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華》—藝術家萬徐良個人作品展


前 言
“樸·華——藝術家萬徐良個人作品展”5月28日展出,本次展覽是繼2017年8月在中華世紀壇藝術館舉辦”灼·華”個展之后又一次展覽,展覽將展出近年來創(chuàng)作的繪畫作品。從《灼·華》到《樸·華》,萬徐良老師在藝術領域積極探索,他的所行、所思、所感、所畫,無不用心提煉,他以精神作素材,不斷提升精神境界。他的作品源于心靈,由心靈驅生,達到了一定的藝術高度,受到了業(yè)內專家、學術界及收藏界的青睞,作品極具收藏價值。

【個人簡介】

【作品鑒賞】
清勾淡染 · 簡而意足
——讀萬徐良老師畫作有感
文/ 胡耀明
這位來自有著2200多年悠久歷史的江南古城南昌的藝術家,從小癡迷畫畫,無論在怎樣的生活、工作環(huán)境下,始終堅持對藝術的不懈追求。在部隊的文化建設中,就曾任軍地"兩用人才"美術組組長,創(chuàng)作了許多的優(yōu)秀美術作品。退伍回地方之后,也感受過時代變革帶來的物質和精神上的沖擊。他的優(yōu)勢在于汲取傳統(tǒng)筆墨營養(yǎng)的前提下,著力化解傳統(tǒng)范式,從中尋找出與當下體驗相契合的因素。

萬老師的國畫創(chuàng)作,沒有禁錮于所謂的社會身份議論中,而是從他自身的理解和情感出發(fā),在自由的狀態(tài)中去找尋屬于自己的繪畫語言。他使自己的內心敏感情懷有效地介入色墨情緒性發(fā)揮中,創(chuàng)作出《城市月光》、《清韻》、《芳華》、《焦灼》和《圓夢》等一系列水墨作品,于色墨滲化構造里,營造出了具有個性張力的空間意蘊和結構意蘊,表達他獨具視角的對生活理解、對現實感受、對精神追求。

萬老師在繼承博大精深傳統(tǒng)的同時,打破中西、古今的固有學理思維模式,融合當代多元、寬泛的藝術語言和形式,并自覺自省地以廣闊的文化視野和新銳的藝術觀念切入水墨畫的創(chuàng)作實踐。其作品無論是線條還是色彩,都凝聚著巨大的生命能量。例如《城市月光》系列,以積極入世的態(tài)度,跳出對筆墨形式的討論,而是關注一種社會性即私人空間的公共化,更直接關注現實以及現實對個體所產生的心靈激發(fā)和感召。

萬老師將筆、墨、水、色、氣看作五韻一體,追求新時代的繪畫美學哲思,其作品《焦灼》等就傳遞出一種當代的新鮮氣息。他力圖解決水墨媒材與現實社會的關聯(lián)問題,創(chuàng)作上已不在意別人的看法,而是按照他自己的思路,按照藝術的方式去創(chuàng)作,以色狀物,立象“造”意,去詮釋他對傳統(tǒng)中國畫的認知和理解。在強調用筆賦色的同時,更關注一種內心情緒的表達,是一種真實狀態(tài)的傳達,這種展示可能不具有代表性,但確是由內而外的真情流露。?

然而,精讀萬老師的作品既能感受到現實生活的輕松與純粹,又能感知到他對畫面的極強色墨控制和言說出的智慧理性的凝重,可以說這是一種中國深厚文化滋養(yǎng)的特殊空間,體現了人與自然的終極關懷。例如《圓夢》系列,已逐步剔除了單純?yōu)榧挤ǘ挤ǖ臒o精神指向的制作,使畫面圖式開合拉地更合法度,充分表達了瞬間性、直接性、抒寫性的畫面藝術特征,讓讀者怦然心動,高峰體驗著更暗合自己心境的圖式與場景。

還有《芳華》系列,反映出萬老師借鑒和吸收西方色彩方式,以具體的物象,幻化出曼妙的意象,通過瞬間動態(tài)的描繪,其對比的手法熟練地運用得活靈活現,表現了一種對都市化狀態(tài)的內心反應,給當代水墨畫注入了別開生面的生動鏡像,正所謂高人出手,每在大同處顯個性,于平淡中得奇變,其筆墨造型非常的完美和生活化,人物內心獨白豐富,給讀者留下了極大的想象空間。

由此,可以讀出萬老師不喜歡標簽式的藝術個性,而是體驗表面之后的東西,表現內心深處的藝術主張的外在顯現,直追色墨與心性的結合。比如《清韻》系列他沒有故意與傳統(tǒng)保持距離,而是更多注重個人內心情感的宣泄和生命體驗的表達,呈現出個性與多樣性的融會貫通,有意無意的在回避重復同一路數,用敏感和冷靜捕捉那些若隱若現的內心情感和周圍世界常常被忽略的生活細節(jié),把對自己的審視、對靈魂的接近和對生命的叩問融為一體,昭示水墨人物畫的存在感和儀式感。

所以,萬老師的“寫意性”追求“形從意”和“法從意”的藝術觀,是浸潤于中國文化和老莊里的中國畫,具有連續(xù)傳承和豐富發(fā)展的意義。體現了對生活中實體形象在提煉和概括,其法則寫出形象的概括性和類型性,或許,簡單說來就是中國畫藝術審美意識物化形態(tài)的顯著特點——寫意。

這種寫意主要體現在萬老師的創(chuàng)作中,隨著主觀描寫的增加,從塑造形象的寫神、表意和追求自然渾成發(fā)機趣,進而又產生了表現畫家自己思想、情意和主題內容的寫意。這就是元人湯逅所說:“以意寫之,不在跡象?!北砦锵笾耙狻笔侨f老師在創(chuàng)造性想象的過程中,為了足以達心適意的藝術形象,而并進藝術想象,且“運實入虛”創(chuàng)造“畫內意”;又可以“運虛入實”創(chuàng)造“畫外意”。

繪畫藝術是以個人方式詮釋自己對生命和世界洞察和歸納,不復制別人和大自然的作品,用有個人辨識度的方式表達自己內心的狀態(tài)和認知。簡單的繪畫是眼見之景,是這是什么、那是什么的造型,不簡單的繪畫是眼之外的悠然,是暗香浮動,是風月邊的自言自語。容易的繪畫是參展,比賽,獲獎,被官方認可;不容易的繪畫是獨特的語境,敘說個體生命的體驗。
藝術服務一個人的精神訴求,利用它,加深對大自然和生命的探索和理解、釋放自己情緒和性子、展示自己內心氣質和精神光芒。你在閱讀萬老師這些作品的同時,你是否遇見了自己?

讀萬徐良畫有感
我的洛神
文/雅致
黑暗里
我一直在苦苦尋覓
我的洛神啊
你在哪里
冥冥之中
你款款走來 如約而至
茫茫人海
我敞開心扉? 與你相擁相戲

自從遇見你
我的眼里滿滿只有你
我的洛神啊
我要把你放在我的心窩里
你的一顰一笑
你的一嗔一怒
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里
難忘記
自從遇見你
我們就開始書寫人間傳奇
一幅幅溫馨的畫面
讓我欣喜? 著迷
遠遠的? 看著你
就這樣
讓我們心相依?
長相憶

我的洛神啊
是你讓我癡迷
是你讓我執(zhí)著不放棄
是你讓我孜孜不倦樂此不疲
如果沒有遇見你
現在的我不知會在哪里
或許就像那天空的云
迷失在空曠里
如果沒有遇見你
故事不知會怎樣繼續(xù)
或許就像飄來的雨
不確定落在哪里

我的洛神啊
因為有了你?
我不再落落失意
因為有了你?
我不再形單影只
因為有了你
那顆漂泊的心
從此不再浪跡
我的洛神啊
從此 日月星辰?
我們不離不棄
從此? 風花雪月?
我們相隨相依
從此? 生生世世
我們永遠在一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