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讀紅樓夢|29 仙曲枉凝眉



【枉凝眉】
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掛。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經(jīng)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
絳珠仙子下凡愿用一生的眼淚,來償還神瑛侍者前世灌溉之恩。恩情債務(wù)還有償還一說,眼淚哪還用償還?真是千古未聞。還淚是為了把別人得傷心眼淚擦掉,再用自己得眼淚替他償還。
這淚是要替崇禎還給天下萬民,是他的過錯,導(dǎo)致兆億華夏子民遭受無數(shù)苦難和屈辱,這也是替他表達(dá)心中的愧疚和悲痛。
人的眼淚有貴賤之分,若這淚只為自己而流,那一文不值。曹雪芹將崇禎的形象重新解構(gòu),讓他幻化成還淚的絳珠仙子。
把這眼淚還給天下萬民,還給漢家江山,更要還給那些誓死抵抗外敵寧死不降的英雄兒女們。這淚也是要還給他曾經(jīng)的親人和戀人。這眼淚沒有半點(diǎn)是為自己而流,這淚重若千斤。
若是崇禎看到他對明王朝,對身后的百姓造成這么大的傷害,我想他永遠(yuǎn)也不會饒恕自己。
寶玉在夢到秦可卿死后,心如刀絞,如腸斷心摧,那該有多么悲傷啊。曹雪芹雖然寫的荒誕無稽,但蘊(yùn)含著真情真意,飽含了對故國的深切哀思和追憶。

林黛玉雖是寄人籬下,但賈母對她格外寵愛,幾乎沒人敢得罪她,可她還總是傷心流淚?;蛟S是黛玉性格敏感,柔弱多情,但其背后也隱藏了曹公所寄托的無限深情。
寧國府寓明,榮國府寓清,曹公把崇禎的情身林黛玉放在清王朝的庭院中,她這種傷懷感嘆,和南唐后主李煜,在故國淪陷后,被宋太祖幽禁宮中的悲涼寂寞境遇如出一轍。
黛玉吟唱《牡丹亭》中的詞, “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悅事誰家院”,這與李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fēng),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yīng)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一樣的蕭索凄涼,一樣的孤獨(dú)寂寞,一樣的思念故園,一樣的無可奈何。
李煜最終也因?yàn)檫@首詞為他帶來了災(zāi)禍,趙匡胤在位時猶能容下這位多情皇帝,而趙光義繼位后不可能在容他,讓小周后每每前來侍寢,讓李煜受盡屈辱和折磨后,再賜予毒酒白綾,李煜自盡后,小周后不久也傷心而逝,其中故事亦讓人惋惜動容。李煜死后葬于北邙山,而北邙山自古也是帝王將相的理想歸所。但理想歸理想,后來的封建帝王不再肯埋骨他鄉(xiāng),更想著千載萬載的凌駕于萬民之上。
而天字從反照風(fēng)月的角度又與秦可卿相對,天香樓又寓意了崇禎萬古流芳。崇禎與周皇后,李煜與其妻子大周、小周同樣都是情深意切。

第十九回 黛玉午睡,寶玉來看他,這一段故事和李煜《菩薩蠻-蓬萊院閉天臺女》勾勒出的意境完全一樣。
蓬萊院閉天臺女,畫堂晝寢人無語。
拋枕翠云光,繡衣聞異香。潛來珠鎖動,
驚覺銀屏夢。臉慢笑盈盈,相看無限情。
這一回黛玉床上歇午,丫鬟們皆出去自便,滿屋內(nèi)靜悄悄的,寶玉偷偷潛來看她,撥動珠簾,只見黛玉正在睡午覺,怕她睡出了病,忙推他起來。又要枕頭和黛玉共枕,對視而臥,相看無限情。寶玉聞到黛玉衣袖之中散發(fā)出一股幽香,聞之令人醉魂酥骨。接著寶玉又講了一段‘偷香竊芋’的故事,哄黛玉開心。
那么曹公為什么要化用李煜的詩詞呢?
這一回的回目名‘情切切良宵花解語,意綿綿靜日玉生香’。
黛玉問寶玉身上有沒有暖香,暖香配暖玉,讓人不禁想起《錦瑟》中的名句,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lán)田玉暖日升煙”。
滄海升起明月,月色下鮫人泣淚成珠,藍(lán)天山泛著溫暖的玉輝,宛若白日升騰起的煙波。
古人贈送的小物件往往都有特別深意,或是寄托殷切的祝福,或是表達(dá)愛慕之意。而寶玉為什么要贈給黛玉兩塊用過了的手帕呢?第三十回黛玉寶玉動了氣,寶玉沒帶手帕便用新衣服衫袖來擦,黛玉看來不忍,含淚摔給了他一塊鮫綃手帕。
而寶玉三十四回還回去兩條半新不舊的手帕,一來說明他還珍藏著黛玉的心意,以此表達(dá)心中對黛玉的敬意,一來用自己的一塊來表達(dá)心中的傾慕之情。
黛玉看這手帕原本就是自己的,又看寶玉送來的一條,心中自然洞明。隨后黛玉對著尺幅鮫綃,拋灑淚珠,不正對應(yīng)了《錦瑟》里鮫人泣淚的意象嘛?
這一回黛玉又問寶玉身上有沒有暖香,暖香對暖玉,也間接將通靈寶玉與明月聯(lián)系起來。中華燦爛而又浪漫的古典文化,就這樣在《紅樓夢》中巧妙地融匯進(jìn)來,有時候一件事常常有許多與之相對應(yīng)的歷史典故。也因此衍生出如恒河之沙般地解讀觀點(diǎn),或許這也是曹公所樂意見到的吧。
南唐后主李煜和崇禎同是亡國之君,曹雪芹化用李煜的詩詞,讓這兩位末代君王在情感上產(chǎn)生了共鳴。
但要理解曹雪芹為什么要寫這段內(nèi)容,還須對應(yīng)前面襲人勸諫的故事。
襲人勸諫寶玉四件事,一是不可再說死了活了的;二是積極上進(jìn),努力讀書;三是不可毀僧謗道,調(diào)脂弄粉;之后最要緊的一件就是要改去那愛紅的毛病。
但這之后寶玉顯然就把許給襲人的承諾拋到九霄云外,依然不喜愛讀書,依然想要化成飛灰飛到天盡頭,去找尋自己的精神自由。依然喜歡調(diào)脂弄粉,依然愛紅。
‘偷香竊芋’更是把世間廟宇僧道批駁的體無完膚。
書里寫:
一時小耗回報(bào):'各處察訪打聽已畢,惟有山下廟里果米最多。老耗問:'米有幾樣?果有幾品?'小耗道:'米豆成倉,不可勝記。果品有五種:一紅棗,二栗子,三落花生,四菱角,五香芋。'老耗聽了大喜,即時點(diǎn)耗前去。
批書人說到:【廟里原來最多,妙妙!】第七回周瑞送宮花見到智能兒,問起十五的月利供銀,得了沒有,批書人說:【妙!年輕未任事也。一應(yīng)騙布施,哄齋供諸惡,皆是老禿賊設(shè)局。寫一種人,一種人活像?!?/strong>
很多人覺得曹雪芹有深厚的佛道修為,這本書也充滿了對佛學(xué)道學(xué)的思考。豈不知書中出家的沒有一個得到善果。曹公出過家,也見證了世間諸多哄騙布施的行為。古代廟宇寺院和當(dāng)時大官僚大地主皆有聯(lián)系,實(shí)際地位和剝削手段相較于前者有過之而不及。
書中的水月庵更是藏污納垢,大搞權(quán)錢交易的污穢場所,水月庵與地藏庵的老尼更把新來的小尼姑當(dāng)奴隸使派。惜春原本想出家討個清凈,誰知還是事與愿違,辜負(fù)了大好年華,也沒有半分清白清凈可言。
在祭奠金釧時寶玉道:
"我素日因恨俗人不知原故,混供神混蓋廟,這都是當(dāng)日有錢的老公們和那些有錢的愚婦們聽見有個神,就蓋起廟來供著,也不知那神是何人,因聽些野史小說,便信真了”。
在勸藕官燒紙時寶玉道:
"以后斷不可燒紙錢。這紙錢原是后人異端,不是孔子的遺訓(xùn)。以后逢時按節(jié),只備一個爐,到日隨便焚香,一心誠虔,就可感格了。愚人原不知,無論神佛死人,必要分出等例,各式各例的。殊不知只一'誠心'二字為主”。
可知曹雪芹對這種封建愚昧思想的態(tài)度了,現(xiàn)在我們國家禁止燒紙是正確的。但我覺得,這并非是規(guī)勸人心,促進(jìn)社會進(jìn)步的良方,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自由,當(dāng)精神世界滿足,公民素質(zhì)提高之后,這些陋習(xí)自然會銷聲匿跡,與其按著手教人,不如解放雙手,打開精神自由的翅膀,讓百姓徜徉在自由的海洋里。
曹公借襲人之口,指出寶玉心中對讀書的看法,他寧愿看《西廂記》《牡丹亭》這樣的歪書,也不愿意看后人杜撰曲解圣人之意的理治書。
書里借襲人之口提到:
背前背后亂說那些混話,凡讀書上進(jìn)的人,你就起個名字叫作‘祿蠹’,又說只除‘明明德’外無書,都是前人自己不能解圣人之書,便另出己意,混編纂出來的。
‘明明德’之外無書,這把矛頭直接指向當(dāng)時封建皇權(quán)推崇的理學(xué)思想,這是大逆不道的。
在當(dāng)時只要有人敢否認(rèn)理學(xué)思想,幾乎和否認(rèn)皇權(quán)一樣,是殺頭的死罪??刹苎┣蹖⑦@重若千鈞的話語,從襲人口中輕巧的說出來,既讓人感覺不到什么,又若有所思,可謂十分巧妙。
寶玉視當(dāng)時的讀書人為‘國賊祿蠹’,而寶釵又說:
“男人們讀書明理,輔國治民,這便好了。只是如今并不聽見有這樣的人,讀了書倒更壞了。這是書誤了他,可惜他也把書遭塌了,所以竟不如耕種買賣,倒沒有什么大害處”。
這用老百姓的話說就是,當(dāng)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這本書藏著真諦,各位看官’萬不可被作者輕輕蒙蔽了去。

寶玉一心死后化為飛灰,隨風(fēng)飛揚(yáng),飛到世界盡頭。曹雪芹也希望自己和劉伶一般鹿車荷鍤,一樣醉生夢死,不顧世間一切禮法,他們蔑視皇權(quán)富貴,死就死了,喝死就地掩埋,就和腳下的土地融為一體。
曹雪芹不圖名利,不為富貴,只為找尋心中的自由世界。所以書中寶玉總說死后要化為飛灰,灰還有痕跡,最好連痕跡也無,消失的無影無蹤。這是一種偉大的精神,他不在意自己的生死,希望與天地融為一體。
這也是源自我國獨(dú)特的浪漫文化,人們相信世界萬物都有其精神。
晴雯死后,寶玉向襲人說道:
就有孔子廟前之檜,墳前之蓍,諸葛祠前之柏,岳武穆墳前之松。這都是堂堂正大隨人之正氣,千古不磨之物。世亂則萎,世治則榮,幾千百年了,枯而復(fù)生者幾次。這豈不是兆應(yīng)?
在作者心中人是有靈魂的,他希望自己靈魂是自由的,也希望這純潔美好的靈魂,死后獲得自由??尚Φ氖悄切┓饨ǖ弁酰篮鬄樽约航⑵鸹趾氲膶m殿,妄想繼續(xù)做冥界的主宰。他們是封建制度的加害者,同時也是這封建文化影響最深重的人。
那些做下狂悖行為之人,本身就受其思想侵害,所以我們也不要指摘人們的失為,在那樣的環(huán)境氛圍中,人的思想被束縛,被禁錮,被互相影響,他們的所作所為已經(jīng)不受自己所決定。
而曹雪芹就是希望喚醒人們藏在心中對精神自由的渴望,不必被外物所羈。從這點(diǎn)來講,《紅樓夢》的思想遠(yuǎn)非悼明這點(diǎn),其中隱含的更是對個體解放,對精神自由的思考。
因果循環(huán),靈魂世界是中華文化中一個重要符號,人們向善行善希望來世的福報(bào),對他人好也希望收獲同樣的友好。 “滴水之恩,當(dāng)涌泉相報(bào)”,“吃水不忘挖井人”,這樣的文化已經(jīng)融化在我們的骨血里。
許多索隱學(xué)者將通靈寶玉看作傳國玉璽,看作江山天下,我認(rèn)為這是合理的。我并不否認(rèn)這種看法,但我更覺得,曹雪芹所要講的并不固定這一點(diǎn)。這是一種意象的隱喻,我們能從中體會到其中飽含的家國深情就可以了,又何必拘泥何種表現(xiàn)形式呢?
如果您能從中看到歷史的興衰,看到宮廷的慘斗,看到世態(tài)炎涼,看到人性的丑陋,看到性壓抑,看到爛漫纏綿,都是屬于讀者的自由,而作者從來沒想過要禁錮人的想法,約束人的觀點(diǎn),他只希望每個人能從這本書中獲得自己想要的。
在這茫茫人海,渺渺人間,人世間凡塵都只為風(fēng)月情濃而活,然今一世潦倒,半生無成,在這無可奈何之天下,感傷過去的日子,在孤獨(dú)寂寞的時候,抒發(fā)心中愚笨的衷腸。所以演出一場懷金悼玉的《紅樓夢》。
曹雪芹要演繹這一場懷金悼玉的《紅樓夢》,也旨在喚起人們的民族忠腸,為了逐漸逝去的漢文化唱一曲辛酸凄婉的情歌。
