。
慢慢的,年輕人們不斷掌握世界的真諦——糊弄瑣事來留出時間應對真正需要做的事,實現(xiàn)巧妙地連續(xù)加班4天,40天,并在996中比老板過得還優(yōu)哉游哉。
已不知你和老板之間,誰在壓榨誰。

他們自然需要工作經(jīng)驗上的成長,需要一個人獨當一面,需要老一輩和領導的提攜。
同樣也需要在夜班時候來幾局吃雞,需要在噼里啪啦打字時說服客服部的姑娘周末約會,需要有時看一場國足的比賽。

也就是說,一個友好、充滿期待的環(huán)境非常重要,否則再多的張良計,都能逼出年輕人的過墻梯。
畢竟誰都怕累怕衰亡,怕得不償失。
港劇《男親女愛》有句臺詞是:“工作這種事情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休息夠不夠?!?/strong>
深以為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