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心術
? ? ? 心術,心術,先心后術,心正則萬術同歸,心不正則同術異得。
? ? ??這是我今天突然腦海中閃現(xiàn)的一句話,初初看起來很有唯心主義的意思,但是我并非一個唯心主義者,于是有了這篇短文,來聊一聊“心術”這個話題。
? ?? ?說到心術,那個蘇東坡和佛印禪師的民間小故事,是我第一時間想到的關聯(lián),大致是這樣的:一次,蘇軾與佛印在一起聊天,蘇東坡突然問佛印“你知道你坐在那里讓我想到了什么?”佛印說不知道啊。蘇軾說:“大師呀,您坐在那里就象像一砣屎。”然后哈哈大笑。佛印看看蘇東坡,卻說:“蘇學士,您坐在那里儼然是一尊佛?!?蘇東坡開始很有點得意,自以為這次勝過佛印和尚。一會兒,他心里就在猜疑,佛印肯定不會讓人輕易別人撿便宜的。但他一直沒有弄清佛印的話到底是什么意思。回到家里,他把這件事告訴蘇小妹,不料聰穎過人的蘇小妹聽過之后就笑起來。她對蘇東坡說:“佛印和尚的話意思很明白,那就是:倘若人的心里有屎,便看人也是屎;倘若人的心地是佛,便看人也是佛?!?br>? ? ??這個小故事當然只是小故事而已,并沒有歷史的記載,不過這個令我記憶深刻的小故事,卻讓我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去發(fā)現(xiàn)一些現(xiàn)實情況的匪夷所思:相信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碰到一個不曾見過的陌生人,卻對這個人有莫名的喜歡或者討厭的感覺,同樣的,我們也都會遇到被一個陌生人喜歡或者討厭的情況,那么,你覺得在和陌生人的關系中,是你處于主導地位,還是別人處于主導地位呢?其實往往都不是我們自己,但對別人而言也是同樣的。于是,可以得出一種好像非常復雜的結論——故事里說的是我們從自己的角度去看別人,映射的其實是我們自己,那么換一個角度來看,我們從別人的角度來看自己,那么映射的是誰呢?沒錯,映射的其實是別人,也就是說,我們都只能作為別人的映射而存在,而不是我們自己的映射。
? ??? 那么這個結論,和“心術”又有什么關系呢?
? ? ? 其實,如果我們和別人的思想是不同的,那么我們作為別人映射的存在,就不會是真實的樣子,結果便是我們無法被別人理解,而我們也無從理解別人,進一步來說,就是我們無法被這個社會理解,而我們也無從理解這個社會。所以,“心”指的不是我們自己的心,也不是個別人的心,而是作為一個社會人與整個社會和諧共存的道德標準,只有先有了這樣的“心”,以此作為基礎發(fā)展出來的任何“術”的內容,才不會偏離正確的發(fā)展方向,而反過來的話,即便我們引用別人證明可用的“術”,到頭來也無法達到希望的結果。?
? ??? 所以,或許當下一時盛行的“術”,也就是常說的套路,似乎可以讓我們通過便利的方式快速獲取與別人平起平坐的機會,但是,沉溺于“術”終究是不可取的,什么套路得人心都不過是一時的自我寬慰,還是要切記,真正重要的是不要忘了根本的初“心”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